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放大重大赛事综合效应 创建全球体育城市

2023-05-24 07:13楼秀华
杭州 2023年4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杭州赛事

楼秀华

国际国内城市发展轨迹显示,重大体育赛事对城市能级的提升有目共睹,已成为国际上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2023年,杭州将举办第十九届亚运会等一系列重大赛事,是杭州市体育事业发展前所未有的宝贵机遇。杭州应抓住这次宝贵机遇,持续放大重大赛事综合效应,创建全球体育城市。

重大赛事推进体育城市建设

城市发展战略核心组成与体育本身的嬗变和内在精神是分不开的。现代体育运动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娱乐休闲形式。媒体技术尤其是全球卫星电视的发展,打破了早先受制于场馆物理空间限制,从根本上改变了体育生产与消费的方式,体育与现代传媒的结合对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与放大城市宣传的功能日益凸显,包括世界杯、奥运会、亚运会等在内的重大赛事,由于其巨大的媒体放大效应,能够在瞬间吸引全球的关注,使得越来越多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将其视为展示城市综合实力、提升城市品牌与吸引力的有效手段。1988年汉城奥运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1998年法国足球世界杯(马赛等10城市举办)、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1年深圳大运会、2014年巴西足球世界杯(里约热内卢等12城市举办)等都被认为是运用重大体育赛事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开展城市乃至国家营销,提升能级,取得良好效果的典型例子。

随着城市与体育两者自身的不断演变,重大赛事的举办促进城市发展的功能不断得到拓展与显现,使得赛事与城市的互动融合日趋深入和紧密,陆续建设和形成了一批世界著名体育城市或区域性体育城市。

根据Sportcal、Sport Business、BCW体育城市排行榜显示,体育全球影响力的核心是榜单城市都拥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体育赛事的组合体系。他们在举办国际顶级的重大赛事、职业联赛方面全球领先,基本是全球著名的“体育赛事之都”。同时,这些全球体育城市存在以下共同特点:都是世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综合实力强;经常举办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重大(顶级)赛事;体育社会化、生活化的特征非常明显;体育产业高度发达,体育消费旺盛;职业体育高度发达,往往都拥有一流的职业体育俱乐部;拥有世界一流的体育设施和场馆;众多国际体育组织、知名体育跨国公司的全球或地区总部所在地;具有世界性的体育文化影响力。

杭州的基础与差距

对标世界著名体育城市,杭州扎实的基础和亟待补齐的短板并存。

具备的基础:一是实力“强”。全市生产总值近2万亿,连续15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连续11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民企500强数量连续19年蝉联全国城市第一,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躍至第21位。

二是设施“实”。截至2021年底,杭州市各类体育场所设施达3.4万个,总量和年增量,都居全省第一。目前亚运会56个竞赛场馆已全部竣工并通过功能验收。全国单体规模最大,总建筑面积超8万方的杭州全民健身中心建成使用。

三是赛事“频”。杭州马拉松是国内历史最为悠久的马拉松比赛之一,2019年被国际田联评为金标赛事。成功举办第14届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第五届世界水上运动大会等国际重大赛事。还举办了国际(杭州)毅行大会、全国青少年高尔夫城际锦标赛等多项品牌赛事,全年组织各项赛事1998场次。

四是服务“优”。目前,杭州市符合条件的856所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全部向社会开放,公共体育场馆全部实施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全市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3720个,“一屏呈现·一键触达·一端链接”的体育数字化改革成果丰硕,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不断加大,公共体育服务变得触手可得。

五是产业“强”。“十三五”数据显示,2020年杭州市体育企业名录库收录体育企业已达7790家,6111家录入省级名录库。2021年底,杭州市共有国家级、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平台18个、列入省体育品牌赛事名录库项目19个,体育上市公司数量位居全国第四,特别是电竞产业矩阵特色鲜明,行业优势突出。

待补的短板:一是体育文化不够“特”。运动项目文化是体育文化的“特质”。《国家“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要持续深入推动运动项目文化建设,充分发挥运动项目文化成为体育文化的底色。对标“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杭州通过具体的运动项目文化在体育文化的“特质”表达上还不够鲜明。

二是配置能力不够“强”。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往往也是众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或职业体育联盟等国际体育组织以及体育跨国公司的总部所在地,而目前杭州还没有成为任何国际体育组织的总部所在地,体育跨国公司总部的数量为零。在世界范围体育资源配置的能力有待加强。

三是体育赛事不够“重”。2011年以来,杭州每年承办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10多项,市区两级每年举办不同规模的群众性体育赛事达600余场。杭州虽然也承办过大型综合运动会、三大球赛事、拳击比赛、自行车赛事等,但知名度不高。与全球体育城市以及国内的北宁蓉上等城市相比,杭州举办赛事的级别、影响力与知名度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是体育消费不够“旺”。居民的体育消费热情有待进一步释放,体育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仍然不高,服务业占体育产业的比重较低。“十三五”末杭州市体育产业总产值达685亿元,占当年全市GDP比重仅为4.2%,低于全民生产总值6.8%年增长率。

五是职业体育不够“壮”。与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往往拥有数量众多且令各国球迷耳熟能详的职业俱乐部相比,杭州不仅职业俱乐部数量偏少,而且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或知名度的职业体育俱乐部,略知名的仅有绿城足球和广厦男篮,球迷文化有待进一步培育。

创建全球体育城市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杭州不应当仅仅是浙江的杭州、中国的杭州,也应当是亚洲的杭州、世界的杭州。杭州应借势亚运会等重大赛事的举办,积极创建“全球体育城市”,结合实际、博采众长,出台相应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注重两个关键,放大赛事综合效应。一是将亚运遗产的保存与活化利用作为关键切入点。参照北京冬奥会在遗产保存与活化利用上创新性做法,统筹安排好杭州亚运会遗产保存与活化利用。确保内容“有料”。充分保存好筹办过程中珍贵的物质遗产和国际交流等非物质遗产。确保呈现方式“有趣”。抓住杭州亞运会博物馆这个载体,发挥“数字第一城”优势,依托“大莲花”主体育馆,运用扩展现实等高科技手段,提供鲜活的沉浸式场景。确保活化利用“有效”。充分发挥亚运会沉淀下来的人才与场馆赛事资源,转化为消费引领和产业带动的新引擎。二是将文化影响力的叠加与放大作为关键线索。杭州拥有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宋韵文化等文化金名片,要将文化板块大书特书。透过亚运会这样的国际体育赛事,使杭州文化优势产生叠加效应,为杭州刷出国际存在感、靓出国际美誉度。

紧盯关键指标,打响“赛事之城”品牌。对照伦敦、巴黎、东京、纽约、洛杉矶等世界级体育城市,紧抓共性特征“重大赛事”,以重大赛事为引领,打响“赛事之城”体育城市品牌。一是紧抓亚运会期间,各单项赛事组织齐聚杭州的契机,争取国际单项赛事组织在杭州建立机构或开展活动。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国家体育总局的交流合作,积极争取国际体育组织和“国字号”机构落户杭州。二是结合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部署,做好体育赛事的战略规划,持续加强申办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和国际重大单项赛事的力度。推动长三角地区联合办赛体制机制。加快以杭州为中心的大湾区体育城市群建设,打造一批赛事集聚县(市、区),打造“时时有比赛”的赛事之城。

推进职业化改革,培育职业联赛市场。坚持体育赛事市场化、商业化、职业化方向,推进竞技体育职业化改革,完善职业体育联赛体制,培育具有杭州特色的职业体育赛事品牌。支持职业体育俱乐部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分级分类管理,鼓励队企合建职业俱乐部,支持参加国际国内职业体育赛事。

厚植健身理念,点燃全民运动热情。一是厚植“运动是良医”健康理念,实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同步推进、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互相促进,形成“人人爱运动”的浓厚氛围。二是以赛事为媒介带动群众体育热情,从亚运场馆转化利用、体育社团组织建设和群众体育活动举办等角度着眼,营造体育城市的浓厚氛围,优化体育基础设施布局,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大众体育参与率。

发展赛事经济,加速形成全产业链。一是以产业创新为驱动,加速形成杭州体育城市比较优势。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参与上海全球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发挥杭州“数字经济第一城”优势,创新办赛模式,将体育赛事与云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结合起来,积极抢占赛事直播赛道,支持互联网传媒企业打造赛事资源传播平台、创作体育数字内容,推动体育赛事传媒业数字化升级,加快形成杭州体育城市的比较优势和独特魅力。二是支持职业体育市场化,鼓励发展赛事赞助、赛事广告、门票销售、赛事版权等赛事经济。积极扶持职业体育发展,引导龙头企业参与职业俱乐部建设与合作,大力推动游泳、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电竞等职业基础好、群众基础好的职业俱乐部发展。三是发展赛事经济,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引导资金、赛事专项资金作用,落实各项惠企纾困政策,促进社会多元参与培育体育全产业链条,加速形成杭州体育城市的产业核心竞争力。

作者系民进杭州市委会主委、杭州市科技局局长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杭州赛事
杭州
本月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