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地域资源,打造小学劳动教育新模式

2023-05-24 12:37罗水兰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8期
关键词:劳动小学生家长

罗水兰

摘 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把德育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小学教育工作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劳动教育有着重要价值,与德育息息相关,可以通过具体的劳动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国家层面的推动和劳动教育本身的多重教育作用,使劳动教育的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如果能够将地域资源融入小学劳动教育中,将实现小学劳动教育在内容、形式和范围上的拓展,将劳动教育的潜力挖掘出来。本文将对如何运用地域资源打造小学劳动教育的新模式展开论述。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劳动教育;地域资源;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8-0022-03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双减’背景下地域文化融入小学劳动教育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ZX22—271)的阶段性成果。

新课标的提出,使劳动正式成为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单独课程,其重要性相比过去更加突显,同时也意味着小学劳动教育的质量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小学生活泼好动,充满求知欲和探索欲,喜欢模仿成人的行动,这些特征为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创造了较好的前提条件。但是,当代小学生成长在物质生活极为丰富的时代,很多学生在家长的保护下没有直接参与过劳动,对劳动比较轻视乃至忽视,又对劳动教育取得良好成果造成了障碍。地域资源的引入能够拉近学生和劳动的距离,让学生感到亲切,成为劳动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柱。

1.立德树人视角下的小学劳动教育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小学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启蒙阶段,必须在这一阶段就做好立德树人工作,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持续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立德树人视角下,不仅要提升小学生一般的道德认识,比如待人接物要礼貌等,还要让小学生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理解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出一名合格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道德素质,今后能够为国家和人民服务。而勤劳勇敢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已经渗透进了中国人的血脉中;热爱劳动,则体现着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特征。所以,小学劳动教育实际上起着连接现在、过去和未来的重要作用。学生要通过劳动,学习和理解优秀传统文化,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价值,树立通过劳动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国家社会的远大理想,指导将来的思想和行动。而且,劳动中包含着大量的群众智慧和经验,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根据新课标,小学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很多生活化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自理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和创新的实践行动,带给小学生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出来的快乐。

2.融合地域资源的小学劳动教育模式创新途径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发现,小学劳动教育有着多重意义,对学生个人、教育事业及国家社会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是立德树人这一教育事业根本任务得到落实的重要基础。由于劳动教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全国各地在日常生活方面存在各种差异,所以小学劳动教育本身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要以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劳动内容为切入点。与地域资源的融合,能够帮助师生双方较好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成為小学劳动教育模式创新的重要基础,使劳动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

(1)创设劳动教育本土情境

在具体的创新途径方面,教师要注重劳动教育本土情境的创设。小学劳动教育要密切联系当地的历史文化,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只有接触当地的自然、生活和社会,才能切实提高小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小学生在劳动方面的核心素养。因为只有本地资源和本土情境,才能使小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后在生活中找到足够的劳动机会,参与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运用自身通过劳动教育得到的收获。如果脱离了本地的实际情况,那么小学劳动教育就会变成单纯的课堂教学,学生除了课堂之外没有其他的劳动实践机会,劳动教育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比如,在开展养殖和种植劳动教育的时候,教师一方面要认真参考教材上的内容,另一方面则要认真思考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当地比较常见的动植物作为养殖和种植的对象。以本校所处的沙县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园或校外的劳动实践基地种植珍珠草。这是本地比较常见的一种“野草”,但同时也有着重要的医药价值,其叶子背面长着一排排类似珍珠的圆形果实。其外观喜人,小学生相对熟悉,教师可以创设医药应用的本土情境,向学生渗透种植知识,增强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接受度和实际的教育效果。

(2)形成劳动教育多方合力

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家庭与社会的支持配合。在新课标中,就提出小学生要逐步掌握烹饪和简单的木工、电工等各种家庭劳动知识,能够承担起某些家庭劳动任务。上文提到的养殖与种植,对一些条件有限,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空间的学校来说,必须争取社会力量的合作。空有地域资源,但是没有其他方面的有力配合,小学劳动教育是无法真正实现与地域资源的融合的,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所以,学校和教师一定要将形成劳动教育的多方合力作为一条重要的创新路径。

针对家庭层面,学校和教师要做好面向家长的沟通与宣传工作,要让家长明白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劳动也是学习的一部分,文化知识的学习不能代替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学生在学校劳动教育中取得的成果要及时让家长知道,引导家长感受学生通过劳动获得的快乐与成长,为家长的家庭劳动教育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对社会力量,则要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帮助下,加强与各单位之间的联系,开辟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基地,有效体现并应用地域资源。通过长期努力,形成家校社三方合作的小学劳动教育新模式。

(3)开展劳动教育多元评价

融合地域资源的小学劳动教育除了有多元化的劳动实践,还应该有多元化的学习评价。评价不应只关注学生习得的劳动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学生劳动观念与劳动习惯的形成,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健康向上的劳动态度,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热爱是否在逐步提升。总之,要以新课标为指导,打造适合小学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地域资源的应用成效应该融入其中,发挥指导性的作用。比如,上文提到的珍珠草,学生是否被珍珠草独特的外观所吸引,了解了珍珠草的作用和种植方法,应该在评价中加以反映,成为教师调整劳动教育措施的重要依据。要注意的是,地域资源与小学劳动教育的融合,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参与,那么家庭和社会力量也应该成为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的主体。如家长带领学生制作沙县特有的小吃,学生在制作中是否认真,接受程度如何,最后劳动成果的质量好不好,应该由家长评价并及时向教师反馈,教师据此为家长提出建议和指导,帮助家长提高家庭劳动教育的水平。社会评价也是如此,要由合作的社会力量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促进师生双方在劳动领域的成长。

3.融合地域资源的小学劳动教育模式创新方法

以上路径是地域资源融合小学劳动教育新模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和教师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保证了地域资源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小学劳动教育可以取得优秀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小学劳动教育融合地域资源的模式创新还需要具体的方法加以体现和落实。即通过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教师高效地创设本土情境,有助于家校社三方合力的达成,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科学合理的多元评价。以下将结合本校及本地的实际情况,对创新方法展开讨论。

(1)带领学生亲近地域资源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对地域资源会比较熟悉,但这不代表他们一定会对地域资源感到亲近。小学生心思灵动,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在现代信息化环境的影响下,更是无时无刻不在追求新鲜的感官体验。而经常可以见到的地域资源,反而会因为过于熟悉而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如何让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对小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这方面的创新方法是由教师和家长以创新的形式带领学生亲近地域资源,让学生了解到地域资源其实还有很多值得探究和感受的地方,与小学生好奇心旺盛的特点相结合。比如,在学习制作扁肉的时候,扁肉是本地很多小学生吃过乃至经常吃的食物,有些学生甚至已经“吃腻了”,反而不容易产生足够的兴趣和亲近感。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宣传视频,让学生感到震撼,随后教师再通过简单的示范和同学们的亲自实践,让学生意识到扁肉虽然常见,但做起来没有那么简单,同时也能勾起学生对家长制作扁肉的回忆,让学生在熟悉中又能产生新鲜感。有了这种亲近感,劳动教育就能顺利地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

(2)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劳动

小学劳动教育不仅要让学生进行模仿,还要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劳动。正如刚才提到的扁肉,其来源是馄饨,在各地有不同的分支,被叫做扁食、云吞、抄手等。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创新,制作其他地方类似扁食的美食,不仅能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提升学生的兴趣,还能在创新之后的对比中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扁肉的特点,为本地独有的美食感到自豪。而学生也能通过本次劳动创新积累的知识经验在今后参与其他丰富多彩的劳动活动,实现核心素养的切实提高。所以,教师在小学劳动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创新,而且要渗透到家校社的三方合作中,为学生的创造性劳动提供方便,对学生创造性劳动的成果予以充分肯定。以本地另一著名小吃蒸饺为例,饺子本身有水饺、蒸饺、煎饺等不同的类别,而在蒸饺中,沙县小吃的蒸饺又和清真视频中以牛羊肉为主要馅料的蒸饺有所不同。教师应与家长合作,通过课堂及课后的劳动教育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面皮和馅料制作饺子,试一试煮、煎、蒸等不同的做法。学生的劳动素养会在创新的过程中得到极大的发展。

(3)感染學生劳动热情

劳动本身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会让学生感到劳累,经常会弄脏身体和衣服。比如制作扁肉和蒸饺,学生在参与整个制作过程的时候,需要参与揉面、拌馅、包制和最终做熟等多个环节,时间比较长,体力消耗比较大,还可能把教室或家里弄脏,最后要洗净收拾。劳动的这种特点,会消磨学生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觉得“麻烦”。有些怕苦怕累的学生,只要听到教师或家长介绍劳动的一系列流程,心里就可能打退堂鼓了。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想办法增强劳动教育对他们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避免地域资源的浪费。仍以上文提到的扁肉为例,在制作扁肉的过程中,需要用棒槌不断地捶打扁肉馅,这样才能在不流失猪肉纤维的情况下,让扁肉吃起来清脆、爽口和筋道。学生尝试的时候,没一会就会觉得很累、手酸。这时如果教师只是强调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并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克服疲劳感。教师应该尝试播放一段视频,可以是一个人在制作完扁肉并亲自享用之后,表现出来一脸满足的神情,最好还要有人物和扁肉的特写。这一场景有着很强的感染力,让学生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充满期待,继续保持旺盛的劳动热情,展现出地域资源的价值。

(4)组织学生享受劳动果实

劳动是有价值的,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当今世界人们享受到的生活,都是劳动人民创造并积累的劳动成果。其实当代小学生一直在享受各种劳动成果,包括教师、家长和各种社会力量所创造的劳动果实。但是因为小学生过去很少深入且广泛地参与劳动,所以体会不到劳动的重要性,无法产生珍惜劳动果实的意识。结合地域资源也是如此,只有让学生有意识地享受劳动果实并积极思考,小学劳动教育才算圆满。例如,通过家校合作,学生已经学会了制作一些不同种类的饺子,了解到了饺子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和本地蒸饺小吃的特色,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在学校组织一次亲子活动,学生和家长根据个人的爱好和能力水平分别制作不同类别的饺子。制作完成后,大家互相交换,一起分享。比如能够在冬至等重要节气组织此类活动,和传统的节日文化结合起来,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享受劳动果实之后,要鼓励学生说出内心的感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劳动的意义,鼓励学生今后继续积极地参与劳动。

综上所述,地域资源是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资源,能够成为家校社三方合作的桥梁,还能起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劳动意义的作用,促进学生劳动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岑海霞.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以慈溪市逍林镇中小学为例[J].新一代:理论版,2021(03).

[2]钟阿秀.中小学隐性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及实践[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2(02).

[3]程枫. 让劳动教育走进孩子的内心[J]. 小学教学参考,2020(36).

猜你喜欢
劳动小学生家长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心中的好家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家长请吃药Ⅱ
我是小学生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