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服务对农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分析

2023-05-21 22:12徐墨金宇舰岳振铎
种子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气象服务品质农作物

徐墨 金宇舰 岳振铎

摘    要: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气象因素对于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有着决定性作用,不良的气象条件会导致农作物的整体生长状况下降。为了减少气象条件对农作物的影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工作人员要做好气象服务工作,让种植人员了解准确的气象条件,把握其发展趋势,合理制订应对措施,切实提高农作物的质量。文章分析了农业气象对于农作物的影响,提出了提高气象服务水平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气象服务;农作物;产量;品质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4-0121-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165       文献标志码:A

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农业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气象因素的影响。相关人员要加大分析力度,合理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切实提高气象服务水平,让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稳定发展。

1 农业气象对农作物的影响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变动性和不可控性,如果在生长过程中发生气象灾害,如冷冻、干旱、洪涝、冰雹、连续阴雨天气等,会导致农作物品质以及产量受到影响,严重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

冷冻是气象灾害中发生最为频繁的一项灾害,主要是指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周围环境温度过低,无法正常发芽,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进程,导致农作物质量下降。冻害主要发生在除夏季以外的其他季节,比较常见的有霜冻、寒潮等。冻害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主要发生在北方区域[1]。

干旱灾害会对农作物的水分产生影响,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如果遇到干旱天氣,会导致蒸腾作用变大,进而出现水分不足、养分大量流失的现象,致使农作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严重时会导致农作物枯萎、死亡。

洪涝灾害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巨大,主要发生在夏季,尤其是强降雨之后。目前我国洪涝灾害的发生特点与地势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如果种植区域处于丘陵山谷或者低洼区域,出现强降雨后,土壤无法及时排出水分,会导致种植区域水位升高。土壤在长期浸泡的情况下会积累有毒物质,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

与其他灾害相比,冰雹天气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其发生范围狭窄,但是危害巨大,是较为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遭受冰雹天气容易对根系造成伤害,影响农作物的茎叶生长。

连续阴雨天气主要指秋季的梅雨季节。该气象会对农作物的收成产生巨大影响,导致农作物整体产量无法达到预期标准。通常情况下,阴雨天气主要出现在农作物生长后期,此阶段的农作物对于阳光和温度的要求较高,出现连续阴雨天气会导致阳光照射力不足,温度持续下降,土壤中的水分持续上升,致使农作物根系腐烂,进而影响农作物产量[2]。

2 气象服务对农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气象服务主要是监测天气变化,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向大众转达不同阶段的气象,让大众了解气象变化趋势。如果种植人员在种植过程中无法准确掌握天气情况,会导致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在此背景下,农业气象服务应运而生。农业气象服务主要是针对不同区域的农作物生长情况,帮助种植人员了解当地气象变化,掌握突发天气,切实提高农作物的生长质量与效率。种植人员需高度重视农业气象信息,切实提高农业气象服务水平,保证农作物产量以及品质。

2.1 明确最佳种植时期

在技术水平持续提升的背景下,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巨大改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气象对于农作物的影响巨大。我国农业生产单位与气象部门开展了紧密合作,建立了现代化农业体系,对农业生产与发展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

相关部门需要做好气象设施建设工作,以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原则,切实提高气象服务设施的运行质量,进而让气象服务更加高效、精准,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为农业生产提供较为全面的服务支撑。农业生产人员应及时了解天气变化,根据天气变化调整生产方案,有利于减少突发情况对于农作物的影响,使种植工作更加合理[3]。

气象部门需要完善播报系统,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为农业人员及时播报相应的天气变化,准确掌握不同区域的天气动态情况,提高农业生产的风险应对能力。利用网络系统将各项数据传输到相应平台上,帮助农业人员及时了解具体的天气变化,根据天气预报开展防护与调整工作,避免农作物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导致质量下降。在气象服务的加持下,农业生产人员可以及时了解具体的天气变化特征,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不同农作物的最佳种植时期,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保证农作物茁壮生长。

2.2 及时调节生长环境

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外界环境的要求较为严格,需要保证外界环境的适宜性和稳定性。在农业气象服务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相应的技术观察农作物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求观测生存环境,准确把握环境变化因素。通过气象服务,能大幅度提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率,让种植人员准确利用相应的气象条件,开展标准化和规范化作业,从根源上降低不利气象条件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切实保障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

在农业气象服务的加持下,农业种植人员可以充分了解辖区内气象条件,明确该气象条件是否符合农作物生长要求,准确掌握不同气象的特点,比如年平均降水量。北方区域降水量较小,冬季较为漫长,温度和湿度较低,要选择耐旱性较强的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确定灌水量以及灌水时间,避免水分不足导致农作物根系受到影响。但如果水分过多,会导致农作物根部出现质量问题,如缺氧、腐烂等,影响农作物的整体产量。可见,农业气象服务对于农作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合理的气象服务能够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让农业种植人员根据天气变化调节种植方案,进而使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更加合理化,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避免农作物因外界因素影响出现质量问题[4]。

2.3 提高农作物抵御能力

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导致产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在农业气象服务过程中,气象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向农业种植人员发布预警信息,让农业种植人员了解不同季节病虫害发生的概率,明确防治措施,提高病虫害防治能力。

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任何一个周期都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加之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区域的气象不尽相同,病虫害特征也有明显差异,如类型、发展规律、为害程度等。在气象服务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以农作物生长情况为入手点,做好监管与监测工作,充分了解农作物的实际生产情况,明确对农作物有利的气象条件,分析气象问题的应对措施,准确评估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以及发生时间,掌握病虫害对于农作物的具体影响,制订防治办法,让病虫害防治工作更加全面。例如,在大暴雨期间,空气中的湿度以及温度较高,会导致农作物出现锈斑病、疫病、霜霉病、灰霉病等。工作人员应利用气象服务开展病虫害预报工作,让种植人员提前了解在该气象条件下可能会发生的病虫害类型,并采取解决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提前做好排水工作,以科学性为原则喷洒适量药物,提高农作物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让防治体系更加全面。

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气象灾害的影响,如台风、暴雨、低温、冻害、大风、阴雨等,这些天气对于农作物的影响巨大。例如台风天气会伴随强降雨,农作物种植区域容易发生内涝,导致农业设施被破坏,降低农作物的产量。低温、冻害主要发生在冬季,会影响农作物后续生长质量,导致农作物的产量以及品质下降。阴雨天气湿度较高,易发生病虫害,明显削弱根系的活力,严重时还会导致农作物枯萎与死亡。

开展农业气象服务可以切实提高种植人员的气象灾害应对能力。气象工作人员必须及时发布提醒信息,种植人员收到相应信息后需立即开展防护工作,提前加固农业设施,避免出现经济损失。例如,霜冻来临之前要做好相应的灌水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对农作物进行保温,如使用塑料、薄膜等。如果温度下降速度过快,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保持地面温度,如搭建大棚、覆盖杂草等。如果在种植过程中发现农作物已经出现冻害,需要根据农作物的特征开展补救工作。对于根系类农作物需要喷洒相应的药物,按照一定的周期连续喷洒几次后可有效降低冻害的影响。

3 提高氣象服务水平的措施

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体系中极为重要,服务水平直接决定我国农业发展效率。相关部门要重视气象服务工作,切实提高服务效能,为我国农业经济稳定发展保驾护航。为了保证服务水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做好改革工作,让气象服务工作更加高效,充分发挥气象服务的作用与优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

3.1 明确人员职责,提高信息准确性

农业气象服务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需要切实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农业气象部门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开展调研活动,了解不同辖区的绿色农业发展现状,掌握不同农作物的种植规模,分析不同农作物对于气象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服务机构。要根据当地区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相应岗位,配备专业人员,让每位工作人员了解自身的工作范围,明确自身的工作权限,树立服务意识。工作人员以气象服务为背景开展标准化作业,切实提高气象服务水平,使实数据传输通道更加通畅,提高数据的采集质量与收集水平,建立互联互通的服务网络体系。

工作人员在实际作业过程中,要明确气象对于农作物的影响,掌握各项参数,如温度、湿度、气压等,准确预测气象灾害,做好播报工作,根据不同农作物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详细的信息,进而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稳定发展,让我国气象服务工作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全面服务于农业生产体系。

3.2 基于基层情况完善服务体系

要想切实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就要明确气象服务的对象。在农业气象服务过程中,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种植人员,相关部门要立足于实际,明确基层种植人员的实际需求,确保数据结果的准确性。将气象服务作为农业生产的内驱力,切实丰富服务内容,以现代化和科技化为依据不断创新,保障气象服务质量。

种植人员要根据气象信息制订种植计划,明确管理措施,保证农作物种植的科学性。农业气象部门应该开展全面调研,了解辖区内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如产业结构、经营主体等,并以此为基础调查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对于气象服务的要求,明确农作物种植目标,加大研究力度。根据辖区内容作物的种植模式,明确服务要点,细化服务内容,合理选择服务渠道,让每位种植人员都能准确了解气象数据,切实发挥气象服务的功能,使服务工作与基层种植人员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若种植人员主要通过大棚技术开展种植工作,气象工作人员应分析辖区内适合大棚种植的农作物,研究其气象需求,监测大棚内的环境因素,准确把握气候变化趋势,了解气象环境的变化,分析气象灾害的发生概率。同时,要与基层种植人员加强沟通,提供丰富的技术指导,让种植人员掌握先进的种植理念,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让农业生产更加科学,进而实现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现代化的目标。

3.3 做好优化创新工作,保障服务质量

农业气象服务是服务于农业生产的核心技术,需要跟随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做好优化与创新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大幅度提升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水平,充分发挥气象服务的价值与优势,建立智慧型、现代型以及绿色型农业。现阶段,我国传统的气象服务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其消息过于滞后,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种植人员接收到相应消息后,无法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无法发挥农业气象服务的作用与优势,会导致农作物生产质量下降。

气象部门要加大创新力度,改变传统的服务机制,合理制订相应的服务体系,让企业服务工作更加科学合理。要加强新型设备引入工作,加大新型设备的应用力度,如现代科学技术、观测仪器、服务设备等。根据气象服务各流程,明确各项新型技术的应用要点以及范围,将其与气象服务工作全面结合,充分发挥新型技术的优势,转化科技成果,让技术服务于气象工作,切实提高气象服务水平。

在信息采集阶段,气象部门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各类技术,扩大数据的覆盖面,如GPS系统、遥感技术、无人机观测技术等。在实际服务过程中,要结合智慧农场建立相应的模块,明确各项系统的应用功能,通过新型设备如传感器等了解农作物的具体生长情况,进而实现动态化监管。让工作人员了解农作物在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明确农作物对于气象的需求,提高气象服务的深度与广度,大幅度提升科技含量,实现气象服务创新目标。

4 结束语

气象服务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分析力度,了解现阶段气象服务中的问题,明确气象服务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通过不同方式提高气象服务水平,让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让种植人员都能享受到气象服务成果,为我国农业气象服务以及农业经济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朱志丹,王一凡.农业气象服务对农作物种植的影响分析[J].河南农业,2022(26):50-52.

[2]阎廷,吕静,倪妮,等.农业气象灾害及气象服务措施分析[J].农业灾害研究,2022(7):108-110.

[3]孙玮鸿.气象服务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及应用途径[J].南方农业,2022(2):15-17.

[4]格桑多吉,达瓦次仁.干旱对贡嘎县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及气象服务分析[J].乡村科技,2020(30):119-120.

猜你喜欢
气象服务品质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浅析气象服务需进一步融入农业生产必要性
氯化钙处理对鲜切萝卜生理与品质的影响
“鄞红”、“巨峰”、“红富士”葡萄及其杂交后代品质分析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工商联副主席潘刚:让中国企业成为“品质”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