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堕距视角下弥合农村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的思考

2023-05-21 23:50张耀匀邵雨秋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数字鸿沟

张耀匀 邵雨秋

摘   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但进程持续发展,但横亘在乡村老年群体与数字化一代间的“数字鸿沟”成为棘手的问题之一。老年人正面临资源分配不均、代际沟通能力弱化和网络现实辨识度有限等諸多现实难题。基于“文化堕距”的视角,在政策层面建立长效机制,聚焦生活场景,切实解决现实问题。老年群体自身应打开互联网心结,推动长期代际反哺。从乡贤到志愿者,从“大学生村官”到乡村振兴专员,全力构建老年友好型服务行政村。社会诸多主体应从多层面聚焦现实问题,助力数字乡村的发展,营造数字包容的社会环境,双向弥合农村老年群体的“数字鸿沟”。

关键词:文化堕距;数字鸿沟;农村老年群体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07-0121-03

引言

2020年8月,某市一位老人在乘坐公交车时因为不会用手机扫“健康码”而被司机拒载,乘客则对老年人进行言语谴责。另外还有七旬老人六次进出火车站现场买票,洒泪下跪求票的事件发生。“数字鸿沟”这一社会现象已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为增进老年群体福祉,不仅包括简单的技术使用,还应确保受到区隔的群体能通过技术使用,提高自身的赋权能力和获取更好服务的能力[1]。2019年5月,国家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明确制定《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缩小“数字鸿沟”,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具体战略指向,又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举措。这对提升农民文化素养,改善农村文化氛围起着正向激励作用。基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文化理念,老年群体成为不可或缺的关注目标。

依托于“文化堕距”理论,将老年“数字鸿沟”解释为在物质文化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中,老年人在制度和观念层面、代际层面存在迟滞的差距,由此而导致的代际数字信息化应用能力存在的空缺。本文拟基于文化堕距的视角,多元主体从社会环境、组织及自身层面进行实际探索,提出更为实际的建议,能够缓解农村老年群体数字鸿沟这一现状,以做到数字化的信息融入,有效弥合“数字鸿沟”是数字乡村发展的重大进程和挑战。

一、文献综述

“数字鸿沟”这一概念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是研究人员基于互联网初期发展的背景下,用于阐释使用与不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差距[2]。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广,将数字鸿沟的概念和内涵从关注“技术”焦点转移至“人文”领域,基于心理和文化的背景[3]深入研究,对数字鸿沟的类型进行了区分,社会信息、资源的分化导致第一道数字鸿沟。而技术、教育程度和兴趣则产生了第二道数字鸿沟,即技能和使用上存在的差异。第三道数字鸿沟建立在“知识沟”假说的基础上,是互联网使用的有益结果及其使用后引起的不平等[4]。学术界对数字鸿沟演变的共识是“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韦路和张明新则使用调查数据研究证明了“人们对于数字技术的接入和使用的确对人们的知识获取有着显著影响”[5],阐释了三道数字鸿沟之间的关系,黄晨熹对三道数字鸿沟进行了逻辑归纳,接入沟是基础,使用沟是过程,知识沟是结果[6]。国内外学者对数字鸿沟的范围和类型在逐层扩大,内容不断丰富的同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国内学者关注到老年数字鸿沟,侧重信息不平等,多为互联网使用媒介的研究,焦点集中于城镇化的背景和智慧城市的建设,而农村老年群体与弥合数字鸿沟结合还存在些许研究空间。

二、文化堕距视角下农村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的现状分析

(一)社会资源分配不均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见证了城镇的发展,城乡二元结构促使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不协调的整体态势纠偏难度大,乡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但乡村老年群体所面对的人文困难却是有心无力。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仅占网民整体的27.6%[7],总体网民增速与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增速不一致,且非网民规模仍以农村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为主。本次调研中仅近8%的农村老年人在手机专卖店购机,超65%的老年人曾使用家人替换过的旧手机、家人买来的老年机或使用功能并不健全的设备,同时老年机的售价与智能机相比,前者更符合农村老年群体的消费心理。

当前,信息通讯技术更新迭代迅猛,众多新媒体、网络门户将目光聚焦于年轻一代,注重经济效益,却忽视老年群体的需求,无形之中打击了老年群体的积极性。在面对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特殊时刻,农村老年群体所要面对的数字化难题尤为凸显,城镇老年人所掌握的信息知识与技能远多于农村老年人,而那些尚未接触过手机和网络的老年群体在面对“数字鸿沟”时,只能束手无策。

(二)代际沟通能力弱化

7%是划分一个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标志之一。据预测,中国老年人口在2035年将占全国人口的25%—30%,且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也在逐年增加,而全世界正在迈入老龄化的“新时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在不断加快的同时,程度也在加深。

研究依据“马太效应”,认为当前中国农村老年群体作为拥有社会资源最弱的一方,难免会在社会潮流趋进中被甩下车,存在但不局限于数字化技能普及、代际沟通等方面的窘况。调研数据显示,年龄越大,老年人使用的手机功能越趋于单一化,从智能手机向老年机演变,由头条新闻、微信的语音和视频向亲情拨号键盘过渡。老年人无法记忆纷繁复杂的操作说明,缺乏家庭邻里的支持,在各项技能掌握上能力有限,且城乡二元结构根深蒂固,文化等级存在空白空间,在思想观念层面接受新鲜事物的容量不高,这成为他们与年轻人之间沟通的障碍,也阻碍了他们追赶社会发展的脚步。

(三)网络现实真假难辨

老年群体之中也不乏对电子设备接触较多的人,他们基于基础需求对网络和电子设备的联络沟通并不排斥,但进一步的操作和理解能力的要求对他们来说则是听不懂和吃不消。而其余若干处于边缘化或初次接触数字信息和新媒体的农村老年群体无法分辨虛拟与现实,老年歧视现象也时有发生。他们对网络规则经常性的表现是“一头雾水”“你怎么说我怎么做”,对手机“付钱”迷糊,更有老人被网络诈骗成功套路,免费领取红包、优惠打折等字眼的诱惑层出不穷,由不对等的信息文化造成的差距加深了农村老年群体对网络和移动支付的恐惧,钱财被骗,还有以劳动力为生的农村老年人对电子信息化交易的排斥等现象极为普通。

从全国整体态势看老年群体的互联网使用接入设备的使用率及新媒体的可接受度,有近30%的老人能够独立完成各项网络活动[7]。但进一步与农村老年人谈及手机银行时,脸上的茫然与愁苦则一展无余。互联网已逐步渗透至中老年群体,调查中仅有7%的农村老年人会进行简单的网上购物。信息条款篇幅长,映入眼帘的密集字数使老年人需借助放大镜等工具,老年机低廉的价格存在充电发热等安全隐患问题。以上状况加剧了农村老年群体对“数字鸿沟”的风险感知度,难以克服恐惧和排斥心理。

三、文化堕距视角下弥合农村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的综合策略

(一)建立长效机制,切实解决日常难题

老年“数字鸿沟”问题并非一日之寒,积极响应人口老龄化,杜绝歧视链的出现,在社会环境及政策层面应适当倾斜。国务院于2020年年底印发了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实施方案,分三阶段有序开展;国家工信部已于2021年年底进行了互联网专项行动,为互联网行业企业提供指引,首批已推动八大网站、六类应用软件完成适老化及无障碍等改造目标;将“四大”“四简”聚焦于生活服务各个场景,老年群体“一键开启”享受网络生活,有效落实政策文件以及实施方案,在适老化的场景下持续改造。

截至2021年12月,有13.2%的“先行体验者”已使用老年模式,有近34%的老年网民听说过此模式。线上技术支持和线下社会支持相结合[8],同时开启老年专属通道,完善农村的基础服务设施,公安局与大数据中心通力合作,研发主动展示涵盖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及行程记录的二维码,普及具有性价比的网络流量套餐与宽带服务,为老年群体开拓服务领域,如新闻快讯、健康咨询、事项代办等。关注农村老年群体,创设友好数字化的社会环境,建立问题处理长效机制。

(二)打破陈旧生活观念,推动代际反哺

相较于地区间的城乡“数字鸿沟”,横亘在老年群体面前的“数字鸿沟”,重中之重便是跨越根源处的“心理接入”障碍和不可忽视的精神需求,向前迈一小步,摆脱“数字难民”的身份,需要农村老年群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打开内心恐惧与排斥心结,这是一项长期工程。

其一,要改变以往的陈旧观念,新时代已经来临,互联网发展趋势已不可同日而语,不仅要接受这一现实,还要积极拥抱新鲜事物,增强其身为社会主体之一的责任意识。如,调研地江苏连云港的老人合理运用“第三代社保卡”,涵盖交通和旅游场景,利用互联网技术使生活更加便利,更加丰富多彩。其二,子女在与老年人的交流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祖孙间的沟通能使心情欢愉,面对面、手把手地教授技能,亲友间的联系能够缓解老年人的焦虑,但文化反哺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在物质和精神层面共同奔赴互联网热潮,共享信息化成果。其三,培养数字媒体素养,提升其在数字化进程中典型产物的有效使用率,减弱泛娱乐化的趋势,需得老年人获得身边子女长期的理解和支持,以社会发展主体的身份积极融入“智慧养老”的行列。

(三)行政村服务不可或缺,凝聚人文关怀

乡村老年群体深陷“数字鸿沟”,为将老年群体脱离泥淖,行政村作为基本单位应起到联结作用,凝聚老年群体,整合数字资源,提升老年群体基本生活所涉及的网络技巧。首先,因老年网民的上网行为呈现群体化的特点,所以邀请乡贤为各行政村开展乡村文化大讲堂,为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提出同龄人的见解,使其产生情感共鸣,鼓励并带动老年人参与互联网生活,但坚决拒绝从“缘起、定义”到“发展阶段、蓝图规划”的课堂式讲解。其次,行政村志愿者和“大学生村官”可组织并开展网络信息技能交流会,依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的网络设备,同圈层的、想法契合的老年人各自分享掌握的技能,使其产生共同语言,共同参与数字化进程。最后,单方向的供给模式逊色于双向奔赴,增强农村老年群体的话语权;服务群体深入被服务群体之中,换位思考,体会差异化及文化需求,如结合本土文化,将科技与老年群体“串联”,使二维码“一反其道”,主动展示二维码;设立需求采集和意见反馈活动,加强供需双方的交流互动,全力构建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

结语

乡村老年文化的有序开展在城镇二元结构的趋势下成为乡村发展的精神根基,弥合乡村老年群体“数字鸿沟”是对乡村振兴战略及数字乡村战略发展的有效助力。总体而言,弥合老年群体面前的“数字鸿沟”,无论是填补沟壑,还是架通桥梁,积极帮助老年群体解决实际困难才是根本所在,结合线上线下支持,开通老年专属通道,在政策和方案有效倾斜的辅助下,共同创设老年友好的数字化环境和服务行政村,凝聚乡贤、乡村振兴专员等的人文关怀,家庭成员推动老年群体融入互联网的发展进程,同时乡村老年群体在思想观念层面也需要革新,这是一个双向的社会进程。

参考文献:

[1]   周晓虹.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代际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2]   Yu L.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inequality:Making sense of the literature of the information and digital divides[J].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 Information Science,2006,38(4):229-252.

[3]   Hsieh P.A.,Keil R. M.Understanding Digital Inequality:Comparing Continued Use Behavioral Models of the Socio-Economically Advantaged and Disadvantaged[J].MIS Quarterly,2008,32(1):97-126.

[4]   Robles J.M.,Torres-Albero C.,Marco S.D.Spanish E-government and the Third Digital Divide:A Sociological View[J].美中公共管理:英文版,2011,8(4):12.

[5]   韦路,张明新.第三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上的知识沟[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4):43-53,95.

[6]   黄晨熹.老年数字鸿沟的现状、挑战及对策[J].人民论坛,2020,(29):126-128.

[7]   CNNIC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2-02-25.

[8]   何铨,张湘笛.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及社会融合策略[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437-441.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China’s rural economic process is commendable, but the “digital divide” rooted in the rural elderly group and the digital gener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thorny problems. The elderly is facing many practical problems, such as uneven resource allocation, weak intergenerati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limited recognition of network realit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plummet”,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long-term mechanism at the policy level to focus on life scenes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Start from the elderly, open their heart Internet knot, promote long-term intergenerational feedback; from village sages to volunteers, from college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s to rural revitalization commissioners, we will make every effort to build an age-friendly service administrative village. Many social subjects should focus on practical problems at multiple levels,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villages, create a digital inclusiv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bridge the “digital divide” between rural elderly.

Key words: cultural plummet; digital divide; rural elderly

[責任编辑   卫   星]

猜你喜欢
数字鸿沟
信息技术革命对传播学实践应用的影响
推进“信息化”消除“数字鸿沟”
浅析互联网时代知识沟
数字鸿沟的视角下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失衡研究
数字鸿沟的视角下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失衡研究
青少年的手机使用、数字代沟与文化反哺
弥合数字鸿沟,构建公民社会
网络政治参与的实现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