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理论视域下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路径探析

2023-05-21 12:07关继夫余茂林
中国信息化 2023年4期
关键词:医疗机构医疗信息化

关继夫 余茂林

一、引言

进入新时代,信息化已成为各医疗机构不断提升综合水平的重要手段。然而在信息化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着亟需尽快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信息化建设良性持续发展,进而促进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信息不对称在医院管理、服务中的表现和原因分析

当前,信息不对称现象在医院管理和服务中逐步显现,并导致出现了看病难、看病贵、重复检查、医患关系紧张、医疗过度等一系列问题,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之一就在于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信息不对称

病人治疗疾病,往往是病人对医疗知识和信息的获取不充分。在这种情况下,医方对病人诱导和进行过度医疗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同时,病人也很容易出现对医疗效果的过高期望,导致产生对医疗机构的误解和不信任。

(二)各级医疗体系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当前,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仍然未能实现较好的信息共享,使居民健康档案很难发挥作用。同时,两者之间缺乏沟通,造成彼此之间互不信任,更不容易实现互相补位和取长补短。其次,信息不对称也体现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大量体温超常者涌入医院,导致医疗资源瞬间紧缺。同时,在很多地区,由于医院与上下级医疗机构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在互联互通、区域协同等方面的信息共享不足,也存在不对称的问题。这些信息不对称对包括医疗管理决策、医治资源安排、患者就医引导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问题。

(三)医疗机构与医疗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由于医疗机构对患者的医治服务具有不可重复的特殊性,并且医疗机构对病人的医治服务又具有非常强的垄断性,而医疗市场还存在另一个特性,即非完全公开性,这就导致医疗机构与医疗市场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加之“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广泛而迅速,误导性信息往往使患者做出错误判断和极端选择,进而造成医疗纠纷。另一方面,大多数病人的主观意愿倾向于找专家看病,使得专家没有更多精力专注于治疗病情较为复杂严重的疾病,又使得普通医生缺少更多的机会进行医治服务。同时由于个别患者对医方的不信任,在医治过程中极易产生医闹事件和医疗纠纷,导致医方逐渐地做出逆向选择,医方更愿意选择依从性高、风险小的患者。这种医疗市场的不对称,不仅没有使病人与自身的疾病合理配套,也导致大量的医疗资源悄然浪费。

(四)医疗机构内部信息不对称

这方面信息不对称往往体现在医院领导与员工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各职能部门、各医疗科室之间信息不对称。特别是医院信息化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和科室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深。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内部很难做到统一思想、目标一致、同心协力、行动规范、追求卓越、快速发展。

三、信息不对称视域下医院、医疗信息化建设实践路径

(一)深入开展智慧服务型医院建设

自2018年以来,国家卫健委先后发布《关于印发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文件提出,建立管理、服务、医疗 “三位一体”的智慧型医院、互联网医院等。医院应以此为契机,建设好涉及全院医护人员和病患人员的核心平台,并逐步实现各有关信息系统间、各上下级机构间的互联互通,要构建集成平台和数据中心,逐步打破“信息孤岛”,助推实现医疗信息、资源共享。进而缓解医疗机构内部、医疗机构与病人之间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

(二)加快区域健康信息互联互通

医疗信息化工作还应关注推进区域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完善构建省统域的全民健康信息和共享平台,加强区域健康信息共享和平台间的业务协同。其次开展医联体建设,通过整合医联体组织的资源,共享医疗设施、互认检查结果、派驻专家指导、开展远程诊疗等合作形式,建立医联体内优先双向转诊制度。还要逐步完善公共卫生信息的共享机制。将公共卫生信息化纳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范畴,加快健康医疗信息数据汇聚,加快构建区域医防联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平台,建立完善的卫生应急数据库,进而提升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三)加强互联网医院建设和推广

截止2020年底,全国已有900多家互联网医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互联网医院发挥着重要的诊疗作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当今世界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和服务正在更加迅速的被广泛接受。因此,全面建设互联网医院,是全面提升医院诊疗水平和诊疗能力的新举措,是新时代赋予现代化医院建设的新要求。

(四)尝试应用新兴信息技术

近年来,国家决心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深入贯彻“健康中国”政策背景,新兴信息技术必将与医疗服务进行更为深入的融合创新。基于此,医院应深入关注、积极尝试新兴信息技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应用。

大数据平台是新时代管理、服务和决策需求的必然产物。在医疗机构,可应用在科学研究、绩效考核、运营预警和分析决策等多方面;甚至可为临床诊断、防止医疗事故等提供参考。随着大数据挖掘技术的逐步成熟,医疗辅助诊断系统也将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应用。

近年来,人工智能(AI)与健康和医疗领域融合趋势走深,在AI领域,随着計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自然语音处理和交互、认知计算等技术的发展,AI在健康和医疗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增多。

由于区块链技术特有的去中心化、安全便捷、易信任、透明开放等技术特点,将在医疗健康领域深入应用。区块链技术在医疗健康信息采集、储存和共享方面,在医保、电子保单管理区域方面,在医药领域方面等都有深入应用的预期。

5G网络具备高速率、大带宽、高可靠、低时延等特点,将把智慧医疗的众多应用场景由预期变成现实。可以预见,将会衍生出基于超高清影像的远程诊疗场景;基于新型智能终端的远程操控场景;基于医疗健康传感设备信息数据实时传送和监控场景等。这将对于优质医疗资源向医疗资源紧缺区域输出提供条件,从而缓解因信息不对称、医疗资源不足带来的就医难现状。

(五)充分利用新媒体。

医疗机构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大医疗健康、公共卫生、医疗政策、先进事迹等方面的宣传力度。既能宣教医疗知识,又树立了医院的良好形象,同时也加深了公众对医疗机构的认识和理解。另外,由于公众对微信等新媒体粘性很大,医疗机构应深度利用这些新媒体在现有基础上开发预约、咨询、支付、查阅等功能,公众将得到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

四、结语

在任何时候,任何领域,试图完全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但处在新时代,应时刻保持与时俱进、融合创新的思想。通过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全面加强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逐步缓解和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医院管理、医疗服务等某些问题是可行的。医疗机构应抢抓时代机遇,通过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

作者单位:关继夫 广东医科大学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

余茂林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猜你喜欢
医疗机构医疗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