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准确性对农作物种植的影响

2023-05-21 16:03袁喆张妍刘彪
种子科技 2023年6期
关键词:气象灾害天气预报

袁喆 张妍 刘彪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推动效果也越发明显。在当前技术条件下,人们可以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进行预测,精准的气象预报能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气象变化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首要因素,如干旱、洪涝、雪灾、霜冻、冰雹等气象变化很容易对农作物产生影响。因此,气象部门应结合农业种植工作需求,借助各类技术手段,合理分析相关气象信息,建立精准的气象灾害预警系统。文章针对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对农作物种植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对相关人员有一定借鉴价值。

关键词:天气预报;气象灾害;农作物种植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6-0136-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165       文献标志码:A

农业种植生产活动中,气象变化很容易对农作物生长产生影响。若气象条件突变,农民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农作物产量将大幅下降,因此全面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是当前气象预报从业人员工作的重点。

精准的天气预报能帮助更多人获取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气象变化,农民可依照气象信息对农业生产作业进行调整,避免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保证农作物总体产量,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气象部门应结合区域农业产业特征,以农业信息为参照,建立科学准确的气象灾害预警系统,确保相关预警信息能及时推送给每一位农民,为其提供科学的灾害预警方案。

1 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种植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

气象环境是不受人为控制且容易发生突变的,加之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快,极端天气现象也越发频繁,气象灾害已成为困扰我国农业生产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吉林地区农业种植规模十分庞大,良好的土壤环境和发达的农业种植技术使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多变的气候环境与气象灾害严重影响着吉林地区农业种植体系的发展。

1.1 干旱天气对农作物种植的影响

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植株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需消耗大量水分,若土壤含水量不足,植株根系无法快速获取足够水分,其生长速度将大幅减缓。若长期处于缺水状态,植株也将受到影响。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北方多数地区很容易出现长时间高温少雨现象,土壤湿润度大幅下滑,植物无法及时得到水分补充,加之干燥高温的天气会加快水分蒸发,土壤中水分含量持续下降,而农作物本身的蒸腾作用也导致水分流失速度加快。为应对干旱天气,我国各地区农业部门也在不断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借助区域调水以及汛期蓄水的方式,解决区域农业生产缺水问题。

1.2 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种植的影响

吉林地区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汛期,若短时间内降水量过大,地表水不能及时渗透也无法排出,农作物种植地长时间被水浸泡,农作物根系将无法正常呼吸,土壤水分含量超标,很容易造成农作物根系腐烂,最终产量会大幅下滑。洪涝灾害也会对农作物种植区域的土壤造成严重破坏,若区域内存在水污染现象,这些污水很容易在洪水的带动下进入农作物种植区域,使土壤受到污染。在长时间的水体冲刷下,土壤肥力会大量流失,农作物生长条件也会进一步恶化。

1.3 雪灾与冰雹灾害对农作物种植的影响

雪灾暴发后,农作物生长环境将受到破坏,寒冷会导致农作物种子无法正常发芽,干燥寒冷的环境也不利于农作物植株正常生长。冰雹主要体现在对农作物植株的破坏,例如吉林地区冰雹灾害时有发生,冰雹会直接破坏农作物植株的茎叶且冰雹温度很低,大量堆积会导致农作物被冻死,严重时将导致区域农业绝收。

2 天气预报对农作物种植的影响依据

氣象预报能为农民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服务,农民可依照这些信息及时采取灾害防控措施。农业气象预报工作应按农业标准要求准确执行,区域天气预报应结合农作物生长特性,以当地农作物健康生长及种植与自然气候变化相协调适应为目标,重点分析各类气象条件下农作物植株健康度变化。不同气象条件下,不同品种的农作物所受到的影响也各不相同,若农民得不到准确的气象信息与技术指导,采取的灾害防控措施将很难发挥作用。因此,结合农业种植工作开展天气预报,针对不同的农作物在不同气象状况下的表象进行分析调研,并做出具体说明,为农民建立更可靠的信息标准,便于选择更合适的作物品种,最大限度提高农作物对各类气象灾害的抵御能力[1]。

据调查研究显示,气象环境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呈线性增长趋势,持续的干旱天气,会导致农业产量与品质不断下滑。在农业气象信息预报和推送期间,相关气象信息不能出现长时间中断,保证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任何气象信息都能连续发送,应具备良好的连续性,确保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对作物生长有影响的异常气象,进而帮助农民及时开展各项灾害防控工作,有效应对各种气象风险。

3 气象灾害预防措施对农业种植的影响

天气预报的准确性能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便利,人们可针对气象变化,及时调整生产模式,尽量减少异常气象环境对生产的影响。现代科学技术已在农业种植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准确的天气预报可以帮助农民合理规划灌溉与施肥时间。在农作物成熟阶段,农民可根据天气预报确定恶劣天气出现的时间,及时开展抢收工作,避免因恶劣天气造成经济损失[2]。

3.1 人工增雨防雹对农作物种植的影响

借助天气预报信息,能准确预测出干旱、冰雹等气象灾害的出现概率,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在春季播种期间,为确保种子顺利发芽,满足种子对水分的需求,气象部门可以在地区农业技术人员配合下开展人工降雨作业,有效减少干旱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此外,针对冰雹天气对农作物植株带来的破坏,区域气象部门应及时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针对冰雹进行防控,可借助催化剂削弱云层中冰雹的含量,减少冰雹对农业种植带来的破坏。

3.2 针对雪灾与洪涝灾害制订科学的防控对策

区域气象部门可对近期天气变化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判断雪灾及洪涝灾害出现的概率,在确定其具体影响范围及强度后,可联合农业部门及时开展防控工作。雪灾与洪涝灾害可提前进行防控,区域农业部门可向农民发布信息,而农民可在地方农业部门帮助下,及时采取科学的防控预案,对雪灾与洪涝灾害进行防控,如建立更科学规范的排水设施、及时开展农作物抢收作业等。

4 影响我国天气预报准确度的主要因素

天气预报无法做到十分精准。虽然我国为提高天气预报准确度,投入了大量资金与物资,区域天气预报准确性得到一定改善,但气象环境变化极为迅猛,因此天气预报准确度仍然是业界难题。

4.1 气象数据信息采集不全面

我国气象预测系统以气象站为核心,而气象站又分为国家气候网络与标准站,这些设施的核心任务在于积累准确、具有代表性与可比性且长期稳定可靠的气候观测数据。气象站每小时都会进行观测,每天报告24次。但是这种气象数据采集机制无法在时间维度实现全覆盖,监测信息获取呈现规律性,而不是连续性。加之不同城市的气象监测站分布不均,纵使气象站数量不断增加,但在空间维度层面依旧存在间隔与欠缺。与之相比,气象变化往往会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而这种时空层面的数据信息间隔,无法帮助气象工作者获取完整且系统的信息资源,进而造成天气预报准确度不足、无法及时通报各类气象灾害等问题。

4.2 气象预报分析过程不够精细

气象预报大多建立在大气运动规律的基础上,以此为核心,结合各个监测站得到的数据信息,在特定数据模型下完成整合评估后,可得到最终的气象变化结果。但气象变化带有突然性,任何因素的改变都可能造成气象灾害突然发生,而借助数学、物理知识进行的气象信息整合,得到的结果存在先天的制约性。

同时,天气预报的数据分析人员与观察者在方法利用层面也存在技术限制,各种诊断分析与预测评估过程将消耗大量时间,在此期间气象条件也会发生新的变化,导致计算评估得到的气象分析结果与实际天气之间存在一定差异[3]。

4.3 气象观测探测环境受到限制

依照我国《气象法》相关规定,为避免城市内部建筑对大气运行流动的影响,气象观测站应建立在没有高层建筑的地带。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区域整体观测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得到的气象信息也存在误差[4]。

5 全面提高天气预报准确性的具体措施

5.1 强化天气预报气象平台系统建设,注重基础资源完善

提高农业天气预报数据准确率,是实现区域农业经济体系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条件,也是不断优化农业种植技术与种植产业模式的核心内容[5]。加强农业天气预报建设,可以对区域气象服务平台以及其他相关支撑性体系建设工作起到良好的促进效用,所以区域气象部门应持续加大气象平台系统建设力度,注重气象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国家气象管理平台的技术后勤保障作用,持续推进系统整合与数据信息综合评估,进而建立更具指导效用的气象管理平台技术支撑服务系统。气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应以各类气象信息为根本,区域气象部门在开展规划时,应与国家气象预报信息处理、气象分析预报系统、灾害环境影响监测评估预报系统以及国家气象干旱灾害监测情报预警系统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各类数据资源,在考量区域农业种植特征以及气候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开展天气预报气象信息平台的整体规划与服务功能建设,注重不同功能的集约化应用、相关天气预报气象信息对农业生产工作的指导能力。针对农业种植的特殊性,气象部门在推进预报数据分析系统、资料快速采集检索处理工具以及其他系统功能建设时,应重点关注服务本身的精细化。地方气象部门应充分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使用专业技术含量高的气象仪器设备,完成基础信息系统建设与综合利用,加强数据获取能力与处理能力,尽量在最短时间内预报将要出现的各种气象灾害,为农业生产与发展提供保障。

5.2 完善天气预报人才管理及监督机制

为提高气象预报工作的准确性与实时性,地方气象部门应与相关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全面合作,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建立专业的人力资源队伍,确保天气预报相关工作顺利进行。天气预报管理工作推进期间,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力将直接影响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与指导价值,因此相关部门应建立全面的人才培养计划,持续关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结合就业培训与再就业教育等形式,提高气象预报工作者与農业技术人员的就业积极性,为农业气象预报工作的准确性奠定基础。此外,相关部门应建立更加完善且合理的人力资源监督管控机制和提升监督机制,注重制度安全层面的体系化发展,出台与之匹配的政策法规,确保监督制度落到实处。要加强气象事业监督管理能力,鼓励相关从业人员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调动工作积极性,为我国气象管理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6]。

5.3 做好各类灾害与风险的预警工作

开展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期间,应从实际工作特性以及预报工作发展态势与需求角度着手,认真分析当前气象灾害与风险预警工作存在的问题,注重各项预警工作实时性的改善与优化。

气象灾害具有突发性特征,若应急机制较差,农业生产工作将难以及时应对各类气象灾害,因此各地区气象部门应建立专业的应急团队,确保每一位工作者能对各种气象灾害进行准确预判,保障我国农业经济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与此同时,各地区应建立联动机制,针对各种气象灾害开展有效的防控工作,注重灾害信息的及时传递与反馈,确保相关灾害处于可控制范围。例如,地方水利部门可针对农业部门提出的发展需求,对各类水利设施进行改进与升级,保障农业灌溉需求,并同时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6 结束语

农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天气预报,天气预报越准确,农业生产对各类灾害的防控能力越强,农民经济损失越少。因此,天气预报管理工作推进期间,地方气象部门还需加强体系建设,针对不同灾害进行深度分析,注重数据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结合农业生产特性以及农作物生长需求,建立更具专业性的农业气象服务保障模式,对当地气候及整体区域气象状况进行有效预测与评估判断,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为气象预警工作与相关功能服务体系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加快我国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化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杨艳艳.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对农作物种植的影响[J].广东蚕业,2020,54(12):18-19.

[2]杨庆怡.探讨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对农作物种植的影响[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9(6):97.

[3]张春玲.浅析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对农作物种植的影响[J].种子科技,2019,37(4):40.

[4]张大伟.浅析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对农作物种植的影响[J].山西农经,2018(23):79.

[5]李梦昀.提高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准确性的措施[J].山西农经,2018(19):121.

[6]李小霞,李瑱.如何提升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准确性[J].农业灾害研究,2021,11(3):126-127.

猜你喜欢
气象灾害天气预报
蚁先生的天气预报
测不准的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的前世今生
如果
阳信县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喀什地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气象灾害对农业经济的风险影响分析
广东省气象灾害对冬种辣椒生产的影响
中期天气预报
小小天气预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