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作文“治学·为人”导写

2023-05-18 05:09陈阿永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3年4期
关键词:香菱经典著作做学问

陈阿永

文  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朱熹认为,做学问的过程,就好比用火煮食物一样,“猛火煮慢火温”,意思是必须用一段时间刻苦攻读大量的经典著作,然后再仔细咀嚼,体味书中精义。

材料二:

黛玉道:“……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細心揣摩透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学习与生活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用于本校校刊“治学·为人”专栏征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导  写

本题由材料、情境任务和要求三部分组成。

一是材料内容。材料一阐述了朱熹的治学之道,他认为在做学问时要“猛火煮”和“慢火温”相结合,要先集中精力大量攻读经典著作,再细心咀嚼体味书中精义;材料二摘选黛玉对学诗的理解,阐述了学诗得先细心揣摩精选的经典著作,再广泛涉猎其他作品进行观照。

二是核心任务。文题要求写一篇文章“用于本校校刊‘治学·为人专栏征文”。这可以理解为以“治学·为人”为主题的作文。因此,一方面我们要结合材料理解本题中的“治学”和“为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另一方面我们对材料的“认识与思考”要从“治学”和“为人”的角度去分析,并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将“治学”与“为人”联系起来谈。材料和主题相互提示又互相限制。

三是要求部分。文题要求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并无二致,不再赘言。

综合以上三部分,要明确以下三点:

首先是概念的厘清。治学是做学问,研究学问,很多考生偷换概念,行文中只字不提“治学”,把“治学”偷换为“阅读”“学习”“读书”等概念;“为人”是“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很多考生把“为人”放宽为“生活”“人生”等等。

其次是材料内涵的挖掘。材料一朱熹认为,治学要“猛火煮慢火温”,要用一段时间刻苦攻读大量的经典著作,然后再仔细咀嚼,体味书中精义。这里治学涉及时间的坚持、数量的厚积、刻苦的态度以及学习内容的精选——经典著作;再是仔细咀嚼深入思考书中精义。材料二黛玉告诉香菱,若真心要学,就先读王维五言律,次读老杜七言律,再读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这里涉及治学的循序渐进;“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讲的是治学要夯实底子,打牢基础;“读几百首”说的是量的积累,厚积薄发;“细心揣摩透熟”谈的是治学的理解思考、严谨深入等等。因此,审题、立意、行文构思均应紧扣这些治学方法和治学态度,不能脱离材料,随意生发。

再者是要从治学联想到“为人”,进而理解“为人”是“治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可以从材料出发,先挖掘两则材料在“治学”方面的内涵,再迁移到“为人”方面。做学问如此,为人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要提升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方面的能力,也要循序渐进,坚持进步,勤学苦练,夯实底子,厚积薄发等等。治学和为人在文中都应有一定的篇幅。如果未对材料与任务进行通盘考虑,看到两则材料都是侧重于治学的方法态度,可能误以为只写“治学”就可以,只字不提“为人”一词,造成偏题。

佳作展示

久积助深品,深品促大成

一考生

无论是朱熹“猛火煮慢火温”的治学之道,还是林黛玉对香菱的诗学启学,无不揭示积累和深品的重要性。于你我而言,“久积和深品”在治学与为人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开头用关联词“无论……还是……”勾连了两则材料,提炼出“积累”“渐进”内涵,并与任务主题“治学·为人”建立关联,简明扼要,体现凤头之美。)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而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没有积累便是摒弃了金字塔的基础,便是参天之树没了深入地下的树根,每逢沙暴,山洪来临,便顷刻倒下。所以,积累是治学的前提,正是因为有了积累,朱熹方能集儒学之大成;倘若没了积累,香菱还能令众人刮目相看吗?唯有踏实积累基础知识,才能用“可怕的深度”,造就“美丽的水面”。(提出分论点“积累是治学的前提”,并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如引用分析、因果分析、假设分析、条件分析和意义分析等等,简练而又充分地论证了分论点。)

积累是治学的前提,并不意味着积累之后,便能高枕无忧。积累基础上的理解与融会贯通才是治学的重中之重。如果没有了理解积累所获取的知识,便是生硬的,便是千篇一律的。理解促进积累的内化,理解助推印象的深化。孔子要求学生研习所获的知识,恐怕也是这个道理吧。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更要注重知识的消化与体味。如朱熹般咀嚼,如香菱般揣摩。(在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提出了“理解与融会贯通才是治学的重中之重”的分论点,并聪明地在尾句用“如朱熹般咀嚼,如香菱般揣摩”回扣材料。)

积累与体会注重“久”“深”。正如后汉书所言:“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治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倘若真是如此,那是不是意味着幼儿园到高中的分段教育是多此一举?那是不是意味着牛的反刍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无论是积累还是体会,下足功夫,循序渐进,方能铸就学业辉煌。(指出积累与体会注重“久”“深”,点题。然后运用归谬法论证。)

治学如此,为人更应如此。现在许多人因为快节奏的生活而迷失自我——人际关系力求迅速建立感情,做事图谋迅速,快捷,甚至事前不做好准备与积累便冲动行动,很少有人从失败与经历中汲取教训,一味抱怨生活。在我看来,为人更应注重久积,深品。唯有“行万里路”,才能“感世事变化无穷”,厚积薄发,积极进取。(从“治学”联想到“为人”,联系现实,指出“为人更应注重久积、深品”。)

在人际交往上,情深义重才能对人生有深刻思考,正因为纳兰性德对世事人生有着深厚的感情,才有“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的真切感慨。在做事情方面,注重未雨绸缪,事先做好充分准备,才能避免失败的结局。譬如才华横溢如夏侯渊,也死在了定军山上。为人,唯有久积、深品,才能做到“心有惊雷,生似静湖”,终有“大成”。(从多方面举例论证久积、深品对“为人”的重要作用。)

久积助深品,深品促大成,“治学”如此,“为人”亦如此。(再次点题,运用反问收束全文。)

猜你喜欢
香菱经典著作做学问
大学生经典文献阅读情况调查
深入研究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研究》评介
写散文从做学问开始
香菱的故乡情结与生命救赎
做学问与搞创作
保准有人追
香菱:一个被拐卖孤女的自救之道
保准有人追
一部需要所有中国大学学生和教授阅读的经典著作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