渲染的温度

2023-05-19 22:27范争争
长江文艺 2023年5期
关键词:云龙水彩画水彩

范争争

20世纪的湖北水彩画艺术是一段革故鼎新、大师迭出的创造历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先后有白统绪、刘寿祥、王涌、徐国燕、陈国庆等多位画家荣获全国美展最高奖,在湖北艺坛,还没有哪一个画种能如此频繁地获得国家级最高奖项,2009年湖北美术学院率先在全国美院中设立水彩画系,将水彩艺术推向新的发展境地,与之同行的关于水彩画艺术的不间断的学术实践和理论探讨,使这一历程成为湖北现当代美术史上耐人寻味的艺术史现象。卯兔年春,由中国美协、武汉市政府、湖北省文旅厅和中国文联艺术中心共同打造的首届武汉双年展,将白露洋、熬路、褚云龙三位本土水彩画家的作品,以“三人行”为题,作为双年展的重要单元向世人隆重推出,既是对湖北当代水彩艺术的肯定,更是期冀,如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马锋辉所言,首届武汉双年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意义,“通过举办双年展,用艺术连接世界,推动武汉文化艺术创新,带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了新时代英雄城市的文化形象、精神风貌和时代气象”,在白露洋、熬路、褚云龙的作品中,街市、工地、花草鱼虫、市井生活,鲜活灵动的城市形态,通过他们手中蕴含温度的画笔,向世界浸润、发散、渲染。

白露洋、熬路、褚云龙,三个人从武昌粮道街到汉口文书巷,从东湖杉美术馆到中山路视觉书屋。如今,已是他们仨第五次聚在一起办展,这一次,他们走向了更宽阔的展台。武汉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策划人陈勇劲介绍说:“他们三人,一位美院教授、一位省级美术出版社副社长、一位艺术总监,三个人同领域而不同视域,同处一景却所见不同,用武汉话讲,这‘蛮sán(很厉害)。”三个人的作品中,是各有“涉笔成趣”的通途。从最开始的三人一念,寻个自在乐趣,到如今三人一心,聚个画意盎然。

白露洋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毕业于湖美水彩画专业,尔后又任教于湖美水彩画系,亦可谓是湖北水彩根正苗红的学院派传承人。他的水彩人生颇有些意外,当年考大学填报的是美院的雕塑系,却被调剂到教育系水彩画班,一番阴差阳错成就了今天的水彩画家。2002年,他的作品《小巷》入选全国首届写生画大展,在水彩画舞台初露头角,此后,白露洋的创作一发不可收,《午后》《面孔2008》先后斩获全国展优秀奖和省美展银奖,经过数十年的浸润,逐渐形成了其鲜明的艺术个性。

白露洋有着帅气的外表,头顶的短发齐刷刷的梳向脑后,眼镜框上架着一双浓厚的剑眉,眉眼间透着深沉和坚定。人如其画、画如其人,白露洋的作品带给人的观感无疑是冷寂而引人深思的。白露洋在创作中将自己抽离出来,以第一视角审视现象,从《山外山》《绿墙》《蓝色墙面前的白床》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创作有着强烈的现实介入感,斑驳的墙面、空旷的厂房、冷清的泳池,每一幅画面都像是一把利刃与生活短兵相接后的切面,来源于现实,却似乎比现实的温度更低一度。童年的记忆、成长的烦恼、生活的消磨、孩子的教育、消费时代的困惑,都能在他的画中找到隐藏的线索与痕迹,他的画有种难得的疏离感和荒诞气质,也有着少年心性的顽皮和诙谐。比起上述三幅作品,《乘风破浪》《鲸》这一系列作品的温度似乎更低了一度,整个画面由灰黑色调构成,庞大的鲸鱼与渺小的人类,深不可测的海水,在真实与虚构的画面交叠中,让人感受到一种压迫而又渴望的张力。白露洋创作的画面,看似静默、单调、空旷,其实无时无刻不在发声,在叩问着观众与自我。

白露洋的作品中充满了隐喻与想象,从过去的鲸鱼、救生圈、船等元素符号,到如今抛开元素,不再讲述故事,而以光线、痕迹、大面积色彩去营造场景,但所表达的内容反而更深远。在他所营造的这些场景和空间里,白露洋一直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艺术表達。

白露洋说,今日的繁华可能就是明日的废墟。顺应时代的变迁,其实这就是必然。放眼星辰,人类的存在用渺小来形容都不为过,只是刚好在这个空间里,我们贡献了一点活动迹象而已。对于无法改变的事情,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能留下些许印记,守望着物象与人性的哲思。

熬路本名敖露,1982年生于武汉,也是一个典型的武汉伢。原本他的本行是美术出版,其书籍设计作品还曾得过“海峡两岸最美图书”全场最高奖,只是在工作之余,他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在做书做到第十五个年头时,他又一次燃起了学生时代的绘画梦想,重新拾起画笔之后,便再也不愿放下,渐渐觉得画画就是他要找回的缺失的东西。工作压力大的时候,他会外出写生,老街巷、旧房子,这些不起眼的城市角落,成为他最热衷的题材,有围观者上前问他是不是在做拆迁前的记录,一开始他会去解释。慢慢地习惯了,只称自己是学生,在写生,按下鸭舌帽继续埋头画画。熬路用水彩和文字记录着曾经的经历和精神环境,见证时间的流逝和文化的变化。

比起白露洋画风的“冷”,熬路将人文的温度浸润于画纸之上,一砖一瓦细腻地描绘着属于他自己的精神环境,他画笔的温度与其所描绘的现实显然处于同温层,令人感到放松和亲切。贡布里希曾说:“大多数人喜欢在画上看到一些在现实中也爱看的东西,这是非常自然的倾向。”《楼的北面》《赶回家去吃晚饭之二》《八二年的光》,这一系列作品反映的都是每一个熟悉而温暖的日常,黄鹤楼下的小巷、高架桥下的小路、马路边的小食摊……充满着浓浓的生活烟火气,行于其间,绘着有形之物,诉着无形之悟。能听见蛙鸣,也能见巍峨。展厅里,熬路的作品前时常会有观众或伫立或议论,仿佛在寻找着她们或他们生活的影子。

对于为何如此迷恋这些城市的角落,熬路说他在阅读了丹纳的《艺术哲学》后找到了答案,丹纳用经验和推理两种证明方式,提出了“艺术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这一观点。丹纳将艺术品的创作与植物生长进行比较,以橘树为例,列举了其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如土壤的干燥程度、夏季的时长、冬季的温度、雨水、风和周围的地理环境等,用这些环境对橘树的影响,引出他所说的“精神的气候”,也就是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这几点和自然界的气候起着同样的作用,从而得出“环境、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决定了艺术品的种类”这一结论。由此可见,熬路将那些老楼、街巷、破窗、断墙,穿插进一缕阳光、半棵歪树,并非只是通过绘画再现、诉说情怀,而是借用有形的物像,讲述无形的感悟。

褚云龙1989年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2007年他考入湖北美术学院水彩画系,此后工作生活在武汉。从学生时代开始,他的水彩画作品就多次获得昙华林奖学金优秀奖,并入选各类美展。多民族和谐共融的成长环境,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艺术天赋,使褚云龙受到了极大的熏陶和影响,褚云龙的微博签名上写着这样一句标语:“全宇宙画水彩最帅的男人”,虽然他坦陈这只是一句玩笑,但也体现了其积极、幽默而又自信的生活态度,并传导在他的创作之中,形成了其热烈、奔放而又随性的艺术风格。相较于白露洋作品所传递出的“冷”,熬路作品的“温”,褚云龙作品渲染出的温度,可以用“热”字来概括。

褚云龙热衷于真实的情感表达,饱含生命力的人物形象、浪漫而热烈的绚丽色彩是其作品的主基调,娴熟的技法、富有张力的色彩、灵动的形象、自由的笔触以及火热的情感,每一幅画面都能够带给观者热切的想象,他更像是一个为浪漫而生的战士,在每一寸画纸上都能发现浪漫渲染出的水渍。在褚云龙作品中,鲜活、瑰丽、温润的女性形象占据大量篇幅,也是其创作的灵感来源,《花信年华》中口含鲜花的少女、《青春期》中头顶鲜花的女孩、《生命力》中口含鲜花的女郎,这些女性形象的刻画,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和积极渴望。褚云龙自己也大方地承认这一点,他坦言说:“女性身体本就是上天赐予给人类的美好。在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作品中,我们能看到张弛有度的肌肉、光洁细腻的肌肤、蓄势待发的力量以及温婉动人的曲线,这些接近理想的美好,就存在于我们人类的身体之中,这实在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画画对我而言只不过是在释放内心的感受。”

不仅如此,褚云龙的画作也在传递艺术家对社会现象、文化生活以及人性的理解和思考。在他的画面中可以感觉到情感的力量似乎要冲出物质性媒介的枷锁。

自上世紀中叶水彩艺术在湖北生发以来,水彩艺术人才不断涌现,技法娴熟老道、表现精致唯美、品质典雅高贵,形成了湖北水彩的重要特点。白露洋、熬路、褚云龙吸收了前辈艺术家的艺术特征同时又摆脱技法束缚,冷眼热心,以饱含温度的画笔,从社会、思想和人性的层面体现了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和艺术观照,这也是三位艺术家能够在人才辈出的湖北水彩艺坛脱颖而出的最显著的艺术特征。

“三人行”,是2022-2023首届武汉双年展美莲社艺术中心平行展“白露洋、熬路、褚云龙三人水彩展”的主题;“三人行”是法国浪漫主义下的《三个火枪手》;是“桃园三结义”里的刘关张;是孔子口中的《论语》;是张良、韩信、萧何;是宋璟﹑张说﹑源干曜。

如今,是他们仨。

责任编辑  陈俊

猜你喜欢
云龙水彩画水彩
丁云龙:公益路上显大爱
我的水彩画
水彩的“干”与“湿”
说说我的水彩画
苏云龙作品
说说我的水彩画
周云龙教授
漂亮的水彩画
云龙湖浮游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