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目标下郴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

2023-05-30 10:48刘文敏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14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产业结构

刘文敏

摘要:产业结构现代化,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奠定坚实物质基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持续动力。文章基于三大产业协同发展影响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从农业农村现代化、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第三产业的服务本质入手探析共同富裕目标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内涵。通过对郴州产业结构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共同富裕目标下郴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探索新的解决思路,以期助力地区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共同富裕;产业结构;产业协同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判断发展道路和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要促进共同富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产业的发展,关乎做大“蛋糕”的能力、关乎富裕水平的提升。健康的、可持续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动力。

一、共同富裕目标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内涵

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不是同时富裕,也不等同于财富的富裕。共同富裕的实现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先富带后富,坚持物质和精神的共成长。从动力来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驱动。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也必然要贯彻共同富裕的思想。

(一)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

促进共同富裕,“三农”问题是摆在眼前的关键核心问题。首先,农业农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农业农村承担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保障功能,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复杂,风险挑战增多,在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奋斗征程中,需要把“三农”这块“压舱石”夯得实之又实。其次,“三农”问题是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农民发展不充分。农村发展面临的基础薄弱、发展要素供给不畅、产业发展水平低、资源环境约束日趋紧张等问题一直存在,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文化生活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2011~2021年,湖南省郴州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增长幅度大于城镇,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在不断拉大(见图1)。要想推动全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关键在城镇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农村居民收入要实现更好更快地增长,从而不断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最后,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是协调统一的。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我国的乡村振兴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35年,乡村振兴要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第二阶段,到2050年,乡村要全面振兴。两个阶段的划分与现代化国家“三步走”中的后两步是完全对应的,体现了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两者在具体要求与行动上是统一一致的。

(二)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支点

制造业是经济命脉所系,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提升经济质量、居民收入水平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保证经济总量的稳定持续增長。从发达国家发展经验来看,即使是当前制造业空心化的美国,1948~1963年,在人均GDP提升至2万美元的过程中,制造业在产业结构的比重相对较高且较为稳定,制造业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约38%左右,在GDP中的比重维持在25%左右。另一方面,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可以稳定就业降低收入差距。制造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载体,随着产品结构优化和质量提高,我国制造业发挥出较强的稳就业作用。制造业领域市场主体多,吸纳就业的层次覆盖高、中、低端,尤其是中小企业可以撑起制造业发展的“半边天”。虽然服务业已接替制造业成为新的“就业海绵”,但是产业发展经验表明,只有当制造业足够强大时,一个经济体才能创造出足够规模的生活性服务需求。也就意味着,稳就业降收入差的关键在于稳定促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第三产业回归服务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要求

共同富裕的实现,既要从人民收入入手,加大三产对一、二产业的融合支撑能力,助推实体经济创造性发展,从而有效提升经济效率和产业间的平衡发展,也需要从人民生活成本出发,降低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成本。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生产性服务不直接参与生产或者物质产品的转化,但却是生产制造须臾不可或缺的产业活动。在新一轮产业革命大潮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有着密切联系,它贯穿生产制造的全部过程、各个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产业结构、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影响着制造业的整体效率。另一方面,生活性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升级。消费需求是社会生产的前提,有效的社会需求能极大刺激生产。根据恩格尔定律,社会消费结构是会持续发生变化的。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必需品的重要性开始下降,其他多元性多样化的消费支出会逐渐增加。假如生存型支出比例较高,居住、教育、医疗受成本上升影响加大了支出压力,就会影响居民在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结构。只有解决第三产业中的民生成本问题,才能促进居民消费升级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共同富裕的实现需革新当前第三产业中的潜在不足,促使第三产业回归服务本质,使第三产业更好地服务于生产、民生。

二、共同富裕目标下郴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障碍

在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郴州推进共同富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郴州未来如何实现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有效率的共同富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最为关键的在于解决当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碰到的现实约束。

(一)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经过一段时间的攻坚,在2020年,我们按照约定的时间,完成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脱贫计划。绝对性贫困问题和区域整体性贫困问题得以解决,为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与全国同步,郴州的脱贫攻坚也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所有的贫困村和贫困县都实现了脱贫摘帽,贫困群众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脱贫不是终点,让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共同富裕才是最终的目的。从郴州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仍然在探索中。一是产业融合程度低,带动农民增收作用不明显。郴州作为农业大市,农业基本盘较为稳定,但是生产力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规模性程度较低,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头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较好,但是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由于农民话语权和主动权的部分缺失,导致农民特别是小农户获得的利润较低。大部分利润都是流向资本方或者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乡村旅游、特色农庄、农村电商等乡村新型产业,相互“借鉴”经验,有些还未与当地实际、传统相结合,产业融合程度不够,新业态的当地特色不明显。二是农村人才结构失衡,缺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郴州城镇化水平在全国居于中等,仍有一定规模的人口在农村。但是从结构来看,难以支撑农村农业的发展。留在农村未出去务工的人大多是劳动力水平较低的老弱病残以及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的青壮年,就近就地就业难。进城务工的农民由于技能和专业水平的不足,只能从事劳动时间较长、对专业要求较低的工作,且竞争程度激烈。回乡返乡创业群体会遇到多种实际问题,导致引领农民增收的领军人物缺乏。三是惠农政策有待完善,农民增收动力不足。国内外经济形势不稳定等多种因素,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在缺乏有效组织的情况下,部分小农种养的农产品无法跟上市场行情,出现滞销等现象。市内相关的农业政策没有及时调整,农民通过农业经营获得的收入不高。同时,农业又是受自然因素影响最大的产业,容易受到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的影响,创新性金融服务的缺失,导致农民抗灾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农民增收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

(二)制造业核心竞争仍需增强

郴州的制造业是在立足于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成长和发展起来的,相比之下,要素驱动的路径较为熟练。虽然在政策的驱动下,承接了部分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但是仍是以代加工和加工贸易为主。经过多年的发展,郴州工业规模已具备一定的基础,部分产业的产品和工艺的科技含量得到了提升,摆脱了低能高耗局面。但是在核心技术、关键零配件以及产业链升级方面,并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一是“去工业化”过早。实体经济是产业的发展根基,是创造财富助推共同富裕的根本所在。实体经济的核心是工业,是制造业。“去工业化”指的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工业在整个产业的占比逐渐下降,远低于服务业。从郴州三大产业结构的具体情况来看,郴州的工业在竞争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工业占比开始下降,存在“去工业化”的趋势。根据统计,郴州的第二产业多年来居于产业的主导地位,比重都维持在40%以上。转折点出现在2016年,第三产业开始超过第二产业,贡献率逐年增加。到2021年,第三产业比重增长到50%,第二产业比重则仅为39.5%(如图2所示)。二是产业链条不长不宽。郴州市制造业各企业基本都处于产业链低端,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相互链接的程度较低,产业链链条短,无法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导致产业整体实力较低,经济效益不高。三是创新驱动能力较低。相比周边市州,郴州科技创新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居于中等偏下水平,創新作为支撑郴州产业升级的第一动力,没有完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企业推动创新的意识和能力都不足,技术研发和设计水平较低,生产的产品缺少核心竞争力。

(三)现代服务业高级化水平亟须提升

近几年,郴州把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促进全市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以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扩大开放,优化发展环境,催生新业态,拓展新领域,培育新动能,服务业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从共同富裕角度看,郴州的现代服务业业态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产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据统计,2021年郴州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较快增长,占服务业比重达50%,为郴州市的制造业发展提升提供了一定的支撑。值得注意的是,郴州新兴的信息服务业发展较为突出,可谓是崭露头角,增加值46.52亿元,增加值同比涨幅达到12.7%,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新兴服务业产业占比仍然不高。意味着,拉动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依然是传统服务业,新旧动力的转换程度不高。二是产业体系有待完善。服务业是农业与工业发展的助推剂,是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力量。目前,郴州的服务聚集区在快速成长,为全市企业的科技、金融、物流等服务提供了强大的解决方案。但从郴州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来看,服务业的互补性、辐射带动性、辅助灵活性等方面的能力仍显不足,整个产业存在极大的提升空间。从生活性服务业来看,无论在城镇还是在乡村,教育、医疗、养老等需求日益增加,新增的信息产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但新生的服务业业态供给缺口较大。从生产性服务业来看,与农业、制造业融合度不够,融合方式和途径需要不断创新。三是产业布局有待调整。郴州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区域发展不平衡。从郴州服务业的发展布局来看,2021年,郴州苏仙、北湖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达43%;相比之下,其他5个县域服务业增加值总值占比只有30%左右,存在较大的差距。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部分原因是中心城区是产业和人口聚集的核心区域,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服务业需求,进而促进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导致中心城区与其他区域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如果差距较大,说明其他区域的服务业发展存在严重的不足。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现农民的就地现代化。这给郴州发展乡村服务业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解决郴州现代服务业发展呈现出的明显二元结构。

三、共同富裕目标下郴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路径选择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基础和必然路径。郴州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中小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最大市情。要坚持不断做大“蛋糕”,同时还要分好“蛋糕”,结合郴州发展实际,组织实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以此来打牢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

(一)兴农强农富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党和国家推动乡村振兴提出了20字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重在延链拓能、改革创新。一是延伸乡村产业链条。加大对农业全产业链的研究,发展一批市域全产业链价值超千亿元的重点链。完善联农带农富农利益机制,将更多产业链增加值留在乡村。

在现代农产品加工方面,要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力,在农产品保鲜、物流、销售等环节进行提升,以创新链助推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价值含量;在培育龙头企业方面,要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想方设法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让企业不断壮大的同时,带动当地更多的小农户;在产业融合方面,发展新业态丰富创收形式,利用郴州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医疗养老、艺术村等新产业新业态。二是夯实农业科技支撑。在核心技术方面,重点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农业生产经营智能高效技术、农业绿色低碳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在装备升级方面,积极推动先进实用机械装备研发应用,推进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在数字化方向上,推进智慧农业引领示范,建设一批数字化农业产业园、数字化生产基地、数字化种植基地、数字化农产品加工基地。三是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延长三十年的前提下,对农村土地流转进行多样化探索,发展适度规模化;对农村集体产权进行制度化改革,在确权、赋权、活权等方面进行制度性创新。在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方面,加大农业粮食种植者的资金支持,引导农民开展绿色化、智能化生产经营,提高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根据当地资源特色发展三产融合新业态新行业。通过改革增加财产性收入,让全市农民收入尽快赶上收入平均水平。

(二)提质扩量增效,实现工业跨越式提升

衡量制造业竞争力,一看质量好不好、二看规模大不大、三看效益高不高。要实现从“小”到“强”的转变,关键是要抓好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一是全力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不等于夕阳产业、过时产业。土生土长的传统产业仍是郴州抵御风浪、行稳致远的坚实支撑。要立足资源型城市实际,牢牢把握“稳住、进好、调优”的原则,坚持调整存量与优化增量,郴州立足于资源型城市的实际,进一步做强、做精、做优、做特传统产业。大力推动有色金属、建材、化工、食品加工等传统骨干行业进行转型升级,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增强技术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技术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深度融合,极大的发挥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活力,不断壮大郴州市的传统产业产业链。把郴州打造成为全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地和世界级有色金属产业基地。二是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郴州培育壮大发展动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要紧跟时代发展大势,立足郴州发展实际,抢抓机遇,引进一批具有带头发展作用的大项目,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大数据、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全面提升企业基础能力和發展能级。要厚重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势,积极推进郴州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链条企业的发展,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新动能、新体系。三是持续激发创新动能增效。加强重点领域技术攻关。落实好各类创新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始终坚持创新引领,着力攻克一批核心技术、关键材料,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企业跨区域整合科研院所研究力量,加快构建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试点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加快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科创资源的步伐,紧扣大数据、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先进技术,建立健全创新协作长效机制。

(三)锻长补短固底,促进服务业稳步发展

服务业点多面广,贯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过程,要实现从“弱”到“强”的转变,关键是要抓好服务供给、市场主体,以及消费市场“锻长板、补短板”建设。一是增加优质供给。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根本上还在于扩大优质供给的数量和普惠范围。扩大完善托育服务供给,实现幼有所育,为人民群众缓解育儿压力。规范校外培训,应促进教育资源流动提高落后区域教育资源质量,实现学有所教。推动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地区、边缘地区、脱贫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建立更加完备的医疗保障体系,降低医疗支出成本,实现病有所医。扩大养老产业供给,建立更完备的养老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共享老有所养。坚持“房住不炒”更需扩大住房有效供给,从供给侧实现住有所居。二是匹配市场主体。要高度重视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发展,不断增加市场主体的数量;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要优化政策体系,在创新创业、资金融通、用工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为市场主体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造非垄断性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数字平台、金融机构等生产性服务业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营造产业融合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平等合作的环境,更好地服务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实现技术共享、共同富裕。三是做大消费市场。促进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通过多个政策举措,推动餐饮、汽车、会展、旅游等消费,持续释放消费潜力,缓解疫情带来的消费低迷,促进消费持续恢复。打造更多消费中心城市、区域消费中心。同时,要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形成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系统,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注重特色挖掘,推进乡村旅游、森林康养、民宿经济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康养旅游、山地旅游等新业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2]张耀军,张玮.共同富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区域经济评论,2022(04):5-15.

[3]宋宪萍.促进产业间分配的共同富裕[J].政治经济学研究,202(03):32-37.

[4]黄群慧.“十四五”时期深化中国工业化进程的重大挑战与战略选择[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0(02):45-62.

[5]冯超.共同富裕目标下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的产业结构升级动力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22(01):47-60+146-14.

[6]涂圣伟.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用机理与政策选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01):23-31.

[7]徐鹏杰,杨宏力,韦倩.我国共同富裕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现代产业体系与消费的视角[J].经济体制改革,2022(03):16-24.

(作者单位:中共郴州市委党校郴州社会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产业结构
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
材料作文“共同富裕”导写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