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23-05-27 00:19王宇
关键词:教师应传统数学

王宇

摘 要:我国作为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国也明确指出应在学科教学中全面渗透传统文化,注重文化教学。本文首先阐述了初中数学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其次分析了初中数学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策略,希望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数学 教学方法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4.029

为了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在学科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成为一项重要问题。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必修课程之一,传统文化对初中数学的作用显著,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使其在实际教学中彰显出自身价值,通过信息技术整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借助互联网引导学生观看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视频,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讨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内涵等,避免数学课堂氛围不够活跃。但目前初中数学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如学校和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渗透重视不够、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缺乏传统文化教学经验,等等,这些问题导致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与效果较差,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一、初中数学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课堂不仅没有较强的趣味性,而且未营造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再加上初中数学知识相对复杂,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降低,甚至以消极的态度来面对初中数学学习,无法将课堂中的知识全面掌握,也难以做到学以致用。而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之后,可以为学生带来一种新鲜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传统数学教学比较侧重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通过相应措施引导学生形成灵活的数学思维,而传统文化赋予了初中数学课堂新的内涵,可以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更加容易,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数学素养,对学生其他能力方面的培养有所帮助。

3.有助于沉淀民族精神

我国的优秀古籍是丰富多样的,很多优秀古籍与数学息息相关,从而为现代数学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在现代社会,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对相应数学古籍产生明确认知,例如《九章算术》《五经算术》等,当学生不断了解这些数学古籍时,可以使学生深入体会数学原理,感受到古代人的智慧,对民族精神的沉淀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同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初中数学教学融入传统文化后,能够帮助学生摒弃薄弱的历史意识,对我国历史文化产生明确认知,感受中华民族无私奉献、忠于国家、努力拼搏的精神。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在现代数学教育中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目前我国掀起了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从而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带来直接影响,当初中数学教师积极采用传统文化教学后,可以使学生的爱国感情越来越强烈。

二、初中数学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1.学校和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渗透重视不够

现阶段很多学校和教师将升学率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传统文化教学,未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很多教育者在实际教学中依旧采用滞后的教育理念,没有将传统文化因素融入其中,学校也忽略了对教师的传统文化培训,从而导致初中数学课堂始终比较枯燥,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没有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传统文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认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为重中之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不够重视,通常采用单一的教育方式,对数学文化的关注度不足,没有在初中数学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导致数学文化的作用受到限制。并且,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忽略了课程内容的完善工作,没有依据实际情况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不了解传统文化与数学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没有及时向学生讲解传统文化的来源、相应故事、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明确认知。

2.教师缺乏传统文化教学的经验

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比较注重知识讲授,教学方法十分单一,很多数学教师认为传统文化教学与自身无关,这是文科老师的任务,所以在教学环节没有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此外,数学教师在传统文化教学中表现出较多不足,相关经验比较匮乏,从而使传统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受到限制,导致初中数学课堂陷入效率低、效果差的困境中。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

从初中数学的层面来看,渗透传统文化属于一项积极措施,渗透内容和教学内容应体现出明显的契合度。但依据数学教学现状可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体现出照本宣科的特点,导致传统文化和数学内容不符,学生很难将这些内容联系在一起,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

4.教学方法比较滞后

在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中,部分教师不愿尝试新事物,未将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中,没有提前搜集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数学文化故事,并制作成PPT对学生播放,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的兴趣不足,走神、开小差的现象屡屡出现。教师在讲解有关数学文化知识点的过程中较为随意,数学文化与数学学习之间相分离,致使学生无法沉浸在数学学习中。初中数学教师在渗透数学文化的过程中未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也没有对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多角度分析,导致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所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差。

5.数学实践活动不足

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师对实践活动的关注度不足,日常教学仅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且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不够精细化,对情境创设的内涵、特點缺乏明确认知,不了解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忽略了问题情境的要求,很多教师直接将课本知识挪到了多媒体屏幕中,认为这就是“情境创设”,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授课效果必然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站在初中生的立场上分析,此时期他们的认知活动较为特殊,体现出具体性的特点,他们在学习时应具有具体的情境,了解知识点与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倘若教师一味讲述抽象的课本知识,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教师在教学时仅通过简单课件来进行,容易使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

三、传统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采用多元教学方法,构建良好的传统文化渗透氛围

在今后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紧跟新时代的步伐,深刻认识到探索多种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积极落实此项工作,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营造积极活跃的传统文化氛围,使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更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为主要参考,分析哪种教学方法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此种教学方法融入实际课堂中,为初中数学教学增添新的生机;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切入点,引入微课、情景创设、合作探究等模式,确保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样。

例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部分学生没有较强的空间感,在学习构建空间形象知识的过程中难度较大,无法有效理解教师所讲内容,容易丧失学习信心,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此时,教师应将多媒体技术真正应用起来,通过案例解析和传统建筑相关的文化因素,并从立体几何角度展开全面探讨。以此实现培养学生空间感的目的,通过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学习。

2.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在教学实例中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自从我国掀起新课程改革的热潮后,研究初中数学教材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不仅可以受到素质教育的熏陶,还可以加深对人文教育理念的印象。目前,教材编撰者对文化教育越来越重视,并将部分传统文化内容体现在教材中,可以避免学生不够了解传统文化。所以,如果想使传统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全面彰显出自身价值,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在立足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传统文化,使学生深刻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教师需考虑到与“勾股定理”相关的历史内容,为学生讲述相应的小故事,如两千六百多年前,埃及有个国王,想要知道已经盖好了的大金字塔的确实高度,可是谁也不知道该怎样测量。人爬到顶上去吧,不可能。因为塔身是斜的,就是爬上去了,又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呢?后来,国王请到了一个名叫法列士的学者来设法解决这个问题。法列士答应了,他选择了一个风和日暖的日子,在国王、祭司们亲自驾临时,举行了测塔仪式。太阳光给每个在场的人和巨大的金字塔都投下了长长的影子。当法列士确知他自己的影长等于他的身高时,他发出了测塔命令:这时,助手们立即测出了金字塔阴影长度。接着法列士十分准确地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教师可以适当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保持着足够的热情。

3.教学中合理借助传统文化这一载体

我国传统文化历经了长时间的发展,体现出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曲艺、书法、中医等均具有各自的魅力,这些传统文化为初中数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体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将教学内容和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分析哪些传统文化载体与教学内容比较合适,将这些载体融入其中,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积极。

例如在具体授课环节,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产生清晰认识,可以采取“窗花剪纸”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请大家采用直线对称轴、对称图形的方式来剪窗花吧!”或者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方式完成。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故宫、天坛等中国传统建筑,播放完毕后,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讨这些建筑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4.完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但学生同样要占据主动。依据现代教育体系可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从多样化的活动入手,渗透传统文化,不可盲目实施,应充分考虑到教学的实际情况。同时,教师应加大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力度,例如古典数学节、数学运动会,使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更好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当落实这些活动之后,不仅使学生的好奇心获得满足,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数学文化知识。此后,教师应使学生保持着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定期开展涉及传统文化的趣味数学课,通过第二课堂的方法使学生凭借自身喜好巩固所学内容,不仅可以学习古代的珠算,还可以学习古代学家的相关故事,由此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将会迈上新的台阶。

例如,“圓周率”的测算,我国古人利用“绳测法”和“滚动法”进行原始的实验,得到了圆周率的近似值,并且数学家祖冲之就将圆周率精确到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而在当时不管是计算的工具还是计算的方法都十分不先进,可见我国古代数学家的坚韧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就要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人文精神。

5.遵循教学原则,提高教学质量

在今后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实际情况融入传统文化因素。

其一,潜移默化的原则。数学的学科特点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知识往往更加抽象、复杂,其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体现出隐性的特点,教师应适当彰显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价值,站在宏观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有效把握数学课堂。同时教师应做到持之以恒,不可仅仅在一两次课中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应使学生长时间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其二,创建情景创设原则。通过多种方法使学生体会传统文化教育的乐趣与魅力,使其在接受知识学习时保持较强的积极性。

其三,与学生身心发展相一致的原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当作重点,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有效的渗透下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其四,合作原则。教育的系统性不可忽视,对于数学教学,与其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并不是单一的,这些内容均具有独特价值,应在日常教学中全面应用,并和其他学科联系在一起。教育合力属于一项积极措施,教师需从不同教育环节入手,遵循相应的准则融入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需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选择适当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的诸多环节,避免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较为空洞,要使学生感受到理论学习也并不是枯燥的;要着眼于初中数学教材,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容,将这些内容提取出来,在课堂中为学生讲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注重自身文化意识的增强,转变原有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并学习优秀的新思想,确保可以构建先进的数学文化体系;初中数学教师应借助互联网的手段学习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观看有关传统文化的视频,了解传统文化教学的特点、内涵等,分析哪些传统文化适用于初中数学课堂中,并将这些传统文化真正落到实处;教师需将传统文化数学实践活动提上日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为学生普及传统文化,讲述和数学内涵相关的文化故事,使学生对这些内容越来越感兴趣,打造传统文化全面普及的初中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汪晓勤《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若干路径》,《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2年第6期。

[2] 邹国栋《立足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初中数学教学魅力》,《天津教育》2021年第13期。

[3] 屈景兰、潘祥万《初中数学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模式构建初探》,《数学教学通讯》2020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教师应传统数学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