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商从文前,苏联作家的讨生活轶事

2023-05-23 06:21孙越
看世界 2023年9期
关键词:巴别鞋店高尔基

孙越

十多年前,我在重译苏联著名作家巴别尔的小说集《骑兵军》时,于乌克兰基辅文学档案馆发现,这位出身犹太商人之家的作家,曾被父亲要求长大以后做农机生意;他中学毕业后,父亲还强迫他去读商学院,但巴别尔最终还是选择了文学。

戏剧和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苏联文学教父高尔基,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不少苏俄知名作家都有被迫下海经商,但最终又从文弃商之举。

契诃夫的老家在罗斯托夫州亚速海边的塔甘罗格城。他父母在他家楼下开了家小铺子,经营烟酒糖茶、黄油面粉、火柴蜡燭和纸张铅笔之类。契诃夫和哥哥亚历山大上午在学校上课,下午和晚上就在小杂货店里边卖货,边做作业。

冬天,店里没有火炉,他俩冻得瑟瑟发抖,连课堂上学的拉丁语单词都忘光了。契诃夫的父母经常强迫他和哥哥帮着小铺进货、出货、盘库和算账—他眼睁睁看着同学聚会出游,心生怨恨。

契诃夫的父母希望孩子们长大以后去经商,所以才强迫他们在小铺工作。但契诃夫最终也没去经商,而是投身医学和文学,其中文学成就最大。

苏联浪漫主义诗人叶赛宁,1918 年时生活遭遇危机,囊空如洗。那时,叶赛宁有一部诗稿将要付梓,却没钱支付印费。不久,莫斯科发生粮荒,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于是,两位熟人便给他出主意,怂恿叶赛宁和另外几位作家注册一家书店,通过卖书赚钱改善生活。叶赛宁的书店进货很多,店里的书堆积如山,可他对销售一窍不通,其他合伙人也不懂经商,更不了解莫斯科的图书市场,书店的销售状况可想而知。

书店的图书虽卖得不好,可每天都挤得水泄不通。原来,叶赛宁是蜚声诗坛的帅哥诗人,所以引发了崇拜者前来围观。叶赛宁好友斯维尔斯卡娅女士回忆说,她看着叶赛宁满头大汗和不知所措的窘态,心中暗暗诅咒怂恿他开店经商的人。

高尔基是苏联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刚满11 岁就被送往“人间”谋生,就像我们在他的三部曲中读到的一样。青少年时期的高尔基,曾在一家鞋店做过门童和装卸工:他亲眼看见鞋店经理谦恭地跪在地板上,小心翼翼地扶着女顾客的腿,用手熟练地为她试新鞋。

高尔基一边观摩经理的服务,一边在心里暗自发誓,自己这辈子说啥也不能给别人提鞋。1917 年,苏俄爆发经济危机,作家们赖以生存的出版社和报刊行业纷纷倒闭,靠卖文为生的作家们难以养家糊口。于是,高尔基便和一些作家同仁开办了书店,主营印刷精美的高附加值图书。但是,卢布贬值,物价飞涨,购书者寥寥无几。高尔基为应付通货膨胀,做起了易货贸易:买书人购买他的书,可商品结账后,于是高尔基的书店钱没挣着,倒是收获了一堆面粉、肥皂、葵花油和白砂糖。

尽管如此,书店仍不能养活这帮开店的作家。无奈之下,高尔基他们只得跑去讲课、做编辑和从事书稿翻译,以免挨饿受冻。最终,高尔基的书店于1922 年倒闭关张。

俄罗斯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商人对钱袋子以外的事不感兴趣。而渴望自由的作家们,怎么会只盯着钱袋子?这样说来,作家弃商从文也是一种必然。

猜你喜欢
巴别鞋店高尔基
MTS潮鞋店
丽江青年作家黄立康散文集《巴别塔的砖》研讨会
一种特别的寻找现代人“存在”的诗意——评黄立康散文集《巴别塔的砖》
小鸡开鞋店
鞋店“店外销售”方案
扑在书上的高尔基
天衣本非针线为巴别塔亦难通天
嗜书如命的高尔基
高尔基的苦难童年
从《巴别塔》看“东方主义”的概念及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