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探科学

2023-05-29 05:10崔连红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3年8期
关键词:球状橡皮泥鱼缸

崔连红

小学科学知识范围广泛,涉及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使其更快速理解科学知识,也可以降低教学难度,使学生合作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得到培养,突显合作学习教学优势和价值。

一、借助奇妙现象,激发探究兴趣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分散注意力,此时,教师需要应用新鲜感强的事物有效吸引学生,才可以使其专注进行科学知识学习。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与课程知识相关的奇妙科学现象制作成有趣的多媒体课件,以此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使其主动动脑思考并积极探究或验证。如此,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也会积极表达各自的观点和想法,大胆进行实践验证,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消化不同知识点,并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教学“浮和沉”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个球状橡皮泥及一个透明鱼缸,通过趣味实验的方式引入课程。教师可以先与学生进行互动:“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当把这一个球状橡皮泥放到鱼缸中时,球状橡皮泥会沉入水底还是会漂浮在水面上呢?”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再亲自实践,将球状橡皮泥放入水中,使学生看到球状橡皮泥沉入水底的现象。接着,教师再将球状橡皮泥取出,将其捏成一个小碗的形状,再次提问之前的那个问题,学生一般会回答教师“会沉入水底”。此时,教师将碗状橡皮泥放入鱼缸中,使学生观看到碗状橡皮泥不仅没有沉入水底,而且还始终漂浮在水面的现象。最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展开探究,将橡皮泥和鱼缸发给每个小组,学生就会非常积极地融入到探究实践中。

二、布置学习任务,引导积极合作

在开展科学实践前,教师要让学生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充分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理论知识进行探索和学习,使其逻辑、分析、总结等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同时,还可以使其奠定良好实践基础,促使其深度掌握科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方式,预设不同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合作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合作目标,还可以促使学生更高效地进行合作和探究。

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对不同问题加以交流并总结,让每个小组生成合作笔记,将问题的答案及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详细加以记录,再交给教师。这样教师也能充分掌握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对其知识水平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引导深入互动,完善评价机制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科学知识,还要注重学生间的高效合作,通过合作不断提高學习能力。但学生的学习能力、判断意识等还较弱,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进行合作,还要促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更多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且勇于探索和纠正错误认知,从而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取得更大的进步。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评价来渗透对学生的指导。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教学实践,借助奇妙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兴趣,促使其积极展开合作;也可以布置合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科学课程;或者在讲解知识后,通过指导学生合作实践加深其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以上方式都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进步,提高其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球状橡皮泥鱼缸
鱼缸里的杀手
鱼缸水
家里的小鱼缸
《球状闪电》:科幻大神刘慈欣又一力作
做个橡皮泥爸爸
宇宙中的拓荒者——球状星团
借像皮泥
冰立方鱼缸
水热法合成球状锡酸镧及其阻燃聚氯乙烯的研究
球状壳聚糖树脂对NO2-吸附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