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类节目创新趋势研究

2023-05-18 06:01陈嘉欣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现存问题发展路径方向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不断进步,媒体融合在各个领域的运用更加广泛,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越来越便捷,对于谈话类节目的需求随之扩大,谈话内容不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对明星名人的探访,更多的是对娱乐、新闻以及社会热点议题方面的探讨与意见阐述,这也是谈话类节目转型变革的催化剂。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电视谈话类节目迎来了新的转变,经过不断更新迭代,大部分谈话类节目纷纷转型与创新,坚持从内容、传播方式、场景与发展方向等多方面优化创新,现如今谈话类节目主要包括电视类谈话节目与网络谈话类节目两类。文章通过分析众多谈话类节目的发展状况,发现谈话类节目在收获良好效益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如节目同质化泛滥、形式老化、内容低质等,使得谈话类节目收视率大幅降低,甚至一度陷入困境,亟需寻找突破口。因此,在当前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转型发展的大环境下,从节目选题立意、传播形式以及节目场景、发展方向等多角度出发思考分析谈话类节目创新发展的方向,并结合国内优秀谈话类节目的丰富经验,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旨在帮助谈话类节目走出困境,并为谈话类节目的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谈话类节目;现存问题;创新;发展路径;方向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5-0128-03

一、谈话类节目的发展概况

谈话类节目最早出现于西方,美国出版的《电视百科全书》对谈话类节目有明确的定义,谈话类节目被认为是一种主要围绕着谈话组织起来的表演,话题需要保持敏感性[1]。自1996年3月6日央视开播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走红之后,国内的各个电视台相继开播访谈类节目,一时间访谈节目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电视访谈节目进入鼎盛时期,当时几乎各个卫视都有自己的谈话类节目。这些节目依靠明晰的栏目定位、完整的栏目流程和稳固的目标观众人群高居全国收视率前几名,从而获得一批忠实粉丝,形成社会影响力[2]。

截至目前,中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已经发展20多年,谈话类节目主要分为电视谈话类节目与网络谈话类节目两类。在当前数字化时代,由于新媒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媒体平台数量骤增,使得传统媒体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人们倾向于选择在方便的网络媒体客户端观看谈话类节目。谈话类节目不仅有《鲁豫有约》《艺术人生》等传统电视访谈节目,还有《十三邀》《圆桌派》等一批新型的谈话类节目。

传统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在获得良好效益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甚至陷入困境。结合具体的谈话类节目来看,整体呈现同质化泛滥、缺失真实感以及内容低质的问题。

二、谈话类节目存在的问题

谈话类节目现如今迎来遍地开花的态势,正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发挥着自身的影响力,但是,真正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谈话类节目并不多。作为一种能够体现人们生活环境以及精神层面的节目类型,谈话类节目不仅肩负着冲出重重现实困境的重担,还要思考如何才能重现生机活力,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一)节目内容同质化现象泛滥,观众流失严重

《实话实说》节目走红之后,各种各样的谈话节目开始在全国遍地开花,但是节目模式大致一样,存在着抄袭的嫌疑,缺乏创新性[3]。受众每天关注电视节目的时间是有限的,同类型的节目在电视上扎堆出现,会造成受众的审美疲劳,对谈话类节目兴趣降低。

(二)节目话题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不足,缺乏精品节目

通过分析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整体情况,发现节目中对于社会生活等的话题更加吸引人们的关注并引发讨论。但是大部分节目对于话题的探讨仅停留于表面,并未能够深度探讨话题背后的核心层面,例如曾风靡一时的《鲁豫有约》,鲁豫凭借“真的吗”“我不信”“凭什么”的话语再度重回热搜榜,但是网友们的调侃也反映了鲁豫与嘉宾沟通的不足,例如缺乏话题引导,甚至影响到嘉宾的沟通兴趣,造成节目口碑下跌。

某些谈话类节目为了收获更多的观众,用猎奇、搞笑的低质内容来吸引观众,表现出“媚俗”,而并非通俗,违背了谈话类节目的初衷。部分情感谈话类节目为提高收视率而降低品质,例如上海卫视的《幸福魔方》,节目组将嘉宾的冲突放大到舞台之上,刻意制造节目噱头,误导受众,从而影响整个情感谈话类节目的发展趋势,损害了媒介形象。

(三)节目主持人功能弱化,忽视主持人技能培育

一档优秀的谈话类节目的关键在于优秀的主持人,谈话类节目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的展示[4]。但是部分节目的主持人却形同虚设,其主持节目顺着流程按部就班,既没有对嘉宾观点的整理综述,也缺乏对自己意见的阐释,甚至还有的主持人只发挥递话筒的作用。以《咏乐汇》为例,在每一期的节目中,不管是嘉宾、环节,还是问题的提纲,都是节目组提前策划好的,主持人只是将设计好的内容口述出来,节目缺乏真实性。

另外,从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整体素质上来看,主要是体现在容貌、仪表和“播音腔”的刻意表达等外在素质,极其缺乏内在表达,难以满足观众的核心需求,也体现出对主持人的专业技能培育的忽视。

三、谈话类节目创新发展路径的思考

(一)节目内容:社会话题,思辨时代

内容是谈话节目的生命,内容仍然是谈话类节目创新之源,值得讨论的新闻话题就是谈话类节目成功的必要前提[5]。由于电视的时效性逐渐弱于网络媒体,社会热点话题通常會被网络媒体多次报道,电视谈话类节目再难以精彩的观点展开讨论。

在娱乐化泛滥的当下,受众对于世界的认识需求不断扩大,优质内容在当今时代十分稀缺。《酌见》是由腾讯新闻立春工作室和北京爱学慧思联合出品的一档圈层类人物访谈节目[6],节目风格是以“好酒+好友”的形式构建起聊天场域,节目组邀请各知名企业家来分享为商、为世和为人之道,这是谈话类节目在内容创新发展领域的一次积极探索,不仅实现了话题热度与节目价值的双重破圈,而且更是收获了专家学者和节目观众的一致好评。

新型谈话类节目《圆桌派》始终以精彩内容来吸引观众。节目主题内容的选择往往与社会热点有关,十分贴近时代与大众生活,比如在第五季邀请华大基因副董事长尹烨一起讨论人类生活中代码的多样性等等。节目每期以某一话题为命题,各位嘉宾就本期节目的主题开始谈话,嘉宾们可以表达个人的看法建议。

在传统的电视谈话类节目中,有部分节目存在着流于形式或者无病呻吟的“病症”,例如有的谈话类节目为彰显良好的互动效果,把节目组事先准备好的人插入到观众席中,然后用提前准备好的問题来制造和嘉宾虚假的对话[7]。这类谈话类节目忽视真实性的原则,自然也就会被淘汰。选择优质的内容选题,对于谈话类节目创新发展至关重要。

(二)节目传播:传播策略精准,重视品牌效应

谈话类节目为积极适应新媒体时代,多渠道运营进行节目宣传和内容传播,并不断开辟新的渠道,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展开裂变营销[8]。《圆桌派》节目组特意开设了微博、抖音、知乎和头条等各个专区,方便观众在各个平台都可以进行意见交流,既可以提升节目的热度,又便于节目组及时地了解观众的感受,符合当前时代下碎片化传播的趋势。

另外,节目令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区别的是主持人的谈话风格,优秀的主持人能够让一档谈话类节目彰显其独到之处[9]。《看见》是一档记录真实的新闻专题栏目,它通过视频给人们讲述剧烈变化的真实世界,刻画新闻幕后的故事,从而认识现实世界的人情冷暖[10]。主持人柴静通过用自己温和细致的话语与嘉宾展开了深入人心的情感互动,从而引导观众去认识每个嘉宾的内心世界。

优秀的节目需要重新思考主持人的功能定位,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美国的谈话类节目非常重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营造,主动对主持人的个性进行营销[11]。例如,美国最长寿的谈话类节目《艾伦秀》开播长达19年,主持人艾伦·德杰尼勒斯以幽默亲切对待每位嘉宾,节目始于2003年9月3日,该节目结合了趣闻、名人、音乐嘉宾和人情故事,获得了33个日间艾美奖。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在选择节目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倾向于品牌特性。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品牌既是无形资产的载体,也是提高收视率和广告收入的骨干[12]。谈话类节目倾向于创造高知名度、高美誉度的品牌目标。以新版的《杨澜访谈录——人生相对论》节目为例,节目组一改往日的主持人与嘉宾的一问一答的固定模式,让嘉宾自己在舞台上尽情展开演讲,和观众分享人生经历。这种创新的节目模式与杨澜主持人独特的节目品牌,促成传统经典节目在新媒体时代的创新转型。

(三)节目场景:“沉浸式”与“开放式”并行

开放式场景即户外场景,摆脱封闭的空间,在旅途、运动中进行交流。这是户外真人秀的制作方式。开放式场景最大的魅力在于打破了封闭空间的限制,让观众可以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场”的存在[13]。当前,网络谈话类节目也与其他的节目类型进行融合,不仅保持着节目本身独特的文化特性,还增添了娱乐性。

2016年推出的《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是典型的建立在“开放式”场景中的节目,实现了真人秀和谈话类节目的融合。与一般谈话类节目不同的是,该节目谈话的场景不仅是演播室,更多的是去采访嘉宾的日常生活的常驻场景,嘉宾最真实、普通的一面直接展现在观众面前。

谈话的环境对节目质量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何有效提高节目质量,则需要为主持人和嘉宾提供一个“沉浸式”的谈话环境。《圆桌派》节目极具有鲜明的特色,节目组选择在中式茶室进行节目的录制,在僻静幽深的茶室里,放置着一方圆桌,场景设置采用中式设计,呈现中国特色。主持人和嘉宾边饮茶边聊天,最大限度地还原生活日常中的聊天场景,在这样的“沉浸式”场景的节目中,无论是嘉宾还是观众,无一例外地沉浸到聊天的氛围之中,节目的传播效果进一步加强。

(四)节目发展方向:推陈出新,多元融合

观众对谈话类节目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一些传统电视谈话节目的固定模式已经无法吸引新的受众的注意,例如《艺术人生》的主持人朱军,他经常以煽情催泪的风格感染观众,使节目深入人心。但是多年过去,人们只记得朱军,对节目本身却没有多少印象。新媒体时代,无论是传统的“老牌”谈话类节目还是新推出的谈话类节目都需要做到推陈出新,只有走向多样化,才能在当前时代下全新绽放。

网络时代下,访谈类节目的单向对话模式已无法适应受众的收视需要,观众倾向于更加真实、自然的日常表达,谈话类节目的出现则为不同观点的交流与碰撞提供了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14]。

以“全球青年多维对话”为核心的《非正式会谈》邀请世界各地青年进行文化交流,聚焦国内外热点话题、社会议题的对话互动与思辨讨论[15]。《非正式会谈》在节目里设置许多环节来增加讨论,例如“提案辩论”“全球文化相对论”等等,在节目中各国青年通过他们的视角看待中国热点事件并展示观点,主持人在其中穿插介绍中国文化,让观众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中国。

谈话类节目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优秀的电视节目要坚持走向国际舞台,展现中国文化。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为谈话类节目提供了大量优秀的话题素材,通过节目的介绍可以有效地促进文化传播。在今后,势必会出现更多关于“全球化”的相关系列节目,甚至会推出双语或者多种语言的版本,希望能够通过谈话类节目的发展,展现我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四、结语

在电视节目的发展长河之中,谈话类节目以传播观点、共享意识的方式成为众多节目之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谈话类节目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一度陷入困境,面临着转型与改革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谈话类节目需要坚持以创新为根本原则,紧紧跟随时代的发展而改变,赢得新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张婉军,范双武.融合背景下电视谈话节目的升级与创新[J].传播力研究,2019,3(31):55-56.

[2] 张翯.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有效沟通能力:以电视谈话类节目为例[J].新闻界,2011(7):48-50.

[3] 禹跃昆.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困境与出路:从《实话实说》的停播说起[J].新闻世界,2010(1):41-42.

[4] 朱文慧.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倾听”艺术探析:以凤凰卫视中文台《鲁豫有约》为例[J].声屏世界,2004(12):27-28.

[5] 徐雷.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现实困境和发展趋势[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40-144.

[6] 王鹏宇.网络访谈类节目《酌见》中的谈话场场域构建及其价值[J].新媒体研究,2021,7(18):107-109.

[7] 丁红.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36-39,48.

[8] 彭肇一.知识类网络脱口秀节目的传播特点:以《逻辑思维》和《晓松奇谈》为例[J].新闻前哨,2016(9):31-33.

[9] 邱雪玫,张玲玲.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J].传媒观察,2007(1):40-41.

[10] 刘静.解析中国电视谈话类节目[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9):247-251.

[11] 何君,吴明华.中美电视谈话类节目比较[J].新闻前哨,2006(12):65-66.

[12] 赵彦龙.样式、内容与场景:融媒体环境下传统谈话类节目的创新之道[J].视听,2021(8):36-37.

[13] 葛勇,黄月丽.从“对话”到“撒播”:谈话类节目中交流的新趋势[J].中国电视,2018(7):80-82.

[14] 柯妍,刘娜.情感类谈话节目:感性至上与理性回归[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6):67-68.

[15] 陈旭东,蔡勇.全球青年群体多维对话:电视谈话节目的叙事建构与内容触达:以《非正式会谈》为例[J].电视研究,2022(9):83-85.

作者简介 陈嘉欣,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猜你喜欢
现存问题发展路径方向
2022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问题及对策
建筑安装企业成本控制相关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高校跨学科教育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位置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