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职业院校旅游人才培养问题及策略

2023-05-22 06:56董子扬
旅游纵览 2023年5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振兴

董子扬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人才的培养对乡村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何培养新型旅游人才是职业院校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就当前的育人活动来看,旅游人才培养还存在“双师型”教师数量匮乏、服务乡村旅游的路徑单一、民族地区缺乏人才支撑等问题。据此,本文提出旅游人才培养“双师化”、旅游人才培养方式多样化、民族地区旅游人才本地化等旅游人才培养思路,希望对职业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乡村振兴;旅游人才培养;乡村旅游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全国乡村地区的发展带来契机,而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其更需要高水平的专业人才。2022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支持办好涉农高等学校和职业教育,培养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鼓励地方出台城市人才下乡服务乡村振兴的激励政策。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培养知识型旅游人才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对于进一步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相关概述

(一)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指地域综合体,它兼具生产、生活、文化等功能,与城市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旨在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这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具体需要坚持党管农村的宗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将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实到位[1]。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也充分说明了乡村振兴战略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旅游人才培养

旅游人才指具有较高能力、水平和素质的业内从业人员。而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和办学宗旨在于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与旅游人才的培养需求有着良好的吻合之处,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2021年5月21日,《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中提到:“旅游人才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要支撑。要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技术、尊重服务的思想,提高旅游人才的服务水平和能力,激发旅游人才的创新活力。”因此,职业院校需要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培养优质的专业人才,赋予旅游人才培养新的时代内涵,以便更好地为实现乡村振兴服务。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职业院校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过程中,也诞生了一系列的新型旅游模式,如“旅游+健康医疗”“旅游+教育科技”等,给旅游行业带来了新的技术支持[2]。建设数据化服务平台,能够促进旅游产业的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有效避免目前旅游产业存在的同质化问题,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元的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产业高速发展。

因此,旅游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在于造就适应乡村旅游“业态融合”发展趋势的旅游人才。职业院校需要具有现代化的管理能力,了解旅游产业的经营要求,通过科学的培训方式丰富乡村旅游人才的综合技能,开辟人才培养的“旅游+文化+科技”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帮助旅游人才更好地适应旅游产业变革需求,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二)问题

1.“双师型”教师数量匮乏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然而,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尚存在许多问题。目前,旅游职业院校的理论课教师比例较高,实践课教师比例较低,部分专业教师只具备乡村振兴的理论知识,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旅游企业的实际运营中,缺乏乡村旅游的从业经验,专业实践技能较弱,不能够很好地运用职业教育教学原理开展教学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没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缺少专业的实训中心训练,制定的培养培训目标缺乏个性,培养出的旅游人才无法满足旅游产业的实际需求。

2.服务乡村旅游的路径单一

旅游职业院校支持乡村振兴需要为乡村旅游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科研学术型、社会服务型和文化传播型等人才。目前,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于优秀旅游人才有了新的要求,但一些职业院校未关注到这一点,未做好人才需求的分析和调研工作,旅游专业人才有效供给不足,服务于乡村旅游的方式单一,给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现实中,人才的缺失会导致乡村旅游发展面临困难,缺乏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消费产品,影响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阻碍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

3.民族地区缺乏人才支撑

民族旅游是以民族文化为载体的旅游形式,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培养大量高素质的民族旅游人才。目前,部分民族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地方特色旅游资源,但由于旅游资源与地方文化发展背景下乡村面临着教育困境,人才短缺,乡村旅游服务创新能力薄弱,许多地方特色旅游资源仍未开发,旅游规划科学性不足,旅游服务规范性不高,民族旅游产品特色不够突出,产业融合发展不足,民族旅游发展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这一教育挑战的背后存在院校设置地域性课程不足,民族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专业同质化现象严重、民族文化传承出现断层、民族特色教育缺乏等问题,导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紧缺,民族旅游发展受限。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职业院校培养旅游人才的思路

乡村旅游产业链延伸,旅游市场扩容,产业改造升级,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乡村旅游发展需要根据所在区域的资源特征,因地制宜实施科学的开发措施,建设合适的旅游业态体系,职业院校旅游专业需要探索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创新举措,充分了解旅游行业发展的新需求,明确旅游人才职业定位,培养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新型旅游专业人才。

(一)旅游人才培养“双师化”

职业院校是培养输送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阵地”。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人才培养的“双师化”需要职业院校培养出的人才既要从教师那里获取必要足够的理论知识,又要获得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以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需要。“双师型”教师的短缺需要“双师化”教育进行填补,同时“双师化”教育也是“双师型”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最终要达到的目的[3]。旅游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深入乡村旅游地调查研究,探索乡村旅游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思路,明确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鼓励教师根据职业特质组织开展教学,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建设“双师化”教师队伍。具体应将教师队伍划分为理论和实践两种类型,学术性较强的理论型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系统的旅游理论知识体系,而实践性较强的教师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职业院校要鼓励教师在专业领域兼职,增加教师接触社会实际的机会,由有乡村振兴实践经验的行业人士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及时有效地联系实际,持续推动乡村旅游人才交流。面对缺乏高水平实践指导教师的情况,高职院校运用“双师化”理论,进行“双师化”教育,利用社会人才资源,对于推动旅游人才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旅游人才培养方式多样化

旅游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文化观念、社会分层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旅游也将发生新的变化,因此,旅游人才的培养需要形成学科跨界融合的集成体系,面对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综合性问题,构建多学科领域视角下的合作共享机制,联合各科研机构、各学科成员,全面渗透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不同学科主体相互关联,形成完整并高效运转的旅游人才培养生态圈。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职业院校要顺应形势,转变观念,针对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将教育与培训相连接,根据市场需要,不断调整和延伸专业,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体系;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与乡村旅游企业的合作,重视面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能力本位出发,致力于学生实践经验积累和专业技能水平提高;构建多元立体的职业培训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优化微观的培养培训项目,设置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增设实践课程,鼓励教师与学生参与到乡村旅游企业实践当中;开展一系列乡村旅游技能比赛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到乡村旅游景点体验实际工作,促使旅游人才培养与乡村旅游业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人才的培养方式向现代化迈进,实现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三)民族地区旅游人才本地化

民族地区旅游具有特殊性,民族地区的高素质旅游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旅游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熟悉本民族文化的特点。民族地区旅游业起步时间较晚,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性不均衡决定了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培养方面的劣势。民族地区的职业院校需要充分认识到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和作用,高度重视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的培育工作,将其纳入旅游人才的发展战略之中[4]。旅游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应改变传统的育人机制,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地域特征、乡土气息,办出特色项目,实现民族旅游与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围绕景区景点特色来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发挥职业教育灵活性、关联性强的优势,针对从少数民族区域招收的旅游专业学生,有目的性地开设民族地区本地化课程内容,将优秀民族文化融入旅游职业教育,培养具有跨文化适应能力的旅游实用人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观,激发其民族文化自豪感与文化自觉意识,传承和弘扬优秀少数民族文化;鼓励学生通过返乡创业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培养具有一定实践操作技能的民族旅游复合型专业人才,提升旅游人才培养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适配度,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人才本地化,构建旅游职业教育与民族地区相互促进的发展共同体。

四、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乡村旅游将面临新的发展契机。职业院校优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既是紧跟时代脚步、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履行社会担当的由衷体现,构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跨学科集成体系,将成为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研究的重点[5]。在进行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院校必须根据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和创造新的模式和路径,着眼于有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促进旅游知识教学效率的提升,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实践操作能力,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更好地助推鄉村旅游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李白.“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战略思考[J].南方农业,2018(30):96-97.

[2] 刘立红,刘增安,张素娟.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1(23):70-74.

[3] 刘兰明,孙爱民.关于“双师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3):10-12.

[4] 张雪梅.欠发达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短缺问题与对策分析: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04(2):179-183.

[5] 林克松,曹渡帆,吴永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职业教育扶贫的回顾与展望[J].职教论坛,2021(3):6-13.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仙居湫山乡方宅村乡村旅游规划构想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集中连片特困区乡村旅游开发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