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互证”,加深理解

2023-05-22 22:49杨琬萍
阅读(教学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宋诗遗民文史

杨琬萍

【案例背景】

笔者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时,思考如何使用背景资料高效教学,联想到中学历史课和高校古代文学课常用的教学方法——“文史互证”,便尝试在小学高年段宋诗教学中运用此方法。笔者使用《宋史》和北宋、南宋的疆域图以及《清明上河图》等历史资料帮助学生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让学生对陆游的爱国情怀有了更深的认识。

【案例描述】

相较于唐诗,宋诗对于学生来说更加陌生。笔者借助历史资料让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更为自然、深入。历史资料除了真实可靠外,它和文学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所谓“文史不分家”。

一、以史证文:于史书记载中构建背景认知

“论世”是将诗人放在他所处的时代进行研究,放大范围,结合时代背景研究作者创作时的处境和心境。《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写于南宋金兵占领中原时期。学生对于南宋、北宋的背景知识不太了解,笔者让学生课前先搜集背景资料,接着引用历史学家陈振在《宋史》中的记载,让学生构建、形成、完善对南宋的背景认知,为接下来理解诗意、体悟情感进行铺垫。

【实录一】史书摘录,了解时代

师:《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写于什么时代?请同学们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生: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此时北宋已经灭亡,金兵占领中原地区六十多年了。

师:请看《宋史》中关于北宋灭亡的记录:“金军提出以黄河为界,钦宗随即同意金方要求……靖康二年二月,金俘徽宗、钦宗,北宋亡。”(出示《宋史》中的相关文字片段)

生:北宋灭亡时,连皇帝都被俘虏了,这真是太耻辱了!

二、以史释文:从地图比较中理解关键字词

历史资料除了抽象的文字,还有更加直观的地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遗民”一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笔者先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遗民”的含义,再出示北宋和南宋的疆域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进一步加深对“遗民”的理解。

【实录二】地图对比,理解“遗民”

师:“遗民”是什么?

生1:在金人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

师:看看这两幅地图,说说你对“遗民”的理解。(出示北宋、南宋疆域图)

生2:金人占领北方后,没法逃走或来不及逃走的百姓。

生3:被自己国家遗弃的人民。

三、文史互参:于风俗画作中体悟诗人情感

陆游的爱国诗作中包含着宋代兴亡盛衰的历史,宋代的历史资料又可以成为学习诗歌的参照。笔者在教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时,选用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悟陆游的爱国情怀。《清明上河图》虽然是绘画作品,但它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被认为是汴京的真实写照,因此可以将其看成是史料。

【实录三】画作观赏,感受盛衰

师:金人未入侵前的北宋是怎样的?(出示《清明上河图》)

生1:街道四通八达,店铺鳞次栉比。

生2:人山人海,车水马龙。

……

师:看看《清明上河图》,读读这首诗,你读出了陆游怎样的感情?

生3:我读出了陆游对遗民的同情。

生4:我感受到陆游对统一中原的渴望。

……

【案例反思】

对于选择什么样的史料,如何运用史料教学宋诗,笔者总结了以下三点经验:

一、选择多样化史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还未系统学习过历史学科,这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很少运用“文史互证”方法的原因之一。因此,笔者在小学高年段宋诗教学中创新使用“文史互证”方法时,也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选择的史料更加多样化。例如遗迹、遗址、遗物、图片、录像、音频、文献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于宋诗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同时让小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有了初步认识。

二、选择对比性史料,引导学生体会诗意

宋代因其历史复杂性和独特性诞生了很多流传千古的诗文。南宋和北宋虽然一脉相承,但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不少差异。教师在教学小学高年段宋诗时常常需要用到南宋和北宋的对比性史料,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含义。

教师在选择对比性史料时,一定要选择真实有效、能形成鲜明对比的史料,最好设置思辨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讨论、交流将诗意理解透彻,并进一步思考诗人这样写的用意。

三、选择留白性史料,培养学生共情能力

历史资料比较客观、真实,文学作品(宋诗)以诗人情感抒发为主,具有主观性。当教师选择用史料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时,这些史料不仅要真实,还要有一定的“留白”,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让他們将宋诗表达的情感与历史现实相联系。宋代特别是南宋时期出现了很多爱国诗,宋人在创作这些爱国诗时一定是满腔热血、心潮澎湃。学生却因为时代久远,很难对这些爱国诗产生共鸣,而留白性的史料就能帮助学生想象诗人所处的环境和创作背景。

综上所述,选择的史料既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也要兼顾宋诗的文本特点。笔者尝试在小学高年段宋诗教学中运用“文史互证”方法,让学生对诗人、诗歌有了更为透彻的理解。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拉萨路小学分校宝船小学)

猜你喜欢
宋诗遗民文史
《文史春秋》征订启事
宋诗五首(书法)
《文史春秋》征订启事
《文史春秋》征订启事
宋诗新解
从黄庭坚的诗法诗作探析“宋诗以意胜”
宋诗新解
莫高窟第61窟甬道为元代西夏遗民营建说
高句丽灭亡后遗民的叛乱及唐与新罗关系
蒙元时期金遗民研究——以金遗民的地域特性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