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英语作业的优化设计策略

2023-05-24 01:23刘云
天津教育·上 2023年4期
关键词:语篇双减作业

刘云

课外作业是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旨在巩固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在深入落实“双减政策”的基础上,经过实践探索,形成符合学生特点,体现地域特色,彰显学科素养的小学英语课外作业设计。

一、设计原则

在作业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学生家庭情况,按照适生、适地、适用、适情的原则设计作业。

(一)适生原则

作业设计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充分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使作业更加符合学生实际,让学生爱作业、主动参与作业。比如:对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选择一定数量的学生(或学生代表)参与作业设计,或者让学生自己设计。这样,作业设计就能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而学生设计作业的过程,也是对知识回顾、巩固和提升的过程。

(二)适用原则

遵循英语的学科属性,把推动课堂知识变成现实生活能力作为作业布置的基本前提。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注重作业的实用性、交际性和生活性,使作业成为课堂知识的外延,成为知识与生活衔接的桥梁。比如:可以让学生通过在线英语聊天,模拟向外国朋友介绍家乡景点、向家长介绍相关文化等,丰富英语语言应用场景,提升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三)适情原则

即根据某种特定情景,如节假日、特殊节庆活动等,因时、因地、因情设计相应的作业,让作业从单一的重复巩固变为多元智能开发的重要措施。如用简单的已学过的知识,向家人介绍传统节日、向朋友介绍本地风俗等,让情景作业成为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推动学生多元能力的发展,实现课程和思政的有机融合。

(四)适地原则

即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及学生家庭的能力和条件,不能设计超越学生生活环境的作业。比如:在设计一些社会调查、情景体验等类型作业的时候,可以把坐在家里书桌前的作业搬到社会生活中,搬到自然环境中,结合学校所在地或学生所在地的实际情况,设计家庭作业,让作业能操作、有趣味、能实践,实现知识从课堂到生活的转变。

二、作业类型

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语篇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作用和影响,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语言学习、知识获取、意义探究和问题解决。因此,在作业设计的时候,必须十分注重语篇内容的拓展和延伸,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让学生的学习从基于语篇,逐步深入语篇,继而超越语篇,这就实现了整个学习的螺旋式上升,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在实践探究中,初步形成寓教于乐型、模拟现实型、多元表达型三大类作业设计。

(一)寓教于乐型:激发作业趣味,推动全情参与

作业是一种生活、一种情趣,而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游戏式作业是以游戏为载体统筹设计的作业类型,具有趣味性、规则性、情感性和丰富性。儿童是游戏者,设计游戏式作业需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联系儿童已有生活经验及知识储备,依托学习工具,激活游戏形式,让学习者饱含激情地参与知识探究的过程。在英语作业设计过程中,巧妙设计儿歌、故事大王等形式的作业。比如:对于“My Family”语篇的作业设计,可以设计“学会唱儿歌《Family Song》”,作为辅助,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轻声唱1—2遍。这样的作业设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属于表现性作业的一种。一方面,可以降低作业的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符合学生以往的作业习惯。

(二)情景表达型:融入真实场景,充分展示自我

体验式作业是引领儿童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现与建构过程,切身感受学习内容的趣味与价值。注重儿童“习得过程”中的知情意行同步协调发展,着眼于作业情境活动对儿童个体的潜能唤醒和情感浸润,体现出沉浸式的作业特征。以“情境中的学习活动”为作业载体,发掘、拆分“体验”要素,创设真实或虚拟的体验情境,设置既以儿童学习兴趣为基础,又有利于儿童认知与情绪交互作用的作业,促进儿童体悟学习。比如:在英语(五四学制)五年级上册“Sports”单元当中,通过设计采访专题“Sports In Our Life”,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现场记者、拍摄记者和被采访者,或者开展真实的校园采访、社会采访,通过设计采访提纲、整理受访者回答、分类汇总、给出结论等环节,按照不同能力层次,设计采访作业。

(三)主题表达型:搭建创作平台,培养多元素养

表达类作业旨在立足自主发展,引导学生在课内学习实践、场景体验等学习活动后,用语言或非语言形式表达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其关注学生表达中的个性特点呈现、情感体验释放以及心理机制诠释,激发学生内源性学习动力,帮助其更好地发现自我、接纳自我和展示自我。比如:在英语作业设计的时候,借鉴学校特色课程“快乐作文”的设计理念,开设每月一期的“The Show Time”专题作业,让学生基于自主学习,围绕单元主题,用英语进行文学创作、英文板报设计、专题海报设计(英文)、英文朗诵、录制MV等,进一步丰富英語作业的类型,拓展语言应用的半径,创设英语学习的氛围。

三、作业实施

(一)科学安排,分层设计

在作业设计过程中,首先必须强化设计安排的科学性,要让作业设计服务于教学目标,顺应和贴合教情、学情,遵循适生、适地、适用、适情四大原则。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一些难度大的作业,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设计分层作业。比如:对一些实践类作业,因为有一定难度,为了更好地照顾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将作业分为基础作业和提升作业两种类型。在专题采访作业“Sports In Our Life”中,基础作业是设计采访提纲(问题提纲),记录受访者的回答;提升作业是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对采访进行分类汇总,并得出结论。有的学生在提升作业中总结道:“运动能够帮助我们强身健体、塑造品格。”但受采访的14个学生中有一半以上认为,运动就是完成教师的要求和作业,这样的运动不是自己想要的。由此,引发了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在教学活动和教育内容中突出了生本性,增强了趣味元素,使学生更加热爱运动。

(二)家校共育,合作共赢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教师。学校应积极主导、家庭应主动尽责,形成学生成长共同体。作业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抓手,也需要家校紧密联系、共同促进。随着疫情期间居家网课的进行,家校沟通的渠道进一步拓展,沟通的频次进一步增加,让家校共育有了更多可能。比如:“学生作业打卡、家长负责上传”就是目前流行的一种做法。但这仅是浅层次的合作。更深层次的是让家长更多地深度参与到学生的作业设计和作业实施过程中。比如:让家长辅助教师设计学生作业,参与作业实施和反馈,让作业成为加强和保持家校沟通的媒介。当然,这需要明确教师和家长的参与边界和职责范围。

(三)有效指导,及时反馈

指导和反馈是作业过程中教师作用的重要体现。每一个学生都有被关注的心理需要,而及时反馈能够让学生有一种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感受。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学生作业全过程,在作业前和作业中加强专业指导,做好心理建设,在作业完成后,及时明确地对学生作业进行反馈和评价。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的一项作业调查中发现,学生普遍希望自己的作业每次都能得到“A+”或者“优”的等次,希望教师能够明确指出错误,给出一些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并能得到及时反馈。由于小学生处在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必须要在规范行为、强化认识的基础上,加强正向鼓励和引导。

“双减”政策是新时代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大制度举措,但减负减量不能减质,必须要加强作业设计,提升作业的实效性。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吴  莹)

猜你喜欢
语篇双减作业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