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教融合的创新型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

2023-05-23 19:23李贞叶招莲赵松建
国际公关 2023年4期
关键词:科教融合科技人才

李贞 叶招莲 赵松建

摘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科教融合是高校培养创新型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必经之路,本文从教育、科技、人才三个方面分析地方普通应用型高校科教分離的问题,正确梳理教育、科技、人才间的关系,构建教育—科技—人才双向循环体系,详述该体系在地方普通应用型高校中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科教融合;教育;科技;人才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高等教育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向社会和国家输送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但采用什么样的培养模式以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和国家提供创新型现代化建设人才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三十多年来的高速发展,已经从单纯教学型转向科研与教学并重型发展模式,科学研究也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但以科研为导向的大学学术评价体系,导致许多高校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发展氛围,使“科研” 与“教学” 形成对立冲突。事实上,科研与教学并不是竞争互斥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诸多知名高校呈现科研与教学齐头并进、迅猛发展的态势,而其所培育的人才也更受社会所青睐。因此,通过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形成科教融合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顺应时代发展,适应社会需求,培育创新型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关键。

科教融合是指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把科学研究同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渗透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它是传统的科研与教育相互结合的理念进一步升华的产物。[1]目前,科教融合的办学理念已被世界很多著名大学所推崇。但我国高等院校真正以科教融合理念办学的历史并不是很长,仍需进行深入的研究,[2]尤其是地方普通应用型高校的科教融合发展。

一、科教融合在地方普通应用型高校中的现存问题

教育的本质是人才培养,“培养什么人,培养什么样的人” 则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创新型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但许多地方普通应用型高校受传统思想的禁锢,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滞后性的影响,将教学与科技两手抓,呈现出专任教师主攻教学模块,主要承担人才培养;科研型教师主攻科研模块,主要承担科技发展,呈现科教分离的状态,从而大大削弱了科技在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力量,尤其是在本科教育中表现明显,随之也产生了一系列教育问题。

(一)科教分离—教育

专任教师主抓专业基础课,教学任务繁重,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学方面,从而忽略科学研究,导致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不对等,从而也制约了教师的自身发展。目前,本科教育的教学形式主要采用课堂授课,且教学知识受限于教材,授课内容单一且固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虽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教学资源相对滞后,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也折损了学生走向社会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为随着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快速发展,知识的生产、迭代、更新也变得越来越快,所以教师的教学要始于教材,发展于学科科学研究热点。因此,科教融合要求教师通过科学研究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实现多维度的自我提升,然后将新知识渗透课堂,为知识的传承赋予与时俱进的特性,与此同时,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和发展。

(二)科教分离—科技

随着科学技术对全球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的不断认知,各高校纷纷引进高学历科研型教师,以提高学校的科研实力,但繁重的科研压力,导致科研型教师在教学领域成为“三无” 人员—无心、无力、无时间。虽然科研型教师具有与时俱进的专业知识,更贴合实际的社会人才需求解析,但因为相对缺乏授课经验、现实的学科专业设计、传统的教学模式等因素,导致其难以利用课堂教学开展具象性佳、创新性好、应用性强的教学内容;浮于表面的介绍式教学无法使学生产生共鸣,融入并理解教学知识,从而导致无效学习的概率大幅提升。因此,科教融合不仅仅是追求高深的科学研究,更是要将科研体现在课堂,以实际的社会热点为案例进行知识讲解,以科研反哺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科教分离—人才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评价教育成果的关键。多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仍沿用高中时期的学习方式,习惯性地将大脑当作储存知识的“容器”,在课堂上作为最忠实的“聆听者”,将学到的知识暂时性封存于脑中,形成了课堂教学授课效果不理想的局面,同时也引发许多学生反映课堂知识枯燥乏味、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轨,职业发展不明确,专业归属感差,从而导致学习能动性越来越差。该现象表明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快速转变原有学习模式,从被动输入型学习模式过渡到以问题为导向,自我驱动的、主动合作的探究型学习模式。然而,大学强调的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生解决社会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显然在僵硬的教学模式、滞后的教学资源下无法满足创新型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利用科教融合可有效构建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形态。

二、科教融合—教育—科技—人才双向循环体系

(一)教育—科技—人才三者间的关系

在传统高等教育理念中,主体观念认为教学即是人才培养,从而忽略了科学研究的育人功能,导致科研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割裂,专任教师与科研教师呈现各司其职的工作模式。人才培养的失败归咎于专任教师的教学问题,科研成果的不突出归咎于科研教师的科研水平。然而,现代高等教育中的科研与教育间不是平行而生,更不是单线,单向相连,而是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与文化知识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育人体系。

(二)教育—科技—人才双向循环体系的构建

以科技滋养教育,以教育培养人才,以人才促进科技,以科技共育人才,以人才评价教育,以教育传播科技,形成双向循环的大学发展体系(详见图1)。首先,利用科技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与基础实验课为把手,实现科技前沿知识与专业文化的融汇传承,从而为培养创新型现代建设者奠定基础;其次,再利用科研活动提升教学模式的丰度,以科研活动为媒介传授知识,形成手脑互配的学习方式,从而推动创新型现代建设者的培养;最后,通过建立创新型人才与科研教师间的学习—工作互动,碰撞出科学研究的火花,深入探索研究背后的机制,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此同时,人才的质量也是对教育成果的最直接评价。此外,科技的育人功能不仅仅体现在文化知识,科研精神与信念是专业课程注入思政元素的最佳时机,每位科研教师背后的科研之路都是一个拼搏故事,用真实故事走进学生的心灵,用手手相传表达着自己对科研的信念与精神,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提醒着每位中国大学生的使命。

三、教育—科技—人才双向循环体系在地方普通应用型高校中推进措施

(一)提高教学知识的学术性

教材又稱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选用特定的教材授课,虽然具有良好的体系性、学科性、共识性等优点,但同时也有学术性较弱、先进性较差、滞后性较强等问题。有人会说信息时代到来已经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资源差距,但对于绝大多数的本科生而言仍然缺乏检索数据及有效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了解前沿科学动态,理解前沿科学知识,与教材融会贯通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然而,在无科技领域相关了解的基础上,直接参与科研活动则导致研究学习进程变慢、收益不佳等问题。因此,利用平时的课堂教学将科学知识一点点输入给学生,在提高教学知识学术性的同时,唤醒学生的大脑,刺激脑部进行思考运动,培养学生的学术思想,养成“学而后思,思而后行” 的学术习惯,让大学校园成为孕育科研的最理想之地。与此同时,这也是高校科研型教师不同于专任教师的地方,其育人功能的实现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方式中,而是要让科学研究服务于社会的同时,也服务于教育本身,让科技在年轻一辈中流行起来。

(二)增强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中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问题不再过于强调科学研究而影响了教学,而是在于过于倚重单一的教学课堂。教学课堂作为本科生教育的主要手段,其主导作用毋庸置疑,但长时间的课堂授课会使学生极易进入倦怠期,很难将教育提到更高层次。科技元素的增加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利用科研活动与传统教学形成交互作用,将具体社会问题、科研实例融入文化传承和专业技能培养。例如,项目、专利、论文是衡量高校科研教师水平和价值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学生培养也至关重要。众所周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学生从事科研活动则是典型的授人以渔。首先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讲述相关研究的背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大脑,分析专业知识与现实问题的关联,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其次配合相应的实验操作技能,让专业知识形成肌肉记忆,因为看似简单的肌肉记忆却植入得更牢靠、更深刻,从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更简单方便;最后再通过数据分析、结果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深层的学习。多元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反映了老师的教育能力。

(三)利用科研精神与科研信念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但育人是重点,高校向社会和国家所输送的现代化建设人才,不是仅仅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工具人,而是有理想有信念的创造者,这是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传统课堂教学不能只侧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递,更应该树立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其坚韧不拔的性格。因为科研的属性决定了它的难度,科研人员就像勇敢的战士,在一次次挑战与失败中成长起来,这种精神和信念不正是带着鲜明中国特色吗?所以不畏困难、勇敢面对、坚持不懈、坚定不移的精神和信念才是高等教育最应该赋予学生的特质,给他们带来冲破黑暗、破茧而出的希望和机会。只有具有良好理想信念的实用型人才,才是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创新型现代化建设人才。

四、总结

为顺应新时代高速发展的需求,科教融合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主题教育理念,是地方普通应用型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同时也已成为培养创新型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正如本文所述教育、科技、人才三者间的疏离是地方普通应用型高校发展的主要矛盾,构建教育—科技—人才双向循环体系,以科技滋养教育,以教育培养人才,以人才促进科技,以科技共育人才,以人才评价教育,以教育传播科技,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有机串联形成双向循环培养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创新型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开辟了新途径。但目前大部分高校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需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同时需加强改革力度,为地方普通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吴德星.科教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4,(1): 4-7.

[2] 成洪波.论科教融合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141-145.

猜你喜欢
科教融合科技人才
人才云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科技在线
对“学术立校”大学价值追求的当代反思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