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课程体系的建构研究

2023-05-24 02:26王海燕黄艳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幼小课程内容绘本

王海燕 黄艳

一、幼小衔接课程建构的意义

为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推进幼小科学衔接,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衔接观念不一致、衔接意识薄弱、过度重视知识准备等问题,我们开展了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多项联动、深度合作的幼小衔接课程体系建构研究。

课题组融合多方力量,合理安排课程的内容梯度,设置科学的教学进度,构建以儿童为中心的幼小衔接课程,做好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以帮助儿童顺利实现幼小过渡,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二、幼小衔接课程的分类及内容设计

(一)身心适应课程

1.课程教育目标的设置

(1)设置入学适应期,创设与幼儿园相衔接的班级环境,帮助幼儿逐步适应从游戏活动为主转向课堂教学为主。(2)在园校合作中,幼儿园通过主题活动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小学通过举办新生入学仪式,使儿童初步了解自己的学校,激发热爱学校的情感。(3)根据幼儿园、小学时期儿童不同的运动发展水平和需求,创设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体育活动)环境,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4)园校合作,通过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教室空间环境的创设,帮助儿童转变角色、行为和活动方式,以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课程内容设计

幼儿园大班活动内容:

(1)主题活动:我要上学了;(2)社会领域活动:参观小学;(3)建构游戏:我心中的小学;(4)艺术领域活动:画画我心中的小学;(5)语言领域活动:讲述绘本《小阿力的大学校》;(6)语言领域活动:给哥哥姐姐写封信;(7)语言领域活动:讲述绘本《勇气》;(8)幼小衔接的环境创设。

小学一年级课程内容:

(1)校园探秘:参观小学班级、接水处、教师办公室等;(2)新生入学仪式;(3)“我是小学生”主题讲座:解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4)主题班会:我喜欢自己;(5)校园社团活动;(6)升国旗仪式。

(二)生活适应课程

1.课程教育目标的设置

(1)园校合作,通过课程目标的细化。帮助幼儿提升自理和服务能力,增强其解决问题的独立性和自信心。(2)让幼儿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逐步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作息转变。(3)园校合作,开展爱劳动课程,鼓励儿童独立承担班级的自我服务,帮助儿童养成热爱劳动、做事认真负责的好品质。

2.课程内容设计

幼儿园大班活动内容:

(1)科学领域活动:我的小闹钟(数学游戏);(2)艺术领域活动:我的小闹钟(音乐游戏);(3)语言领域活动:讲述绘本《金老爷买钟》;(4)社会领域活动:我的时间我做主;(5)社会领域活动:和时间赛跑;(6)区域活动:小鬼能当家;(7)语言领域活动:不迟到的小学生;(8)社会领域活动:珍惜时间;(9)社会领域活动:课间十分钟;(10)社会领域活动:整理书包;(11)社会领域活动:我会收拾物品;(12)数学游戏:时间储藏罐;(13)社会领域活动:上学不迟到。

小学一年级课程内容:

(1)课间十分钟;(2)数学:时间管理;(3)我是值日生;(4)数学:认识钟表;(5)数学:自制钟面学具;(6)我会整理小书包。

(三)社会适应课程

1.课程教育目标的设置

(1)激发小学新生热爱学校的情感,让新生感受学校的大家庭氛围,能够愉快学习、生活。(2)帮助儿童了解、理解小学生做事的规则,提前熟悉、学习校内活动的规则。(3)让新生认同所在的小学班级,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4)理解并接纳儿童的情绪变化,给予小学新生充分的关爱和帮助。(5)家园协同,注重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培养儿童的良好品德。

2.课程内容设计

幼儿园大班活动内容:

(1)社会领域活动:认识新朋友;(2)语言领域活动:不一样的一天;(3)社会领域活动:体验一分钟;(4)社会领域活动:团结就是力量;(5)社会领域活动:上学路上;(6)社会领域活动:名字的奇妙旅行;(7)社会领域活动:我会交朋友;(8)社会领域活动:无处不在的规则。

小学一年级课程内容:

(1)认识新老师;(2)谈话:同学,你好;(3)戴上红领巾;(4)我的新朋友;(5)數学:开学第一课;(6)语文:小书包;(7)制订班级公约等。

(四)学习适应课程

1.课程教育目标的设置

(1)通过园校合作,双方互相了解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特点及管理方式。(2)通过设置观察、阅读、互动讨论等情境,引导儿童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3)培养儿童的好奇心,使其能够对不懂的现象进行追问和探究。(4)引导儿童在日常生活和课堂教学中,领会同学和老师说话的主要内容,并积极回应。(5)引导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6)让儿童学习认识汉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初步掌握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的规则。

2.课程内容设计

幼儿园大班活动内容:

(1)主题活动:温暖的阅读;(2)语言领域活动:讲述绘本《小阿力的大学校》;(3)语言领域活动:讲述绘本《勇气》;(4)语言领域活动:文字探秘;(5)早期阅读活动:打地鼠游戏“认识田字格”;(6)语言领域活动:“扌”旁的秘密;(7)语言领域活动:有趣的汉字;(8)数学活动:马兰开花;(9)数学活动:我的小闹钟;(10)语言领域活动:看图讲述《越来越长》。

小学一年级课程内容:

(1)阅读分享会;(2)语文:学习绘本《尼尔森老师不见了》;(3)语文:学习绘本《小黑鱼》;(4)语文:学习绘本《小树的四季》;(5)幼小衔接课:大小多少;(6)语文:神奇的七巧板等。

幼小衔接课程,采用专题讲座、课堂观摩、网络学习、实践活动、交流座谈、现场诊断等方式进行。其特点是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连接起来,在课程中贯穿语言、数学、空间、运动、人际交往等领域的一系列活动,让幼儿通过活动提升综合素养。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多向联动深度合作的幼小衔接制度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2YZX011)

(责编 帕拉)

猜你喜欢
幼小课程内容绘本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绘本
绘本
绘本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