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学在日本古代贵族社会的普及

2023-05-30 02:10王方
今古文创 2023年7期

【摘要】 随着汉字、汉文学在日本官僚阶层的迅速普及,贵族社会对汉文学教育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这也是大学寮纪传道创立的首要推动力。特别是在728年日本朝廷设置文章科以降,纪传道在大学寮四个学科中的明星学科地位逐渐形成,承担文化普及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大学寮;汉文学;贵族社会

【中图分类号】K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7-005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7.017

基金项目:四川师范大学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2022年度重点项目“东亚视阈下的日本科举与文学研究”(GBYZD202202)成果;2022年度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日本宋学的发展和演变研究”(SKL-2022-1736)成果。

大学寮自天智天皇(668—672年在位)时期创立,至其在1177年(治承元年)4月28日的京都大火中被烧毁,存在500余年。这一时期,日本社会正处在外来文化影响下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中国文化的东传,促进了日本社会“文章经国”思潮的兴起。

一、大学寮纪传道的成立

8世纪初期所呈现的绚烂多姿的天平文化,是以圣武天皇为中心的专制君主制下的宫廷贵族文化,特别是在圣武天皇即位之后的724年(养老八年)2月以后,天皇的行幸、飨宴愈发频繁化。行幸、飨宴的余兴一般是文人赋诗的环节,汉文学作为天平宫廷文化的重要内容,得以快速发展。文人赋诗也是对中国宫廷风习的模仿,但是对于当时的一般官员而言,拥有汉文学教养和作诗能力的尚属少数,为此,朝廷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和鼓励官员的写作能力及兴趣。

728年(神龟五年)日本朝廷在大学寮内设立文学科之举与培养宫廷诗人不无关系。最初,原则上文学科学生的入学资格仅限于白丁、杂任,但后来越来越多的贵族子弟加入进来。808年(大同三年)朝廷正式新设纪传科(史学科),原本在学科内居于从属地位的史学被视为一个独立的新学科,并且明确师资,减少儒学科直讲的一个名额,并增加纪传博士一名。但是与“经国大业”的文章相比,史学是居从属地位的辅助教养,文学科的学生极受当时朝廷的重视。基于此,在史学科设立的26年后,于834年(承和元年)被日本朝廷废止,取而代之增加文章博士一名。在此项改变之后,文学科与律学科、算科形成同样规制,文学科改名“纪传道”,大学寮的各学科也以“道”为称,最终建立明经道、明法道、纪传道、算道共大学四道。

纪传道的扩充、强化与日本9世纪前期汉文学的隆盛势态密切相关。这一时期《凌云集》(814年)、《文华秀丽集》(818年)、《经国集》(827年)等敕撰汉诗集相继完成,菅原清公、滋野贞主(785—852年)、小野篁(802—853年)等一大批杰出诗人辈出。并且这一时期日本朝廷励行模仿唐制,818年(弘仁九年)嵯峨天皇下诏曰:

天下仪式,男女衣服,皆依唐法,五位以上位记,改从汉样,诸宫殿院堂门阁,皆着新额,又肆百官舞踏,如此朝仪,并得关说。①

显然日常政务的处理离不得汉文,汉文学素养不可或缺,汉文学已然成为日本律令政治运作的实质性支柱。

二、文章院的设置与汉文学的普及

在大学寮发展过程中,随着教学及管理的需要,增加了具有讲义室兼寄宿的机构,按学科称明经道院、明法道院、算道院、文章院。如前所述,由于纪传道的地位后来居上,文章院的影响也最大。

文章院是大学寮内专为教授纪传道学生而设的机构,分为东、西曹司。804年(延历二十三年)菅原清公作为遣唐判官渡唐,归国后向朝廷建议以唐朝官学的昭文馆、崇文馆为样板,在大学寮内设立。

敕撰汉诗集《经国集》中收录有题为《杂言秋云篇示同舍郎一首》的四首诗文,“舍”所指代的就是文章院。四篇诗文的作者分别是小野篁、滋野贞主、惟良春道(生卒年不详)、滋野善永(生卒年不详),皆是大学寮纪传道出身的贵族。通过四人同赋的“杂言秋云篇示同舍郎一首”汉诗,得以从文学的视野窥知当时纪传道学生的汉文学修养。

小野篁

气憀慓。具品秋。客在四。岁欲遒。登山临水耶楚望。移目寒云远近愁。初触拳石一片起。盲风吹猎九圄浮。阴连潘岳晋。

滋野贞主

涉崇山之嵬嶵。石磴之嵔磊。避嘇初深兮谷异。追闲稍远兮岭改。东西引望无行人。前后回看绝世磷。野话何关京邑语。云衣不染俗家尘。居诸恍惚易蹉跎。叡虑优游每经过。花笑兮如喜见。猿笃兮似谁何。山文俄书叶。仙圄欲烂柯。疋马玄黄策不倦。为随高蹈之烟萝。

惟良春道

青山兮閴寂。悬岸兮绝壁。下临不侧之峥嵘。上仰穷高之空碧。云雷兮吼怒。日月兮朝夕。优寰宇兮地隈隩。空鸟儿兮稀人迹。我来散发兮秋复春。林壑森森惟一身。朝炊黍。暮烹鸡。白云主卧清溪。溪流兮浩浩。芳草兮萋萋。在山中兮物无役。读诗书兮身多癖。洞之口。巌之阿。有时独坐青山歌。坐且歌。行且歌。青山寂寂奈乐何。

滋野善永

山寂历兮春欲嚑。涧幽深兮此闲云。云中静兮逸人居。栋里云兮时卷舒。春遥花声兮鸡犬。一林心事兮琴书。追访赤松兮遗迹。长年隐几闲余。山寂历意幽清。幽上喜春晴。石萝踈兮春月色。深扉暗兮夜泉声。避喧兮遂无问。衣薛兮足了生。人间游兮绝不梦。晓猿深兮落月洞。春光寂寂暮山家。独藜杖烟霞。②

三、大學寮的汉学家

一所学校的成就自然离不开教师,而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更是至关重要。特别是丰厚的人文素养构成了大学寮纪传道教师的主要内涵,其中不乏有出身纪传道的学生又回到大学寮执教,达到相互成就。

汉文学大兴的9世纪,纪传道出身官僚辈出,文人活跃。春澄善绳是日本贞观时期的公卿硕学,是“六国史”之一的《续日本后纪》的编纂者,是当时文人官僚的代表者。善绳生于地方下级官吏之家,极富学问才能,在律令制的阶级秩序与官人任用规定下,可以说善绳是官僚体系中一个异例的存在。据《日本三代实録》记载,善绳生于797年(延历十六年),本姓猪名部造。祖父、父亲均是下级的地方官人,猪名部造显然是出身不高的家格。春澄善绳的父亲丰雄是从八位下周防大目,他能够进入大学寮学习,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寮设置的意图是在教育贵族子弟的同时,对下级官人之子也是门户开放的。816年(弘仁七年)春澄善绳进入大学寮成为文章生,830年(天长七年)34岁的善绳参加式部省的贡举选官,对策考试及第。善绳及第后先任少内记,很快升大内记。

此时正逢淳和天皇治下,嵯峨上皇(809—823年在位)依然频繁参与政事。嵯峨上皇善于诗文,与空海(774—835年)、橘逸势(782—842年)并称平安时代的“三笔”,是积极弘扬汉文化的推进者。善绳所供内记之职主要从事诏敕、宣命、官员位记的记录,对于文章道出身的善绳是十分契合的一个职位。此后善绳的官职一路上升,两年后的832年(天长九年)叙位从五位下,842年(承和九年)升至从五位上,从一个下级官员进入贵族行列。

833年(天长十年)与右大臣清原夏野(782—837年)共同奉敕修撰宫中仪式书《内里式》,843年(承和十年)47岁的善绳出任纪传道教师中的最高职文章博士,在教学之外,在仁明天皇和文德天皇(850—858年在位)时期曾四次进讲,从855年(齐衡二年)开始,善绳得朝廷重用,奉诏撰修《续日本后纪》,持续十四年。858年(天安二年)善绳拜从四位上,860年(贞观二年)位列参议。细细算来,距善绳自文章得业生登第以来已经过去三十年的光阴。若考虑善绳出身猪名部造,确实是破格的出仕。

滋野贞主(785—852年)是平安时代前期的公卿,著名的汉诗人。滋野氏本姓“楢原造”,是居于大和国葛上郡楢原乡(今奈良县御所市楢原附近)的地方豪族,750年(天平胜宝二年),滋野贞主的曾祖父伊苏志东人(生卒年不详)在担任骏河守时,于骏河国庵原郡多湖浦浜(今静冈市清水区)采金成功献给孝谦女帝,天皇大赞其功赐姓,从而奠定了滋野氏地位。

滋野贞主807年(大同二年)为文章生,转而及第,此时刚满23岁。811年(弘仁二年)贞主出任少内记,正式踏入官场。从此,贞主开始崭露头角,823年(弘仁十四年)嵯峨天皇退位,淳和天皇即位,立正良亲王(后来的仁明天皇)为皇太子,贞主被委任为东宫学士。贞主之前的东宫学士无论是贺阳丰年、菅野真道、林婆娑、中科善雄,还是之后的小野篁、春澄善绳、安野文继,均是当时颇具代表性的学问家。831年(天长八年),贞主奉淳和天皇之命与诸儒共同编纂日本最早的类书《秘府略》,成书一千卷。四年后,贞主又参与敕撰汉诗集《经国集》的编纂,并为《经国集》撰写序文:

臣闻天肇书契,奎主文章,古有采诗之官,王以知得失。故文章者,所以宣上下之象,明人伦之叙,穷理尽性,以究万物之宜者也。且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譬犹衣裳之有绮縠,翔鸟之羽仪。楚汉以来,词人踵武,洛汭江左,其流尤隆。扬雄《法言》之愚,破道而有罪;魏文《典论》之智,经国而无穷,是知文之时义大矣哉。虽齐梁之时,风骨已葬;周隋之日,规矩不存。而沿浊更清,袭古还新,必所拟之不异,乃暗合乎曩篇……③

从这篇序文中,可以看出滋野贞主十分精通中国古典,且强调诗文对于治理国家的作用,这契合了天皇及朝廷意欲模仿唐朝建立天皇集权制封建国家的意图。

进入平安时代,菅原家一脉成为天下读书人的表率。一个家族的勃兴自然离不开奋斗和心血。追溯菅原氏家族的发展史就不难发现,不同时期都有决定家族走向的重要灵魂人物。菅原清公的父亲是遠江介、从五位下菅原古人。菅原古人曾担任桓武天皇的侍读。菅原古人逝后,桓武天皇感念其功绩,对于古人留下的四子,给衣给粮。有了朝廷这样的照顾,加上菅原清公多年的潜心研学,789年(延历八年)成为本家族的第一位秀才。此后清公凭借真才实学出任大学寮文章博士,授业桑梓。正是清公积极向学的精神,以及他对家族子孙的谆谆教导,才造就了菅原家这个新兴的文人官僚家族。

菅原清公的学力在兄弟中表现最为突出,且励志勉学,十五岁成为皇太子早良亲王的陪从,可见桓武天皇很早就把可预见的将来寄希望于尚且年轻的清公。789年(延历二十一年)菅原清公作为遣唐判官与为人所熟知的最澄、空海共同赴唐,805年归来后,以学识和见闻效力朝廷,很快升任大学助。此后,菅原清公的仕途之路一帆风顺。作为文章博士的清公为嵯峨天皇讲说《文选》,足见清公诗学功底之扎实,诗文成为天皇与文人官僚的一种精神纽带,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诗与“文章经国”紧密相连的意识。

清公在出任大学寮文章博士期间的另一大成就是创办大学寮纪传道的文章院,文章院由讲堂北堂和具有寄宿功能的东、西两曹构成,可以说菅原清公对于大学寮纪传道有着开创性的贡献。839年(承和六年)清公叙从三位,清公一生的行迹表明,他凭借自身的学识和声望为后来成为纪传道教官的世袭家族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继承清公衣钵的菅原是善、菅原道真父子,均为承袭文章博士家业的文人官僚。菅原是善是清公第四子,22岁时,通过了难关中的难关,被选为文章得业生。844年(承和十一年)正月,是善叙从五位下,翌年三月晋文章博士。菅原是善著述丰富,主要编纂有《文德天皇实録》十卷、自撰《东宫切韵》二十卷、《银牓输律》十卷、《集韵律诗》十卷、《会分类集》七十卷、《家集》十卷,其学术价值不言而喻。

菅原道真,乃菅原是善第三子。道真少有所成,求学之路上道真一路披荆斩棘,才名渐显。892年(贞观四年)春,菅原道真成为大学寮文章生,876年(贞观九年)转得业生,870年(贞观十二年)对策及第。方略试是当时官吏的最高考试,道真登第的这一年仅26岁。按当时规定,文章得业生需要学习七年以上才可参加方略试,而菅原道真在成为文章得业生的五年后就通过了方略试,虽然是个异例,但足见其学业优秀。871年(贞观十三年)道真被授少内记,为成为优秀的文人官僚打下基础。身为菅原氏的后人,道真在政坛如鱼得水,荣升右大臣,几乎立于朝政的顶点,深得宇多天皇信任,也深受摄关家忌惮,道真获罪左迁,病故在流放之地。道真逝后被奉为“学问神”。菅原道真的神格化充分肯定了他在平安文化史上的地位以及对文化建设的重大贡献。

藤原明衡(989—1066年)是日本平安时代后期汉文学界的代表人物。出身藤原式家。式家是藤原氏四家之一,以飞鸟至奈良时代右大臣藤原不比等的第三子藤原宇合(694—737年)为家祖,因藤原宇合担任式部卿而称式家。藤原明衡的祖父藤原合茂(生卒年不详)是地方国守,父亲藤原敦信(生卒年不详)是大学寮文章生,曾应诏参与敦良亲王(后来的朱雀天皇,930—946年在位)的读书始④活动。藤原明衡15岁入学大学寮纪传道,所属文章院东曹,其师是文章博士大江通直(生卒年不详)。由于式家不是儒学世家,加上大学寮的门阀化,尽管藤原明衡才华出众,学习努力,但是学习经历及官途都很坎坷。1014年(长和三年)25岁时明衡成为谷仓院学问料的给料学生,意味着获得了文章得业生的资格,直到1032年(长元五年)40岁时才对策及第。此后明衡历任正六位上备中掾、左卫门权少尉、检非违使尉等职。1056年(天喜四年)67岁时任式部少辅,1062年(康平五年)年逾古稀的明衡任文章博士,三年后任大学头。1066年(治历二年)9月,明衡辞去文章博士之职。明衡学问精深,一生著述颇多。《本朝无题诗》《类聚句题抄》《中右记部类纸背汉诗集》《诗序集》《和汉兼作集》《新撰朗咏集》《教家摘句》《本朝续文粹》《朝野群载》《桂林遗芳抄》《三十五文集》等均有收录明衡的作品。此外,明衡撰有《本朝文粹》十四卷、《本朝秀句》五卷、《云州往来》三卷、《新猿乐记》一卷等等。

综上所述,日本奈良、平安時代的汉学家很多都与大学寮有着难解难分的联系,在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历史时期,他们学而优则仕,是当时优秀的汉学家,在汉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大学寮依靠学校载体的优势,客观上为日本奈良、平安时代的人才涌现提供了一个径直通道,加速了日本古代社会的文化进程。

注释:

①承和九年(842年)十月十七日丁丑条,黒板勝美等編:《新訂増補国史大系第三巻 日本後紀·続日本後紀·文徳天皇実録》,第146页。

②小野篁、滋野貞主、惟良春道、滋野善永:《雑言秋雲篇示同舎郎一首》,塙保己一編:《群書類従第八輯》,第534-535页。

③《経国集》序文,塙保己一編:《群書類従 第十六輯》,第100页。

④读书始是指天皇或者贵族子弟首次学习时举行的仪式。

作者简介:

王方,河南大学外语学院讲师,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日本教育史、日本社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