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黄河流域文化与旅游产业成效测评与发展构想

2023-05-23 08:52翟洲燕安传艳阿茹娜贾梦月
关键词:省区黄河流域耦合

翟洲燕,安传艳,阿茹娜,贾梦月

(1.河南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2.内蒙古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呼和浩特 010022)

2019年9月,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战略思想,明确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根魂和象征、维系炎黄子孙文化认同的精神纽带和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石,不仅关系到防洪、供水、能源、粮食和生态安全,而且关系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定位[1-3].“十四五”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既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又是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桥梁与纽带[4].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黄河流域文化与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必然之举[5-6].

目前,国内研究集中于测度中国省际、若干省份和地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水平[7-13],有学者对武陵山片区、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效益进行评价[14-16],还有学者研究了黄河流域9省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17].但关于黄河流域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成效测评的研究较少.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新时代我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对黄河流域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成效进行评估,旨在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1 黄河流域概况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以河口镇和桃花峪作为上、中游和中、下游的分界点,在山东垦利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 464 km.

黄河流域拥有三江源、祁连山、六盘山等多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公园,沿岸分布有扎陵湖、鄂陵湖、河口三角洲等多处湖泊、湿地[18],是连接我国东、中、西部的生态廊道,是西北、华北地区最重要的生产生活用水源地[19].从古至今,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中心[20],沿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发展模式[1,3],呈现出“倚能倚重、低质低效”[21]以及“东强西弱、东快西慢”的产业发展特征.黄河流域还是多民族聚居、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国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区域.除个别省份外,城乡收入相对差距大于全国平均水平[22],面临贫困人口和地区集中、返贫率高等问题.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逐步形成了“兼收并蓄、强大先进”的文化体系[23].由此可见,黄河流域具有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重价值,为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数据来源与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以黄河流域9省区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各省区文化和旅游产业投入水平与绩效水平进行分值测算和耦合协调度评价,来评估黄河流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成效.为此,文章借鉴国内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测度的相关研究成果[24-25],构建了黄河流域文化和旅游产业投入水平与绩效水平耦合系统指标体系(表1).投入水平包括文化产业要素水平和旅游产业要素水平两部分.文化产业要素水平细化为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博物馆、艺术表演团体及其场馆数量等7个指标,旅游产业要素水平包括旅行社、星级饭店、优质级景区、普通级景区等4个指标;绩效水平则主要由旅游人次、文化和旅游事业费、主要文化和旅游机构从业人员数、旅游业总收入等4个指标组成.本文收集了2018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8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9-2020年《中国文化和旅游统计年鉴》、2021年《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2018-2021年黄河流域9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获取到2017-2020年黄河流域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数据.

表1 黄河流域文化和旅游产业投入水平与绩效水平耦合系统指标体系

2.2 研究方法

首先,采用特尔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对原始数据运用正向归一法进行标准化处理.邀请文化和旅游相关专业领域内具备较强专业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10位专家,向其发放待确定权重的15项指标、统一的权重确定原则及其相关资料,请其独立为各项指标赋权.经过回收结果和调整指标权数值,以保证专家意见基本趋向一致,将每个指标的权数均值作为各项指标的权重(表1).

其次,测算投入水平与绩效水平分值[24-25].将第i年j省区投入水平或绩效水平中第k项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值(Uijk)与其权重(λk)相乘,得出该项指标在这一年的评价得分Wijk.将子系统内所有指标的评价得分相加,得出该年投入水平或绩效水平总分Fij,即Wijk=Uijkλk,Fij=∑Wijk×100,Wijk表示i年j省区第k项评价指标得分,Uijk是i年j省区第k项指标的标准值,λk代表第k项指标的权重.Fij是i年j省区投入水平或绩效水平的总分.由于计算结果的数值处于0~1区间,故将对其进行百分制的加权处理,旨在更清楚地描述投入水平与绩效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

表2 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

3 数据结果分析

3.1 黄河流域文化和旅游产业投入水平与绩效水平分值测算

从投入水平来看,在时序上, 2017-2020年,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和艺术表演场馆的数量相对稳定;文化站、星级饭店和普通级景区的数量有所下降;除了2020年艺术表演团体的数量有所下降之外,博物馆、艺术表演团体数量、旅行社和优质级景区的数量则整体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尤其是旅行社和优质级景区的增长速度较快.黄河流域9省区投入水平除个别指标(如旅行社、星级饭店)外,其平均值均高于全国平均值(附图Ⅰ);在空间分布上,各省区投入水平各项指标在9省区中所占比重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附图Ⅱ).如2020年,河南省艺术表演团体、艺术表演场馆占比最高;四川省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等指标居首位;山东省博物馆、旅行社、星级饭店、优质级景区、普通级景区所占比重远高于其他8个省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各项指标的占比均为最低.

从绩效水平来看,在时序上,2017-2020年全国和黄河流域9省区文化和旅游事业费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17-2019主要文化和旅游机构从业人员数稳定增加,2020年则有所下降;2017-2019年旅游人次快速增长,旅游业总收入持续增加,但2020年受疫情影响,旅游人次和旅游业总收入明显下降.9省区绩效水平的各项指标中,主要文化和旅游机构从业人员数与全国平均值基本持平,并略高于按全国平均水平,文化和旅游事业费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附图Ⅲ),旅游人次的增长速度高于旅游业总收入的增长速度(附图Ⅳ);9省区各项指标的占比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如2017-2019年,山西省各项指标所占比重稳步上升,2020年各项指标的占比均明显下降.

在空间分布上,各省区绩效水平各项指标在9省区中所占比重同样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附图Ⅴ).四川省、山东省和河南省绩效水平各项指标所占比重均位列前茅.其中,2020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事业费、主要文化和旅游机构从业人员数和旅游业总收入所占比重均为9省区最高;山东省旅游人次所占比重最高.2017-2019年,旅游人次和旅游业总收入所占比重的省区基本一致,但2020年9省区位次变化较大.

3.2 黄河流域文化和旅游产业投入水平与绩效水平耦合协调度评价

通过计算9省区2017-2020年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按照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表2),对各省区投入水平系统与绩效水平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等级及其阶段进行划分(表3).2017-2020年,沿黄9省区从极度失调(宁夏回族自治区)到初级协调阶段(四川省、山东省).各省区所处的阶段存在显著差异,且基本保持稳定.

表3 黄河流域9省区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等级及其阶段划分

3.3 黄河流域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成效

通过计算得到9省区2017-2020年投入水平和绩效水平(图1).黄河流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成效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黄河下游省份的投入水平与绩效水平显著高于中上游省区.投入水平,2020年除青海省有所下降外,其他省区均有所提升,在时序上呈现出波动式变化,在空间上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投入水平平均值,山东省最高,宁夏回族自治区最低,整体呈现出从黄河下游省区向中、上游省区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产业绩效水平,2020年除四川省外,其他省区均出现明显下降,在时序上呈现波动式变化趋势,在空间上同样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产业绩效水平的平均值,依然是山东省最高,宁夏回族自治区最低,同样表现为从黄河下游省区向中、上游省区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

第二,9省区整体上投入水平与绩效水平耦合协调度不高,各省区之间存在“阶梯式”的差距(表3).在时序上,除了四川省耦合协调程度得到提升,各省区的耦合协调程度保持稳定;在空间上,投入水平与绩效水平耦合协调度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山东省最高,达到初级协调阶段;自2019年以来,四川省也从勉强协调阶段过渡到初级协调阶段;河南省处于勉强协调阶段;山西省和陕西省处于濒临失调阶段;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处于轻度失调阶段;青海省处于严重失调阶段,宁夏回族自治区则处于极度失调阶段.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本文通过构建黄河流域文化和旅游产业投入水平与绩效水平耦合系统指标体系评估沿黄9省区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成效,得出以下结论.

投入与绩效水平整体呈现出从黄河下游省区向中、上游省区递减的特征.1)2017-2020年,9省区投入水平的平均值普遍高于全国平均值,投入水平各项指标在9省区中所占比重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2)2017-2020年,9省区绩效水平的各项指标中,主要文化和旅游机构从业人员数与全国平均值基本持平,文化和旅游事业费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7-2019年沿黄9省区旅游人次快速增长,旅游业总收入持续增加,但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旅游人次和旅游业总收入出现明显下降.各省区绩效水平各项指标在9省区中所占比重同样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

9省区投入水平与绩效水平整体耦合协调度不高,各省区之间存在“阶梯式”差距.9省区2017-2020年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等级分布于1~7级之间,从极度失调至初级协调阶段,省区间所处阶段差异显著,短期之内难以改变,亟须加强黄河流域各省区间整体协同发展.

4.2 讨论

黄河流域文化和旅游产业投入与绩效水平存在显著的地域空间差异,尤其是下游省区和中上游省区间.各省区处于不同的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阶段,这与每个省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当前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各自为政等因素密切相关.新时代下亟需立足于黄河流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历史文化基础,以“黄河文化”为灵魂,对沿黄9省区进行文化整合,以深度融合发展为驱动力,推动黄河流域整体协同发展,提高综合发展成效.

未来黄河流域可以按照“点-线-面”三位一体的文化和旅游发展构想展开实践.

第一,创建黄河文化彰显区.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对黄河流域的战略定位是“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承载区”,旨在构建按照黄河流域划分的河湟-藏羌文化区、关中文化区、河洛-三晋文化区、儒家文化区、红色文化区等在内的黄河文化彰显区[21].因此,可以从黄河流域文化地理区划入手,通过修复、保护与传承沿黄各省区的历史文化脉络,共创“黄河文化彰显区”,统筹协调各区域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实施黄河文化的整体策划与营销,并依托跨区域大通道,实现与长江流域文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世界各大流域文明交流互鉴.

第二,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在黄河主题10条国家级旅游线路和各省区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或廊道)的基础上,基于黄河流域“一带五区多点”生态保护空间格局,依托黄河流域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高速铁路线、生态廊道为主干,按照地域文化类型(如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商贸文化等)划分、串联和整合黄河流域的精华文化与旅游资源,沿黄各省区共同打造一条黄河文化旅游带和鲜明的文化IP,包含多条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形成系统展示黄河文化的合力.

第三,聚焦黄河流域文化中心.基于黄河流域文化地理区划,系统普查与挖掘黄河流域9省区内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以西安、洛阳、开封、安阳等文化中心为核心,以国家公园、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地域标志性的自然和文化景观、历史文化名镇和传统村落等为重要载体,进行精品文化景区、景点和旅游线路的设计与布局,构建黄河流域文化和旅游发展格局.

附 录

附图Ⅰ~Ⅴ见电子版(DOI:10.16366/j.cnki.1000-2367.2023.03.005).

猜你喜欢
省区黄河流域耦合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我校成功举办第四届沿黄九省区黄河论坛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陕西担当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真抓实干,为这26省区点赞!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我国沿海省区海洋产业集聚水平比较研究
基于“壳-固”耦合方法模拟焊接装配
求解奇异摄动Volterra积分微分方程的LDG-CFEM耦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