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光明:1949年12月川西川北地区国民党军纷纷宣布起义

2023-05-23 23:28刘志青
党史博览 2023年5期
关键词:刘文辉军长解放军

刘志青

1949年10月20日,南京市人民热烈欢送第二野战军部队出发,进军大西南

1949年12月,在成都战役中,川西川北地区国民党军纷纷宣布起义,在西南国民党军起义中占据的人数最多、影响最大。在这些起义中,少数部队经过中国共产党的长期争取,有较好的基础,如刘文辉等彭县(今彭州市)起义、裴昌会德阳起义、李振等成都起义。更多的是在国民党政权灭亡、国民党军走投无路之际的被迫之举。但是,他们顺应历史潮流,最终走向光明,都具有积极意义,值得纪念。

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彭县起义(1949年12月9日)

刘文辉(1895—1976),四川省大邑县人。先后毕业于成都陆军小学、西安陆军中学、北京陆军第一中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历任参谋、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第24军军长、四川省政府主席、西康省政府主席等职,力主抗战。1937年9月18日,获陆军上将衔。主政西康10年之久,重视教育,人称“西康王”。在军阀混战中,几度沉浮,长期受蒋介石打击、压迫,与国民党中央政府矛盾尖锐。

邓锡侯(1889—1964),四川省营山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1期毕业生,历任教官、帮带、副官、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第28军军长、第22集团军总司令等职,著名抗日将领。1947年2月21日,获陆军上将衔。抗战胜利后,历任川康绥靖公署主任、四川省政府主席、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逐渐受到蒋介石的冷落、排斥。

潘文华(1886—1950),四川省仁寿县人。四川陆军速成学堂第1期毕业生,历任士兵、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重庆市市长、第23军军长、第28集团军总司令兼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等职。1940年5月25日,获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抗战胜利后,历任川鄂湘黔绥靖公署主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逐渐被蒋介石削减兵权。

全国性抗日战争时期,为争取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抗日,中共领导人同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等开始接触。1938年夏,中共中央代表董必武、林伯渠、陈绍禹(王明)等由陕北去汉口参加国民参政会,路过成都时分别同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见了面。通过交谈,他们对共产党抗日救国方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有所了解。1939年夏,董必武、林伯渠、王若飞在重庆会晤刘文辉、潘文华,着重交谈了抗战必胜、妥协必败的问题。1942年2月,周恩来在重庆会晤刘文辉,取得许多共识。6月,周恩来派中共中央南方局情报员王少春等人到西康省雅安县(今雅安市雨城区)开展统战工作,并且在西康省政府主席兼第24军军长刘文辉驻地设立了秘密电台。

抗战胜利前后,民主人士反内战、反独裁活动对刘文辉等人产生了积极影响。1944年冬,经中国民主同盟(民盟)主席张澜介绍,刘文辉、潘文华秘密参加了该组织。不久,刘文辉被选为民盟中央委员。从此,张澜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刘文辉的思想发展情况,对他进行工作。1945年8月1日,张澜给刘文辉捎信,要他坚定革命信心,抛弃对蒋介石的依赖。8月28日,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张澜派人对刘文辉说:“和平如果成功,你就首先发电拥护。”刘文辉立即回话表示同意。1948年元旦,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在香港正式成立,刘文辉被推选为川康分会负责人,后以杨宗文的化名领导工作。同年,受民革主席李济深、民盟主席张澜的委托,民革西南工作区中央特派员杜重石从上海到成都,带密信给刘文辉,要他联络各方势力,待机举行起义。张澜嘱咐刘文辉:“时机未至,不可轻动;时机已至,不可放过。”

三大战役后,中共西南地下组织积极开展工作。1949年7月,中共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成都地区负责人熊扬从成都到雅安县,传达上级对全国解放战争形势的分析和川康地下党的任务:第一,把从四川来的中共党员和进步群众组织起来,进行战斗,迎接解放,参与争取刘文辉部起义。第二,建立中共组织,清理党员队伍。由杨正南、张安国、胡立民3人组成中共雅安临时组织,张安国分管组织,胡立民分管宣传和统战,杨正南负责全面工作,对雅安地区的中共党员进行清理,发挥作用。8月,中共川东特委书记肖泽宽到南京,向邓小平和第二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汇报四川开展统战工作的情况。9月下旬,中共川康特委及川东特委派人到南京,向第二野战军汇报四川、西康地方实力派人物情况,并接受指示。

1950年,賀龙在重庆接见国民党军起义将领刘文辉(中)等

第二野战军在向西南进军之前,先后派出一批敌工人员,潜入四川国民党军,组织起义工作。1949年9月,原四川每周时报社社长、国民党军第95军军长黄隐之侄黄实,几经辗转到达成都。他转告刘伯承、邓小平关于起义的意见后,黄隐、邓锡侯均表示积极率部起义,并进行具体准备。

在四川、西康国民党军将领中,刘文辉的实力和影响力举足轻重。因此,中共中央指示王少春:要争取刘文辉联合西南实力派一道起义。经过长期细致的思想工作,刘文辉终于明确表示起义,并致电周恩来说:“年来受蒋压迫,积怨难言,处境困难,只好暗作准备。今已与邓锡侯等部约好,决定投向人民。今后如何行动,请予指示。”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立即回电:“大军行将西指,希望准备,相机配合,不宜过早行动,招致不必要的损失。”1949年10月下旬,刘文辉在雅安同王少春分析形势,商量修改起义计划后,亲自到成都向邓锡侯、潘文华转达周恩来的指示。他们商定,以他们3人为核心,联合一切反蒋力量,在解放军到来时,相机起义,配合行动。同时,他们还研究了应付蒋介石的对策。

入川之先头部队强渡乌江

1949年11月30日,第二野战军占领重庆,蒋介石逃到成都。为了驱使更多的人为国民党卖命,他使出拉拢与恐吓两手,对主要将领进行严密监视。鉴于在成都的处境越来越不妙,刘文辉等人决定离开成都,向西转移。12月4日,潘文华首先离开成都,到达灌县(今都江堰市)。12月7日,刘文辉、邓锡侯秘密离开成都。12月8日,他们经新都县(今成都市新都区)龙桥到达彭县龙兴寺。中共川西地下组织、中共川康地下组织、中共川东地下组织、第二野战军派遣人员、各民主党派人士也先后到达龙兴寺,使龙兴寺成了起义的指挥中心。12月10日,潘文华从灌县赶到龙兴寺,参加起义领导工作。

刘文辉离开成都时,曾派人将起义通电稿送达雅安县第24军参谋长杨家祯,嘱咐他等待通知,再交王少春发出。1949年12月11日,杨家祯接到刘文辉的起义通电稿后,根据刘文辉的指示,在原起义通电稿上加上潘文华的名字,把发电日期填为12月9日,然后交给王少春发表。因此,12月9日成为川西彭县起义的重要日子。

在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率领下,刘文辉兼军长的第24军、黄隐任军长的第95军、潘文华长子潘清洲任师长的第235师在彭县通电起义。1949年12月24日,朱德以解放军总司令的名义致电起义将领,对他们的起义行动慰勉有加。起义之后,第24军与西南军区第62军合编,第95军与西南军区第60军合编,第235师与川东军区部队合编。彭县起义,对于阻止胡宗南集团进入西康、退往云南、逃往国外的计划实施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彭县起义,对于川西地区国民党军相继起义起到示范作用,并且给予了直接的支持和帮助。

后来,刘文辉获一级解放勋章,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林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国防委员会委员。邓锡侯获一级解放勋章,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水利部部长、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副省长、全国人大代表、国防委员会委员。潘文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常务委员,1950年11月12日在成都因病逝世。

董宋珩、曾苏元什邡起义(1949年12月21日)

董宋珩(1891—1954),四川省蒲江县人。先后毕业于成都陆军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副军长、第22集团军副总司令、第5绥靖区副司令官、川鄂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等职。

曾苏元(1896—1960),四川省广汉县(今广汉市)人。先后任纵队司令、旅长、师长、第41军军长、第16兵团副司令官等职。

淮海战役前,曾苏元因不满第16兵团司令官孙元良的骄纵专横,离开部队,回成都赋闲。1949年8月24日,川鄂边区绥靖公署成立,孙震任主任,董宋珩任副主任。因不满孙震徇私舞弊,董宋珩愤然离职,也去成都赋闲。

1949年11月21日,刘伯承、邓小平向西南地区国民党军政人员提出四项忠告。董宋珩、曾苏元决定返回旧部,适时率领起义,带领部下走上光明大道。董宋珩请中共地下组织派人一道前往,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于是,中共川西地下组织决定,派杨叔明随同他们一起行动。

1949年12月初,川鄂边区绥靖公署、第16兵团撤离川东,向川西转移。12月9日,先头部队到达川北绵阳县。12月12日,董宋珩、曾苏元到达绵阳(今绵阳市),官复原职。经几次试探,他们见孙震、孙元良都没有起义的倾向,于是转而做第41军、第47军军长的工作及其各师长、团长的工作。董宋珩与刘文辉、邓锡侯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同学,起义工作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

董宋珩

12月16日,第16兵团继续向成都方向西移,到达广汉县附近。12月18日,孙震乘飞机逃往台湾,川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由孙元良代理。同日,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代理长官胡宗南命令第16兵团开赴成都接管城防,部队抗命不前。12月19日,胡宗南再次命令第16兵团:在德阳县(今德阳市市中区)、广汉县一线,沿川陕公路重叠配备,以阻止解放军向成都迫近,并掩护裴昌会第7兵团在成都集结。董宋珩推辞不服从命令,并与曾苏元、杨叔明商定,部队应尽快离开广汉县,向什邡县(今什邡市)、彭县转移,以摆脱孙元良的控制。他们将这个决定通知各军长、师长后,部队立即向什邡县、绵竹县(今绵竹市)转移。

12月21日,第16兵团6万余人到达川西什邡县,董宋珩、曾苏元、杨叔明决定立即宣布起义。12月22日,董宋珩到达彭县第95军军部,请求代发了起义通电。12月23日晚上,孙元良乘车逃跑,后来几经辗转去了台湾。1950年4月22日,第16兵团奉中央军委命令,开赴华东整训,揭开了新的一页。

王缵绪成都起义(1949年12月22日)

王缵绪(1885—1960),四川省西充县人。毕业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炮兵科,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第44军军长、第29集团军总司令、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等职。1938年3月,获陆军上将衔。此外,还曾任四川省政府主席、西南绥靖公署副主任,时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1949年12月1日,蔣介石在成都召集川康将领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王缵绪等人,部署川西决战计划。王缵绪紧跟蒋介石,乘机组织西南第1路游击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编组6个军和6个纵队,分驻于成都和雅安。虽然号称4.3万人,实际都是收容流散在川西的残部,官多兵少,甚至是空架子。

蒋介石坐镇成都,威逼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等川康将领与胡宗南密切合作,在川西与解放军决战一场。刘文辉等人与蒋介石周旋,实是加紧做起义的准备工作,四川境内国民党军起义已成趋势。1949年12月6日,西南第1路游击总司令部所属第44军在隆昌县(今隆昌市)起义。在此关键时刻,王缵绪仍然紧跟蒋介石。12月8日,他按照蒋介石的旨意,亲自到新都县龙桥会见刘文辉和邓锡侯,极力劝说他们回成都,结果无功而返。

12月9日,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等将领在彭县通电起义,王缵绪西南第1路游击总司令部所辖第5军、第9军也随刘文辉第24军在雅安起义。这时,在成都的进步人士郭曙南等人做王缵绪的工作,劝他率部起义,投向人民。朱德也致信王缵绪,要他赶快起义,不要错过了机会。他的一些部下在彭县起义影响下,也要求走起义道路。12月22日,王缵绪见大势已去,在成都宣布率部起义。

王缵绪宣布起义后,所部分别由解放军第60军、第62军、第7军第19师进行整编。他本人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等职务。

罗广文郫县安德铺起义(1949年12月24日) 

罗广文(1905—1956),四川省忠县(今属重庆市)人。1924年考入日本高等师范学校。1927年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1929年毕业回国后,历任教官、队长、营长、第18师师长、第18军军长、第4兵团司令官、第15兵团司令官等职,陆军中将衔。全国性抗日战争时期,率部英勇作战,始终拼杀在第一线,战功累累,被誉为抗日名将。

为促使罗广文率部起义,中共地下组织和第二野战军做了许多思想工作。他的胞弟罗广斌是中共地下党员,长期在重庆进行宣传活动,经常在家里介绍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政策。1949年9月,第二野战军情报处派罗广文过去的部下、随傅作义起义的国民党军副师长陈济生潜入重庆。

11月初,西南战役正式打响,陈济生在四川省巴县山洞镇(今属重庆市沙坪坝区)见到罗广文。经过细致工作,罗广文明确表态在重庆举行起义。11月下旬,第15兵团在重庆市长江以南地区遭到解放军打击,罗广文一时失去对部队的掌握。于是,他决定将第15兵团带到成都,靠拢邓锡侯部队,伺机起义。

罗广文、第15兵团参谋长贾应华与邓锡侯及其属下多有私交,关系密切。罗广文的父亲罗宇涵是清末秀才,后任四川大学教授,思想开明,与邓锡侯交谊甚笃。罗广文与邓锡侯的秘书长杨永浚是连襟关系。贾应华是第95军军长黄隐的妹夫。12月8日,罗广文、贾应华到达成都后,马上就同邓锡侯取得了联系。12月11日晚,罗广文偕贾应华以探亲为名,秘密由成都乘车去灌县联络起义问题。他们同第二野战军情报处工作人员、刘文辉、邓锡侯等人交谈甚欢,通报了起义准备情况。

12月13日前后,罗广文第15兵团陆续到达新都县。罗广文将收容的残部重新编组,并调整了部分师长。鉴于四周都是胡宗南的部队,起义必须格外谨慎,不能贸然行动。为避开胡宗南部队的威胁,他率部队向温江县(今成都市温江区)运动,向邓锡侯部队靠拢。

12月16日,罗广文接到胡宗南的命令,命令要求第15兵团、第20兵团向彭县起义部队进攻。他拒不执行,并向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作了通报。12月21日,胡宗南在双流县(今成都市双流区)召开作战会议,部署困兽之斗,或突围西逃。胡宗南要求罗广文率第15兵团、第20兵团向东突围,经简阳县(今简阳市)以北,从璧山县(今重庆市璧山区)、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折向贵州省毕节县(今毕节市七星关区),最后向云南省边境前进,以掩护主力向西康突围的行动。罗广文回兵团部向将领们传达后,大家认为胡宗南一贯牺牲他人、保全自己,绝不能上他这个当,应该按兵不动、等待时机。12月22日上午,罗广文派贾应华、第108军参谋长张荣宪去郫县(今成都市郫都区)县城,联络陈克非第20兵团一致行动,准备起义。

罗广文

12月23日晨,胡宗南乘飞机逃离成都的消息传开后,第108军代军长李维勋建议立即起义。邓锡侯的秘书长杨永浚从彭县打来电话,也劝说罗广文迅速率部起义。于是,罗广文决定派贾应华、张荣宪立即去彭县与第二野战军工作人员朱德钦联系,商讨起义的具体问题,约定次日在郫县安德铺见面。此后,第15兵团立即移驻郫县。

12月24日上午,罗广文、贾应华、张荣宪在川西郫县安德铺会见杨永浚等人,决定即日宣布起义。当场,杨永浚草拟了起义通电稿。罗广文看过,表示同意,随即签了名。接着,第110军军长向敏思和5个师长也都签了名。该通电向毛泽东、朱德、刘伯承、邓小平表示,第15兵团2万余官兵已在郫县附近起义。12月25日,第15兵团召开连以上军官会议,朱德钦到会讲话,罗广文宣读了起义通电。刘伯承、邓小平、贺龙对起义表示热烈欢迎,复电嘉勉。

1950年2月19日,第15兵团拨归华东军区建制。10月28日,第108军与华东军区第21军合编,第110军与华东军区第22军合编。部队起义后,罗广文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林业厅厅长等职。第15兵团副司令官兼第110军军长向敏思曾任山东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等职。第108军代军长李维勋任第3炮校教员,后转业任江苏省政协委员。第15兵团参谋长贾应华任军事学校教员,后转业任南京市交通局局长、南京市政府参事室主任等职。

陈克非郫县起义(1949年12月24日)

陈克非(1903—1966),浙江省天臺县人。黄埔军校第5期政治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5期、将官训练班第2期毕业。历任排长、连长、营附、副团长、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第2军军长、第20兵团司令官等职。1948年9月,获陆军少将衔。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多次会战、远征军作战。

陈克非第20兵团隶属宋希濂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在西南战役中首当其冲,遭受严重打击。1949年11月中旬,第20兵团残部撤退到川东重庆地区。然后,沿綦江县(今重庆市綦江区)、江津县向璧山县转移。12月初,经潼南县(今重庆市潼南区)到达成都地区,兵团部驻郫县。

12月4日上午,蒋介石在成都黄埔军校接见陈克非。蒋介石询问部队情况后,指示陈克非收容宋希濂的溃散部队并加以调整,还指示侍从室安排飞机送他的家眷去台湾。陈克非原以为这次接见会受到处分和责骂,不料更被信任并受嘉勉,内心十分感激。接下来几天,他收容溃散官兵3000人,原隶属第14兵团的第15军、第118军残部划归他指挥。

12月11日,陈克非再次去成都黄埔军校,准备向蒋介石面报收容部队情况,不料竟人去楼空。经过打听,他才得知蒋介石已经去了台湾。他越想越不对,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如闷在葫芦之中。12月12日,第15军第243师师长段国杰偶遇老长官张钫,谈了起义之事。晚饭后,段国杰看望陈克非,将见到张钫的情况作了汇报。从此,在张钫的促进下,陈克非的思想逐渐转变,决心率部起义。12月21日,他派第2军副军长段成涛去彭县请教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解除了思想上的一些疑虑。

12月23日,陈克非发觉胡宗南已经逃离成都,遂下定决心率部起义。午后,段成涛从彭县回到兵团部,带来彭县起义通电稿供陈克非作参考。当天,陈克非连夜亲拟了起义通电。12月24日,他通知各军长、师长来兵团司令部开会。他讲了起义的必要性后,大家一致同意起义,并纷纷签名。罗广文对第20兵团的起义始终予以关注和支持,在起义通电上加上第15兵团,并签上自己的姓名。至此,第20兵团1.2万余名官兵在川西郫县正式宣布起义。第20兵团宣布起义后,经请示贺龙,立即通知川黔滇边界地区的第2军第9师、第76师、第164师和第15军第64师就地起义。

1950年4月,第20兵团起义官兵开往湖北省天门县(今天门市),改编为第50军第167师,原第118军军长方暾任师长,原第243师师长段国杰任副师长,陈克非任中南军区高参兼第50军副军长。9月,第167师编入第50军第150师。

彭斌灌县起义(1949年12月24日)

彭斌(1900—1978),四川省荣昌县(今重庆市荣昌区)人。毕业于四川陆军讲武堂,历任刘湘第21军军官学校战术教官、警卫大队副大队长、团长、旅长等职。1945年3月8日获陆军少将衔,10月任重庆卫戍总司令部新编第25师副师长。1947年,蒋介石为保住西南半壁,营造重庆根据地,以原刘湘新25师、新18师为基础,组建内政部第二警察总队(简称“内二警”),彭斌任总队长。截至1949年3月,“内二警”编制5个支队2万余人,相当于军级。

1949年8月28日,蒋介石及国民政府部分机关迁往重庆,妄图在西南负隅顽抗。“内二警”担负蒋介石的外线警卫,宪兵第24团担任蒋介石的内线警卫。11月26日,蒋介石鉴于解放军正向重庆挺进,将胡宗南第1军第1师车运重庆为其护驾,引起“内二警”强烈不满。“内二警”认为这既是不信任,也是欲借解放军铲除杂牌部队。11月28日,“内二警”在重庆南岸的一线部队受到解放军猛烈进攻,在向市内撤退途中又遭到罗君彤第361师机关枪扫射,不满情绪更甚。

彭斌在重庆时,中共荣昌中心县委一直与他有联系,做争取他的工作。与此同时,中共川东特委、中共川西地下组织先后有7条线做他的工作。这些工作,对于他的思想转变有一定的影响,为他后来脱离国民党起了推動作用。在“内二警”遭到解放军进攻、罗君彤师机关枪扫射时,他感到再也不能跟着蒋介石走了。于是,他准备扣留蒋介石,发动兵变。11月30日中午,他率部进入巴县山洞镇蒋介石住地,可是发现蒋介石已经逃走,扣蒋兵变计划落空。

重庆被解放军占领后,“内二警”奉命向川西大邑县撤退,按受四川省政府主席王陵基指挥。12月中旬,王陵基逃往邛崃县(今邛崃市),“内二警”向灌县撤退。几千人驻扎在方圆不到10公里的灌县石羊场,处境十分危急。想到中共地下组织长期以来对自己的教育开导,他认为只有率部起义才是上策。于是,他与麦征甫、张佐斌两位副总队长商议,决定派总务处处长杨震华、参谋长卢涤生去彭县,同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起义指挥部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杨震华、卢涤生在彭县见到第二野战军工作人员朱德钦,汇报了起义准备情况。朱德钦对他说,转告彭斌管理好部队,不要出乱子,并且要立即宣布起义。

12月24日,根据起义通电确定的日期,彭斌率“内二警”6000余人在川西灌县正式宣布起义。刘伯承、邓小平复电称赞彭斌等率部起义,指示部队原地待命。1950年10月,“内二警”部队分别编入遵义军分区和西南军区第16军,大多数官兵参加了贵州剿匪作战和抗美援朝战争。

裴昌会德阳起义(1949年12月25日)

裴昌会(1896—1992),山东省潍县(今潍坊市)人。毕业于潍县县立中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8期、陆军大学特6期。历任排长、连长、参谋、团附、团长、旅长、副师长、师长等职。全国性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9军军长、第4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等职,率部积极抗战,与八路军友好合作。抗战胜利后,先后任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5兵团司令官,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7兵团司令官。

在胡宗南集团,裴昌会因不是黄埔系而不被信任。1949年9月,胡宗南决定由黄埔军校同学李文接任第5兵团司令官,指挥第一线主力部队作战。裴昌会则由第5兵团司令官改任第7兵团司令官,下辖残缺不全的第17军、第30军、第38军、第69军、第76军、第98军、第119军、骑兵第2旅,在第二线防守。裴昌会对此任命非常不满,但又无可奈何。解放军第18兵团为争取裴昌会起义,派他的老朋友、进步人士李希三前去做工作。因为条件不成熟,拟在陕西省凤县,四川省广元县(今属广元市)、剑阁县进行起义的计划,均未付诸实施。但是,裴昌会的思想已经发生根本转变,起义的决心已定。

1949年12月25日,国民党军第7兵团司令裴昌会率部在成都以北德阳起义。图为贺龙(前左一)接见裴昌会(前右二)

12月23日拂晓,裴昌会率第7兵团部撤退到川西德阳县孝泉镇(今属德阳市旌阳区)。此时,第76军到达盐亭县,第17军(欠第12师)在三台县以北,第98军在阆中县(今阆中市)、南部县之间,第30军第27师残部、第17军第12师第36团、第38军山炮营先后到达孝泉镇。第17军第12师、第69军第144师已到绵竹县,正向孝泉镇疾进中。骑兵第2旅在剑阁县剑门关以西战斗后,即失去联络。第119军情况不明,第38军第55师在剑门关附近被歼。

12月25日,李希三陪同杜绍先来到孝泉镇。李曾任国民党军高树勋部参谋长,此次受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敌工部派遣来指导起义。裴昌会急切地问第一野战军总部有什么指示,李希三说:“根据目前情况,解放军进展神速,蒋介石各部即将崩溃,望裴将军抓紧时机,最好在德阳一带起义。”裴昌会听了李希三的传达,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决定马上起义。于是,他将已经拟好的起义通电交給李希三和杜绍先,请他们代为转发。同时,他明令第7兵团各部立即停止抵抗,就地起义。

第76军军长薛敏泉代行兵团副司令官职务,正在指挥第17军、第76军、第98军向成都方向疾进。部队行至三台县,准备补给时,突然接到裴昌会的紧急电报。薛敏泉立即召集各军长、师长在三台县公园会议厅开会,宣读起义的命令。各军长、师长闻此命令,无不笑逐颜开,纷纷议论说早该如此。当天,薛敏泉派出的联络员见到解放军第61军第181师师长王诚汉,并同该师先头部队一道进入三台县城共进晚餐。

12月26日,解放军第18兵团政治部主任胡耀邦在德阳县政府接见了裴昌会及其参谋长李竹亭和作战科科长李福和。12月27日,贺龙在德阳县政府接见了裴昌会和李竹亭。12月30日,裴昌会随同贺龙一起参加了解放军进入成都的仪式。

1950年1月,裴昌会第7兵团起义部队开赴中江县、盐亭县集结整训。8月,该起义部队正式加入解放军,整编为第144师、第117师,列入西北军区建制。

1950年后,裴昌会历任国防委员会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川北行署副主任兼工业厅厅长、西南纺织管理局局长、重庆市副市长、重庆市政协副主席等职。

李振、鲁崇义成都起义(1949年12月25日)

李振(1900—1988),广东省兴宁县(今兴宁市)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历任粤军士兵、排长、连长,国民党军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等职。1948年12月,任第18兵团司令官兼第65军军长。

鲁崇义(1898—1994),山东省德州(今德州市陵城区)人。历任冯玉祥部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国民党军旅长、副师长、军参谋长、副军长等职。1944年11月9日,任第30军中将军长。1948年4月3日,任整29军中将军长兼整30师师长。11月,任第5兵团副司令官兼第113军(后改编为第30军)军长。

第18兵团编制较小,只辖第65军和第90军,备受国民党军歧视。1949年夏,第18兵团率领所部并指挥第38军参加扶眉战役,结果第18兵团部、第65军军部、第38军军部被歼灭,部队损失也很大。8月初,第18兵团部残部奉命移驻甘肃省徽县整补,第65军残部移驻陕西省沔县(今勉县)整补。第18兵团的困境引起李振部属的焦虑,他们开始寻找出路。以第65军副军长李明、第160师师长黄植虞为代表,积极策划起义,并同中共地下组织建立了联系。叶剑英与李振是广东同乡,早年有过交往,这时也派人促进他率部起义。但是,因为起义条件不成熟,李振没敢贸然行动。

第30军属于西北军,同粤系第65军一样备受国民党军歧视。1949年7月,第30军奉命由陕西南郑县(今汉中市南郑区)进入川北地区整补。鲁崇义请假去重庆省亲期间,与其内兄李炘计议了起义的事。回到部队后,他即着手调整人事,作准备起义的安排。10月,第30军移驻德阳县孝泉镇。经李炘介绍,中共地下组织同他建立了直接联系。凡属胡宗南部队的行动、企图以及有价值的情报,他都及时向中共地下组织报告。11月底,第30军已整补齐全。第27师驻扎广元县,第30军主力进驻成都外围,军部驻扎在成都东关牛市口(今属成都市锦江区)。他令第30师进驻简阳县龙泉驿(今属成都市龙泉驿区),在山地四周构筑据点工事。同时,收容重庆来的溃兵,收缴散兵武器。

鲁崇义

周士第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解放军第18兵团,非常重视争取李振兵团起义。1949年10月中旬,派陈定回李振兵团做工作。陈定是李振的同乡,曾任整65师少将书记长、整36师少将政工处处长、第165旅少将团长等职,一年前在壶梯山战斗中被西北野战军俘虏。后来,经西北军官教导团培训,陈定随军南下参加策动国民党军起义工作。他到李振兵团后,联系上李振、兵团参谋长何沧浪、第65军第187师师长钟定天等人,对他们开展工作。

12月初,李振奉命率第18兵团经陕西省略阳县、宁强县阳平关,沿川陕公路进入四川。12月6日,到达绵阳县。12月15日,奉命向成都开进。这时,因积极筹备起义的第65军副军长李明、第160师师长黄植虞已经相继离开,兵团参谋长何沧浪、副参谋长王杰及第90军军长周士瀛等重要将领不赞成起义,李振陷入极度苦恼之中。陈定向李振建议,可以派代表同解放军联系,可以找鲁崇义商讨。他知道鲁崇义与解放军有联系,也在积极准备起义。

12月24日,李振率第18兵团部及第65军第187师由双流县进至华阳县大面铺(今属成都市龙泉驿区)一带,向鲁崇义第30军靠拢。12月25日,中共川西临时工作小组派易野源会见李振,带他去同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1军第32师接头。见面之后,李振将起义通电交给第32师副师长涂学忠,请他代为拍发,正式宣布起义。在起义通电上签名的将领分别为:李振、鲁崇义、第65军第187师师长钟定天、第30军第30师师长谢锡昌、第90军第61师师长陈华。

第18兵团和第30军2.4万名官兵起义后,由川东军区负责整编。李振任川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鲁崇义任川东军区第三副司令员。

曾庆集成都起义(1949年12月25日)

曾庆集(1902—1967),四川省安岳县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骑兵学院。1934年,任航空委员会第1处第4科科长。全国性抗战期间,先后任中国驻缅甸武官、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2处副处长。抗战胜利后,先后任中国驻加拿大和美国少将武官,联合勤务总司令部副参谋长兼上海港口司令,美援物资处理分会总干事。

1949年初,曾庆集的本家长辈、长期在川西从事地下工作的曾学圃劝他投向中共,为国家为民族解放事业立功。鉴于自己曾在美国留过学,在国民党政府和国民党军中担任过要职的经历,他顾虑重重,犹豫不决。但是,他也不想去台湾,遂向联勤总部要求回四川任職。2月,他被委任为联勤总部川东供应局局长。4月,国民党军将四川省、西康省、云南省、贵州省的联勤机构合并为西南补给区司令部,按序列称第4补给区司令部。邱渊任司令,曾庆集任第4补给区副司令兼第44补给分区司令。11月下旬,解放军占领重庆前夕,邱渊逃往台湾,第4补给区司令部解散,部分人员逃到成都。

第44补给分区司令部驻成都市东较场,约有官兵2500人,下辖监护营、汽车连、军械库、汽油库、粮服库、汽车修理厂。该补给分区主要负责川西和西康的后勤补给,在绵阳县、遂宁县(今分属遂宁市船山区、安居区)、泸县设有支部,在内江县(今内江市)、广汉县、广元县、剑阁县、雅安县、西昌县(今西昌市)等地设有粮服、油料等库。胡宗南集团撤退到四川,保障该集团的第7补给区撤至成都。因此,第44补给分区转隶第7补给区,程开椿任司令,曾庆集任副司令。

经过中共地下组织的细致工作,曾庆集的思想逐渐转变,同意条件成熟时率部起义。为了便于同中共地下组织联系,曾庆集把曾学圃安排在司令部任秘书,把联勤总部的旧下属王杰安排在身边做助手。为了保护成都古城,中共川西临时工作小组要求曾庆集掌握好部队。经共同商议,决定将监护营扩编成团,换上可靠的人担任营长、连长,补充武器装备。为了能把联勤部队留在成都市内执勤,曾庆集设法将其改编为西南第1路游击总司令部第6纵队第5军,王缵绪任总司令,曾庆集任副总司令兼第5军军长。

12月23日,胡宗南逃离成都。12月24日,城防司令盛文率部逃出成都,向西康方向撤退。曾庆集立即命令联勤部队迅速占领成都市内各城门、要点,维护城内治安。12月25日,在中共川西临时工作小组的推动下,成都各界代表召开治安紧急会议,推举曾庆集率部接管城防,维护治安,迎接解放军到来。当天下午,第44补给分区成立城防司令部,曾庆集任司令,陈德林、杨良勋任副司令,王杰任参谋长,曾学圃任秘书长。这一天,在曾庆集、王杰、第41补给分区司令欧阳家清、第3运输司令部副司令熊志等率领下,80多个联勤单位1.4万余名官兵正式宣布起义。

联勤单位起义后,由西南军区后勤部负责接收整编。曾庆集先后任西南军区后勤部第二副司令员、南京军事学院研究员、山东省政协常委,王杰曾任四川省参事室参事,熊志曾任重庆市参事室参事。

朱鼎卿

朱鼎卿金堂起义(1949年12月26日)

朱鼎卿(1902—1982),湖北省黄冈县阳逻镇(今属武汉市新洲区)人。家庭世代为农,他为长子,以下有6个弟弟妹妹。1920年,随堂兄朱怀冰入伍。1925年,毕业于云南讲武堂步兵科。此后,历任参谋、连长、团附、营长、团长、副旅长、旅长等职。1938年任第13师副师长,1940年任第13师师长,1943年1月任第86军副军长,7月任该军军长。1945年2月20日晋升为陆军少将,6月23日任第10集团军副总司令。1947年5月,任联合勤务总司令部第1补给区司令。1948年6月任第9补给区司令,9月晋升为陆军中将。1949年2月,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军管区司令。7月,湖北省保安司令部、军管区司令部改组为绥靖总司令部,兼任总司令。

5月,朱鼎卿率湖北省政府机关撤往鄂西地区,遭到宋希濂的排挤。11月5日,湖北省绥靖总司令部改编为第3兵团,朱鼎卿任司令官,下辖暂编第8军、暂编第9军、独立旅。湖北省政府文职人员给资就地遣散,愿随军行动的编入第3兵团政工队。第3兵团成立后,归川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孙震指挥,备受歧视。

11月下旬,孙震命令第3兵团担任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以东至忠县的江防守备,然后再逐次退到渠县附近,沿渠县一线对东作战。孙震知道,刚组建的第3兵团没有经过训练,缺乏器材,武器不足,难以担任江防任务。他下达任务后,就带着川鄂边区绥靖公署偷偷离开万县,向川西撤逃了。朱鼎卿率部退到万县后,四处寻找孙震,不知他的去向。派人八方联络,也均无结果。在这紧急时刻,解放军占领了重庆。朱鼎卿见势不妙,命令部队停止作战,立即从江防线上撤下来,分别向四川省垫江县(今属重庆市)、梁平县(今重庆市梁平区)撤退。

12月5日,第3兵团在撤退途中遭到解放军袭击,暂9军所属暂25师、暂26师与兵团部失去联系。由于军心涣散、士气不振,该两师与解放军先头部队一接触就缴械投降了。经过几天行军,第3兵团到达渠县附近,脱离解放军的追击,稍作喘息,整顿队伍,然后继续西进。12月23日,第3兵团部率暂8军残部到达新都县,接近成都。

12月24日,朱鼎卿一大早就派人四处联络,打听到的消息是:孙震在几天前已飞往台湾,胡宗南的部队刚刚撤离成都,现在是王缵绪属下的原联勤部队在维持成都的秩序。他联想到几个月以来的遭遇,顿生起义的念头。他召集兵团副司令官彭旷高、参谋长李超君等人商议,大家纷纷表示同意,并决定立即派彭旷高同解放军联络。

12月25日,为了避免同正在向成都挺进的解放军发生冲突,朱鼎卿决定部队向金堂县西北地区转移,等待成都方面联络起义的消息。下午4时许,第3兵团行进至金堂县赵镇附近山口时,先头部队与解放军发生了交火。先头部队马上派出一名副营长前去联系,申明第3兵团已经派人去成都接洽起义,一场枪战遂告结束。朱鼎卿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派参谋长李超君和暂9军军长杨达到赵镇,向解放军汇报准备起义的情况。解放军第60军第178师政治委员张其善和政治部主任朱向离对他们说,第3兵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就地集中。凡在金堂的部队可集中到华阳县石板滩(今属成都市新都区),在新都县的部队可集中到华阳县大面铺。当时,石板滩和大面铺都位于成都市东郊。

12月26日,第3兵团部移驻华阳县石板滩。朱鼎卿召集兵团部和直属队班长以上人员讲话,宣布率领7000余名官兵起义。当天,第3兵团致电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表了起义通电。第3兵团起义后,士兵补入西南军区军第60军第178师。朱鼎卿先后任西南军区高参、湖北省文史馆馆员、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李超君先后任重庆炮兵学校教学组组长、战术教员。杨达先后任南京军事学院教员、山东省民政厅福利处处长等职。

杨汉烈

杨汉烈赵家渡起义(1949年12月26日)

杨汉烈(1917—1987),四川省广安县(今广安市)人,杨森次子。1935年入伍,任国民党军第20军附员。全国性抗战期间,历任连长、参谋、营长、团长等职。抗战胜利后,历任贵州省保安第2总队总队长、贵州省直辖区保安司令、重庆市保警总队总队长、第20军第79师师长。他的堂姐杨汉秀在延安加入共产党,后来回到重庆做地下工作,经常向他宣传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劝他不要跟蔣介石反共到底,对他的思想有所启发。

1949年11月下旬,解放军向重庆挺进,中共川东特委积极组织工人保护工厂,发动市民维护城市设施,策动国民党军政人员起义。中共地下组织通过民主同盟重庆发起人之一鲜英,策动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重庆卫戍总司令杨森起义没有成功。11月28日,杨森率部向川西撤退。杨汉烈以第20军副军长兼第79师师长的身份率部向川西撤退,最后逃到成都附近的金堂县、广汉县。12月18日晨,杨森鉴于解放军正向成都挺进,便丢下部队乘飞机逃离成都,去了台湾。

杨森认为自己不得不走,内心却十分矛盾。一方面,因为过去追随蒋介石,长期与共产党为敌,现在害怕共产党清算。另一方面,他又不忍心把苦心经营几十年的部队丢掉,更不愿意看到众多部下成为炮灰,所以希望杨汉烈在他走后率部起义。离开成都前,他留下一纸手令,指定第20军军长由杨汉烈继任。

在杨汉烈接任第20军军长后,第二野战军敌工部先后派中共川东地下组织刘叔度(刘连波)、四川省民革成员曹惠文做他的工作。任第79师师长的时候,杨汉烈就想过起义问题。但是考虑到父亲的权威,以及家眷问题,他放弃了。现在老头子走了,家眷已经得到妥善的安置,他决心立即起义。于是,他抓紧时机做部属工作,为起义作思想铺垫。同时,尽快收拢部队,调整各级主官,委任政治上可靠的范埏生、向廷瑞为第20军副军长,郭大树为第20军参谋长,鲁伯言为第79师副师长,郭从皋为独立师副师长,周希濂为第20军高参。将杨森卫戍总部特务营扩编为警卫团,委任李茂实为团长,归第79师建制。此时,原第44军第349师等残部数百人逃到金堂县,投奔第20军。杨汉烈收编该部,委任李鼎为第349师师长,李庚为该师第104团团长,归第20军建制。原重庆市警察局几百名官兵逃到金堂县后,被改编为1个团,拨归第349师建制。为了掌控第349师,杨汉烈任命原第79师参谋长郭子旭、政治上可靠的吴建中担任该师副师长。

12月23日,杨汉烈鉴于部队整顿基本就绪,委托中共代表刘叔度和第20军副官处处长罗士瞿持他的亲笔信去联系贺龙率领的第18兵团。当天中午,他们沿着川陕公路北上,在德阳县罗江(今德阳市罗江区)遇到解放军第60军军长张祖谅正率部向成都前进。张祖谅知道他们的来意后非常高兴,当即确定第20军以白色的“杨”字小红旗为标识,就地举行起义。

12月24日,杨汉烈在金堂县赵家渡第20军军部召集团以上军官开会,动员大家一起率部起义。他动情地说:“国父谆谆教导我们,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总司令临走前也要我们第20军光荣起义。鉴于目前的时局,何去何从?请大家慎重考虑。”警卫团团长李茂实首先站起来拥护杨汉烈领衔起义,独立师师长向文彬也主张起义。有几个师、团长思想一时还没转过来,沉默不语。这时,杨汉烈要到会者做好工作,安定部队情绪,掌握好部队,严防骚乱。这样,部队经过教育,情绪亦稍稳定。但是,第133师师长景嘉谟、第134师师长肖传伦不同意起义,当天夜里将两个师拖走了。

12月26日,杨汉烈在金堂县赵家渡集合部队官兵开会,宣布第20军光荣起义,并宣读了向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致敬电。

1950年1月1日下午,杨汉烈在刘叔度的陪同下,到成都晋见贺龙司令员。贺龙对他率部起义给予高度评价,并给予极大鼓励。遵照贺龙“要派得力干部把逃跑的两个师找回来,拉到人民一边来”的指示,杨汉烈派参谋长郭大树随解放军第7军第19师作战参谋薛步安,带着装满副食品的汽车,到北川县劝说第133师、第134师归建。1月28日,景嘉谟率第133师3000余名官兵到广汉县投诚。肖传伦企图把第134师带到缅甸去,结果在松潘县境内被歼灭,他本人被击毙。至此,第20军1.5万余名官兵完成起义。

起义之后,杨汉烈先后任第7军第19师第二副师长、西北军区参议室副主任、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副军长向廷瑞先后任第19师副参谋长、重庆市政协委员,参谋长郭大树先后任第7军副参谋长、西北军区参议室参议,独立师师长向文彬任广安县政协副主席,第349师师长李鼎任梁平县政协委员。

赵子立川北巴中起义(1949年12月26日)

赵子立(1908—1992),河南省永城县(今永城市)人。由于家庭贫困,读私塾时辍时续。1926年,入西北军魏益三部当兵。1927年,考入黄埔军校第6期。1929年后,历任营附、师参谋、团附、旅参谋主任、战区参谋处长、战区参谋长等职。抗战胜利后,历任郑州绥靖公署参谋长、陆军大学教官、第5绥靖区副司令官兼河南省保安副司令、第19兵团副司令官兼第127军军长等职。

平津战役后,第四野战军进军中南,赵子立率领第127军先撤退到湖北,继撤退到湖南。1949年6月,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长官白崇禧为了将来卷土重来,决定在豫西南伏牛山区建立游击根据地。于是,他任命赵子立为河南省政府主席、河南省军管区司令、豫陕边区游击总司令,令他率第127军返回河南。

1949年8月上旬,赵子立率部进至鄂西巴东县至房县一线。第127军军部及直属队驻扎在神农架,第309师驻扎在兴山县,第311师驻扎在巴东县,配合孙元良第16兵团防守川东门户。对此时的第127军,白崇禧在广西遥控指挥,西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张群、川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孙震、第16兵团司令官孙元良也在指挥。但是,都在使用,都不管供应补给,并对其充满了歧视。赵子立率部由巴东县向川东巫山县(今属重庆市)开进,先头部队到达川东边境时,受到孙震部队的阻拦。赵子立与孙震数度电话联络也未获准,只好率部折回鄂西。第127軍困于大巴山,粮饷无着,就地搜刮抢劫,或以野菜充饥。赵子立向国防部求助,装备供应仍得不到解决。秋去冬来,寒气逼人,官兵衣食无着,十分凄惨,赵子立日夜思考着部队的出路和个人的前途。

11月上旬,在第四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的打击下,国民党军川东门户洞开。孙元良要求第127军掩护他的部队撤退,赵子立率部尾随该兵团撤退到川东万县、忠县。为了全军将士的生命安全,赵子立决心率部起义。12月初,他率部由万县向川北撤退。为了避开解放军主力,以待时机起义,部队经川东开县(今重庆市开州区)、开江县、达县(今达州市)北上,最后到达川北巴中县(今巴中市巴州区)。撤退途中,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副军长、参谋长,得到支持。他说服第309师师长刘子仁、第310师师长田镜堂时,也比较顺利。

同时,赵子立派可靠的人寻找解放军,联系实施起义。12月3日,他派军医处处长霍道轩与解放军联络,不料该军医处长因恐惧逃跑。12月11日,军部干训班教育长黄域在宣汉县与第四野战军第42军取得了联系。12月20日,副军长张振江在成都与第二野战军敌工部人员也取得了联系。12月21日,赵子立在南江县木门镇(今属旺苍县)接到解放军第42军第124师师长翟毅东的电报,对第127军起义表示欢迎。该电报还说:“盼先生万勿迟疑,当机立断,将部队带至达县附近集结,再由先生亲来达县,面谈其他问题。”

刘伯承、邓小平、贺龙宴请起义将领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等

赵子立立即通知部队南下,开往达县集结。12月25日,部队行至巴中县镇子堤(今属南江县正直镇)时,与解放军第61军第183师遭遇,互有伤亡。经过联络沟通,赵子立当面向该师政治委员杨绍增汇报了准备起义的情况。杨绍增说:“你的部队目前很不稳,你掌握部队有困难。东开达县途中或起义后仍保持武器会出问题,不如放下武器好些。”这话正合赵子立的心意,他欣然同意就地起义,放下武器。杨绍增向赵子立作出3项保证:不杀不辱,不收缴私人一切财物,按解放军标准供给。

12月26日,赵子立在镇子堤召开全军大会,正式宣布起义。杨绍增发表热情讲话,欢迎第127军官兵起义。会后,赵子立从成都发表了起义通电。

第127军1.2万余名官兵起义后,一部分复员,大部分编入解放军第61军第182师、第183师。赵子立先后任南京军事学院战役战术教授会第1教员组组长、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猜你喜欢
刘文辉军长解放军
红军军长——伍中豪
周恩来对刘文辉的团结教育和关怀
解放军来了
子弹
刘文辉为穿衣服犯难
金卉、刘文辉设计作品
朱德军长来宁化
第一次见到解放军
“西南王”刘文辉起义的背后
百变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