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谈“元宇宙”,兼谈AI大模型:两种火爆,一伪一真

2023-05-21 04:20肖方晨
中国信息化 2023年4期
关键词:元宇宙马斯克聊天

肖方晨

2022年11月30日,美国OpenAI公司发布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聊天生成式预训练转换器),一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软件。ChatGPT一经发布立刻在全世界引起轰动,5天之内其用户就超过了100万,两个月用户就达到了1亿,创造了一个产品市场开拓的奇迹。此时是2023年2月,ChatGPT在中国国内掀起舆论热潮,其速度传播之快令人震惊。

而2022年初的热点“元宇宙”明显地冷了下来。我们来看百度指数:2022年11月10日,“元宇宙”的搜索指数是13264,到了2023年4月16日,已经下降到3207,不到前者的1/4;而2022年11月10日,GPT的搜索指数仅为646,到了2023年3月30日,GPT的搜索指数达到了27985,同一天“元宇宙”的搜索指数尚有4862,但也远不及GPT搜索指数的1/5。可以说,和GPT相比,曾经火爆的“元宇宙”到今年三、四月已经黯然失色,离开了聚光灯照亮的舞台。一年时间,“元宇宙”的热潮迅速兴起,迅速退场。这其实是真伪之别。AI大模型,是突破性的,“有点东西”,而所谓的“元宇宙”,却是空洞的伪概念。

可以肯定地说,ChatGPT不会在短时间内退出舞台,它所能提供的功能会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科学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分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研发成果,是由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们近70年来不懈努力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的强大算力、互联网的通信能力和积累了海量的数据资源才研发出来的。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之后,一流的科学家们先后创立了不同的人工智能理论学派,主要有符号学派、联结学派、行为学派。三大学派都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也都遇到过瓶颈。上世纪80年代末,IBM公司的计算机“深蓝”、“沃森”的人机大战使人工智能一时风光无限。然而这些举动除使IBM公司股票大涨外,没有对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具体影响。但即使如此,当时“深蓝”、“沃森”的表现已经证明人工智能将大有可为。

这一次Open AI 公司发布ChatGPT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人工智能利用了概率统计这个新的工具,开始统计建模,加上人工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算法,经过十多年不懈努力达到的结果。ChatGPT 能与人用自然语言聊天,能写文案,参加各种人类的考试都名列前茅,给它语言描述它就能绘画……这是实实在在的科技成果的展现,预示了它的巨大应用价值。而反观“元宇宙”在韩国和中国的火爆一时,这些鼓吹者们不是计算机人工智能领域的学者,他们是想通过概念炒作来在资本市场上投机一把,其“元宇宙”概念没有任何现实基础和科学依据(我们以前的文章讨论过“元宇宙”的伪概念和伪科学性,可参阅)。在对比特币、区块链的炒作沉寂之后,“元宇宙”的鼓吹者们在2022年初开始通过出书、讲课火了一把,可是好景不长,不到一年时间ChatGPT横空出世,“元宇宙”也只能沉寂下来。

这件事情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独立思想的精神和习惯,尤其在互联网如此广泛地渗透进我们工作生活的时代,各种千奇百怪的论调都会在网上发声。尤其在我们不熟悉的领域,更要小心谨慎,首先要有怀疑精神,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了解一下新观点的宣传者的立场是什么,利益在哪里,保持自己独立、清醒的意识。

有了这样的启示,我们对待ChatGPT的出现也应该持冷静清醒的态度。互联网上什么样的评论都有,自媒体为了利益,刻意追求流量,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不论是表达赞赏,反对,惊喜,恐惧,大都语不惊人死不休。但是,越是看到这样极端的言论,我们越要冷静,让子弹飞一会儿,不要陷入思维的茧房。

比如,ChatGPT发布之初,就有人惊呼: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太伟大了,Open AI公司的创始人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是天才,中国为什么出不来像ChatGPT这样的产品?言外之意是这个产品太神奇,中国人的智商和能力不行。其实只要冷静地考察一下人工智能的发展史就会了解,几代人工智能的先驱者不断地努力,一代站在一代巨人的肩膀上,才取得了今天的成果。1956年可作为人工智能的元年,至今已经67年。如果相隔20年的时间为一代人,那么1985年出生的山姆·奥特曼已经是第四代人——ChatGPT的出现正是几代人不懈努力的结果。当然奥特曼确实是一个天才;天才也必须站在前辈天才的肩膀上。至于中国人的智商,请不用怀疑,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是数学,在人工智能发展史上,华裔数学家王浩、中国数学家吴文俊做出过重大贡献。中国的朱松纯教授、美籍华人吴恩达教授等都是当今人工智能領域的佼佼者。

ChatGPT和“元宇宙”引起的舆论反响是完全不一样的。首先影响的范围不同,“元宇宙”的影响基本限于韩国和中国。2022年,这两国介绍“元宇宙”的书籍不少。中译出版社首先翻译出版了韩国的 《一本书读懂元宇宙》、《极简元宇宙》和《给孩子们讲元宇宙》。此后,许多出版社争先恐后出版所谓专家的“元宇宙”书籍,并在中国举办了多场没有外国专家参加的所谓“元宇宙”国际论坛。“元宇宙”鼓吹者们一致认定2021年为“元宇宙”元年,原因是美国游戏公司Roblox借“Metaverse”题材上市后股票大涨,Facebook母公司改名为“Meta”投资VR,微软公司进军VR/AR领域。可是在美国没人关注“元宇宙”,只关注Meta投资VR的市场情况和股价走势。微软的AR头盔根本不能用,美国军方取消订单。一年后Meta公司和微软公司大规模裁员。反观中国,为“元宇宙”站台的是一些所谓专家和币圈炒家(炒加密货币和区块链的人)。这同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软件ChatGPT完全不同,关注ChatGPT几乎引起全世界的关注热议,它所呈现的智能令人惊艳,引起各领域人士关注,讨论。因为这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功能,和“元宇宙”鼓吹者们口中“下一代人类社会”“可以在虚拟世界实现第二人生”等虚无飘渺的宣传完全不同。真伪之别,正是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软件一经发布,“元宇宙”就黯然失色的根本原因。

我们应该感到很幸运,在短短在一年的时间里感受到了两次科学技术史事件,一次是有明显资本炒作色彩的“元宇宙”宣传,一次是AI大模型能力为公众所知。

ChatGPT发布刚好一年的时间,“元宇宙”成了它的陪衬。我们对此产生了深刻的印象。黑格尔说:“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我认为这是黑格尔用反喻的方式让人们吸取历史教训。一年的时间对历史来说太短,就象是一条线段上的一个点,甚至可以认为“元宇宙”与ChatGPT同时发生了。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机会,让我们有了观察和相互对比认识科技和舆论的绝佳时机,增强了我们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们有了实实在在的案例认识什么是科学技术,什么是伪科学,进而可知体会到一个概念的内涵、外延、本质内容和相关范围。“元宇宙”是一个内涵不清、外延无边的伪概念,而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中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一个成果。AI大模型的内涵是自然语言的处理技术,这些技术有坚实的数学基础和计算机软件技术作为支撑,它的外延是实现对自然语言能描述事物的描述。我们要珍惜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因为“元宇宙”热潮离去不远,ChatGPT正在处于热潮期。对“元宇宙”的模糊之处,ChatGPT为我们提供对照系,而对ChatGPT热潮中出现的一些是似而非的观点,也不妨参照“元宇宙”炒作过程中已被证明的荒谬观点加以对照和鉴别。

其次,我们利用这个宝贵的机会,可以正确认识各类人物在发表对当前热点问题的看法时的立场和利益诉求,以辩别其言论的真实目的,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

我们已经处在数字化的时代,互联网无处不在,我们获取各类信息的显性成本极低,但隐性成本却奇高,占用了我们大量的宝贵时间。更重要的是,各种数不清的媒体平台使用算法,引导和控制我的思维。如果不坚持独立思考,不知不觉间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变得模糊起来。究其原因,是大多数互联网上的网站、媒体平台都是商业性的公司,它们追求流量,目的无非赚钱。

我们把2021~2022年出现的“元宇宙”和“ChatGPT”两大热潮中出现的各类人物的表态、言论进行分析,就会看出不同人群的不同立场和利益决定了他们的态度和观点。

以“元宇宙”的热炒为例,鼓吹“元宇宙”而出书,在网上开“元宇宙前沿大师课”的人都不是学者型的人,而是搞投资的人,而跟风的人则不乏在比特币、区块链投机中亏本后想借机捞一把的人。因此在“元宇宙”炒作热潮中,没有对技术路径的探讨,也没有对技术发展的憧憬或担忧,只是空洞地宣扬“元宇宙是后人类社会”、“元宇宙是人类社会的终极形态”、“元宇宙是80后的最后一次机会”、“元宇宙是投资界眼中的一匹黑马”……。从“元宇宙”鼓吹者的职业、立场,分析他们的利益所在,就可以看出这些“元宇宙”鼓吹者们是通过宣扬伪概念来获取利益。

还有一个现象,“元宇宙”在中国热炒的时候,出版社出书,网站开设“元宇宙”收费课程,自媒体跟着起哄,却没有计算机软件和人工智能专业领域的学者参与讨论,也没有反对的声音。一些所谓专家為“元宇宙”站台,没有发表有价值有意义的言论,只是说一些“未来已来”“抢占新跑道”之类的云山雾罩的断语,足见其投机的心理。

而反观ChatGPT发布后的反响,则截然不同。作为一款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的聊天机器人软件产品,ChatGPT一经发布就引起世界各国各领域人士的轰动。与ChatGPT产品有关系的人,如埃隆·马斯克、比尔·盖茨都惊呼该产品太伟大了,是场技术革命。ChatGPT的表现令人惊艳,而同时也有人惊呼ChatGPT太可怕了,它的能力会造成大量失业。也有这个领域的泰山北斗级的人物如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和当今人工智能领域里的一流学者对ChatGPT冷静对待,并不认为ChatGPT是一场革命,而是在肯定它技术上成功的同时指出其缺点,称其成本太高,能耗太大。他们正在探索新的模型和算法。还有人惊呼ChatGPT的出现说明人工智能的进步太快,人工智能会产生自我意思,其智能会超过人类会毁灭人类……

这就是数字信息时代的特征,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人类社会就上演了“元宇宙”和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的五彩缤纷的对手戏。从不同经历的人对事物的不同反映可看出不同经历、不同利益诉求的人的立场。比尔·盖茨和埃隆·马斯克都力赞ChatGPT的惊人表现,都称ChatGPT是场技术革命。比尔·盖茨和埃隆·马斯克和ChatGPT有直接的关系:微软公司在投资AR头盔时就投资了20亿美元给Open AI公司,成为其股东,后来又投资100多亿美元以支持ChatGPT的研发,马斯克更是Open AI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因此这两个知名人物大呼ChatGPT功能强大是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是很自然的,这就是立场决定观点。但是事物是有变化的,比尔盖茨要把ChatGPT汇合到它的产品Bing for office(办公软件)中去。而马斯克就不同,他2015年参与发起成立Open AI公司,2018年退出了Open AI公司。今年3月22日他又在生命未来研究所(Future of Life)向全社会发布的《暂停大型人工智能研究》的公开信上带头签名,呼吁所有人工智能实验室立即暂停比GPT-4更强大的人工智能训练,暂停时间至少六个月。可马斯克同时又但建了一家X.AI公司直接对标Open AI公司,展开竞争。从马斯克这一套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中能看到了什么?这就是人的立场、环境、利益诉求,决定他对问题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好好分析总结马斯克的所做所为对提高认识能力一定大有裨益。

在众多对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发表看法的人群中,有一股清流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这就是以杰弗里·辛顿为代表的一批人工智能领域的学者们,他们对ChatGPT持一种公允的态度,肯定ChatGPT的成绩,也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辛顿(以其在类神经网络方面的贡献闻名),是人工智能反向传播算法和对比散度算法的发明人之一,被誉为“深度学习之父”。辛顿在上世纪80年代从事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研究的时候,Open AI的创始人山姆·奥特曼还没有出生。奥特曼1985年出生,今年38岁,他站在辛顿一代人的肩膀上,幸运地赶上了大数据已经形成、算力已经大大提升年代,才使ChatGPT放出耀眼的光彩。辛顿已经76岁,对站在自己肩上的小伙子给予了祝贺,也对大语言模型的不足及高能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当今一流的人工智能学者如朱松纯、吴恩达、杨立昆等一大批人都对ChatGPT发表了中肯地看法,也都在这个领域努力探索。比如朱松纯教授在研究小数据、大任务的人工智能模型和算法。他例举乌鸦智力——乌鸦可以根据很少的数据,快速做出准确的判断。乌鸦的脑功耗0.1~0.2W,人脑的功耗10~25W,而人工智能聊天机器ChatGPT用30000个GPU,每一块A100 GPU功率400W,能耗总计1200万W。他肯定了Open AI公司ChatGPT的成果,也认为通过乌鸦的事例,小数据多任务人工智能模型算法的解是存在的,并带领他的团队努力钻研。

这些学者的治学态度和科学家人格与 “元宇宙”大师们完全不同,前者是良师益友,后者是嘴尖皮厚腹中空的“教师爷”。这使我们在“元宇宙”和ChatGPT在同一时期发生的事例中,学会了辨别真假的能力,提高了我们的认知水平。所以说我们赶上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值得珍惜。

当然对ChatGPT的发布也有一些悲观和负面的看法,我们以后再聊。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任何一项新科技都具有利弊两面;而趋利避害是我们人类的本能,我们可以充满信心地说:前途一片光明,无限风光在险峰!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本刊观点。)

猜你喜欢
元宇宙马斯克聊天
元宇宙中的“孤儿们”?
马斯克打脸简史
“元宇宙”照出互联网浮躁(点评)
梅耶·马斯克的“育儿经”
我就是不想跟你聊天了
敞开门聊天
马斯克预计“猎鹰”9可在12月复飞
只因他是马斯克
聊天不倒王
你我聊天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