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作用与路径

2023-05-30 17:50徐海燕
出版广角 2023年7期
关键词:出版单位出版业强国

【摘要】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要树立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这将极大推动出版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在大力推进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出版业要守正创新、勇毅前行,要重点关注创新出版机制,做优做强主题出版,坚守文化立场和精品价值追求,深化出版融合发展,推进行业智库建设,促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构建,以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关  键  詞】新时代;出版;文化强国;文化路径

【作者单位】徐海燕,安徽美术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9.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3.07.00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任务和要求。

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探索文化强国建设对出版业健康繁荣发展的重大意义,推进中国特色出版业现代化发展,为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作出应有贡献。本文探讨出版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的实然形势与应然要求,以期为推动出版业健康繁荣发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支持。

一、出版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意义

文化强国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成的重要标志之一,内涵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全球共享,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集体信仰的中国智慧。出版是复合性较高的行业,担负着文化传播与文明积累的历史责任。

1.出版能促进中华文化的全球化传播

出版促进文化的全球化传播对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具有现实意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快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市场竞争逐渐增多,并且这种竞争逐渐演变为话语体系的竞争。发展出版事业,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促进文化强国战略贯彻落实,能对中华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使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

从世界范围来看,凡是出版建设成绩斐然的国家,其民族文化的全球化传播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如法国的伽利玛出版社、英国的牛津大学出版社等著名出版机构,多年来以持续时间长、作品质量高的出版活动为所在国的出版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所出版的优秀图书作为所在国优秀民族文化的载体,在全球传播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塑造所在国鲜明国家形象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增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出版事业得到了大发展、大繁荣。20多年来,通过“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外向型出版资助项目,我国大力推动出版走出去,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环境,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力,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大增强。

2.出版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加强文化建设,高度重视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全体公民培根铸魂,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效。在此过程中,出版业作为改善和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认真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既造高原,又建高峰,推出了以“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中国好书”等重大奖项入选作品为代表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成功营造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极大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二、出版推进文化强国建设面临的挑战

1.出版体制机制改革需不断深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不断深化出版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出版业在发展方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实现重大转变。这些改革明确了出版单位的市场主体地位,优化了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关系,激发了出版业的内部活力,提高了运行效率,并为提升中国出版国际影响力和中国文化软实力注入强劲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分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提出了新的改革任务: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这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文化强国背景下,出版单位需聚力聚焦以下方面,推动出版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真正构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稳步推进公司制改造、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为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打下坚实基础。二是为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国际竞争,加快企业兼并重组,破除地区分割和部门行业壁垒,实现资源战略整合,打造大型的有影响力的出版传媒集团,提升行业标准和质量,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提高文化国际竞争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坚定民族文化自信。三是加强技术改造,积极推进新闻出版产业结构调整,注重提高新闻出版科技含量,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和趋势,培育新兴业态,引导行业向多元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加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媒体时代的新闻出版产业。

2.出版融合需不断深入

当代信息技术革命以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为代表,深刻改变了传统文化生产方式、信息传播方式和阅读消费方式。如今,知识、阅读和学习已经不限于纸质媒介,而是越来越趋向于屏幕化、互动化和多媒体化。新媒介阅读的互动性、即时性、工具性、便捷性、多媒体性和大容量性给传统出版和传统阅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传统出版单位虽然认识到纸质媒介市场的严峻形势,却由于面临诸如标准不一、技术缺乏、资金不足、人才短缺、市场不明和盈利不佳等多种困难和问题,在应对与转型上步履缓慢。

在文化强国背景下,出版单位须清醒认识出版媒介融合的国际趋势,以及我国在出版融合方面存在的困难。克服困难、推进融合,是出版业的艰巨任务。否则,出版单位将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来自国际巨头的挑战。目前,以高科技为技术支撑的数字化手段为出版业提供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能否把握这一机遇,实现实质上的创新,是出版业面临的新任务与新挑战。

3.出版国际化传播能力和水平需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和中外交流的日益增加,出版国际化传播的频率不断加快、强度不断提升。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倡导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出版所承担的使命任务更加重要,相应地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和西方一些出版强国相比,我国的出版国际化传播能力和水平还存在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视野足够开阔的出版国际传播人才比较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出版策划、版权贸易和外向型内容创作的开展;能够有效应对国际市场新变化、新媒体技术大挑战和西方文化新冲击的精品出版项目比较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动态平衡的国际传播新生态的顺利构建和稳定维持;秉持精准化传播策略、拥有显著竞争优势、善于运用数字化手段扩展市场的渠道资源比较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出版突破现有国际话语格局,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战略布局能力。

三、出版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路径

1.深刻把握新时代出版形势要求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依赖于出版机制的创新,只有机制的全面改革和创新,才能支撑出版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作为文化企业,出版产业的文化属性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尽管从经济体量上看,出版是一个“小”产业,但若以文化贡献来衡量,出版就是一个重要的“大”产业,不仅致力于自身文化建设,还肩负着成为文化强国担当者的重要使命。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出版单位应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确保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出版单位需要正确处理多元化经营与出版主业、阵地和市场、导向和效益、传承和创新、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出版单位应重视市场的重要性,但不应唯市场论,要建立健全突出出版主业的发展模式。同时,出版单位应建立健全社会效益考核办法,完善体现文化特点的现代出版企业制度。

从长远来看,那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出版单位,大多因其目标明确、产品质优而受到读者高度认可,始终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军者。从出版主管部门公布的数据看,中国出版集团等国家级大型出版文化企业经过多年积累,建成了多条由名家名作引领、实力作者提供厚实支撑的出版产品线,打造了质量稳定、规模可观、影响广泛、高度适应海外市场传播需要的产品矩阵,在国际出版市场上表现了强大竞争力。而单体出版企业只要具备长远眼光、稳定心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企业家精神,也能在文化强国建设这一宏大事业中获得自身的良性发展。

为了补齐国际化传播能力和水平方面的短板,出版单位必须从人才队伍、品牌工程和渠道体系三个方面加大建设力度,打造一支能适应出版国际化传播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大力引导这支人才队伍快速且深入地适应新市场、新技术和新文化带来的巨大冲击。只有在人才、品牌和渠道三个关键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切实提高,中国出版的国际化传播能力建设才算有了坚实基础。

2.做优做强主题出版

自2003年新闻出版总署提出“主题出版”以来,一大批唱响主旋律、积聚正能量、展示时代新成就、体现时代新风貌的主题出版作品不断涌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做优做强主题出版,不仅是文化强国需要,还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主题出版必须要有精品意识,主题出版贵在精,不在多。出版单位只有用精品意识去策划和打造主题出版产品,才能打造传世之书。当然,从出版单位发展战略的层面看,精品出版与主题出版属于一个质量标准范畴,主题出版的产品质量应该是属于精品中之精品。以安徽出版集团为例,该集团近年来组织各家出版社狠抓主题出版,高质量完成了一系列重大出版工程,有《傅雷译文集》等在出版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品,也有《觉醒年代》《大别山上》《抗战时期延安木刻艺术研究》等主题出版精品力作。这些精品力作累计获国家出版“三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107项,有力提升了出版集团在业界的地位,经济规模在全国出版集团中位居第七。安徽出版集团虽然地处中部地区,不具备全国政治或文化中心的区域优势,但是由于持续发力主题出版,多年来以其主题出版的总体实力在全国性出版文化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3.坚守文化立场和精品价值追求

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内容的创新与水平的提高是其核心竞争力,其中提升作品的思想性尤为关键。思想是出版业的“主心骨”,只有坚持正确的文化立场和精品价值追求,才能真正做到对历史和读者高度负责,出版更多“良心书”“放心书”,担负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使命。事实上,从邹韬奋、叶圣陶到施晗等一代代出版人,都以强烈的精品意识和质量观念为出版业树立了标杆,这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

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学术出版也是一个重要领域。出版单位应加强对学术出版的重视,将其作为发展专业出版文化的主体,在实际探索出版业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要立足中国实际,借鉴国外经验,促进学术出版体系的建设和开发,确保形成完善的学术出版体系,支撑精品出版作品的开发。从学术出版、主题出版的角度引领出版业的建设和发展,既是推动出版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我国文化自信自强,加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

4.深化出版融合发展

出版业的时代化发展需要出版媒介的支撑,新时代,我国出版业应探索先进媒介和先进技术的应用,借助新媒介形式的应用和开发,形成新的媒介出版体系,打造特色出版格局。在积极探索出版媒介形式变革的过程中,出版单位可以结合时代背景,积极探索数字出版技术的应用和媒介形式的开发,以及全新出版媒介形式和体系的建设。

信息时代,阅读与渠道均发生了巨大变化,要求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深度融合,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及算法推送等技术改进出版媒介。知乎就是出版业探索数字出版媒介应用的典型形式。知乎社区本身是数字化生产与出版融合的典型媒介,受知识生产方式、知识筛选和编辑、信息传播等影响,极大地加强了用户、社会化媒体、数字出版机构之间的联系,使数字出版机构与电子阅读平台通过系统整合,形成新的资源供给体系,构建了将用户参与作为核心的数字出版新发展生态。特别是随着《知乎周刊》的发布,将社区上的优质知识和信息转变为电子书的产品,形成系列信息分享模式,为信息和文化的广泛传播提供了相应支持。

出版单位在寻求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普遍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和新模式的开发,并且在强化文化体验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实践。现阶段,已有部分出版单位开始尝试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文化消费场景,突出强调文化体验和文化消费的新模式,通过文化体验活动的设计和文化场景的开发,使出版表现新特色和新趋势,有效促进了文化出版事业与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

5.推进出版行业新型智库建设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新时代出版业探索先进文化建设和特色建设模式开发,逐渐从新型智库建设的角度作出重要战略部署,这为出版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随着《关于加快新闻出版行业智库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的印发和落实,出版业逐渐开始探索行业智库顶层设计建设和开发,培养具有前瞻性、复合性的精英出版人才,并且设置了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相应试点,以便通过国家智库建设更好地服务出版业的发展,促进出版强国和文化强国的建设。

近年来,以中宣部为主导,全国设有编辑出版专业的高校、重要行业机构,如中国出版协会和重点出版企业积极参与、大力推动出版“政产学研用”共同体建设,在提升出版学术水平、为出版业发展和出版管理创新提供高水平理论支撑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这实际上从更宏观的角度为新型出版智库建设打下了更加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6.促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构建

国家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会对出版工作的开展形成良好的支撑作用。在文化强国背景下,出版业可尝试探索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加强对国家大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重视,并将其引入国家新基建系统中,支撑和引领出版事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出版单位可探索出版文化资源的数据化处理,并对文化遗产数据、文化基因数据等进行有效传承,促进文化大数据服务支撑体系的建设,助力文化事业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果。

新时代以来,在党中央坚强有力领导下,国务院等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大力扶持,一些标志性大型文化数据库相继建成或完成实质性环节,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等,为文化强国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和物质基础。今后,随着文化强国建设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打造一个强大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必将通过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从而助力我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进步。

四、结语

在大力推进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出版业要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关注创新出版机制、保证出版高质量内容、做强做优主题出版、深化出版融合等方面工作,奋力推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呈现百花齐发、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把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不断推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顾江. 文化强国视域下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创新[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12-22.

[2]陈丹,郑泽钒. 奋行业之需,以规划为引,育强国之才:从《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看新时代出版人才队伍建设[J]. 出版广角,2022(3):6-11.

[3]张建春. 锚定文化强国建设目标 守正创新做好新时代出版工作[J]. 中国出版,2022(3):3-7.

[4]李彪,曹时雨. 深融发展与科技创新:出版强国背景下数字出版新动向[J]. 出版广角,2022(2):38-43.

[5]張建春. 坚持守正创新 以数字出版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J]. 出版发行研究,2021(11):5-6.

猜你喜欢
出版单位出版业强国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强国有我
中国最美的书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对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南宋出版业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