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

2023-05-23 19:59朱细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核心素养

朱细华

【摘要】初中是学生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要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健全发展。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提出指明了教学改革的方向,为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作用,本文主要探究了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4-0028-03

一、引言

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展,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成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也要认识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基于教育改革背景,立足于教育现状,通过目标的确定、方式的变革、策略的优化,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初中生的核心素养。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内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打破传统的教育组织模式,在教育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了解学生个性化需求,从基础知识、价格观念、性格品质等多角度对于学生进行综合的培养。核心素养强调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讲解基础的学科知识,也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三维目标,也要在目标整合的基础上,通过策略的优化,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包括政治知识、科学精神、法治、公共参与四个层面的内容。第一,政治知識层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学科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第二,在科学精神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锻炼学生的政治思维。第三,在法治意识层面,教师要从社会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社会规则,也使学生对于社会、世界有着正确的认识。最后在公共参与层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理解到个人作为社会建设者,所担负的责任与使命,积极投身社会建设。

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与思考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关注知识、成绩转化为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既关注学生的知识成绩,也关注学生的综合表现。在核心素养教育目标下,从多元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虽然在持续开展,但整个教育过程中存在着理念不先进、方法不科学、实践不合理等多元化的问题。

(一)理念不先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着思想观念不正确的问题。在课堂实践中大部分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为了满足应试需求,在课堂上侧重于知识点的讲解、考点的分析。基于教材进行简单的知识梳理并不符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当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实践时,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只局限在理论角度,未能将其与社会实践相联系,也不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

(二)方法不科学

《道德与法治》面临着教学方法不科学的问题。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存在着枯燥的问题,在应用教学模式时也存在着方式单一的情况。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实践性特征。但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局限在理论的角度,只强调从学科的背景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内涵原理,却忽视了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的枯燥导致了学生对于学习缺乏主动性,而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难以具象化地理解所学知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育人效果也无法充分发挥。

在教学中,部分教师采用了单一固定的教学模式,整体课堂存在着单调性较强的问题。当课堂缺乏吸引力,缺乏趣味,学生对于知识缺乏深入的探究,整体课堂氛围的枯燥无序都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实践不合理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实践不合理的问题。教师既要对于课程进行深入的讲解,也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探究与思考的空间。但当前在初中课堂中存在着学生学习意识淡薄、课堂实践不合理的问题。虽然教师意识到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堂优化创新的必要性,但部分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关注了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当学生并未有效融入到知识探究,难以深入理解所学知识,也难以搭建出系统的知识框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核心素养包括多元化的内容,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只关注学生的成绩、问题解答的情况,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深层次目标,也影响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当教师的核心素养理解出现偏差时,整个教学活动也存在着设计不合理、实践失效的问题。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

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对课程标准有正确的理解,充分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优化创新教学方法。

(一)更新教学理念

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要建立在教师对于核心素养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教师沿用落后的教学理念在开展教学实践时存在着多样化的问题。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尝试新型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主动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解应试教育的局限性,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强调在课堂实践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通过目标的更新、内容的丰富、方法的创新,提高教学组织质量。

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要始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核心素养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思考学科知识,因此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正确认识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地位与价值,基于学生的课堂参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调整优化课堂实践方式。

为了更好地保障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教师也要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意见与建议,通过信息互换、有效互动,增强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也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优化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明确培养目标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在把握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结合课堂内容,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在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完善的基础上,保障课堂实践的高效推进。知识与知识之间存在着差异性,而针对相似的知识学生在理解时也存在着现实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知识差异对比、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方式,使学生以知识迁移为背景,了解知识与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关联性,在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作为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科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刻的挖掘了解,基于所学知识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要增强核心素养意识,在课本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于课本内容进行剖析,分析其中蕴含的核心素养元素,也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而保障知识讲解的有效性。教师在授课时,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立足《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征,教师要在借助生活元素辅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的同时,也可以采用教学情景、教育信息化等多元化的手段,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组织质量,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的机会,并始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保障核心素养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创新教学方法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师要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教学阶段的差异,选择学生有效参与的课堂实践手段,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也使学生在参与课堂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情境化的教学可以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思考相关问题。以我国基本制度教学为例,为了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品质,增强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生动地展示我国当前的基本制度,在学生理解原理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制度,在情境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所学内容,也通过情境下的相互讨论、沟通交流,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将理论化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社会热点话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实践问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关联的案例。在选取案例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当前的生活背景,选择学生可以理解的生活元素。以追求民主价值为例,投票既能使全班学生参与,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对于投票也有着较强的参与主动性。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情况,结合选班委、购买班级用品等多元化的生活场景,使学生感受民主的价值与意义。最后,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应用多媒体的手段,借助于信息技术,以更加直观趣味化的方式呈现知识。在法律知识教学中,枯燥地讲解理论难以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播放法律案件,也可以以动画的方式展示法律常识,使学生对于法律原理有着正确的认识,也理解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引導学生主动应用法律保护合法权益,提高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理解有效性,也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优化教学实践

近年来,素质教育持续深入,在教学改革不断发展的教育实践背景下,教师逐渐意识到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组织的必要性,在教学实践环节,积极探究教育优化、教育改革的方式,教师要立足理论教学环境不断夯实理论基础,也要积极开展一系列《道德与法治》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相互融合的背景下,保障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效果。

为了保障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深刻理解,教师要结合当前的教育阶段、教育背景,对于教材内容进行深刻的分析。基于道德素质、人文素养等多元化的角度,探究课堂组织的策略与手段。教师可以设计议题,在主题的选取中,要从社会认同、法治意识、道德素养等角度出发,对于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能力训练。教师讲解国家利益时,可以结合当前最为普遍的抗疫问题,联系疫情防控热点话题,使学生对疫情防控有着正确的认识,也理解国家利益至上的概念,增强学生政治认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政治知识虽然有着理论化的特征,但其与社会实践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也可以将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相联系,在活动参与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学科素养。为了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卫生清扫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可以依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根据教育背景、教学阶段选择恰当的议题,保障课堂实践活动的顺利,也激发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思政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在讲解网络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主题辩论活动,要求学生立足个人的立场,收集整合信息,在辩论中,以双方的讨论、思维的碰撞,既营造出活跃宽松的学习氛围,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核心素养。

教学评价是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道德与法治》教学也要完善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在强调学生对于理论正确认知的基础上,也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着不够细化、不够完整的问题,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搭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着更加深刻的认知,也通过评价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日常表现,增强学生对于日常教学活动的参与主动性,教师也可以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了解当前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基于教育目标优化调整教学组织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五、结束语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主动更新认识,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也在组织课堂中创新优化教学方法,在明确目标的指导下,创建一个以学生为本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新模式,强化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推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对整个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和学科方向的融合,提高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劳婷婷.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观察,2017(4):130-131.

[2]崔玮.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8(2):5-5.

[3]衡艳民.时政热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多样化运用[J].读与写(教师),2021(8):1-1.

[4]池荣钧.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凸显出人文精神[J].国际教育论坛,2020,2(7):101.

[5]王永胜.浅谈初中思想品德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2(8):35-35.

[6]李山宏.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J].学周刊:下旬,2011(10):70-70.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核心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