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实性学习行动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23-05-19 18:32陈赞群
江苏教育 2023年8期
关键词:科学教育科学素养

【摘 要】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成为主动学习者,学会将知识作为认知世界的方式,应对外部世界的变化与挑战。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以小学科学教育改革为抓手,从教研行动和教学变革切入,通过机制保障、师资培养、教学范式创新及真实性评价,促进区域推进科学教育取得实效。

【关键词】真实性学习行动;科学教育;科学素养;优质均衡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15-0040-03

【作者简介】陈赞群,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教育局(江苏镇江,212002)党委书记、局长,镇江市润州区委教育工委书记。

如何为教师提供一种实践方式,帮助并促进教师从“教”转向“学”?如何让教师从“个体自发”到“群体自觉”?我们必须从关注教师的“传授力”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力”。近年来,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通过区域化实践探索,聚焦真实性学习行动,指引教育研究者、管理者、实践者用经验智慧和实践行动破解“教育不均衡”的现实困境。本研究以小学科学教育为例,从教研行动和教学变革的角度切入,阐述真实性学习的润州行动路径。

一、真实性学习行动的基本认识

1.概念界定

真实性学习是在与现实世界相关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类似某一领域专家活动与思考的方式,将所学内容与现实世界建构出联系和意义的学习活动。真实性学习行动从教研行动与教学行动两个角度切入,基于真实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开展区域校本研训。

2.运作模式

“三级联动—深度教研”是镇江市润州区真实性学习行动的基本运作模式。立足真实性学习的理念和教学实践,从课程教学的领导力、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校本研修的开展、学科教学的改革四个方面,通过“区域—集团—学校”三级教研联动,区级教研统筹组织、专业指导,发挥集团和学校教研的自主性,实现分层分类指导教研,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满足学校差异化发展需求,扭转校本教研的弱化局面,区域启动以集团领头学校为首的“学科研究基地”建设项目,这是打通区域教研到教师课堂“最后一公里”的通道,以区域的“共享”促进校域的“共生”。

3.特征表现

真实性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真实情境、真实任务、真实问题为核心,具有情境嵌入性、内容建构性、活动体验性、过程探究性、思维高阶性等特征。真实性学习行动对教师而言是基于真实性的教学问题,以研究真实性学习为载体,学习设计真实性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探究实践,进而提升教学素养。对学生而言,是在真实问题解决中习得知识与技能,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基本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二、真实性学习行动的运行机制

1.機制保障,让科学课程实施有依托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2021年,国务院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了我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新目标,即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2035年达到25%。同时提出了五项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其中,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被列为首要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润州区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发展实施方案》《润州少年创新院建设计划》《润州区小学科学探究实践及个性化素质表现评价指引》等文件依次出台,将优化优质师资资源供给与配置作为优先事项,将改善探究实验教学作为关键环节。这些文件就科学教育的实施办法、推进制度、评价机制、经费保障等作了具体部署。

顶层设计为润州科学教育指明了方向,在具体落实推进上,润州区也不遗余力。如分批建设未来教室、创新实验室、科技模型室等,每个功能室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确保每一所学校在科学教育的硬件上得到满足,使教学装备成为深化“课堂革命”的有力助手。

2.师资培养,让科学教育教学有底气

共同成长,均衡发展。专兼职并存是润州区科学教师队伍的现状,我们瞄准“培养一个完整的学科教师”,进行整体专业发展考虑、整体专业发展设计、整体专业发展实施。分别从学科教学、科技教育设计指导等小学科学教师“小切口”专业领域切入,专兼职统一培训,分层级提要求,分学期分步骤给操作规范,引领专职和兼职教师团队专业发展,培训活动深入学校,指向教学问题的解决。

分层培养,协同发展。分类抓教师团队建设的“关键数据”。区域内共有15所小学,各校科学学科教师团队建设情况各不相同。我们对所有教师的年龄、专业背景、从教状态等各方面进行定向监测,因人而异采取相应措施。兼职教师教研侧重实验培训,青年教师教研侧重专业阅读、备课、组织教学,中老年专职教师侧重科技培训,参赛教师侧重笔试面试辅导,教研组长侧重校本教研、教研组管理,骨干教师走出去参加拔尖人才高端培训,加入名师工作室与名师共成长。

立足课堂,融合发展。学科核心组成员以“反哺”的方式带动更多专兼职教师专业发展。寒暑假期间,依托骨干教师团队针对教材做整体研究,开学初的教研活动带领全体教师深入理解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体系等,形成教材分析和备课研讨主题。通过课堂问诊把脉,聚焦真实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探索相应的教学策略。

3.教学范式创新,让科学学习过程有力量

针对各年级教学内容,以真实性学习为抓手,通过真实的、有意义的、连贯的学习经历,促成学生深入全面地学习知识,灵活有效地运用知识。重点探索了真实性学习的“场”:问题场、探究场、对话场、关系场,构建具有润州特色的科学教育“文化场”。如基于学生经验和认知发展建构真实性学习的“问题场”,从情境启问、激发动力,到持续设问、转换思维,到延伸追问、探寻本质,到逆向发问、突破惯性,再到复盘反问、认知突围,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科学的思维”。

项目化探究,拓展空间。全区统筹安排科技教育项目化课程,让真实性学习走出课堂,走向生活。从项目孵化、滚动推进,到分类指导、分阶提升,明确了“各校自主规划、上级保障支持、项目迭代指导、探索分类综合治理”的建设机制。各校充分利用走廊、过道等空间建立走廊挂壁式科技馆,形成丰富多彩的学科场景文化。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教育云等网络资源,多维度提供虚拟学习空间,创设学生自主、探究、协作的科学学习环境。非正式科学教育是学校科学教育的有益补充,与周边的数字园、气象台、科技馆等共建,激活科学教育的“第三空间”。

普及化科创,提升素养。自2004年以来,润州区在团省委和省少工委的指导下,纷纷成立“少年科学院”,目前已有11所学校成为江苏省少先队“少年科学院建设与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并开设系列化科技活动课程。各校少科院借力区域联动,通过区级创新成果(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科技实践活动等)的预赛、决赛,层层选拔出创意少年,参与金钥匙科技竞赛、省“少年科学院院士”评聘等科学教育活动,成果丰硕。

4.真实性评价实施,让科学素养有落地

真实性评价就是学生在完成真实性任务中表现出的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探究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能力的发展状况。润州区尝试建立基于真实性学习的初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三维立体评价体系,推动各学校科学教育的开展。

一是初始性评价。这种教学初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经验、前概念和知识基础,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让其就某一知识点画思维导图或概念图,如人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工作路径图,也可采用课前调查问卷、非结构性访谈等形式来评价。

二是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是用过程规范保障学科的教学质量。重点关注科学课程的开设、教师的教学常规、实验室管理、学校行政对学科关注度、学生实验参与率等。通过学校自我评估、教研员入校深度调研,规范教学管理。

三是结果性评价。结果性评价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保障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整体学习过程的评价。润州区对各校科学教育结果性评价主要分三种形式来进行:期末纸笔测试(60%)、实验操作考查(30%)、开放性作品评价(10%)。评价内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加强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着重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据显示,润州区科学教师探究教学水平(高和较高的比例之和为82.7%),四年级学生科学学习方法(好和较好的比例之和为74.4%)、科學学习兴趣(高和较高的达到97.5%)等方面均位居江苏各市区前列。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润州区基于“真实性学习行动”促进区域科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所取得的成效。

猜你喜欢
科学教育科学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用“科学教育”浇灌祖国的花朵
STEM对我国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开设物理学史对高校师范生科学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