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联合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患者疼痛和近期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

2023-05-27 02:42刘俊
黑龙江医药 2023年9期
关键词:步态骨性关节镜

刘俊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骨一科,河南驻马店 46300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以膝关节软骨退变和骨质增生为特征的疾病,以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超过50%合并患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2]。目前,西医学尚无一种治疗的理想方式,常通过基础治疗、药物治疗、修复性治疗及重建治疗进行阶梯性治疗,其中关节镜下清理术属于目前的基础手术方法,但无法纠正患者下肢力线[3-4]。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WHTO)在临床应用的优势更为突出,术中对患者的膝关节畸形矫治更为精确,可有效恢复下肢力线,减轻内侧间室负荷,且切口小,操作简单[5-6]。故本研究选取样本医院9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关节镜联合OWHTO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疼痛和近期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9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6.97±3.85)岁;部位:右膝18例,左膝27例。观察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5.13±3.26)岁;部位:右膝17例,左膝28例。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7]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影像检测确诊。纳入标准:在保守治疗6个月后无效;膝关节疼痛影响生活;Kellgren-Lawrance分型[8]为Ⅱ~Ⅲ型;体质量指数<35 kg/m2等。排除标准: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统性红斑狼疮等内科疾病并发症影响关节;伴化脓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肿瘤多发转移;存在严重骨质疏松或既往有关节周围手术史;近1个月内服用镇痛剂及类固醇或非类固醇药物。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术前,完善影像学检查。对照组患者行关节镜下清理术。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髌韧带内外侧进行手术入路,在膝眼处置入关节镜,检查膝关节病损状况和各个室间关节软骨情况,并对充血水肿的滑膜和游离体清理,修整半月板损伤,并用生理盐水冲洗,术毕。观察组患者同时联合OWHTO治疗。取胫骨结节内侧与后内侧直切口,逐层切开,显露内侧副韧带、髌韧带。屈膝90°下从内向外置入3根克氏针以穿出胫骨外侧皮质为宜,行胫骨结节上高位截骨,置入撑开器,纠正内翻角度,需要保持其骨质的连续性,截骨平面需保持和胫骨后倾一致,调整下肢力线满意后,于平台内侧插入1块解剖接骨板,锁定接骨螺钉固定。同种异体骨植入截骨面内,位置满意后逐层缝合,无菌敷料覆盖,术毕。术后常规抗感染、抗凝和镇痛治疗,麻醉清醒后进行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于术前、术后2个月评估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9]、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10]分数。其中膝关节Lysholm评分范围为0~100分,评分越高提示功能越佳;HSS评分范围为0~100分,评分越高提示功能越佳。测量膝关节活动度(ROM),并使用X线片测量下肢全长股胫角(FTA)和步态参数。术后12个月采用三维步态分析仪采集患者步态信息数据,采用软件自动分析相关步态时空参数,分别记录步长、步频、步态周期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加,但是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s)

组别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值P值手术时间(min)92.36±10.93 147.84±13.75 21.188<0.001术中出血量(mL)355.16±60.53 465.38±52.89 9.198<0.001住院时间(d)28.56±5.64 17.44±4.54 10.303<0.001

2.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与术前相比,HSS评分及ROM水平均显著升高,VAS评分、FTA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s)

a表示与术前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值P值HSS(分)术前55.29±7.90 55.85±6.33 0.371 0.711术后2个月64.67±6.33a 76.58±5.65a 9.416<0.001 VAS(分)术前7.25±2.79 7.24±2.58 0.018 0.986术后2个月4.60±0.44a 2.59±0.52a 19.794<0.001 ROM(°)术前95.11±3.04 94.56±3.97 0.738 0.463术后2个月103.50±13.24a 109.44±12.65a 2.176 0.032 FTA(°)术前179.86±5.44 180.08±7.88 0.154 0.878术后2个月174.35±2.84a 172.67±2.44a 3.010 0.003

2.3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步态相关参数情况

与术前相比,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步频加快,步长增长,步态周期缩短,且组间步长、步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步态周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步态相关参数情况(±s)

表3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步态相关参数情况(±s)

a表示与术前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n=45)观察组(n=45)步长(m)术前0.50±0.18 0.51±0.10 0.326 0.745 t值P值术后12个月0.57±0.08a 0.65±0.07a 5.048<0.001步频(步/min)术前85.49±15.06 85.53±14.32 0.013 0.990术后12个月94.63±13.54a 103.68±16.37a 2.858 0.005步态周期(s)术前1.24±0.21 1.25±0.16 0.254 0.800术后12个月1.19±0.13a 1.14±0.15a 1.690 0.095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例(%)

3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是一种慢性关节病,主要以软骨变性与软骨下骨质病变为主。相关研究[11-12]显示,该病近年有逐渐年轻化趋势。该疾病是导致老年患者发生残疾的主要原因,疼痛和活动受限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对于年轻患者的治疗,临床考虑如何提升保守治疗效果,实现保膝治疗;而对于终末期患者,多考虑进行关节置换治疗,以提升患者生存质量[13]。

通过关节镜下清理术可去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不稳定软骨、游离体及增厚的滑膜,清除关节内各种炎症介质、致痛因子,并对受损的半月板进行修整,缓解骨折患者的骨内压,减轻患者疼痛情况,但是单独应用无法解决患者的下肢力线问题,对于内翻性的患者来说,应用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OWHTO属于胫骨高位截骨术的一种类型,随着临床阶梯治疗规范化和保膝理念的深入,OWHTO作为治疗中青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内翻畸形的手术方式在国内逐渐流行起来,且具有良好的治疗满意度和关节存活率。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患者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加,但是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术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这提示相较于单纯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采用关节镜联合OWHTO治疗可通过改善膝关节局部微循环,更有利于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患部关节活动情况,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但是联合治疗手术损伤相对较大,出血量更多,随着手术曲线的缩短与术者技术的提升,能够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

步态分析系统是分析患者步态的重要手段,该检测系统结合了生物力学、动力学、运动学和解剖学等多学科来定量分析,且对场地无特殊要求,操作简单,与实验室分析相关数据吻合度高,一致性较好,在临床预后评估中有重要价值。与术前相比,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步长、步频、步态周期较对照组改善显著。

综上所述,相较于单纯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采用关节镜联合OWHTO治疗可通过改善膝关节局部微循环,从而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患部关节活动情况,减轻患者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使患者步态更趋于正常,疗效确切。

猜你喜欢
步态骨性关节镜
步态异常,老年人应警惕这些疾病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基于面部和步态识别的儿童走失寻回系统
基于Kinect的学步期幼儿自然步态提取
中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关节镜术后电话回访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