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通动力三度跨越

2023-05-19 03:43何己派
21世纪商业评论 2023年5期
关键词:华为动力软件

何己派

谈起国内的信息技术服务商,一定绕不开一个名字:软通动力。

它不仅面向通讯、互联网等领域,也为金融、制造、能源等行业提供服务,近20年的发展,规模惊人,目前拥有员工9万余人,客户逾1000家。

4月26日,该公司发布财报,2022年,营收191亿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9.7亿元,同比增长仅3%。

为了找到新的增长动力,这家老牌软件厂商一头扎进了AIGC浪潮里。

公司表态称,正在开展多模态大模型的研究,并已将其应用于例如风险识别等以图、文、视为一体化数据源的综合管理业务领域。

“我们同很多行业的看法一致,AIGC具有全面颠覆性,不分行业、不分领域。我们必须拥抱这门技术,并且是快速拥抱。”软通动力执行副总裁、首席数字官彭强向《21CBR》记者表示。

“老树”开始发新枝。

加码AIGC

许多大模型厂商的“朋友圈”里,都能见到软通动力的身影。

我们是百度文心一言的首批生态合作伙伴,参与阿里云最新的产业战略升级合作,华为盘古大模型传闻上线在即,相关概念股引发关注,软通也是其中之一。

ChatGPT横空出世,“程序员马上失业”的论调不绝于耳。不久前刚发布的商汤“日日新”大模型,公司实测代码编写效率可提升62%。

“颠覆”,是我们聊到AIGC和大模型时不可避免的词汇。首当其冲的,就是软件工程师可能大量消失。

这对行业的冲击不会立马显现,但未来三五年内会有较明显的迹象,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危机感。

做IT服务和咨询,必须比客户更快一步理解新兴技术,这是基本操守。软通动力第一时间就在关注AIGC和大模型的发展。

今年3月,公司宣布与微软合作接入GPT-4,打造iPSA Copilot,内测版本已发布。该版本具备聊天、问答以及文本生成、图片生成、自动文摘、语言翻译等功能,主要为多行业客户的数字化转型提供知识图谱服务。

目前,利用大模型开发技术应用,解决面试招聘的前期筛选,已在软通动力内部落地。

企业如何用好大模型,一个关键痛点是数据集的安全和版权归属问题。

通用大模型的训练,对数据规模和数据质量要求很高,但站在企业角度,谁不愿意将自家核心业务数据分享出去。

这是软通动力当下研究的重点。

怎么处理好私域数据集和公域数据集之间,既通又不通的关系,这个瓶颈不解决,大模型在B端的应用推不了。

合成数据可能是个很好的突破口。

据Gartner预测,到2024年,用于训练大模型的数据中60%将是合成数据,到2030年,合成数据将彻底取代真实数据,成为AI模型训练的主要数据来源。

软通动力已在考虑合成数据的相关业务布局。

三次跨越

诞生于世纪之交的软通动力,赶上了信息技术爆炸的时代风口,发展也是历经波折。

成立的第五年,我加入公司。彼时,软通动力只有百来人,规模尚小、竞争力也不明显。

回首这一路征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公司初创时期,全世界被“千年虫”问题困扰,印度依靠信息技术服务外包,打开国际大门,深感于外包的巨大市场空间和中国的成本优势,刘天文创办软通动力,从几十人开始起步。

不过,软通动力这些年虽走的是软件外包路线,最开始的业务其实从咨询服务起家,为客户提供项目实施解决方案。

因此,软通动力的起点,和其他几家软件外包公司略有不同,这一背景,也带给公司扩展和转型的优势。

步入擴展阶段,一个标志性节点,是2005年底,软通动力以并购的方式,快速扩展到近千人规模。而后,新的软通动力,开始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长,通过在纽交所上市提升品牌声量,进而开拓欧美、日韩等国际市场。

海外上市以后,国际形势发生剧烈变化,同时中国市场出现大量IT服务需求,我们决定掉头,转向深耕国内,当时做的一个重大决策,就是跟华为合资组建公司。

与华为合资,承接对方大量业务,真正帮公司和第二梯队拉开了距离,站稳脚跟。

到了第三个数字化阶段,软通动力提出“数字软通”战略,核心业务从传统的软件开发,转向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业务,打造相应的技术能力。

在中国,软件外包行业竞争激烈,经历过几轮价格战厮杀,伴随人力成本的上升和盈利空间的下降不断洗牌,“马太效应”渐显。

以前头部可能在10家左右,现在只剩两家跑在最前面。

绑定原厂

自2012年牵手华为成立合资公司,华为生态的核心软件服务供应商,一直是软通动力最显眼的标签。

去年,来自华为的销售收入,约占软通动力营收的42%,公司服务覆盖了华为多条产品线。

大客户依赖,是否也会成为软肋?

公司的大客户战略,强调的是要服务多个大客户,对单一大客户的依赖这些年在持续降低。

其实,公司发展到一定体量,除了头部客户,服务好腰部客户也很重要,如果能在全球范围内服务好几千家大公司,会对业务带来很大的增量拉动。

除此,在技术端,软通动力的策略就是与主流的原厂深度绑定。

只有深度绑定,你才能更快知道技术原厂在做什么,什么新技术会马上出来。

软通动力参与了鸿蒙的研发,在它正式发布前,已经摸清它的原理,后来我们加入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去做OpenHarmony生态的商业化落地,去做行业发行版,帮助行业客户解决问题。

AIGC的布局,也是从这个逻辑出发,软通动力在第一时间与微软、百度、阿里等主流厂商绑定合作,深入了解新技术的潜能。

我们既不是技术的原创者,也不是行业应用的原创者,我们必须既懂行又懂技术。把客户的需求和技术连接起来,形成解决方案并落地,才算软通动力的成功。

各行各业信息化升级与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软件外包的概念也在丰富,横向扩展应用范围,纵向由技术交付向技术赋能进阶,提高服务附加值。

目前,软通动力瞄准的战略新兴行业,包括智能汽车、数字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并加大了在咨询、云智能服务等专业服务领域的投入。

我坚信,AIGC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各行各业的产品和商业模式,也会赋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更深远的意义。

再好的技术,也不会自动变成应用、解决客户复杂的问题。为什么会有外包?就是因为技术快速变化,客户需要专注主业,干脆找专业公司干专业的事。

软件外包能发挥的作用,未来一定是越来越大。

员工规模是评判软件外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指标之一。

拥有9万余人的软通动力,放在全球市场来看,相较印度软件巨头动辄三四十万人的规模,仍是“小”字辈,还有充分扩大的空间。

猜你喜欢
华为动力软件
禅宗软件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软件对对碰
华为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动力船
谈软件的破解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