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久了,当心『土拨鼠日效应』

2023-05-21 00:36李南南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23年5期
关键词:土拨鼠宅家变差

李南南

很多人表示,宅家久了,也就习惯了。

今天,我想给你补充一个科学研究。假如你身边有人宅家久了不想出门,你可以把这个结论发给他。这是神经科学领域的权威期刊《神经科学》杂志上发布的一项研究,是新南威尔士大学做的,研究结论是,宅家久了,你的时空感会发生偏差,进而反应变慢。研究人员还给这个现象起了个名字,叫土拨鼠日效应。

土拨鼠日原本是北美地区的一个传统节日,是每年的2月2日。它之所以出名,是因为1993年的一部同名电影,也叫《土拨鼠日》。讲的是一个记者,在土拨鼠日这一天出去采访。但没想到,遇到了时空循环,被困在了里面。他每天早上醒来,都是2月2日这一天,就这么反反复复。每天都遇到相同的人、相同的事。

而土拨鼠日效应,指的就是一个人在同样的环境里待久了,就会像这个男主角一样,分不清上周和這周,注意力也会变差。

这项研究调查了4175个持续居家的人,结果发现,有70%的参与者出现了轻度的无聊、害怕、沮丧等负面情绪。而另外30%出现了一种放空感,也就是无法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变差。

《世界生物精神病学杂志》还提过一个数据,说在户外待的时间越久,大脑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中的灰质比例越大。经常在户外的人,这部分比例大概比不经常出门的人要高3%左右。所谓脑灰质,跟我们储存信息的能力有关,它减少,就可能导致记忆力变差。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还专门用脑成像技术,研究了一个德国南极科考站的9名科考队员。结果发现他们在科考站居住了14个月之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平均下降了45%。其结论就是,在同一个环境中,不能待太久。

你可能会说,假如是因为工作性质,必须要这么做呢?这不用担心。只要你能主动在环境里制造一点改变,情况就会好很多。比如,时不时改变房间的布局,给自己安排每天不同的日程表。再不济,只要你稍微跟外界有一点互动,哪怕是和AI聊天,也能明显缓解这些问题。换句话说,大脑更介意这件事的性质,而非程度。只要不是彻底躺平,哪怕有那么一点点的微小举动,情况就会很不一样。

夏天到了,多出去走走吧。

(摘自《青年文摘》2023年第7期)

猜你喜欢
土拨鼠宅家变差
Meet a poet
献血后身体会变差?别信!
具非定常数初值的全变差方程解的渐近性
宅家锻炼法
带变量核奇异积分算子的ρ-变差
土拨鼠小姐的烦恼
为了宅家不停课
“宅家”
宅家上网课二三事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