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定量分析的近5年我国高校出版智库出版议题研究述评

2023-05-23 08:45李雅筝刘洪权张乐资
出版广角 2023年5期
关键词:智库高质量文献

李雅筝?刘洪权?张乐资

【摘要】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背景下,文章以首批入选2020年度出版智库培育机构名单的10所高校为案例,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了2018年至今10所高校学者公开发表的1224篇与出版相关的研究文献。通过核心作者群和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文章发现这10所高校的出版智库已拥有一支稳定、具有持续成果产出的专家队伍,并在学术出版与数据库服务、主题出版与出版走出去、数字出版与智能出版、融合出版与产业转型、全民阅读与知识服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六大研究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基于此,文章为高校出版智库的学术研究和建设发展提出建议: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紧跟出版新兴技术趋势,助力出版产业融合创新;强化学科理论体系研究,推动出版学科建设发展;聚焦智库研究优势特色,提升一流成果产出能力。

【关  键  词】出版智库;出版学科;出版业;知识图谱;研究主题;COOC13.4

【作者单位】李雅筝,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辑出版学系出版智库;刘洪权,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辑出版学系出版智库;张乐资,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辑出版学系出版智库。

【中图分类号】G239.2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3.05.005

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智库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纳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总体布局[1]。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精神,国家新闻出版署自2022年1月起组织实施出版智库高质量建设计划,并于2022年6月公布了2022年度出版智库遴选培育机构名单,首批入选的16所机构中有10所为高等院校[2]。可见,长期从事出版相关研究的高校专业研究团队,是出版智库高质量建设的重要力量。

文章以首批入选出版智库培育机构名单的10所高校的学者公开发表的与出版相关的研究文献为对象,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梳理述评近5年我国高校出版智库出版理论研究的成果,以期把握各高校的研究团队、研究领域和研究议题等基本概况,为高校出版智库的高质量建设与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样本筛选与数据分析

样本筛选策略如下。第一,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研究中心等10所入选2022年度出版智库培育名单的机构所在的高校为“作者单位”来源,在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整理高校出版智库的主要研究成果。第二,为尽可能全面地搜集各高校有关出版的研究成果,文章选取比较宽泛的“出版”为主题词,并将时间范围设定为“2018—2023年”(含有2023年1—2月份的部分文献),再逐一对检索结果进行人工筛选,确保研究主题与出版相关。第三,为确保研究文献的质量,研究团队通过中国知网高级检索功能,在“来源类别”中选取了“北大核心”“CSSCI”“CSCD”“AMI”四个类别。在确定检索策略后,研究团队于2023年3月7日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按高校逐一检索,通过人工筛查遴选出与出版相关的文献1250篇(见表1),随后导出可用于CiteSpace、Co-Occurrence13.4(下文简称COOC13.4)等文献计量软件分析的题录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研究团队将文献检索的“作者单位”设定为高校名称,旨在尽可能覆盖10所出版智库高校学者的研究成果。然而,这种设定可能无法涵盖各高校出版智库校外专家的成果。此外,一些文献可能有多个署名高校,导致部分文献重复。经过数据清洗删除重复文献后,研究团队最终获得1224篇样本文献。

二、近5年10所高校出版智库相关研究概况

1.成果年度分布

如图1所示,近5年来,10所高校出版智库学者每年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出版相关文献量大约为240篇(2023年度仅有1—2月数据供参考)。每年发文量相对稳定,说明研究团队选取的10所高校拥有持续成果产出能力和较为稳定的出版研究力量。

智库专家团队持续稳定的成果产出,是高质量建设高校出版智库的重要基础。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实施出版智库高质量建设计划的科学引导和大力支持下,已入选的10所高校在出版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将有进一步发展。在此背景下,这10所高校未来每年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数量,有可能在2—3年内再上一个新台阶。

2.刊发成果的主要期刊

研究团队对样本文献所发表期刊的次数进行统计,发现共有95本學术期刊刊发了1224篇筛选出的样本文献。其中,《科技与出版》《出版广角》等15本期刊发文量最多,共计1087篇(占比88.8%,见图2),是10所高校出版智库高水平成果刊发的主要期刊平台。除《图书情报工作》《数字图书馆论坛》《中国图书评论》《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4本杂志外,刊发文献数量TOP 15的学术期刊大多为出版类专业核心期刊,这进一步表明研究团队所选取的样本文献成果的研究主题是与出版议题紧密相关的。

3.核心作者群体情况

根据统计分析,1224篇论文中共有1204位署名作者。图3展示了近5年在出版相关研究领域发表文章数量≥10篇的22位作者(累计发表成果400余篇,占总样本量的近三分之一)。这些作者每年平均贡献2篇或更多的研究成果,是相关高校出版智库的核心研究人员,也是国内出版理论各领域的主要专家。其中,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的张志强署名发表的论文最多,达到40篇,紧接着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周蔚华(38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的万安伦(35篇)、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方卿(28篇)、武汉大学出版发行研究所的黄先蓉(24篇)、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张新新(24篇)、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融媒体与主题出版研究院的韩建民(23篇)和浙江大学数字出版研究中心的陈洁(20篇)。

4.主要科研机构情况

研究团队对样本文献的“来源机构”进行统计,发现有31所出版研究机构的发文量超过10篇(见图4)。除地质出版社外,其余均为首批高校出版智库所在高校的相关研究机构。考虑到各高校出版智库直到2022年才确定名称,一些样本文献在机构署名方面存在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所属机构名称不同的情况。因此,研究团队建议各高校出版智库平台加强后续研究成果署名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以更好地集中展示出版智库的建设成果。

三、基于关键词的知识图谱分析

关键词是学术论文主题的高度凝练,也是文献计量领域常用的数据分析对象。对关键词出现频率和共现网络进行分析,可以探究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团队利用COOC13.4软件对1224篇样本文献进行了多维度分析,包括高频关键词、年度趋势变化、关键词共现矩阵等内容,以梳理近5年10所高校出版智库在相关领域研究的主要议题、趋势变化等知识图谱信息。

1.高频关键词分析

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去重、合并同义关键词等数据清洗后,研究团队绘制了基于所有关键词频次的词云图,并梳理出TOP 30的高频关键词,见图5所示。从样本文献的关键词出现频次来看,数字出版、主题出版、编辑出版学、出版、出版业、融合出版、出版走出去等是近5年10所高校学者比较关注的研究领域。

此外,研究团队还分析了2018—2022年出现的高频关键词,并按年度绘制了图6中的各年度高频关键词演化趋势图。趋势图每年度仅呈现当年新出现的关键词,且这些关键词按照出现频次的高低从下至上依次排列。如果某个关键词在后续文献中再次出现,则研究团队将其后续出现的频次累加,在其初始出现的年份中体现,并以绿色圆圈的大小表示频次的高低(圆圈越大频次越高)。从图6可以看出,数字出版、主题出版、编辑出版学、出版业、融合出版和出版走出去等关键词在近5年内累计频次较高,表明这些相关主题是近5年10所高校学者持续研究的热点议题。

随着出版技术和相关政策的变化,2019—2022年涌现了许多新的研究热点。2019年,学者们关注高质量发展、5G技术、智能出版等议题;2020年,学者聚焦于“十四五”规划、新文科背景下编辑出版学科建设等议题;2021年,学者探讨阅读推广、文化强国、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以及红色主题出版等议题;到了2022年,学者则将目光投向了元宇宙出版、党的十九大出版相关等议题。基于此,研究团队认为,在数字出版、主题出版以及编辑学科建设等重要领域中,10所高校出版智库研究团队能够持续开展研究,并能紧跟新兴出版技术发展趋势。不仅如此,10所高校出版智库研究团队能够及时回应国家文化强国和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为国内出版业发展和出版学科建设贡献智慧,契合国家对出版智库高质量建设的定位。

2.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

关键词不仅反映了某个领域的研究议题,还能揭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在文献计量聚类分析中,算法能将相互存在联系的多个关键词进行聚类。研究团队运用COOC13.4软件的关键词共现功能,生成了高频关键词的共现矩阵,在将其转换为Pajek network格式文件后,利用VOSviewer绘制出图7所示的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图谱。VOSviewer聚类算法将64个高频关键词分成6个聚类(每种节点颜色代表一个聚类),每个聚类包含表2所示的高频关键词。

根据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图谱,研究团队将近5年10所高校出版智库学者有关出版理论的研究成果归纳为如下六大研究主题方向。

(1)研究方向一:学术出版与数据库服务

由聚类所包含的15个高频关键词涉及的研究议题可以看出,在研究方向上,智库专家主要从以下几个主题展开研究:如何推进科技期刊或学術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学术期刊数据库的建设与服务能力提升等。学术期刊是国际学术界观察中国学术发展的重要窗口,加快学术期刊走出去的步伐,有利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3]。在建设世界一流期刊背景下,相关研究主要探讨了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化发展趋势,强调学术期刊在科研诚信和国际影响力提升方面的责任,并为科技期刊的优化与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此外,作为学术共享和知识服务平台的学术文献数据库,在知识产品的数字化出版过程中仍存在开放获取知识普及率低、版权政策不明确等一系列数字版权问题[4]。相关研究者从学术文献数据库平台要主动打通授权之路,大力推进开放获取的数字出版模式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2)研究方向二:主题出版与出版走出去

该研究方向共包含8个高频关键词:“一带一路”、主题出版、出版传播、出版走出去、图书出版、大学出版社、知识生产、路径。在主题出版相关方向,近5年10所高校出版智库学者共发表论文70余篇,在如何进行主题出版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打造主题出版精品、提升中国主题出版传播效果,以及新时代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的使命、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能力等宏观和微观层面贡献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5]。在《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将“出版走出去取得新成效”作为“十四五”时期六大目标之一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大精品主题出版内容的创作力度,提升国际化传播能力,实现主题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是学界和业界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也是未来出版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要领域。

(3)研究方向三:数字出版与智能出版

该研究方向共包含8个高频关键词:5G、VR出版、区块链、出版转型、大学出版、数字出版、智能出版、融合发展。从涉及的关键词主题来看,在新兴出版技术方面,学者主要关注5G、VR、区块链、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内容生产中的融合应用与实践探索。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学者主要聚焦数字出版模式创新、数字出版平台建设、数字出版营销等方面。在数字出版产业已经成为新闻出版产业核心组成部分的当下,新兴出版技术不断涌现,如何加快推进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并实现数字出版内容生产创意创新,不仅是出版业面临的问题,也是学界关注的主要议题。高校出版智库学者关于数字出版理论、模式和路径策略的研究,将有助于出版业进行更有效的实践探索。

(4)研究方向四:融合出版与产业转型

该研究方向共包含12个高频关键词:人工智能、出版业、出版企业、“十四五”、图书营销、大数据、媒体融合、教育出版、新时代、新闻出版、融合出版、转型升级。本研究方向虽然同样关注出版产业数字化融合转型的问题,但与研究方向三主要围绕数字出版问题不同,本研究方向更多从新时代出版产业转型发展的历史条件与紧迫需求、现实问题与融合趋势等角度展开分析。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是大趋势。出版企业、教育出版、新闻出版机构等如何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优化传统出版流程,提升出版效率,丰富出版内容形态,是否能紧跟时代发展趋势进行融合转型,是学界和业界比较关注的研究问题。

(5)研究方向五:全民阅读与知识服务

该研究方向共包含9个高频关键词:全民阅读、出版、出版社、创新、少儿出版、数字阅读、知识付费、知识服务、编辑。在国家大力促进全民阅读工作以提升国民综合阅读率的背景下,全民阅读一直是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智媒时代,公众的阅读媒介、阅读习惯和阅读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6]。建立在网络之上的泛在化、碎片化以及互动化的泛在阅读成为新的阅读方式与趋势[7]。10所高校出版智库学者从多元的全民阅读服务对象、数字阅读内容供给、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等维度展开研究,提出了较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策略。此外,知识付费服务问题也是10所高校出版智库学者关注的研究议题,如出版行业知识付费领域的发展困境与突围路径、出版企业知识服务内容开发策略、出版单位知识付费服务及其完善路径等。

(6)研究方向六: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该研究方向共包含12个高频关键词:人才培养、出版人才、出版史、出版学科、出版强国、出版教育、出版智库、商务印书馆、学科建设、文化自信、编辑出版学、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出版学科地位不断上升。2020年11月21日,全国出版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召开,激发了智库专家在出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热情。学者们关注的主要议题包括:出版学科建设的历史机遇、理论逻辑和结构范式,以及构建中国特色出版学科体系的历史依据、理论价值和实践路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出版人才培养的历史、变迁、机制和专业逻辑;新文科背景下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智能媒体时代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模式。10所高校出版智库学者的研究成果,从出版学科建设的历史依据、学科理论体系建构,以及编辑出版学专业逻辑和人才培养机制创新路径等方面,为出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创新提供了决策建议。

四、高校出版智库研究与发展展望

在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政策背景下,高校出版智库迎来高质量建设发展的机遇。目前,首批入选的10所高校出版智库平台在多个研究领域拥有专业的研究力量,并取得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为推动我国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出版学科建设和创新型出版人才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结合国家出版战略、出版产业发展趋势、出版学科建设、出版重大议题研究等方面,本研究为高校出版智库的学术研究和建设发展提出如下展望。

1.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高校出版智库的建设发展应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需求,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发挥出版智库成果在价值引导、文化凝聚和精神推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各高校出版智库应该树立国际视野,找到出版理论研究与国家重大战略问题的契合点,进一步提升出版智库在服务管理决策、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出版产业提质增效等层面的服务能力,以高质量的创新成果产出,助力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2.紧跟出版新兴技术趋势,助力出版产业融合創新

近年来,人工智能、元宇宙、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出版业数字融合发展与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出版产业研究方面,高校出版智库应紧跟新兴出版技术的发展趋势,针对AR、VR、元宇宙、AIGC(人工智能内容生成)等新技术赋能出版产业的技术创新、路径机制、实践模式、案例剖析、版权管理等展开深入研究,为出版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3.强化学科理论体系研究,推动出版学科建设发展

在出版学科迎来高质量发展契机的背景下,出版学科的学科逻辑、理论基础、学科范式、人才培养等学科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仍任重道远。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高校出版智库应发挥理论研究优势,齐心协力推动中国特色出版学科体系的构建,尽快形成能够得到学界普遍认同的学科体系共识。

4.聚焦智库研究优势特色,提升一流成果产出能力

高校出版智库的建设发展,应以各智库平台前期的研究成果与特色为基础。在广泛关注国家重大战略议题、行业前沿议题的同时,高校出版智库需要聚焦自身的优势与特色,深耕“拳头”研究领域,整合相关研究资源,扎实做好出版研究、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提升一流成果产出能力,为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出版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魏玉山. 加快中国特色出版智库建设,服务出版强国目标早日实现[J]. 出版发行研究,2022(12):1.

[2]出版智库高质量建设计划2022年度入选机构名单发布[J]. 科技与出版,2022(6):72.

[3]王佳恋,张聪. 我国学术期刊走出去的困境和对策研究:以DOAJ数据库申请为例[J]. 出版发行研究,2022(7):85-90.

[4]万安伦,郝园,徐沁心. 我国学术文献数据库平台侵权现象成因及治理策略研究[J]. 出版发行研究,2022(6):14-20.

[5]郭晓明,徐小玲. 推动主题出版高质量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能力: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为例[J]. 出版广角,2022(11):22-26.

[6]聂英杰,周景辉. 数字阅读时代的阅读问题与应对策略[J]. 中国编辑,2021(10):82-86.

[7]陈洁,吴书棋. 泛在阅读与富媒体应用催动全民阅读趋向数字化变革[J]. 中国出版,2022(8):9-14.

猜你喜欢
智库高质量文献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微智库
微智库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