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妈妈的一场戏

2023-05-20 12:34刘锡林
金秋 2023年3期
关键词:戏台戏曲母亲

※文/刘锡林

1 9 9 4 年春季,母亲因二度中风,带着对儿女的无限眷恋离开了人世。母亲生前最后的愿望是将她葬在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我们按照家乡的风俗为母亲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在下葬的前一天晚上,请了当地一个有名的鼓乐班子,在母亲的灵堂前唱了一个晚上的戏。不知将要远赴天国的母亲是否听到了那回荡在空中哀婉凄切的唱腔,而我早已是泪流满面。当我万般不舍地凝视着躺在棺木中母亲那安详的如同睡着了一般的面庞时,我在心里说,妈妈啊,您已经魂归故里了,儿女们用秦腔为您老人家送最后一程。有戏曲的伴随,天堂的路不会寂寞。

母亲从小就爱看戏,每逢有戏班子来镇上演戏,外公总要早早为母亲占上一个好位置,并且给母亲的衣兜里塞满零食,用一个庄户人家最大的能力表达对独生女儿的万般宠爱。随着弦索胡琴的伴奏,须生老旦、青衣花脸个个浓妆重彩,服饰华丽轮番登场。在慷慨激越、缠绵悱恻的行腔里,唱尽了朝堂的尔虞我诈,忠奸善恶;演绎着人间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这一幕幕有声有色的历史不经意间在母亲年少的心灵播撒下生活的种子,同时也渐渐使她对戏曲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母亲与父亲婚后,义无反顾,生死相随。他们在革命圣地延安和陕甘边区马栏生活战斗了数年。马栏地处桥山山脉南端,人烟稀少,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但是革命者们依然充满了乐观主义的精神。为了丰富业余生活,组建了秦腔剧团,演员都是边区省委机关的戏曲爱好者。他们搭建起一个简陋的临时戏台,演出《七半仙》《抓壮丁》《三滴血》等新编和传统剧目。尽管演员的表演很不专业,却别有一番趣味。多年后母亲还深情地回忆了当时的一些鲜为人知的轶闻趣事。其中有位演员由于高度近视,因怕她眼神不好掉下戏台,就在腰间拴了一根麻绳,由后面一个人拽着表演,台下观众看了都不由得会心一笑,并且送上热烈的掌声。还有一位扮演北宋名将杨继业的演员,临上场却忘记戴胡子,台下有人逗趣地连声喊道:“快看快看,杨令公刚从理发馆出来咧”,台下的观众顿时笑成一片。这笑声响彻了山谷,并久久地回荡,回荡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回荡在向新中国挺进的征程中。

到了和平年代,母亲常常在劳作之余抽出时间带我们兄妹看戏。那时看戏一般都在晚间,看戏前母亲总要喝上一杯浓浓的酽茶,还要特意换上只有节日或走亲访友才穿的盛装,西安著名的易俗社、三意社等剧场都曾留下我们母子的身影。《周仁回府》《王宝钏》《三娘教子》《苏武牧羊》这些戏母亲不知看过多少遍了,用她自己的话说:“都是熟趟子戏”。但她每次依然看的那么认真、那么专注、那么深情。当时,剧场会在戏台一侧的幕帐上用幻灯打出唱词。我为了能让母亲听清楚演员所唱的内容,更想向母亲证明我已经能识文断字了,就小声读给她听。哪知母亲几乎能一字不差地复述出那些戏词,我常常惊叹母亲的记忆力。而年少懵懂的我尚不谙世事,每次看戏总要问这问那,母亲就耐心地给我讲解戏中的人物关系,用舞台上的忠奸善恶和是非曲直对我进行人生的启蒙教育。

长大后我逐渐明白,母亲看戏不仅仅是图个热闹,而是完全把自己融入到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之中,他们跌宕起伏的多舛命运和壮美人生,一次又一次唤起母亲心灵上的共鸣。透过演员的精湛表演,把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的各色人物所折射出的光芒和晦暗,用艺术手段展现得淋漓尽致,传统戏曲文化就像绵绵春雨,浸润着母亲的心田,升华了母亲的精神世界。

猜你喜欢
戏台戏曲母亲
雍和宫戏台及其献戏活动考略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戏台送到家门口
狸猫戏台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给母亲的信
山西古戏台掠影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