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2023-05-26 11:11彭钢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7期
关键词:统一性特色化类型化

【编者按】

当前,我国已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多样化发展成为高中教育发展的重要主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普通高中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主力军,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中发展的质态。本期聚焦“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主题,从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基本問题、影响要素以及校本实践等维度展开研究,希望对推动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积极的借鉴。

摘要:基于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文献研究和江苏实践,从生物学、文化学、哲学角度探讨了多样化与特色化、多样化与类型化、多样化与统一性之间的关系,着眼于高质量发展思考了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类型化;统一性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07-0003-08

一、多样化的认识与研究

近十年来,关于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研究持续、广泛和深入,在许多基本问题上形成了共识,涉及多样化发展的“问题指向”“政策依据”“阶段特点”“社会需求”“主要内涵”“基本分类”“政策和制度设计”“区域实践探索”等,被张宝歌等发文概括为: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政策研究不断完善,实践研究不断丰富[1]。我以为以下研究特别值得一提,因为这些研究涉及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深层问题。

一是杨锐关于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现状研究[2]。他以吉林省54所普通高中为研究对象,以自主开发的多样化评级量表为基本工具,用两年时间实地考察了所有学校,形成了以下结论:高中多样化发展表现为“两头好、中间差”式的低水平多样化、“高度同质化背景”下的低水平多样化、“类型差异不显著”的低水平多样化、缺乏自主办学的低水平多样化。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好的对策和建议。在普通高中发展的多样化问题上,总体上缺少有证据、有分析、有说服力的实证研究,但这篇文章让人眼前一亮。

二是陈如平等在普通高中发展的背景下讨论特色高中的创建问题[3]。他们研究了普通高中发展的定位问题、政策背景、外部环境、未来发展,认为特色高中是“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一种特殊情况,是更为彻底和完整的特色发展的目标和结果”。特色高中创建要“注重体系化思考,要找到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关心学校的发展品质”。研究可以说较为准确地定位了特色高中,针对特色高中创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阐发了特色高中创建的基本思路。

三是武秀霞将普通高中多样、特色与高品质联系起来思考[4],从学理上论证了多样与特色的关联,区分了区域层面的多样化与学校层面的多样化,并建构了“错位发展+个性化教育”诠释下的多样化,以“外部适应+内部整合创新”为线索的特色化,“独立创新+协作+社会责任”诠释下的品牌学校与高品质教育。这是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学理分析和学理建构上比较充分和独特的研究。

四是朱丽基于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创建实践[5],借用传统文化中“道、势、术”的概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道”不明、“势”不足、“术”不强。明确“道”是引领特色普通高中建设的理念,“势”是特色普通高中建设所依赖的环境与资源,“术”是特色普通高中建设中的特色项目与创建载体。强调特色普通高中建设中的道、势、术融合:以“道”的培育为核心,形成定位科学的特色办学理念;造“势”与聚“势”并重,特色普通高中创建应顺势而为;做强做优“术”,全面加强特色创建载体建设。这是基于上海有顶层设计有区域推进的实践探索,以独特的视角较为系统地阐述特色普通高中创建问题。

五是张军凤从高中阶段教育整体发展、普职协调发展的视角[6],审视和研究多样化的问题,提出了“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制度”的概念,认为这一制度的有效实施对于普职协调发展具有强依赖性;依据区域内普职协调发展的不同程度,建构了“分层办学”“分层办学与分类办学相结合”“分类办学”的多样化办学制度及其发展阶段;提出地方政府要贯彻普职协调发展理念,大力推动普职融通,促使普通高中由分层办学为主逐步转向分类办学。这是从中等教育结构角度,以普职协调和融通为核心,描述高中多样化办学类型、制度和政策的研究。

基于上述研究,可以提取出“多样化”“特色化”“类型化”“高品质”等关键词,进行拓展性的思考。我所采取的基本立场很明确:即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普通高中需要全面提升办学品位和教育质量;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普通高中教育需要超越多样化而又包含多样化的发展,我们有必要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重新审视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发展。

二、多样化与特色化

多样化(多样性)的概念源之于生物学。从生物学的基本含义出发,生命在基因、细胞、种群、物种、群落、生态的每一个层次上都存在着多样性。一般包含三个层面:一是遗传多样性,二是物种多样性,三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包含景观的多样性)。

所谓遗传多样性,是指生物个体或种群遗传基因的丰富性和多样化。遗传基因的丰富性和多样化,有利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有利于种群的分化。类比到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即校内教育教学的丰富性和多样化,既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更好地发展,也有利于学校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成长和发展。

所谓物种多样性,是指群内物种数目的丰富度和均匀度,是反映群落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衡量标准。类比到普通高中的多样化,是表明普通高中(作为一个群落)学校的丰富性和均匀度的指标。学校间的“均匀度”,既反映了一致性也反映了差异性的程度,因而表征了普通高中的结构和功能。如我们可以算出某一区域普通高中在城市、县城、乡镇的数量比例,这一比例反映了一种特定的量化结构,表征着普通高中的分布和服务的范围;再如我们可以根据某一标准算出一个区域的优质高中比例,反映的是普通高中总体质量的结构水平。由均匀度所表征的一致性和差异化,可以用“特色化”来表述。特色化表明的是区域内普通高中学校间的异质程度。

所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的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一般涉及较大单元的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湖泊、湿地等。类比到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可以从横向和纵向来分析。横向看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协调发展、融通发展,是一种横向结构的生态多样性;纵向看普通高中与初中、大学之间的关系则是另一种生态系统。还可以把普通高中放进社区、社会的更大系统中,与政府、百姓、家庭发生多样化关系,这也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对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实践而言,生态系统中影响最大的是三个因素:一是入口处初中的生源,二是出口处高校的招生,三是政府的重视和投入。这三大因素既可以有效促进普通高中的多样化,也可以压抑普通高中的多样化,从而形成一个“同质化”程度很高的促进、促退的生态系统。

这里需要讨论和深究的是多样化与特色化的关系。在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过程中,特色化始终与多样化相伴随、相印证、相成就,既可以成为推进多样化的理由,也可以成为实现多样化的证据;既可以成为推进多样化的手段,也可以成为推进多样化的目标。从特色化本身的研究来看,目前主要集中在三个层次上:一是区域学校间的多样性与学校的特色化所具有的对应和促进关系,每一所学校都特色化了区域学校就多样化了,每一所学校特色化的程度和水平决定了区域学校的多样化水平;二是学校特色化的程度和水平的研究,如上海市教育评估院将普通高中建设划分为特色项目、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三级,后者的程度和水平要高于前者,成为一个台阶明确的进级系统;三是“类型化”的特色设计,被称之为“水平维度”的划分,与“层级维度”的划分共同构成普通高中多样化的整体格局。

这里有许多问题需要讨论,有些问题已经超越了多样性研究的范畴,但涉及普通高中的健康发展,也不得不提。

第一,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为适应环境,生物物种的特化现象是比较普遍的,譬如蚂蚁为强化特定的职能而形成专门的工蚁、兵蚁、保姆蚁等,同时身体的形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显然,这是以牺牲其他器官和功能为代价的,也就是说为了保证某个方面的特化必须牺牲其他方面的多样化,以保持生物体内能量和消耗的总体平衡。对于学校而言,特色化和多样性也会形成强弱和对峙的关系,即在强化某一特色的同时必然会弱化其他的工作和功能,或者为强化特色使非特色的东西处于相对边缘状态,从而影响学校工作的全面性和多样性。因为学校也是一个生物体,也必须保持某种能量和消耗的平衡。

第二,生物特化有一个过程,如果在环境适应中特化更有利于生存和繁衍,则特化会不断加速,其他器官和功能则不断退化。学校的特色化也是一个过程,如果在生存和发展中特色化有利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则特色化会不断进级,从而逐步形成更加鲜明的特色。从政策设计和实践推进的角度看,对于普通高中而言,特色化的提法必须有明确的界限和程度,否则不利于普通高中的健康发展。我们只能在“学校特色”的范围和层次上讨论普通高中的特色问题,而不应在所谓的“特色学校”的层面讨论普通高中的特色,因为普通高中就是普通高中,不可能超出普通高中的基本属性和共性特点成为所谓的“特色学校”。如前所述,有学者从“道、势、术”的层面讨论普通高中的特色问题,我更倾向于普通高中在“道”的层面以共性为主,在“势”的层面共性和个性兼顾和相容,而在“术”的层面个性大于共性,特殊性大于普遍性。道理很简单,“条條大路通罗马”,所要达到的目的地是相同的,但路径则要根据出发点的位置来决定,可以有完全不同的选择。

第三,生物特化现象常常发生在有利于生存的主要器官和核心部位,如作为猫科动物的剑齿虎为提升攻击力而特化出了巨大的牙齿。而学校的特色化发展也应着眼于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环节和关键部位,这就是育人方式的变革。育人方式的多样化与特色化是相辅相成的,直接指向普通高中“趋同化”和“同质化”的问题,是根据师生成长和发展的实际所进行的选择,也是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和个性形成的关键领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推进课程与教学的多样化和特色化,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这是普通高中发展的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以育人方式为特色化的重点,同样可以形成完整的进阶结构和系统,我们可以育人方式的若干环节为列,以特色化的程度为行,在学校特色发展上形成进阶体系(表1)。

综上所述,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的命题应主要在校内而不在校际,应集中在育人目标与育人方式的变革上,应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

三、多样化与类型化

从文化的视角看,多样化包含着以下三层含义:一是基于地理、历史、群落的交互作用,所自然形成的各不相同的文化特质和内涵;二是文化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通过文化形态和文化景观得以表现;三是通过文化交流和沟通所形成的文化融合和创新发展。

从文化多样性的第一层含义来看,普通高中由于自身所处的空间位置和历史积累不同,从来就是也自然就是多样化的,并不存在所谓的“同质性”。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空间位置看,东部、中部、西部、北部和南部的普通高中,城市、县城、乡镇的普通高中,历来有自己的不同区位优势和文化特点。从历史积累和时间跨度来看,普通高中有的建于民国时期,有的建于新中国成立后,有的兴起于改革开放时期,有的则是近几年新建的学校,这些学校创建者的初衷和理念不同,生存和发展的语境不同,所拥有的资源不同,走过的道路不同,培养特点不同因而校友也完全不同。这些不同过去存在,现在存在,未来还会存在。以南京为例,即使同处于南京城内,相距不远,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南师附中”)所形成的文化和师生特质完全不同于南京市金陵中学,而金陵中学所形成的文化和师生特质也完全不同于南京外国语学校;当然,南京外国语学校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和文化积累,所形成的文化特质和文化内涵则与其他两所学校根本不同。

从文化多样性的第二层含义来看,任何一所普通高中的文化特质和文化内涵都是通过多种载体、多种方式、多种途径来表现的。既可以通过具象的方式如环境、活动、社团、礼仪、节庆等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抽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精神、办学思想和教育哲学来表现;既要表现在物质环境和设施设备的优势和特点上,更应该表现在师生行为和气质上;既可以表现在育人方式上,也可以表现在学校管理、队伍建设、人际关系和学校氛围上。普通高中不同于小学和初中,对分科教学要求很高,因此不同学科在体现学校文化特质和文化内涵上会有明显的学科特点,理科教师、文科教师、艺体教师在精神气质和行为表现上呈现明显的多样化特质,不同科任教师担任班主任所带出来的班级都有着明显的不同特点;由不同学科的特质所决定,学科教研、学科建设和学科研究也体现着明显不同的要求和规范。

从文化交流和文化沟通的角度看,普通高中的开放性决定了文化传承和文化融合的多样性,决定了文化发展和文化创新的程度和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越来越频繁,不仅有区域内的普通高中联盟,而且有国内国外的普通高中联盟。集团化的兴起,不仅带来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普通高中文化交流和沟通,而且带来了学段之间的重新整合,不断涌现出以普通高中名校为龙头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促进了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也促进了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如南师附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文化基因不仅被集团内的其他高中传承,也被集团内的初中和小学传承,并且集团校以学段的特点和方式来鲜明体现和创新了这种文化基因。再如,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采取了“月值制度”,即每个月举行一次以某一所学校为核心、其他学校共同参与的交流活动,并采取专家点评方式,全面推进普通高中的文化交流與沟通的规范性和制度化,从整体上促进了高品质示范高中的示范效应和影响范围。

然而,即使我们承认上述文化多样性在普通高中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和很好的表现,却仍然无法掩盖普通高中在某些方面的同质化倾向不仅没有减少,而且在不断自我复制、自我繁衍和自我强化,尤其是在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以不断升级的高考要求和指标为追求,以模拟考试和解题训练的有效性为目标,不断增加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投入成本和体力消耗,严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这种沿着一个方向、追求一个目标、在某个方面和领域不断趋同和内卷的同质化,也极大地影响了普通高中的健康发展,抑制了普通高中发展的活力。为此有专家明确提出要重构“类型化”的概念,建构了二维四分法,即以优质和特色为纵横两轴建立坐标系,对全体普通高中学校进行类型的划分,分别是优强特强类、优强提特类、特强提优类、优特后发类(优特双弱类)[7]。这种分类不同于艺体类、科技类等常见的基于教育要素的分类,也不同于普通高中、综合高中、特色高中或者民办高中、国际高中等统一的宽泛分类。这种分类方法较以往的分类有其鲜明的特点和针对性:第一,紧扣了两大关键词——特色和优质,并加以协同重视,政策回应性强,有助于更好地对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进行政策破题和实践落地。第二,把高中学校的发展水平和办学特征统整考虑,操作性强,有助于引导学校克服片面重视特色而忽略综合质量提升或者片面重视质量而淡化办学特色打造的发展误区。第三,以优质和特色为纵横轴形成一个坐标系,涵盖四个象限,对象包容性强,每一所学校都可以归类入群,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规划发展战略与路径。第四,基于四类学校,分类剖析不同发展需求,有助于研制针对性的教育政策,更好地推动分类治理。

我以为这种分类有以下创意,可以更好地促进普通高中的健康发展:

一是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应该成为普通高中的新追求和新目标。因此,全面提高学校办学品质,有效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强化优质的维度,不仅应该对每一所学校提出高质量发展要求,而且应该对每一门学科的每一节课都提出上实、上精、上活的要求。

二是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品牌和特色已经成为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重要衡量指标之一,也可以说没有品牌和特色的高质量是不存在的。这对普通高中而言也同样成立,因此要从自发和自然状态下的学校特色走向自觉和有意识的学校特色。增加特色的维度对引导普通高中健康发展作用明显。

三是“类型化”的政策设计下,有可能激励和激发更多的学校根据学校现有的状态、明确的学校定位、自然形成的特色,逐步放弃学术精英培养的不切实际的追求,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和多样发展上下功夫,形成适合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有望培养出非学术精英的其他创新人才,从而走一条最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2022年7月,在“普通高中高品质发展的范式创新”研讨会上,我们发布了“南京宣言”,其中有言:

让我们凝聚“立德树人,教育强国”的教育共识,构建“以人为本,开拓创新”的育人体系。我们坚信,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队伍,营造“开放合作,和谐共生”的教育环境,定能成就“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教育品质!

但这并不意味着要让所有的普通高中都办成一个模样,南师附中一个就够了,锡山高中一个就够了,常州中学、南通中学、泰州中学一个也够了。因此,我们明确提出“普通高中高品质发展的范式创新”的新意之一,不是举办“贵族俱乐部”,成为全省一流高中的曲高和寡的沙龙,而是鼓励全省每一所高中都能参与到高品质发展的过程中,让每一所普通高中在高品质发展中成为最好的自己,创造出一个新的自己。

四、多样性与统一性

从哲学的角度看,多样性起码具有三个层次的内涵:一是以统一性维系的多样性,是一种有差别有不同的统一性;二是具体事物既有多样性、差异性的一面,也有统一性和规范性的一面;三是从特定事物的角度,统一性和多样性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性质,统一性中有多样性,多样性中有统一性。

因此从哲学视角看普通高中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我们起码可以确认以下三点:

第一,普通高中的多样性是普通高中统一性的不同实现形式和表现形态,并没有脱离普通高中性质、任务与目标的“赤条条”的多样性。从哲学的层面看,世界上存在的任何一种东西,都是个性与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具体性与概括性的统一体,因而任何一种东西不可能只有异质性而没有同质性。普通高中也是如此。

第二,普通高中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必然更强调育人的普遍价值、基本规律和共同基础,更强调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促进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更强调全面素养基础上的个性充分发展,因而必须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有培养目标、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的统一规范,必须满足高中生进入高校学习的基本素养和内在需要。显然,作为基础教育的普通高中,必须比职业学校和大学具有更强的统一性。

第三,从具体学校的层面看,不同学校之间也应该既有多样性的一面,又有统一性的一面,而且多样性和统一性并不能泾渭分明地划分出来,而是浑然一体。譬如关于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哲学和培养目标,关于学校的德育、课程和教学改革,关于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关于教师团队建设和学术研究等,都具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如果具体到不同学校的师生,则会有更多多样性和统一性共生的现象。

综上所述,即使是现实中的普通高中,准确的描述依然是“大同小异”,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在个性中体现共性;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在特殊性中体现普遍性;既有同质性也有异质性,在异质性中体现同质性。显然,同质性本身不具有贬义,而是中性的。客观地判断普通高中发展的现状,有些同质性“强化”到伤人甚至害人的地步,强化到违背普通高中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程度。而有些充分体现统一性的同质性却没有得到普遍强化而是被明显弱化,譬如“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学校要给学生更多成长和选择的空间,让他们拥有更自由自在、朝气蓬勃、生龙活虎的学校生活,而不是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甚至產生恐惧的心理,质疑生活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在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的过程中,我们没有必要回避统一性和同质性;相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高品质的高中,我们必须在一些方面和某种程度上强化统一性和同质性。一句话,强化非有不可的统一性,并在此前提下讨论多样化和特色化的问题。

首批江苏高品质示范高中的实践,其实就提供了高质量发展的群体样本,也提供了多样性与统一性结合的群体样本,而这一群体样本是以高品质包含多样性和特色化,但又体现着更全、更多、更高的质量和品质的要求。我们若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评估细则》的10项一级指标为列,根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措施为行,可形成双向细目表(表2)。

每一个空格都是由不同高品质示范高中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积累、所处特定的空间位置、积累起来的学校优势、师生发展的实际水平、能够获得的外部支持等,综合考虑所形成的学校创建规划并在三年中予以实施的。每一种个性中都体现着共性,每一种特殊性中都蕴含着普适性,所建构出来的高品质既具有同质性也包含着异质性。如前所述,南京市的三所高品质示范高中——南师附中、金陵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尽管处于相近的空间位置,但学校历史和传统不同,学校特点和优势各异,师生发展的倾向和外部资源都有明显的特点。

从采取的措施的维度看,仍然具有多样性和特色性发展的空间。如对某一所特定的学校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补短板,而其相对短板表现在“师资队伍”“智慧教育”“发展生态”三个方面,因而其“创新驱动”和“专业支撑”的重点和着力点则更有可能体现在这三个方面。而对另一所学校而言,重点则可能在“课程体系”“校园生活”“学校治理”上。若一所学校今后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扬长”,则可能在原有优势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升级”“资源重组”“品牌培育”等措施不断形成更为鲜明的特色,如同处无锡的天一中学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锡山高中的工程课程和项目实施、南菁高中的美育特色品牌打造等。

对每一所普通高中而言,成为最好的自己,必须面对后普及时代的一系列不可回避的问题,如:学生差异明显增大,中考成绩最大差额达到几十分之多,学生的才能和倾向差异明显,学术化精英人才相对被稀释;数字化时代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校和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管理的透明度越来越高,对各方面工作都形成了严峻的挑战;物质环境的充裕带来精神的平庸;等等。因此,普通高中育人目标与育人方式的多样性、选择性甚至是定制化,是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的核心和重点所在。一所好的普通高中,能够有几个学生考上北大、清华,一批学生考上“双一流”建设高校当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都能积极而快乐地享受高中生活,都能对进入未来的社会和不确定的世界充满自信和希望。

党的二十大和2023年两会,都明确提出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也必然是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必须确立一个基本观点:普通高中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超越多样化发展的阶段,建立起新理念、新思路、新框架和新措施,而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则是其中的应有之义。2023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明确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到2035年实现六大目标,完成八方面的质量提升工作和工程,使我国“质量强国基础更加牢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8]。

根据《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所确定的质量建设目标和主要指标,结合普通高中的发展的实际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我以为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过去我们从来没有考虑的质量指标,其中包括“发展的质量效益”“质量竞争力”“产品和服务质量”“质量基础设施”“质量治理体系”等。譬如《质量强国纲要》提升发展的质量效益就包括创新驱动、绿色导向、利民惠民三个重要方面,我们也应该去思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如何以创新驱动、绿色导向、利民惠民为重要衡量标准。再如我们对人才培养质量(产品质量)有较多的思考,但很少考虑教育的服务质量;我们更多考虑的是形成什么样的教育教学品牌,却很少考虑教育品牌和特色的发展能力;我们更多考虑了质量与管理的关系,却很少考虑如何才能建设和营造一种质量文化。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普通高中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构自主培养模式,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有更多样化、特色化的创造。

参考文献:

[1]张宝歌,韩嵩,焦岚.后普及时代普通高中多样化制约机制及对策思考[J].教育研究,2021,42(1):83-95.

[2]杨锐.统一与多样辩证关系视野下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基于吉林省54所普通高中的调研[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111-117.

[3]陈如平,牛楠森.普通高中发展与特色高中创建的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20(9):33-35.

[4]武秀霞.多样、特色与高品质教育——关于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若干问题的反思[J].教育科学研究,2019(12):26-31,45.

[5]朱丽.特色普通高中建设中的道、势、术融合——基于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创建实践的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20(10):41-46.

[6]张军凤.普职协调发展视角下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制度审视[J].中国教育学刊,2022(6):43-47,102.

[7]徐士强.走向多维分类发展:增强普通高中活力的一种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8):18-23.

[8]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EB/OL].(2023-02-06)[2023-03-10].http://www.gov.cn/zhengce/2023-02/06/content_5740407.htm.

责任编辑:杨孝如

*本文系2020年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重大项目“普通高中高品质发展的范式创新”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23-03-18

作者简介:彭钢,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政策。

猜你喜欢
统一性特色化类型化
全员参与创建特色化的安全文化体系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打造特色化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我国警察盘查行为类型化分析
行政诉讼类型化之批判——以制度的可操作性为视角
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统一性分析
新世纪以来澳大利亚“质量标准驱动”的高等教育改革:演变、特征及启示
通过“同案不同判”浅议司法统一性问题
试论中国梦视野下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与人民性统一性理论研究
民事一审撤诉的类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