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打造小学思政育人新样态

2023-05-21 18:28何晓梅
中国德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学思育人思政

南通市城西小学是清末状元、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在1906年3月创办的。一直以来,学校遵循“创造着成长”的办学理念,在“惟真励新”校训的引领下,持之以恒地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思践悟”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路径和基本要求,努力打造德育理念先进、校本特色浓郁、举措扎实高效的思政育人新样态。

一、筑牢思政主阵地,落实学思践悟

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度重视思政课育人质量,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门思政课建设标准安排教学计划,保证课时,并统一使用国家规定教材,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坚持“以人为本”,以道德与法治课为主阵地,精心备课,认真授课;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全面、完整地落实思政课程标准和具体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每学期,校领导都会走进思政课堂、走近学生,课堂讲授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有的结合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有的结合重要节日和纪念日;有的结合重要仪式活动……一节节不同主题的思政课,让同学们感到既生动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为推动学校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积極讲好思政课、学生认真学好思政课创造了良好氛围。

随着时代发展,教育呈现出线上线下融合共生的态势,学校努力建设线上高品质云课堂,积极拓展学校育人时空。云端聚力,尽显育人之智。比如居家学习期间,学校开设了以“抗击疫情”为主题的抗疫微课堂;清明节到了,学校开展“清明祭英烈 云端寄哀思”“百个红色景点云参观”等思政微课堂……这些云课堂作为思政课改革的重要补充,产生了显著效果。

二、立足思政大课堂,拓宽学思践悟

学校充分挖掘各学科育人资源,建立了全学科育人课程共同体,发挥完善的课程体系和丰富的学科资源作用,拓展了学科育人的宽度。全体教师秉持“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理念,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学校、教师真正关注学生这一教育主体;在课程实施中,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实践体验,有效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建立融合开放的系统,形成思政育人大课堂。

(一)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挖掘育人大课堂

学校全面把握全学科育人的核心素养目标,依托“学科+”育人模式,建立学科育人共同体,形成育人大格局。横向上深刻把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跨学科师生共同体,以年级主任为核心,各学科教师加强沟通,协同创新,形成合力;纵向上深刻把握各学科的特征,充分挖掘其中的育人价值,构建“有边界”与“无边界”相统一的跨学段教师共同体。

一是集体备课,关注学科育人功能。每周由一位教师结合自身的课堂,将一周的所思所得进行分享,在分享中碰撞出新的智慧之花;二是远程研讨,畅谈学科育人经验。各学科的集体远程备课同样也将学科育人作为其中一个主题,以某个学段或某节课作为切入口,畅谈学科育人的经验,供大家启发、改进;三是年级组跨学科协同育人,以活动为契机组织学校各年级组的任课老师一起办公,不同学科的教师出谋划策,贡献智慧,真正实现各学科协同育人的目标。

(二)注重资源有机融合,创新实践大课堂

学校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对德育课程做出规划和协调,使德育课程穿越课堂边界、学科边界、校园边界。

一是以“印象城西”为依托。作为学校德育课程,“印象城西”包含“仪式印象”“典礼印象”“节日印象”三个部分。该课程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融合,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你让我知道”走向内化于心、积极践行。学校结合升旗仪式、入学仪式、入队仪式、成长仪式开展“仪式印象”活动,增强德育活动的仪式感;围绕开学典礼、散学典礼、毕业典礼开展“典礼印象”活动,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典礼中接受洗礼、重塑心灵,留下美好回忆;围绕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开展“节日印象”活动,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实现“教育与情趣同在,成长与快乐同行”的德育目标。

二是“家校社”齐协同。家庭和社会提供了真实的育人情境和丰富的育人资源,学校要充分利用家社资源,泛化教育场域,提高育人质量。知识不仅是学来的,更是通过亲身实践感知的,学校通过有意义的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实践活动中思考与辨析、体验与感悟、探究与分享、笃志与践行,让育人更有温度。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远大理想,坚定了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三)注重特色项目推进,打造情境大课堂

在学校日常生活中,思政不再是独立的课程,而是以“思政+”的形式构建学校多元育人模式,通过任务驱动、项目推进的方式,打通学校育人的“关键一公里”,加强思政育人实践性、综合性、时效性。从而使学校思政育人呈现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良好生态,实现立德树人处处着力、处处有力的育人目标。

一是“思政+运动”。为了丰富“双减”后的生活,拓宽学生锻炼身体的渠道,学校精心录制了学生跳彩带舞的视频,供学生和家长共同学习,强身健体之余,还能促进亲子关系。

二是“思政+艺术”。在南通市城西小学,学生不仅会欣赏名画,还会模仿。他们品味名画中的人物,通过观察名画,感受名画的魅力所在,给学习时光增添了一抹色彩。在创作过程中,通过道具的模仿秀,孩子们说:“我了解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故事,然后仔细品味,努力还原动作和表情,非常开心。”这正是此类情境大课堂的意义所在。

三是“思政+劳动”。在日常教学中,所有学科教师都有意识地将劳动教育元素与学科课程相融合并渗透到学科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与品质,进而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三、构建思政“三路径”,推进学思践悟

(一)凝练思政课程建设的校本特色

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同时,以守正和创新相统一的思想凝练学校思政课程建设的校本特色。坚持以“追求理解”为课堂研究的抓手。在思政授课中,力求使学生理解思政内涵、启蒙道德情感,使思政课在学生成长中起到主导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夯实学生的思想基础。

(二)提升思政课程教师的专业素养

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关键在教师,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其整体素质已经成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学校立足现实,通过育强“头雁”、壮大“成雁”、精选“雏雁”的“雁阵培育”方式,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师德高、业务精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学校组织思政课教师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思想,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师专题培训制度,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培训,切实增强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性。学校形成了“头雁领航、成雁群飞、雏雁丰翼”的雁阵效应,持续推动学校思政课更优质,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学校还充分吸纳各类社会育人力量走进校园,邀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磨刀老人”吴锦泉爷爷讲述自己一辈子做好人、做好事的感人故事。家长志愿者走进缤纷课堂,用一个个鲜活的素材给孩子们讲党史;劳动模范和孩子们一起开垦半亩小田园,种上一棵棵向日葵;法治副校长和孩子们一起开展模拟小法庭职业体验活动……这些特聘的“思政教师”有效充实了学校思政队伍,更感染了全校师生。

(三)建构指向德性生长的评价体系

为了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善功能,学校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水平,构建指向儿童德性成长的评价体系,设计表现性评价维度,多角度、全方位评价学生的成长与收获。这样的评价方式富有开放性、针对性,不仅关注育人成效,更重视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从而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育人的育人目标。

学思践悟,让学校思政育人落到实处,并且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学思践悟,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更扣好每一粒扣子。2022年,学校被评为南通市思政育人特色学校。未来,学校将继续探索和实践“学思践悟”的思政育人路径,积极构建思政育人新格局,奋力打造立德树人新高地,着力培养“有理想、 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何晓梅,南通市城西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高级教师】

实习编辑︱迟倩颖

猜你喜欢
学思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学思践悟强思想 砥砺初心再出发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的学思历程
学思结合敲响语文学习之门
学思磨党性 信奉廉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