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编辑出版相关专业背景的新编辑的成长路径探析

2023-05-18 10:06张冬爽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图书编辑核心素养

摘要:成熟的编辑是各出版单位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对编辑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实践。当前,传统出版较新媒体行业发展缓慢,编辑日常的工作压力较大,但薪资待遇不高,以致编辑队伍出现人才流失现象。因此,如何帮助刚入行的编辑尽快成长,建立起强大的编辑自信,从而坚守出版人的文化使命,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刚入行的编辑大多是刚毕业的学生,其中一部分是有编辑出版相关专业背景的,另一部分则没有。两种背景的新编辑有着不同的编辑出版基础和能力,因此他们的编辑成长路径应是不同的。文章着重探讨非编辑出版相关专业背景的新编辑的成长路径。笔者根据个人的工作经验,将新编辑的成长时间定为五年,分为1~2年、3~5年两个阶段,分别建立相应的阶段性成长目标。笔者认为,新编辑在1~2年,要以全面提升编辑能力、熟悉编辑全流程为主,这里提到的编辑能力包括策划能力、编校能力、营销能力等;在3~5年,要从更宏观的角度提升自己的编辑素养,这里提到的编辑素养围绕的是“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的五项素养。总体来说,编辑要始终保持着做好书、出精品的出版情怀,但只有情怀是不够的,还要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以期早日成为优秀的出版人。

关键词:图书编辑;编辑成长;编辑培养;编辑素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5-0220-03

出版是中国发展最成熟的文化产业之一,并且会长期持续下去。出版全产业链的升级、创新、转型没有完成时,从业人员应心无旁骛地投入其中[1]。编辑作为出版行业的核心人员,对推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成熟的编辑是各出版单位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对编辑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实践,這对编辑自身的要求很高。而当前,传统出版的整体发展较新媒体行业缓慢,人们更多看到的是出版人为赚钱而疲于奔命,出版人的地位下降了,尊严在有的场合也丧失了[2]。编辑日常的工作压力又较大,但薪资待遇不高,导致编辑队伍出现人才流失现象。因此,如何帮助刚入行的编辑尽快成长,建立起强大的编辑自信,从而坚守出版人的文化使命,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刚入行的编辑大多是刚毕业的学生,其中一部分有编辑出版相关专业背景,另一部分则没有。本文着重探讨非编辑出版相关专业背景的新编辑(以下简称“新编辑”)的成长路径。笔者根据个人的编辑工作经验,将成长时间定为五年,五年时间以第三年再做划分,分阶段建立相应的成长目标,循序渐进,以期不断提升编辑的能力和素养,助力新编辑早日成为优秀的出版人。

一、全面提升编辑能力,熟悉编辑全流程(1~2年)

刚入行的编辑常常对编辑这个职业有误解。他们可能以为这份工作只需要与文字打交道,拿到稿子后只要改改字词句,配上好看的封面,就成了市面上的图书。他们不了解稿子成为一本书中间经过的工序,要和多少人协调、沟通,他们也不知道一本书的出版不仅要内容好,还要卖得好。事实上,新人上手编辑并不难,难的是工作一两年以后,仍然乐在编辑,愿意把出版当成职业生涯发展的重心[3]。因此,新编辑前两年的成长至关重要,一方面要破除误解,彻底弄清楚编辑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从而乐在其中,另一方面要掌握好基本功,不只是编辑的基本功,还有出版业中不同岗位需要掌握的基本功。

(一)参加社内新编辑培训,初步了解“编辑是什么”

编辑是什么?这很难定义,因为编辑有各种面貌,同样是编辑,工作内容可能完全不同。如今的编辑工作虽然流程本质上和过去相同,但是每一项工作都不再像过去那样随性而为,必须重视时间和成本,在一定的管理下进行[4]。因此,让新编辑在短时间内对编辑出版工作及其所入职出版社的相关业务和岗位职责等有整体的了解,应是编辑入门的第一步。

社内新编辑培训,是出版社结合自身的基本情况针对新编辑开展的业务培训,一般由出版社的领导和不同岗位的资深人员对相关内容进行介绍。新编辑应提前做好准备,充分利用学习出版相关知识,提前熟悉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内容,了解出版社相关情况,熟悉业务相关流程,认识各部门相关人员,提出问题,总结要点,尽快完成角色转变,进入工作状态。

(二)认识自己的出版社,结合自身专业找到切入点

认识出版社,既要认识出版社的优良传统和经营特点,又要认识、理解出版社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指的是支持文化的创新和积累。有所不为,指的是自觉抵制文化垃圾[5]。新编辑要先认识自己出版社的优势,然后好好琢磨自己如何融入进去,接着争取有所作为[6]。

新编辑在入行之初就应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并不是根据个人喜好而想当然地规划,而是要在正确认识所在出版社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专业进行。新编辑应初步形成自己的出版原则和底线,明确自己在当前业务线上能做什么、该做什么。

(三)夯实编校能力,保证图书内容质量

一般来说,新编辑的工作会从书稿的校对开始,这项工作只是图书出版的中间环节,看似简单,但此时的新编辑尚未经过系统训练,如果只是盲目地凭借现有知识储备和语感看文字,就会陷入一种循环——这本稿子看完了,按自己的想法改了,交给下一个环节,没有得到反馈,又开始看一本新稿子。这样的工作模式只是让新编辑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看稿文字量,并不能切实提高编校能力。

要想提高自身的编校能力,新编辑应从一开始就认识到编校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图书质量是生命线”的觉悟,找到方法,有计划地学习编校知识和相应的学科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稳扎稳打,遵循“改必有据、改错不改好”的编校原则,做到“统一、规范、纠错”,看一本稿子是一本稿子。

(四)拓展其他能力,逐步跟踪全流程

编校能力对于编辑来说是基本能力,更是看家本领,它决定了一本书稿的基本质量,但编辑只具有编校能力是不够的。现代出版业的发展要求编辑队伍不仅要有学者型的编辑,还要有经营型的编辑,更要有二者兼具的复合型编辑。因此,编辑既要不断夯实自己的编校能力,也要培养与时俱进的意识。与时俱进就是要了解出版行业的发展近况,学习新技能,掌握新方法[7]。另外,编辑对一本书稿的把握,也不能总停留在中间的一个环节上,要经常提醒自己将前后环节串起来,形成对一本书全流程的认识。

二、全面提升编辑素养,确定未来主方向(3~5年)

工作到第三年的编辑,条件允许且顺利的话,已经通过出版考试并持证上岗,具备了编辑的相应能力,对所在出版社的产品线有一定了解,可以独立负责一本书的出版全流程。此时,编辑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编辑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还是取决于编辑自己的心态和作为[8]。因此,从更宏观的角度提升自己的编辑素养,是新编辑当前阶段的重中之重。

这里所谈的编辑素养,围绕的是“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的五项素养,即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Cultural Competence)、审辨思维(Critical Thinking)、创新素养(Creativity)、沟通素养(Communication)、合作素养(Collaboration)。“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在“21世纪核心素养4C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既具有国际视野,又体现中国特色。

(一)培养编辑的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

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指人们对文化的认知与理解、继承与扬弃、发展与创新的过程和行为[9]。编辑出版是一种文化活动,编辑肩负着传承与发扬文化的使命。编辑既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充分的感受与认知,也要对域外文化有一定的理解,同时还要理解不同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这样才能在策划选题时,以包容开放的心态,了解当下读者的需要,保持理性的分析,找到有价值的内容,打造更多符合时代特征的精品内容,从而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播。

(二)培养编辑的审辨思维

审辨思维是个体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10]。编辑出版的各环节都需要编辑具备审辨思维。从选题策划开始,编辑就要不断分析市场,了解竞品,评估成本与利润,同时在接收选题论证委员会提出的质疑后反思、完善。若选题通过,进入组稿环节,编辑就要与作者打磨大纲,考量文稿的逻辑、体例。在审稿、编校环节,要对文稿的各种差错保持警觉,图书发行后,要根据市场反馈不断调整营销策略。同时,编辑对待不同的选题、书稿都要重新审辨,不能一概而论,以期为每一本图书赋能。

(三)培养编辑的创新素养

创新是提升个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11]。编辑的创新型人格体现在有旺盛的好奇心,这在策划过程中非常重要。同时,编辑还要具有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够围绕一个点沿着不同的方向、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发散之后还要能整合、梳理各种信息、思路,形成新的选题方案。

创新,一方面体现在内容上,也就是在同样的主题下避免内容的同质化;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形式上,在传统出版时代,形式上的创新可能只表现在设计、开本、用纸、工艺等方面,而在融合出版时代,形式上的创新则可以迸发出更多的火花,比如载体、媒介、技术等。

(四)培养编辑的沟通素养

沟通是维系组织存在、保持和加强的纽带[12]。编辑作为出版工作的核心,首要任务就是搭建作者和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在出版的实际工作中,编辑更要与不同的人进行沟通,比如作者、出版社其他部门的同事、外部制作、销售人员以及媒体记者和读者等。如何与不同的人进行有效沟通确实是门学问,这也需要编辑在实战中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各种技巧,培養沟通素养。

(五)培养编辑的合作素养

合作素养是一系列合作技能与态度的集合[13]。编辑出版工作是需要团队合作的,单凭编辑一人之力不能完成。一本图书从一篇文档到送至读者手中,在内需要责任编辑、策划编辑、文字编辑、美术编辑、复审、终审、校对人员、质检人员、印制人员、发行人员、营销人员的通力合作,在外需要排版公司、印刷厂、运输公司、库房和线上线下书店的有效协调,如今还包括电子书、有声书等的制作公司和技术公司的配合。一本图书就是一个项目,如何建立各方的合作,如何顺利推进项目的进行,这考验的正是编辑的合作素养,这种素养也是需要在实战中逐步培养的。

以上五项素养虽各有侧重,但又相互关联。对于编辑来说,短期内提升这些素养有一定难度,需要时间的沉淀,更需要编辑自身不断总结和思考,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明确自己未来的主方向。

今天的编辑处在信息革命的时代,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正在极大地改变着出版业的未来[14]。面对这样的变化,编辑应该保持足够的热情和敏感度,不要从一开始就产生抵触心理,要主动拥抱这些新技术。正如周浩正先生所说,不能固定它(编辑的意义),那样只会窄化解释空间,反而局限自己去探索各种可能性的机会[15]。要多历练,多实战,在历练中拓展人脉、拓宽领域,在实战中成长。

三、结语

编辑是什么?入行五年后,每一个编辑都可以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得出新的答案。编辑要始终保持做好书、出精品的出版情怀,因为有了情怀才能乐在其中,但只有情怀是不够的,还要不断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以早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出版人为最终目标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佘江涛.走向未来的出版[M]. 2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2:206.

[2] 陈昕.理想在潮头:给青年编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220-221.

[3] 陈颖青.老猫学出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24.

[4] 鹫尾贤也.编辑力:从创意、策划到人际关系[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6-8.

[5] 李昕.今天我们怎样做书:编辑感悟和理念五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21:13.

[6] 聂震宁.致青年编辑的十二封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3-15.

[7] 李静.青年编辑在新时代的成长成才探索[J].科技传播,2020,12(12):19-20.

[8] 方新田.新编辑的职业素养探析[J].传媒论坛,2020,3(24):87-88.

[9] 刘妍,马晓英,刘坚,等.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一[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2):29-44.

[10] 马利红,魏锐,刘坚,等.审辨思维: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二[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2):45-56.

[11] 甘秋玲,白新文,刘坚,等.创新素养: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2):57-70.

[12] 康翠萍,徐冠兴,魏锐,等.沟通素养: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2):71-82.

[13] 徐冠兴,魏锐,刘坚,等.合作素养: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五[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2):83-96.

[14] 陈昕.总编辑叙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83.

[15] 周浩正.优秀编辑的四门必修课[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8:7.

作者简介 张冬爽,编辑,研究方向:医学图书出版。

猜你喜欢
图书编辑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试析阅读危机下图书编辑的努力策略
万方数字出版下的科技图书编辑业务素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