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强链工程创新模式分析与经验借鉴

2023-05-26 17:23陈海燕李海丽杜玲
科技智囊 2023年5期
关键词:卡脖子中关村

陈海燕 李海丽 杜玲

摘  要:为解决产业链、供应链上面临断供风险的“卡脖子”技术问题,中关村实施强链工程,形成了独特的创新模式。文章在对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SNM)及应用情况进行回顾的基础上,以技术选择、项目组织、项目执行、成果应用推广、保护政策撤离5个关键环节为主线,以保护空间的构建为辅线,对中关村强链工程创新模式进行了系统深入剖析。研究发现,中关村强链工程在需求凝练、揭榜团队遴选、保护空间构建、领军企业主导等方面的实践为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关键词:中关村;强链工程;战略生态位管理;领军企业;卡脖子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3.05.03

一、引言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部分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卡脖子”重大问题,对基于自主创新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出了紧迫需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关村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瞄准产业链、供应链上的紧迫问题,发挥先行先试优势,争当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的排头兵,实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精尖产业强链工程(简称“强链工程”),形成了一套破解“卡脖子”难题,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强链工程创新模式。

战略生态位管理(Strategic Niche Management,SNM)是一种为新技术成长构建保护空间的理论,其最初应用于颠覆性技术研究,目前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分析框架[1],近年来被逐渐应用到分析生态工业园、知识产权、众创空间等方面。笔者首先系统研究了SNM的理论架构及应用情况;其次,借助SNM理论构建中关村强链工程创新模型;最后,基于创新模型系统深入分析强链工程实施的关键路径和主要做法,探讨强链工程是如何为“卡脖子”技术构建一个暂时的保护空间,给予这些技术孵化和发展成熟的机会,促进其发展成长,最终实现国产化替代。相关研究以期为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可借鉴经验。

二、SNM理论

SNM脱胎于生态学上生态位的概念。1917年,美国生态学家Grinnell J发表了《加州鸫的生态位关系》一文,将生态位定义为生物在生态群落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2]自此,生态位的概念流传开来,许多领域的专家相继对生态位的概念与内涵展开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态位的研究被引入到技术能力与技术创新研究中。[3]

(一)SNM理论架构

1994年,荷兰学者Schot J等首先提出了SNM理论。[4]假定许多颠覆性创新在市场竞争中失败,主要是因为既定技术已经嵌入现有部门[4-5],而且大多数新技术比较粗糙。在这种情况下,SNM理论主张为有前途的新技术和概念创建、开发和有控制地分解试验台(实验、示范项目)[6],即为其构建保护空间[7-8],以便了解其可能的发展潜力,并提高新技术的传播速度。这个保护空间能够推动新技术由技术生态位向市场生态位跃迁,其中,技术生态位是指为新技术提供保护性空间,进而培育其“市场潜力”;而在市场生态位下,新技术已为客户熟悉,逐渐在主流市场中建立起竞争力[9]。

SNM围绕新技术的出现、孵化、推广和商业化,从技术的产生到成功走向市场的全过程展开研究[10],Weber M等将SNM分为技术选择、实验选择、实验执行、实验扩大和保护政策撤离5个阶段[6]。此后,Hommels A等将这5个阶段进行了丰富:1.技术选择,识别有潜力的新技术或概念,并从广义上思考新技术的含义、优点或缺点;2.实验设计,新技术将在一个受控实验中进行测试,在这个实验中,实验的发起者决定必须参与实验的行动者,以及为确保其发展而必须采取的保护措施;3.实验执行,阻碍实验成功实施的问题可能是技术问题,也可能是经济、社会或基础问题,这一阶段的目的是了解在实验执行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以便对技术、社会实践和流动性假设等进行调整;4.实验扩大,推动新技术由技术生态位向市场生态位跃迁;5.保护政策撤离,评估生态位的保护并逐步撤走保护手段及措施。[11]这也是学界普遍认可的SNM管理五阶段模型。

从第二步(实验设计)至第四步(实验扩大),需要构建保护空间,Schot J等SNM研究学者认为,期望、社会网络、学习过程这3个内生进程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构建保护空间的基础。[12]1.期望,期望面向未来,为新技术的发展提供方向[13],所有的行为者都应该共享趋同的期望;2.社会网络,社会网络是SNM的一个关键过程[14],新技术的支持者形成社会网络,为技术发展提供和整合必要的资源[15];3.学习过程,了解新技术发展的障碍并克服这些障碍[6]。

(二)SNM理论应用

SNM理论自创立以来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其一,应用SNM理论研究新兴生物燃料、清洁能源等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颠覆性技术创新政策、举措或问题,如分析伦敦的清洁汽车技术从原型到批量生产[16],芬兰民间社会参与可再生能源发电[17]、航空生物燃油[18],欧洲的生物经济转型[19],法国电车推广[20],我国汽车绿色涂装行业[21]、碳捕获与封存[22]以及杭州新能源汽车创新系统[23]等;其二,研究一般的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机制或问题,如颠覆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4],颠覆性技术发展的政策保護空间[25],颠覆性技术的成长过程[26]及在5个成长阶段的关键问题[27],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28]、美国国防创新试验小组[29]的颠覆性技术创新机制等;其三,研究其他的创新问题,如生态工业园[30]、众创空间[31]、知识产权[32-33]、新型研发机构[34]等。此外,还有学者将SNM用于研究美国远程办公倡议[35]和纳入设计思维[36]等。

三、强链工程创新模型构建

SNM在诸多领域获得了应用,具有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强链工程技术与颠覆性技术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面临成熟技术的阻力、提供保护空间等。

(一)SNM理论用于强链工程技术的适用性分析

SNM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为新技术从技术生态位跃迁至市场生态位提供保护空间,这是因为颠覆性技术大都比较粗糙,而且既定主流技术已经嵌入现有社会体系,颠覆性技术不具备竞争力,需要为其构建一个保护空间。强链工程聚焦解决产业链、供应链上面临断供风险的“卡脖子”技术问题,由于国外已经拥有成熟的技术,并在市场中占有先机,强链工程技术在技术和市场两个方面都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为摆脱国外成熟技术的压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强链工程为“卡脖子”技术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创建了一个保护空间。表1将强链工程技术与颠覆性技术进行对比分析,从需求来源、技术特点、主要障碍、设置保护空间目的等多个角度来看,强链工程创新模式与SNM理论高度契合。

(二)基于SNM理论的强链工程创新模型构建

根据SNM理论,将强链工程创新模式分为技术选择、项目组织(实验设计)、项目执行(实验执行)、成果应用推广(实验扩大)、保护政策撤离5个环节,分析每个环节的关键做法,特别是项目执行至成果应用推广环节保护空间的构建过程,具体如图1所示:

第一步,技术选择,通过哪些途径获得技术需求,又如何识别出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卡脖子”风险技术;第二步,项目组织,项目由哪个主体组织,如何组织;第三步,项目执行,采取哪些措施可以最大程度保证项目按期保质保量完成;第四步,成果应用推广,项目研究成果如何应用及向更大范围推广,推动“卡脖子”技术由技术生态位跃迁至市场生态位;第五步,保护政策撤离,可以与国外成熟技术竞争,实现国产化替代。在项目执行至成果应用推广环节,各利益相关主体通过共享的期望、组建的社会网络、学习过程3个内生进程为技术攻关构建保护空间,并推动其由技术生态位向市场生态位跃迁。

四、强链工程创新模式分析

基于上述强链工程创新模型,以技术选择、项目组织、项目执行、成果应用推广、保护政策撤离5个关键环节为主线,以保护空間构建为辅线,对强链工程创新模式进行深入剖析。

(一)技术选择

强链工程选择的技术,是沿产业链布局的随时可能面临断供风险的“卡脖子”技术。一方面,需要从产业链角度,整体把握重点产业哪些环节存在技术风险;另一方面,具体面临的断供风险“卡脖子”技术,对于一般企业、研究机构等而言,识别难度较大,领军企业由于具有对社会需要、产业技术前沿变革趋势的前瞻性洞察力,则比较有发言权。为此,强链工程从这两个方面挖掘并识别出“卡脖子”技术,技术选择流程如图2所示。

首先,基于专利分析形成“卡脖子”技术清单。从产业本身发展的角度,开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11个重点产业知识产权战略布局研究,形成各产业的专利分布图、专利导航图、专利预警图、未来技术支持方向布局与技术路线选择图等,分析产业链、供应链现状,梳理“卡脖子”技术清单和领军企业清单。其次,定向对接识别领军企业技术需求。采取主动摸排、组织座谈等方式定向对接领军企业清单中实力强、可代表中关村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领军企业,如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兆易创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了解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布局考虑以及技术需求,重点聚焦那些严重依赖进口,制约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技术需求,并进一步明确技术需求名称、技术需求单位、技术需求指标、对标产品技术指标、对标产品价格、年度意向采购量、意向采购价格、预计研发周期等。最后,在开展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组织行业专家、投资专家等,对标技术标准、产品标准、产业标准,结合“卡脖子”技术清单,对各领军企业提出的技术需求进行论证,同时兼顾经济成本和时间周期,遴选出面向各细分领域的共性痛点、难点且具有急迫性、挑战性的技术需求。

强链工程技术需求包括以下三类:一是严重依赖国外企业的底层“卡脖子”技术,如面向存储器版图的浏览、编辑及IP集成工具项目。版图工具作为长期被美国一家独大垄断的工具,也是中美贸易竞争的关键核心,急需联合国内EDA企业,针对存储器版图的情况进行研发,使版图工具与存储器设计紧密结合。二是市场需求强烈的整机关键核心部件,如CT滑环项目。CT滑环作为CT成像设备的关键部件之一,用于CT旋转端和固定端之间功率和数据的传输,主要依赖美国、德国、瑞士进口,急需研发一款国产CT滑环部件,在加工工艺、高速高可靠、长寿命等技术方面实现突破。三是抢占主导权的前瞻性布局,如Micro LED显示控制集成电路项目。基于HDMI2.1/DP1.4/DP2.0的视频接口+Micro LED显控一体的asic设计,属于全球首创,为Micro LED的发展开创了新的机遇。

(二)项目组织

强链工程从项目组织环节开始构建保护空间,形成共同期望、组建社会网络、开展学习过程。

其一,领军企业主导遴选揭榜团队。考虑到强链工程技术较难攻克且任务紧迫,故在揭榜团队遴选环节综合运用“揭榜挂帅”“赛马”等组织方式,力争找到最合适的团队,按期完成任务。所谓“揭榜挂帅”即把需要解决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张榜出来,谁有本事谁揭榜,不论资质、不设门槛、选贤举能、唯求实效。[38]所谓“赛马”即在立项时平行资助多个主体(创新团队),分阶段考核淘汰,最终聚焦优势主体,实现科研攻关。[39]强链工程采用“揭榜挂帅”组织方式,将技术需求榜单面向全国公开发布并征集揭榜团队,不设年龄、职称、学历等门槛限制,只要有能力解决问题的都可以来揭榜。首批强链工程项目共47家京内单位、18家京外单位揭榜,42家民营企业、23家高校院所国有企业揭榜1。领军企业通过实地考察、组织行业和投资专家评审等方式,判断揭榜团队的研发实力,最终确定揭榜团队。针对特别紧迫的项目,有时候会组织多家揭榜团队开展“赛马”攻关,多条技术路线、多个单位平行攻关,领军企业为“赛马”攻关的单位提供均等适配机会,最终选取性能指标最好的产品采购。

其二,领军企业和揭榜团队可通过多种方式达到趋同的期望。一是委托研发模式,由领军企业主导,以委托研发的方式与揭榜团队合作,领军企业支付研发费用,获得知识产权,提供必要的适配环境,这种模式能够支持领军企业进一步夯实技术主导权。二是定向采购模式,揭榜团队负责产品的主体研发,承担研发费用,拥有知识产权;领军企业提供必要的适配环境,产品适配成功后,由领军企业定向采购,这种模式能够帮助领军企业形成安全稳定的供应链体系。三是约定合作模式,双方按约定比例共同承担费用,知识产权归属、产品采购的数量和价格等按约定执行。

其三,组建社会网络。确定揭榜团队后,领军企业与其组成创新联合体、签署创新联合体协议、开展联合攻关,在协议中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联合研发团队负责人、任务分工、双方资源投入、验收标准、知识产权归属和采购计划等;专家、检测机构等主体为项目开展提供咨询、检测等方面的服务;政府择优提供经费支持,按照不超过生产线建设、设备及材料购置、房屋租赁、人员费用、试验外协、合作研发、贷款利息等项目总投资额30%的比例,各主体间的互动关系构成了保护空间的社会网络,如图3所示。

(三)项目执行

项目执行过程中实行“里程碑”节点管理,一定程度上能保证研发目标按期保质保量完成。领军企业与揭榜团队约定“里程碑”日期及考核标准。在每个“里程碑”日期前,揭榜团队向领军企业交付项目阶段性成果及证明材料,若领军企业认为达到了“里程碑”考核标准,则拨付下一阶段经费;若领军企业认为未达到“里程碑”考核标准,需向揭榜团队说明详细理由,揭榜团队需及时采取行动完善项目阶段性成果,并再次提交给领军企业。如果揭榜团队在一定期限(如“里程碑”日期之后60天)后,仍未达到“里程碑”考核标准,则领军企业可终止与揭榜团队的合作。

(四)成果应用推广

区别于以往项目研究成果进入不到产业链、供应链,强链工程项目在协议签订阶段就约定了采购计划和产业化安排。例如,某强链工程技术攻关成功后,领军企业将在首年进行30—50台的小批量采购,此后逐年扩大采购量。这种项目研究成果直接进入领军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的做法,一方面切实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另一方面保障了成果的市场预期和研发回报。

在学习过程(克服障碍)方面,政府通过中关村论坛等平台进行宣传推广,推动成果在产业链中扩大应用,加快其国产化替代进程。这也是强链工程对“卡脖子”技术从技术生态位跃迁至市场生态位最后的助力。

(五)保护政策撤离

在项目研究成果进入领军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以及政府部门宣传推广之后,撤离政策保护。未来随着更多的同行采用此成果,不管该成果是超过了国外对标产品,还是相类似或是不如国外的对标产品,只要这个成果拥有了市场,它就拥有了发展的机会。随着成果的不断完善,最终将实现进口替代,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并参与国际竞争。强链工程在领军企业牵引下,将形成需求牵引创新、市场反哺创新的闭环,逐步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

五、经验借鉴

强链工程是中关村为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而探索的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其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形成了3条独特经验:

(一)重视找到真问题和真解决问题的人

从强链工程创新模式的5个关键环节来看,其在技术选择和项目组织环节做足了功课。这两个环节的核心就是要“找到真问题、找到真解决问题的人”。在“找到真問题”方面,基于专利分析形成“卡脖子”技术清单,定向对接识别领军企业技术需求,最后由行业专家、投资专家等把关,将严重依赖国外企业的底层“卡脖子”技术、市场需求强烈的整机关键核心部件、抢占主导权的前瞻性布局等问题精准凝练成技术需求。在“找到真解决问题的人”方面,对单位注册地无限制,京内单位、京外单位均可揭榜;对单位性质无限制,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各类主体均可揭榜;对负责人不设年龄、职称、学历等门槛限制;由技术需求方领军企业主导遴选揭榜团队;针对特别紧急的项目,可以采用多条技术路线,由多个单位平行“赛马”攻关。

(二)构建保护空间

强链工程为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卡脖子”技术构建了一个保护空间。首先,明确保护空间的期望,即项目研究成果达到一定技术标准、产品标准、产业标准,直接进入领军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具体合作方式通过委托研发、定向采购、约定合作等。其次,组建社会网络,领军企业和揭榜团队组成的创新联合体是该社会网络的核心,二者在创新联合体协议中明确研发团队负责人,双方的任务分工、资源投入,“里程碑”节点,考核标准及方式,知识产权归属和采购计划等内容;专家、检测机构等主体为创新联合体提供咨询、检测等方面的服务,政府为创新联合体项目提供不超过总投资额30%(不超过1000万元)的经费支持,各主体间的互动关系构成了保护空间的社会网络。最后,在学习过程方面,政府通过中关村论坛等平台进行宣传推广,推动成果在产业链中扩大应用,加快其国产化替代进程。

(三)发挥领军企业的主导作用

领军企业在“卡脖子”技术攻关、成果直接进入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在技术选择环节,领军企业从技术标准、产品标准、产业标准3个维度精准地提出了项目需求。在项目组织环节,领军企业主导遴选揭榜团队,与揭榜团队组建创新联合体,在社会网络中发挥最核心的作用。在项目执行环节,领军企业负责为揭榜团队研发提供适配环境,并组织“里程碑”考核。在成果应用推广环节,领军企业承担成果转化职责,确保研发成果直接进入其产业链、供应链。从项目组织环节至成果应用推广环节,由领军企业主导构建了一个保护空间,推动项目由技术生态位向市场生态位跃迁。

六、结语

文章借助SNM理论对强链工程创新模式进行了系统深入剖析,总结其创新之处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其一,在技术选择环节,挖掘产业链、供应链中要解决的真问题,并将其凝练精准转化为技术需求,形成“真榜实榜”;其二,在项目组织环节,坚持英雄不问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从科研能力和项目研究计划两个维度进行考察,让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优势团队揭榜攻关;其三,强链工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的有益尝试,领军企业作为出题者和最终用户在项目组织全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这些创新做法和经验在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值得借鉴和推广。

注釋:

1. 数据来源:课题组对强链工程实施情况的统计整理。

参考文献:

[1] Giganti P,Falcone P M.Strategic Niche Management for Sustainability: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Sustainability,2022(1680):1680.

[2] Grinnell J. The Niche-relationship of the California Thrasher[J]. AUK,1917(04):427-433.

[3] 张光宇,李华军,张玉磊,等.战略生态位管理(SNM)理论研究现状述评及展望[J].科技管理研究,2012(04):167-170,184.

[4] Schot J,Hoogma R,Elzen B.Strategies for Shifting Technological Systems:The Case of the Automobile System [J].Futures,1994(10):1060-1076.

[5] Kemp R,Schot J,Hoogma R.Regime Shifts to Sustainability through Processes of Niche Formation:The Approach of Strategic Niche Management[J].Technology Analysis&Strategic Management,1998(02):175-198.

[6] Weber M,Hoogma W,Lane B,et al.Experimenting with Sustainable Transport Innovations:A Workbook for Strategic Niche Management[M].Seville:CEC Joint Research Centre,1999(09):31-58.

[7] Markard J,Truffer B.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s and the Multi-level Perspective:Towards an Integrated Framework[J].Research Policy,2008(04):596-615.

[8] Smith A,Raven R.What is Protective Space?Reconsidering Niches in Transitions to Sustainability[J].Research Policy,2012(06):1025-1036.

[9] 齐晓燕,郭丕斌.战略生态位管理的背景及演化过程[J].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7(05):54-56.

[10] 区洁容.基于SNM理论的社会网络与市场生态位关系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2.

[11] Hommels A,Peters P,Bijker W E.Techno Therapy or Nurtured Niches? Technology Studies and the Evaluation of Radical Innovations[J].Research Policy,2007(07):1088-1099.

[12] Schot J,Geels F W.Strategic Niche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Innovation Journeys:Theory,Findings,Research Agenda,and Policy[J]. Technology Analysi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2008(05):537-554.

[13] Geels F,Raven R.Non-linearity and Expectations in Niche-development Trajectories:Ups and Downs in Dutch Biogas Development[J].Technology Analysi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2006(03):375-392.

[14] Caniels M C J,Romijn H A.Actor Networks in Strategic Niche Management-insights from Social Network Theory[J].Futures,2008(07):613-629.

[15] Hermans F,Apeldoorn D V,Stuiver M,et al.Niches and Networks-explaining Network Evolution through Niche Formation Processes[J].Research Policy,2013(03):613-623.

[16] Sushandoyo D,Magnusson T.Strategic Niche Management from a Business Perspective:Taking Cleaner Vehicle Technologies from Prototype to Series Production[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4(74):17-26.

[17] Ruggiero S,Martiskainen M,Onkila T.Understanding the Scaling-up of Community Energy Niches through Strategic Niche Management Theory:Insights from Finland[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8(170):581-590.

[18] Koistinen K,Upham P,Bogel P.Stakeholder Signaling and Strategic Niche Management:The Case of Aviation Biokerosene[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9(225):72-81.

[19] Tani A.Strategic Niche Management Approach for Shaping Bio-based Economy in Europe[J].Open Agriculture,2018(01):98-109.

[20] Turnheim B,Geels F W.Incumbent Actors, Guided Search Paths, and Landmark Projects in Infra-system Transitions:Re-thinking Strategic Niche Management with a Case Study of French Tramway Diffusion(1971-2016)[J].Research Policy,2019(06):1412-1428.

[21] Tian H, Wang Z H.Chinese Green Process Innovation in Automotive Painting:The Strategic Niche Management Perspectiv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0(02):993-1010.

[22] Yin C H,Xu H.Assessing the Niche Development of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through Strategic Niche Management Approach:The Case of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house Gas Control,2022(119):103721.

[23] Jin J,Mckelvey M.Building a Sectoral Innovation System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in Hangzhou,China:Insights from Evolutionary Economics and Strategic Niche Management[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9(224):1-9.

[24] 刘庆全,蔡小锦,宁钟.颠覆性技术研究述评与展望—基于战略生态位管理视角[J].管理现代化,2021(03):107-114.

[25] 黄子洋,余翔,尹聪慧.颠覆性技术的政策保护空间研究—基于战略生态位管理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9(04):607-616.

[26] 许泽浩,张光宇,廖建聪.基于战略生态位管理视角的颠覆性技术成长过程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6(02):5-9.

[27] 许泽浩.颠覆性技术的选择及管理对策研究:基于TRIZ理论与SNM理论视角[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7.

[28] 窦超,代涛,李晓轩,等.DARPA颠覆性技术创新机制研究—基于SNM理论的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8(06):99-108.

[29] 张晟剑,欧春尧.DIUx颠覆性创新管理机制及启示—基于战略生态位管理(SNM)理论视角[J].广东科技,2019(12):69-72.

[30] Susur E,Hidalgo A,Chiaroni D.A Strategic Niche Management Perspective on Transitions to Eco-industrial Park Development:A Systematic Review of Case Studies[J].Resources,Conservation&Recycling,2019(140):338-359.

[31] 罗嘉文,陈晓雪.基于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的众创空间五元评价模型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20(14):99-106.

[32] 罗嘉文,张光宇.基于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的全程知识产权管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06):170-175.

[33] 何微,黄子洋,王华,等.战略生态位管理視角下我国专利运营机制优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2(15):163-172.

[34] 米银俊,刁嘉程,罗嘉文.多主体参与新型研发机构开放式创新研究:战略生态位管理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9(15):22-28.

[35] Stiles J.Strategic Niche Management in Transition Pathways:Telework Advocacy as Groundwork for an Incremental Transformation[J].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and Societal Transitions,2020(34):139-150.

[36] Schraven D F J,Arghandeh Jouneghani P,Jonkers H M,et al.Design to Market Thinking:Exploring the Merits of Strategic Niche Management in Design Thinking[J].Technology Analysis&Strategic Management,2021(05):1-18.

[37] Christensen C M,Bower J L.Customer Power,Strategic Investment,and the Failure of Leading Firm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6(03):97-218.

[38] 李海麗,陈海燕,李玲.国内典型省市“揭榜挂帅”机制实践与发展思考[J].科技智囊,2022(07):54-61.

[39] 陈海燕,李海丽,李玲.科技项目管理“赛马制”的实践与发展[J].科技智囊,2022(08):60-67.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strangle technical problems facing the risk of supply interruption in the industry and supply chains,zhongguancun has implemented the strong chain project and formed a unique innovation model.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Strategic Niche Management(SNM)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the article takes five key links,namely technology selection,project organization,project implementation,achievement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and policy withdrawal as the main line,and the protective space construction as the auxiliary line,to conduct systematic in-depth analysis of zhongguancun strong chain project innovation mode. It is found that the practice of zhongguancun strong chain project provides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Chinas key core technology breakthroughs in terms of demand refinement,team selection,protection space construction,and leading enterprise leadership.

Key words:Zhongguancun;Strong chain project;Strategic niche management;Leading enterprise;Strangle

猜你喜欢
卡脖子中关村
习近平2022年6月28日在湖北武汉考察时的讲话
本期导读
本期导读
种子科技:打赢种业翻身仗 如何破解“卡脖子”难题
全省农业科技“五五”工程暨农业“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推进会在黄冈召开
卡脖子与保鲜问题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硅谷与中关村自主创新政策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