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职业能力培养的计算机专业创新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2023-05-24 02:28刘真真朱英琳
理财·市场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计算机

刘真真 朱英琳

目前,我国的软件产业已进入“互联网+”时代,软件公司的快速发展也大幅度增加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多公司为了招聘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展各种招聘活动和宣讲会。但实际上,近几年来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就业难度增加,一方面,高校都在不断地扩大计算机专业的招生规模,导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人数近几年持续上升。另一方面,计算机领域的公司对招收人员的实践能力要求高,特别是行业发展迅速,相关产品更新换代快,对计算机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更高。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与就业问题分析

目前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岗位需求量大,而且更需要计算机专业能力强的人才。但近些年高校培养出的毕业生还未能够完全满足社会需求,再加上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兴趣有所不同,都会影响教学质量,最终导致就业率低。因此,高校开设计算机专业课程时,不能只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相关知识,还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掌握更好的职业技能,跟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因此,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已经不能满足计算机专业的要求。

一、教学内容

计算机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技术更新非常快,因此公司对招收技术人员的要求也在提高。但是一些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并没有及时更新,课程设置不能适应当前社会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导致教学内容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之间差距大,使得教学内容滞后、时效性不强,造成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对计算机专业岗位的需求不匹配。而且大部分高校注重学生理论方面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同时,缺乏动手实践的课程也让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不高,影响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从而造成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代码能力不足,实践能力不强,不能满足当前就业趋势对计算机技术和能力的要求。

二、教学模式

与高校其他专业的课程不同,计算机专业课程本身的实践性很强,如果教学模式还是依照传统教学,老师利用简单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向学生展示教材的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同时传授的内容让学生产生距离感,难以融入课堂,造成授课的效果差。更有一些高校教师授课与学生互动不多,缺少交流和溝通,学生参与度低,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而且如果计算机实践内容单纯靠教师演示,学生缺少练习机会,依旧“纸上谈兵”,那么学生不能将理论转为实践,很难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问题中。因此,高校开展计算机课程必须有相关的硬件和软件作为教学支持,但是很多高校由于经费问题或者管理层工作不到位,造成实验教学环境不能跟上教学要求条件,软硬件设备和应用软件落后,不能让实践顺利进行,无法有效通过动手实践来提升学生自身的计算机相关操作及编程水平,最终难以让学生达到当前就业对计算机技术的标准。

三、教学考核

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大多数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为理论考试,甚至一些实践课也转换成理论形式的考核,考核形式单一,对学生上机实践方面考查不足,使学生侧重理论知识,并不能考查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从而达不到考核目的。当实践课转为理论考核方式时,高校通常使用简答题或者论述题来代替考核学生的上机实践。但对计算机编程来讲,方法不同代码则不同,语言不同,答案则完全不一样,此做法不仅让学生写代码艰难,不能调试程序,同时也加深了老师改卷子的难度,代码的bug也不易发现;对计算机操作步骤来讲,当配置环境不同,即使步骤一样,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因此,通过转换实践课考查为理论考查的形式是不合理的,理论和动手实践过程还有很大距离,还需要同学们进一步联系、练习及探索。

四、毕业生就业数据

某高校的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质量跟踪报告显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相关度为85.80%,互联网、电子商务是毕业生就业意向最高的行业,主要从事需求分析、软件开发、测试、运维、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工作。公司对信管专业应聘者的要求分为五大类:1.个人基础素质,如个人品质、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和自学能力等 ;2.编程能力,招聘单位希望应聘者熟练掌握SQL、Python、Java、C语言等;3.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如应聘者是否会处理大数据、建立数据库和统计分析等;4.信息管理能力,如对企业运营、人力或行政管理的信息管理能力;5.信息系统建设,即需要运用计算机相关知识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维护。当前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应用也非常广泛,招聘单位的要求也更高,虽然一些高校也开设相关课程,但是授课的深度还停留在理论层次。因此,在互联网浪潮的不断推进和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下,高校对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需要进行调整。

面向职业能力培养是高校课程体系构建的必然选择

高校教育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个高校确实具备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学习氛围。如今,“工业互联”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社会的经济发展方式也快速转变,出现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热潮,所以产业结构也不断在调整。那么高校教育也应该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做出改变,面向职业能力培养学生,不能片面追求单一模式的科研人才的培养。高校除了注重学生的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外,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因此,高校在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课程安排上,应加强专业课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因此,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环境下,公司对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岗位需求越来越大,就业前景虽然广阔,但是随着高校的专业扩招,每年的毕业生数量也是持续增长,就业竞争激烈。所以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更应该根据互联网相关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知识,更应该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建设能够适应当前行业需求,且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面向职业能力培养的计算机专业创新课程体系,使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得到协调发展,培养出高质量人才,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当前社会计算机领域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矛盾,也能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面向职业能力培养的计算机专业创新课程体系构建

针对当前高校计算机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就业情况,本文构建了一个面向职业能力培养的计算机专业创新课程体系,从四个方面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多层次课程目标体系、渐进式课程模块、“练赛研用”课程训练和全方位课程效果评价与反馈。

一、多层次课程目标体系

当前计算机领域的企业和公司对应聘者各方面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本文建立了多层次课程目标体系。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还要培养学生对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还有认知能力、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控能力。不仅如此,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甄辨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渐进式课程模块

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当前社会计算机岗位需求,需对教学内容做出调整,本文在面向职业能力培养的计算机专业创新课程体系中构建渐进式课程模块。渐进式课程模块不仅体现在高校在设置计算机课程整体由简到难的规划中,也体现在每个课程的渐进式课程内容设置。

针对计算机专业课程整体的规划,首先要弄清楚每个课程之间的逻辑和先后关系,列出学习这些课程的顺序,如计算机导论课程应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先导课,C语言课程设置的时间一定要在数据结构课程之前,还有同一种内容的理论课在相应的实践课之前。那么针对每一个课程的渐进式课程模块教学的设置,可以将该课程的每个教学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归结为一个集合,然后每个集合就可以成为一个模块内容,最终将模块整合为一个综合性强的整体。这样由局部到整体、由简到难就构建了渐进式课程模块。像C语言、Java和Python等这类编程实践课程,在学习完理论课程后,在机房对各个语法进行练习,由浅到深,最终围绕着案例学习,如做课程设计时要先从需求分析,再到设计和最终的实现。而且在实践课的实际教学中,学校也可以跟一些企业单位合作,当学生在校完成实践目标后,可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使其提前接触与融入计算机行业社会,提升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的能力。

三、“练赛研用”课程训练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招聘单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高校紧跟社会岗位需求改革实践课程,分清楚哪些技能需设置为理论课学习,哪些技能需设置为实践课来掌握和提高自身能力。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本文建立的课程体系中加入了“练赛研用”课程训练模块,一方面提升学生的上机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氛围。“练赛研用”即将练习、参赛或研究与课程训练融合,学生可通过编程练习、系统操作等为后期参与计算机相关竞赛打下良好基础;学生通过上机练习,弥补理论知识跟实际的差距,被高校培养为科研人才。

因此,实践课在确定教学目标后,还需要制订“练赛研用”课程训练的教学改革方案,让学生参与实践中,如在C语言和数据结构的教学中,提前向学生介绍一些与C语言相关的程序设计大赛,如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蓝桥杯、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之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等,后续要选拔学生先参加这些省赛,再根据各自所在省的名次决定是否能参加国赛。同时要介绍参加这些竞赛的内容、规模、举办方式及如何报名等信息,还要介绍参加这些竞赛在拿证书的情况下对找工作的优势,使学生对这些竞赛活动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联系相关的比赛内容,给学生布置教学的具体实践任务,且融合后的实践任务应是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而且,如果学生参加这些竞赛后取得名次拿到证书,那么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时可将参赛经验和证书写入简历中,得到面试官的肯定和赏识。如在Python编程语言的教学中,可以介绍硕士研究生阶段对Python的研究与应用,如Python广泛地应用于人工智能中,在确定Python的教学目标后,介绍人工智能的背景和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因此教师除了安排学生练习基本语法和进阶内容外,还可以带领学生做简单的人工智能任务,如“手写体识别项目”,那么学生对Python语言熟练掌握后,就可以做简单的AI项目,为今后的科研打下坚实的代码基础。

四、全方位课程效果评价与反馈

为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对课程作出反馈来不断改善与改进教学,因此本文在课程体系中制订了全方位课程效果评价与反馈方案。分别对计算机专业的理论课、实践课和独立课程设计课作出全方位的评价与反馈,包括:1.学生评价教师对课程的理论知识目标、实践课程目标和独立课程设计综合目标的完成度,以及对教师备课和授课的建议;2.教师同行之间定期评教、互相沟通;3.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统计,作为学生学习结果反馈,如理论知识建立任务点,统计学生完成度、课堂实践操作完成度、独立课程设计完成度、上课分组讨论参与度、讨论效果以及小组成员对综合项目的合作完成度,教师根据这些数据来及时调整课堂内容以及教学方法;4.课程考核的反馈,实践课程的考核不能单一依靠理论的考核形式,应让学生在机房上机动手操作,独立实践课就要求学生做课程设计。实践课的试题应由学院负责此门课程的教师合作出题,降低老师单独出题造成的实践知识考核涵盖不全面的问题,最后教师再根据课程考核的结果,对授课内容和方法及时调整。

通过全方位课程效果评价与反馈,教师和学生分别了解到自身的不足,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给予教师授课全面的评价和反馈以及对学生全面的考核,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目的。

面对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高校要以当前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要为出发点,构建以就业为导向、面向职业能力培养的计算机专业创新课程体系,通过多层次课程目标体系、渐进式课程模块、“练赛研用”课程训练和全方位课程效果评价与反馈来完成计算机课程体系的改革。最终提高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该文系2021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就业创业指导类)项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SJGLX1034。作者单位:刘真真,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朱英琳,郑州西亚斯学院]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