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班组之力 助新手保育员成长

2023-05-24 20:22刘静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保育员新手张老师

刘静

保育工作是幼儿园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还是有不少幼儿园的保育员队伍主要由外聘的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构成。保育员虽然在职前培训中了解了保育工作的操作规范,但这不代表她们就能得心应手地解决在班级里发生的实际问题。如何帮助她们尽快适应岗位、胜任班级保育工作,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9月开学季,幼儿园迎来了新入园的小班孩子。下文中我们聚焦的这个班级可谓“三新”班级:孩子是新入园的,两位专任教师王老师和张老师是新搭档,保育员钱老师是刚完成入职培训课程的新手。钱老师一上岗就遇到了难题。

难题一:时间去哪儿了?

区域活动前,王老师提醒孩子们去喝水。孩子们涌到茶杯架前却发现架子上是空的。“老师,我的杯子不见了!”“我的杯子也没有了。”“我好渴,我要回家,呜呜呜……”教室里顿时乱成一团。保育员钱老师赶紧向孩子们解释:“茶杯还在消毒呢,消完毒还要晾凉了才能用,你们得等一会儿,不要着急哦!”她的声音有点轻,被淹没在孩子们的呼喊声中。其实,这个情况事出有因。吃点心时有个孩子尿裤子了,钱老师要先帮他换上干净的裤子,再拖地,然后才腾出空去清洗孩子们吃点心时用过的茶杯,因而耽搁了。由于新小班的常规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这样的小插曲就引发了混乱。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环环相扣,一个环节延误了,势必影响后续活动的正常进行,如果再遇上突发情况,更是让人疲于应付。有一天午睡时间,好几个孩子尿床了,外加上午尿裤子的、哭得吐了的,先后有十来个孩子把衣服弄脏了,需要换洗。钱老师忙得连轴转,不停地找备用衣服,帮孩子换衣服,洗晒衣服,这样一天下来,着实累坏了。钱老师一脸苦恼地说:“时间真是不够用啊!尤其是每周一,园里要进行卫生检查,是最忙乱的一天。我一直在做事,可是为什么还是跟不上节奏呢?”分明一刻都没闲着,却感觉有做不完的事,这是钱老师上岗初期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

难题二:我讲的话孩子怎么不听?

开学前,王老师和张老师对每个孩子进行了家访,但钱老师没参加家访,因此她对孩子们的情况了解得不多。开学后的头几周,钱老师连每个孩子的名字和相貌都还没记全,更别说知道他们分别有怎样的个性特点了。

一天午餐时间,钱老师给孩子们盛饭。小艾吃到一半大哭起来,边哭边说:“我吃不下了,不想吃了。”钱老师说:“你看,大家都盛那么多,其他小朋友能吃完,你也可以的。”小艾听完,哭得更厉害了。她这么一哭,把刚吃进去的那些都吐了出来,让钱老师忙活了好一阵。

午睡時间,见孩子们都躺下了,王老师和张老师就去参加集体备课了,留钱老师在班里照顾孩子们午睡。两位教师一离开,有几个还没睡着的孩子便按捺不住了。牛牛时不时抬头张望,亮亮探出手来玩起了“鞋子排排队”,球球则索性坐起来用手拍床板玩。钱老师好似消防员,到处“救火”。孩子们看到钱老师东奔西走,忙得团团转,越发乐呵了,就连几个平时能安静入睡的孩子听到动静后也睁开眼睛一起嬉闹起来。钱老师不停地提醒:“谁还在讲话?不要闹了,赶快睡觉!”可是孩子们都不听她的话,场面有些失控。等两位教师备课回来,钱老师无可奈何地说:“今天中午没几个孩子好好睡觉的,热闹得不得了。我讲的话孩子怎么不听呢?”

难题三:怎么与同事形成良好协作?

正当钱老师深陷于时间不够用和管教无效果的烦恼中时,班级里也因为保教配合不够默契而出现各种突发状况。比如,开展美术活动前需要铺好桌垫,准备好擦手巾。这项工作通常由保育员协助教师完成,教师一般只需要告知“今天有美术活动”,保育员就明白该怎么做了。但钱老师是新手,当王老师告知“今天有美术活动”时,她不知道这是在提示她要准备相关材料,而王老师以为钱老师是明白的,结果,到活动开始时才知道钱老师没有做好准备。又如,雨后,户外草地还湿漉漉的,孩子们户外活动后鞋底会沾着泥巴。有经验的保育员会把拖把放在教室门口,让孩子们进教室前就把鞋底的泥蹭掉。但钱老师没有经验,王老师和张老师也没顾得上提醒。结果,教室地板上留下了孩子们的一串串黑脚印。这不仅增加了清理难度,还暗藏滑倒的风险。可见,班组成员尚在互相磨合中,三人协作圈未能建立起来。

钱老师看到其他班级的保育员之间关系亲近,彼此照应,比如,顺手收一下晾在外面的毛巾,帮忙代领清洁用品,互相提醒近期重点工作的注意事项,等等。钱老师羡慕她们彼此熟络、能互帮互助、有归属感。可是,钱老师性格有些内向,融入新的人际圈似乎需要合适的机会,而她目前只能遥遥相望。

开学以来,在这个“三新”班级里,各种各样的问题每天都会出现。“同是小班孩子入园适应阶段,为什么别的班级忙中有序,而我们班却紧张忙乱?”王老师和张老师经验相对丰富,在经历了最初的忙乱后,意识到出现这些情况不是钱老师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三人班组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要突破当前的困境,需要集班组之力,帮助钱老师尽快成长起来。鉴于此,三位教师常常一起交流、讨论,复盘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1.将“学到的”和“要做的”对接起来

对新手保育员来说,成长的第一步是需要熟知每天的什么时间点该做什么、怎么做。保育员在上岗前虽然都学过这方面的内容,但真正到了工作现场,面对那么多年幼的孩子以及时不时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如果欠缺应对的经验,难免会感到手足无措。

为了帮助钱老师尽快熟悉和掌握每日相对固定环节的工作要点,王老师、张老师与钱老师一起将幼儿的一日生活作息安排与保育员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对照起来,分析钱老师感到每天时间都不够用的原因所在。三位教师认真学习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关注到其中指出:“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要做到“一贯性和灵活性相结合”,首先是在时间管理上要有统筹安排,其次是班组三人要默契配合。于是,班组三人经过讨论,从保教结合的角度出发,确定重要活动的时间节点,把流程要求捋顺。例如,户外活动、一餐两点、午睡,时间是比较固定的,其准备工作须在相应的时间节点完成。若遇到突发事件,比如出现孩子尿裤子、呕吐等情况,两位专任教师需要分工,一人负责带班、满足群体需要,另一人协助保育员清理、给孩子更换干净衣服等,以确保后续的重要工作不脱节。而清洗晾晒衣服的工作则可以安排到后面空下来时去完成。平时的各种活动中,三人也有各自的分工和站位,一位教师需兼顾全体,一位教师配合着进行个别指导,而保育员主要关注需要个别护理的孩子,每个人都要熟悉活动流程和配合要点。此外,教师制定的班级活动计划要及时让保育员知晓,要利用好班级记事板做好交接班记录,班组三人在每天下班前对这天的工作进行复盘,在每周五班组会上对一周的工作情况进行交流、讨论。两位教师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帮助钱老师明确“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再探讨遇到特殊情况该如何“灵活应变”,明晰各自的分工和需要配合的方面,实现团队协作。

2.将对“事”和“物”的关注转移到对孩子的关注

钱老师平时话不多,干起活来非常勤快,为人也很实在,刚上岗时,她整天埋头于班里的卫生消毒等工作,但对自己的教师角色未形成真正的认同。再加上小班孩子刚入园还不太适应幼儿园生活,每天都会出现各种状况,她感到完成手头的各项工作任务才是当务之急。因此,她所有的关注点都在“事”和“物”上,没能腾出精力去了解孩子。由于与孩子们互动的机会不多,她不了解孩子们的需要,不知道怎么与孩子们交流,因而孩子们也不听她的话。王老师和张老师认识到这一点后,帮助钱老师明确自己的教师角色,获得角色认同:保育员也是教师,而不是保姆、家政工,她们在孩子的卫生保健、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在平常与钱老师交流时,两位教师会用“讲故事”的方法,借助一些教育案例,用他人的成功经验给钱老师提供参照,帮助她分析孩子的特点,积累与孩子互动的经验。慢慢地,钱老师摸出了些许门道。比如,她找到了安抚小艾吃饭焦虑的办法——把吃多吃少的决定权交给小艾。盛饭时,她让小艾站在餐车边,告诉小艾只要自己觉得够了就喊停。自此,小艾不仅不再抗拒吃饭,有时还会去添饭。又如,钱老师发现,班里经常尿裤子的就是那两三个孩子,于是,她会关注这几个孩子的饮水量和如厕的间隔时间,若见他们玩得太投入了,忘了如厕,就会走过去轻轻地提醒他们;午睡时,她安排这几个孩子睡在离盥洗室近的通道边,方便他们及时如厕,有时视需要还会在午睡中途提醒他们去如厕。这样一来,孩子尿裤子的情况大大减少。钱老师不仅减少了换洗衣服方面的精力消耗,也得到了家长的赞许。这让钱老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在班组三人交流时,钱老师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慨:“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搞懂他们在想什么,顺着他们的个性来引导,工作就会容易很多。”钱老师开始向“眼中有儿童,心中有办法”的方向迈进。

3.勤观察、勤记录、勤反思

小班阶段是班组成员磨合之初,也是幼儿常规建立之始,有很多未知的情况需要去探索。钱老师看到王老师和张老师每天坚持写“班级日志”,记录班级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出现的问题、解决的策略等,觉得这个方法很好,于是,她也准备了一本小本子用来写“保育笔记”。这本笔记最开始的作用相当于备忘录,钱老师会把园内保育工作会议上提到的注意事项记录下来。后来,钱老师会记录班里出现的问题、班组会上讨论到的问题、他人分享的经验以及自己想到的解决策略等。经过一学期的积累,“保育笔记”成了“保育宝典”,其中有许多生动的案例。例如,钱老师观察到小澍在户外活动时不爱动,联系到他食欲不佳、存在入睡困难等情况,意识到其中的相关性。于是,一方面,在戶外活动时,她坚持鼓励和引导小澍动起来,玩他感兴趣的游戏,逐渐增加运动量,爱上运动,另一方面,她建议小澍的家长多多陪伴孩子做适宜的运动,以运动增食欲、助睡眠、促成长,一学期下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保育笔记”不仅帮助钱老师将工作手册上的要求变成了规范的动作,还让她学会了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需要,将孩子多方面的表现联系起来思考,从而提供科学的保育。

4.多交流、多学习、促进步

班组成员和熟手保育员的“传帮带”,可以让新手保育员缩短从“知晓”到“掌握”的距离。另外,归属感的获得也是心理层面的一股支持力量。考虑到钱老师初来乍到且不善于交际,王老师和张老师就主动与钱老师交朋友,除了工作上的交流外,还与钱老师话家常,建立感情,让钱老师感受到在这个班级大家庭中的归属感。班组成员彼此信任,紧密团结,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此外,王老师和张老师还利用年级组团建活动和工会活动的机会,把钱老师带到同事群体中,自然而然地帮助钱老师缩短人际距离。钱老师从经验丰富的保育员那里学到很多技巧,包括物品的收纳规整,油污地面的清洁,对孩子习惯的培养,与孩子交流时的语音语调、情绪和表情的管理……同事变成了朋友,她们在轻松的聊天中汲取群体的智慧,并在实践中活学活用。

5.发现点滴进步,积蓄成长动力

新手保育员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不太有信心,容易产生自我怀疑。班组成员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都能激励她们。王老师和张老师善于发现钱老师的每一点进步,并真诚地夸奖她,同时引导孩子们了解钱老师的辛苦并表达谢意,从而对钱老师产生情感依恋。听到家长们反馈“孩子说,钱老师就像奶奶一样,对他很好”,两位教师及时传达,为钱老师点赞。学期结束时,钱老师因为工作勤快、有爱心,赢得了孩子、家长的一致好评,她的职业幸福感也随之增强。

和新手教师一样,新手保育员在成长中也要经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她们从掌握书本上的操作规范,到面对现实中千差万别的孩子,既需要实操练习,也需要精神鼓励。作为班组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保育员需要成长,需要历练,更需要被认同。我们要以平等、尊重的团队氛围,促进保育员产生职业认同感,使她们在团队合作中认识到自身价值,进而发挥自己的能量,收到“2+1>3”的效果。

猜你喜欢
保育员新手张老师
幼儿园保育员职业幸福感现状及提升策略
区域性幼儿园保育员队伍现状的审视
——基于武汉光谷地区的调查分析
幼儿园保育员工作现状研究
张老师喝茶
新手如何练马拉松?
碰撞:知名作家与新手司机
新手速来围观 养猪到底行不行?
新手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