后真相时代的新闻真实性研究

2023-05-18 21:44田正正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舆论

摘要:随着媒体社会化的加剧,社会逐渐进入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当公开发表言论的渠道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拥有话语权,受众接收到的信息也日益增加。在信息爆炸时代,新闻信息的质量参差不齐,媒介素养不足的大众极易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与此同时,新闻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也面临挑战。大众不断接收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但由于判断力有限,经常误判新闻事件,当民众站在自认为正义的一方发表言论,却发现真相并非如此之后,即使权威媒体公布新闻事件的真相,民众的抵触情绪也难以消弭。长此以往,媒体和公众之间会逐渐出现信任危机。因此,“怎样增强新闻的权威性,提高新闻的真实性”成了当下新闻工作者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文章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主导,以较为经典的新闻事件为例,分析新闻传播过程中各方参与者的态度。文章认为,“尊重新闻真实、提高媒介素养、增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不仅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准则,更是参与新闻传播的大众的义务。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不仅是促进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环节,更是新闻工作者需要特别关注的工作重点,而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主导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是其关键。

关键词:后真相时代;新闻真实;新闻反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舆论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5-0099-03

后真相时代的“真相信息”包括片面真相、主观真相、人造真相和未知真相,web2.0时代新闻信息的更新持续加快,要在后真相时代把握舆论走向、营造良性的舆论环境对媒体来说是一种考验。对“真”的追求是新闻的基本原则,各媒体在面对新闻信息时不仅需要着重把握其时效性,更要考虑到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新闻失去了真实就失去了生命,新闻真实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灵魂[1]。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工作的思想、观点、方法、路线的总和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指南[2],对新闻真实的追求之路必然需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支持。因此,新闻工作者在思考如何提升新闻真实性的问题时,也要提高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视度,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

一、后真相时代的舆论现状

2016年11月,“后真相”(post-truth)当选牛津词典2016年度词,其可理解为“陈述客观事实对民意的影响力弱于诉诸情感和个人信念的情况”[3]。在后真相时代,面对社会上的热点信息,公众往往以接收的信息为基础,发表情绪化、个人化的意见和观点,公众的表达目的更偏向于情绪抒发而并非对新闻事件进行客观评论。

互联网时代,中国网民数量急剧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较2021年12月增长354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5.6%[4]。同时,媒体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新闻信息的把关人处于缺位状态。部分媒体通过发布一些具有娱乐性、失真的、猜测性、片面性的新闻信息博眼球。一旦有群众参与讨论,无良媒体感受到流量加持的快感后就会进入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新闻生产所依賴的符合论缺失的现象。从近年来发生的新闻反转事件看,新闻发布者并未将新闻真实置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之辩证法的角度进行考量,也影响了所在机构的公信力[5]。

二、后真相时代的新闻反转事例分析

(一)新闻事件的时间线梳理

2022年9月2日15点50分,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称“男艺人李易峰因涉嫌嫖娼被警方拘留”。该微博一出,引起了网民的大量讨论。当天18点12分,李易峰本人通过直播平台辟谣,称自己因为疫情无法出席线下活动。社会公众人物直接出面辟谣有较强的说服力,粉丝们相信了李易峰本人的辟谣,转而将矛头指向了最初的信息发布者。

9月10日,有网友发现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官方微博删除了和李易峰相关的信息,同时“三字艺人”与“最高检博”两个关键词同上热搜。不久后,有网友发现央视中秋晚会的节目单删除了李易峰的表演曲目,并且央视重新编辑了已经发布的中秋晚会祝福视频中李易峰的出镜画面。此时,关于“李易峰有嫖娼行为”的新闻层出不穷,再次引发了一波争议。当天22点37分,李易峰及李易峰工作室发表声明,表示网络上有关李易峰个人生活的言论严重不实,系别有用心者有意散播的谣言。23点25分李易峰本人发布长微博,表示网络上的谣言对他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至此,李易峰粉丝坚定不移的支持以及大部分网民的摇摆不定成了本事件主体之外的另一看点。

9月11日0点11分,李易峰个人及李易峰工作室删除了声明。17点42分,“平安北京”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称演员李某某对多次嫖娼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随后与李易峰合作的品牌也纷纷表示解除与李易峰的合作关系。在极具权威性的主流媒体通报之后,李易峰嫖娼已是板上钉钉。该事件从9月2日到11日出现了三次反转,每一次反转都给公众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二)“李易峰疑似嫖娼”新闻反转事件的分析

反转新闻是新闻实践过程中随事件发展及舆论方向转折变化,在最后呈现出事实真相的后真相新闻传播现象,是社交化媒介信息生产的新问题,也是时代传播的新困境[6]。该新闻事件中主要有五类参与者,分别是李易峰及其工作室、李易峰粉丝、普通网民、爆料者以及主流媒体。“李易峰疑似嫖娼被捕”的信息第一次出现在网络上后,网络舆论分为三派:粉丝为偶像辩护、知情人持续爆料以及不知情网民讨论。

对粉丝而言,自家偶像的声誉高于一切。基于粉丝群体对偶像的无条件信任,自该丑闻在网络上发布以后,粉丝群体在第一时间便开始搜集证据,试图证明该新闻不实。这种成规模的群体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公众舆论造成了影响,也进一步掩盖了事实。从另一层面来讲,李易峰及其工作室作为新闻事件的当事人,他们的发声本应该以事实为基础、为群众还原事件真相。然而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李易峰本人及其工作室陆续进行的辟谣和发布的声明进一步影响了整体的舆论走向,这场滑稽喧闹的新闻事件最终只能在姗姗来迟的官方通报中结束。

在新闻事件的真相清晰之后,网络上出现了“以后不再相信明星的声明和律师函”等热搜,显然,艺人和群众的信任出现了较大的裂痕。在李易峰本人及李易峰工作室回应和辟谣的过程中,知情爆料人经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和网络暴力,在真相没有水落石出之前,急于维护偶像的狂热粉丝对爆料者进行了网络暴力,极大地伤害了真正了解新闻真相的爆料人。

在整起事件中,主要参与者是艺人的粉丝、知情爆料人以及“吃瓜”群众。在事件的发酵过程中,三方各执一词,缺少权威媒体的发声。

因此,良好舆论环境的营造无法缺少具有影响力的媒体,媒体公信力的建立也需要权威媒体的参与。权威媒体需要增强新闻报道的责任感,把握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完整性,在关乎社会价值观、道德观的新闻事件出现时,更要及时发声,引导社会舆论的发展,把握舆论导向。

(三)新闻反转事件带来的反思

当下的大众传播频频出现泛娱乐倾向,新闻报道信息内容及娱乐化元素的比例失衡。媒体报道中娱乐化元素的比例过高,显然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念背道而驰,同时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度会有所降低。媒体应当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新闻工作的首要原则。倘若在新闻报道中出现不实、虚构或猜想信息,导致新闻事件出现反转乱象,后真相包含着真相和客观性的颠覆和终结,这对新闻真实造成了巨大冲击[7]。

真实是新闻获得受众信任的必要手段[8]。因此,追求新闻真实需要成为媒体人在开展新闻工作时遵守的准则。在进行新闻报道时,要全面考虑新闻事件的发生背景,牢牢把握事物的复杂性,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行动,不能被看似客观的数据蒙蔽。同时,在调查过程中要摒弃过于主观的个人观点和看法,要就事论事、实事求是,避免在调查的过程中混入“人造真相”。

后真相时代,与网民的传播活动相比,权威媒体的报道相对具有滞后性,新闻传播话语权“下移”。互联网的强匿名性使得越来越多的非新闻专业网民随意发布、传播未经核实的新闻信息,新闻信息缺少把关人导致新闻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新闻信息的接收者缺少对新闻信息的判断力,未经核实的新闻信息经过多次转发和传播后,仅存的真实信息也不免会产生异化。由于传统的权威媒体时效性弱,当新闻的真相姗姗来迟时,民众的反应更偏向于情绪化的宣泄和抒发,结果只能弱化公众对新闻真实事件的思考和表达。因此在后真相时代,除了保证新闻真实,新闻真相的传达速度也极为重要。

马克思主义提出的衡量新闻真实的标准是看“谁是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和“谁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9]。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角度来看,近年来屡次出现新闻反转事件,新闻信息的发布者并未秉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未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视角来传播新闻事件。只有看到新闻事件的发展性和流动性,用更加理性客观的态度对待新闻事件,才能形成“营造文明网络传播”的有利局势。

同时,媒体和受众都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在营造健康的媒介环境的愿景下,仅有媒体一方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要求自己是不够的,群众媒介素养的培训同样不可缺位。

三、后真相时代增强新闻真实性的策略

在后真相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所蕴含的理念正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新闻舆论工作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因此,各媒体、新闻工作者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理念,把握时代脉络,稳固舆论的发展方向,对舆论导向进行分析和把控。例如,拟定惩处机制,完善相关条例[10];打造专门的辟谣渠道,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关注舆论,对未经核实的信息进行审核[11]。同时也要注意区分不同的新闻反转事件,事实发展变化型、认知推进型两类反转事件属于正向反转,有利于公众了解事件全貌[12]。

新闻真实不仅是新闻业生存的根基,更是维护新闻业的权威性和记者职业信仰与身份认同的关键[13]。这要求新闻工作者具备新闻人应有的素质,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保持追求新闻真实的信念,在发布和传播新闻信息时,确保新闻信息来源可靠、内容翔实,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进行详细调查,向公众完整呈现新闻事实。真实是新闻的底线[14],新闻工作者要用真实可靠的新闻信息维护公众心目中新闻的权威性,成为后真相时代新闻风向的掌舵者。

增强新闻真实性可以从区块链技术方向进行探索和发展。如凭借区块链去中心化、匿名性等特征,实现新闻真实性审核、新闻传播效率提高、假新闻生存空间压缩等目标[15]。

目前区块链技术多用于金融行业,可以通过区块内容溯源、链条化事实核查等手段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利用区块链技术追溯新闻信息的源头,在第一时间判定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减少民众对虚假新闻的反感情绪,同时为主流媒体的权威发声争取时间。因此,“区块链技术+新闻”有望提升全网的新闻真实度,并促进新闻业界发展,新闻工作者需要对此作进一步探索。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非只是媒体从业者的金科玉律,也应该面向社会民众进行普及。只有培养公众在面对网络信息時的选择意识、理性心态、质疑精神和分析能力,提升公众整体的媒介素养,增强公众在后真相时代对信息的选择接收和判断能力,才能促进后真相时代文明传播环境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曹流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野下的新闻真实辨析[J].新闻世界,2017(6):70-74.

[2] 胡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人的“思想磨刀石”[J].教育传媒研究,2021(5):1.

[3] 蒋蕙竹.后真相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困境与思考[J].科技传播,2020,12(19):66-68.

[4] CNNIC发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3-03-02.

[5] 张志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之“新闻真实”研究: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例[J].教育传媒研究,2023(1):13-15.

[6] 胡泳.后真相与政治的未来[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24(4):5-13,126.

[7] 谢沁露.“后真相”与“真相后”:反转新闻的“把关缺失”及反思[J].传媒,2020(21):91-93.

[8] 操瑞青.作为假设的“新闻真实”:新闻报道的“知识合法性”建构[J].国际新闻界,2017,39(5):6-28.

[9] 贾忠贤.重温马克思主义新闻真实性原则[J].新闻前哨,2005(11):10-11.

[10] 彭天琪.论新闻真实性及其实践策略[J].记者观察,2022(20):85-87.

[11] 邓雨欣.后疫情时代对新闻真实问题的再思考[J].中国报业,2022(18):96-97.

[12] 黎勇.动态真实型“新闻反转”:一种正向反转类型[J].青年记者,2022(15):59-61.

[13] 杨奇光,周楚珺.数字时代“新闻真实”的理念流变、阐释语簇与实践进路[J].新闻界,2021(8):12-20.

[14] 杨保军.新闻真实需要回到“再现真实”[J].新闻记者,2016(9):4-9.

[15] 付红安.技术与制度:区块链新闻平台的网络法规制[J].新闻界,2019(5):76-83.

作者简介 田正正,研究方向:新媒体。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舆论
全面创新做广播 打造“成风化人”好声音
牢记职责使命 强化创新驱动 努力提升党报集团新闻舆论工作水平
强化五个意识,提升新闻舆论工作水平
新形式下高校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媒体如何做好新闻舆论工作
线索与议程设置: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的切入点
广电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下的我国媒介审判现象
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实践看记者道德修养的五个层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