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一生一案” 寻找“教育共振”

2023-05-21 18:28陈一鸣刘炳瑞
中国德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实地因材施教家校

陈一鸣 刘炳瑞

“一生一案”的实地家访是教师置身实际教育场景,具体分析学生问题、找准学生发展策略的一场心灵对话,是实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快速增长的有效途径。

家访,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是教师深入一线,了解学生成长轨迹与成长环境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因材施教”的重要方式。“一生一案”的实地家访,是通过梳理学生的在校表现,以了解问题为行动指引,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标的一种家访形式,有助于理解学生在校行为的家庭根源,开展更加积极的家校合作,制定更加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是家校双方寻找“教育共振”的重要方式。

一、新时代“一生一案”家访工作的价值意义

在新时代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生一案”的实地家访,彰显着“润物无声”的育人成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的重要契机。近些年,现代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教师进行家校沟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可以即时、高效地解决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但是,教师只有在实地家访的过程中,现场感受学生成长环境,才能深刻、全面地了解关于学生成长的更多细节,诸如成长环境、学习氛围、亲子关系、兴趣爱好等。在学生的家里,通过与家长、学生的双向互动、坦诚沟通,可以用更多细节勾勒出学生的成长轨迹和人生关键节点,增进师生情谊,凝聚家校合力,提高育人成效,便于日后有效开展个性化辅导。

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带着深刻的家庭印记,通过“一生一案”的实地家访,可以了解学生言行背后的家庭因素,是引导家长建立和传承良好家风的重要途径。家庭是学生成长的土壤,家风塑造着孩子的灵魂,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细化“一生一案”,事先梳理孩子“言”“行”“思”的独特方式,在实地家访中,可以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家庭因素。通过坦诚的沟通,引导家长深刻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有着直接的影响,从而规避不利于孩子成长的生活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为孩子的成长营造和谐、温暖、体贴、宽容的家庭氛围,形成诸如以爱阅读、爱运动、爱劳动等为特色的家庭风格,传承淳朴善良、勤奋上进、积极乐观的优良家风。

“一生一案”的实地家访,能够有效推动家庭教育工作。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立法,“家事”上升为“国事”的背后,集中体现的正是“指引”和“赋能”这两个关键词。为此,教师“一生一案”的家访在家庭教育上的作用更突出:一方面,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厘清自己的权责边界,主动向家长让渡家庭教育的權利,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优化教育方法,为家庭教育赋能;另一方面,教师要面对不同家长群体的多元价值取向,走进学生家庭,向学生,更要向家长传道、授业和解惑,因材施教,提供“定制菜单”式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二、精细备访,“一生一案”,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是家访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一切都应围绕学生成长和班级发展这两个焦点来展开。在操作上,“一生一案”的实地家访,既要对学生的在校表现做全面的了解,又要梳理抓住关键问题,以解决核心问题为基本策略,才能实现精准家访,有的放矢。“一生一案”的精细准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根据学生的基本档案信息以及日常家校沟通的基本情况,初步确定家访方式、时长、路线等,这其中最主要的是了解其家庭环境,判断其亲子之间的沟通方式,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程度及关心方式,提前思考如何避免引爆其家庭冲突的矛盾点,这样才能精准邀约家访对象,有效制定家访流程,取得更好的家访成效。

第二,全面整理学生的在校表现,主要包括学习和品行两个层面:从学习方面来看,学习表现应是全面的、过程性的、动态的,应收集其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成绩、师生评价等关键细节和准确数据。这种全方位的追踪,可以呈现学生在学业上的投入,有利于学生和家长从这种过程性的发展当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引发对问题背后成因的深入反思,找到与学习进退相关的关键因素;从品行方面看,应重点关注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自洽水平与适应能力,比如纪律认同、集体活动参与、劳动表现、人际关系等,通过整理那些能够体现其精神风貌、行事风格的具有代表性的关键细节或重大事项,总结归纳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行思方式,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集体生活。

第三,明确家访的目的,筛选关键问题,制作访谈提纲。一次家访很难解决全部问题,解决关键问题才是家访的主要目的。因此,在对学生情况做了全面的了解之后,应对学生所呈现问题的轻重、先后、缓急进行预判,抓大放小,梳理出最关键的几个核心问题,并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循序渐进的设问和引导,制订家访的访谈提纲。这样才能使访谈始终围绕核心问题进行,不致节外生枝,掩盖了对核心问题的探讨。

第四,梳理关键问题后,教师应该全面了解教育政策,熟悉学校历史和育人文化,通过对这些关键问题的深入分析,并借助专业书籍、报刊、专业公众号等途径了解解决此类问题的经典范例,事先研究解决策略和解决方向,为解决关键问题做好充分的理论储备。比如解决手机成瘾问题的有效方法是什么,处理宿舍同学之间矛盾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学生厌学怎么办,持续投入的努力却没有取得应有的进步怎么办……这样,在家访过程当中,教师才能提出理性、专业、有效的解决建议,避免泛泛而谈,从而得到家长的认同和配合。

三、精准访谈,因时制宜,因材施教

家访的实施,是一场围绕“一生一案”而精心策划的访谈。有了“一生一案”的精心准备,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的精准访谈就成为家访过程中寻找答案与对策的有效途径。

教师应善于捕捉家访的契机,因时而动,才能更好地实现家访目的。最有效的家访,一般发生在学生或家长感到困惑进而需要帮助的时候。这种“雪中送炭”式的家访,是家校之间、师生之间的双向奔赴,是传递教育温度的最好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细致观察,深入思考,熟悉学生的状态,了解学生的变化,积累素材,这样才能敏锐地把握到学生的真实诉求。教师的家访虽然很难一次性解决学生及其家庭的所有问题,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关爱,能够及时传递人文关怀,为学生解决困难树立信心,赋予勇气。

因时制宜,因材施教,需要教师针对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进行系统的规划。比如,高中初始年级的家访,重点应放在双向了解:一方面,学生和家长对新的校园生活充满期待与好奇,希望迫切了解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发展规划、生活适应等问题;另一方面,班主任则希望借助家访来了解亲子关系、学生的成长轨迹、性格特点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初始年级的家访工作应着重帮助学生尽快熟悉与适应新环境,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制定可行的成长规划;非初始年级的家访,除了互相了解之外,尚需帮助家长和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困惑,比如青春期的社交、学习困难、电子产品的使用、社会认知等问题。

四、精良施策,寻找“教育共振”

从学生成长和班级发展的现实目标来看,家访工作应集中于家校双方的双向交流,教师在向家长报告学生在校表现、了解学生情况的同时,也应广泛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寻求共识,寻找对策,同频共振,着眼未来,精良施策,聚焦成长。

家访的“同频共振”体现在家校之间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这是因材施教、精良施策的基石。对学生个体来说,家访是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是在关键时刻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班级发展来说,家访工作推动了家校共育,凝聚了班级合力,让学生融入集体、融入校园生活、适应校园生活,实现学生与班级的自洽。

根据不同学生个体、不同家庭文化氛围,制订不同的成长策略,是家访的最终落脚点。同样的问题背后,往往指向不同的問题成因。家访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到这背后的差异,从而精良施策。

教师在实地家访当中,明晰了问题的成因及其家庭背景,最终又回归到对学生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实现一个完美的闭环。这是以问题为导向,回归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而这背后所体现的是教师的智慧和情怀。

家访工作在新时代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途径。家访工作,涉及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综合能力发展。一言以蔽之,“一生一案”的实地家访是教师置身实际教育场景,具体分析学生问题、找准学生发展策略的一场心灵对话,是实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快速增长的有效途径。这种在真实情境下的实地探访的经历,注定会比纯粹的理论学习或课堂教学更能把握教育规律,更能取得良好效果,值得广大教师群体常抓不懈。

【陈一鸣,广东广雅中学副校长,高级教师;刘炳瑞,广东广雅中学级组长,一级教师】

实习编辑︱乔 羽

猜你喜欢
实地因材施教家校
关于发起创建“家校共育实验校”的函
杨 诚作品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三次实地采访,挖掘出暖新闻背后的超暖细节
实地探访切尔诺贝利
实地海棠雅著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