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点灯人

2023-05-30 20:18尹璇金宸旭朱菊玲赵晓明
党员生活·下 2023年1期
关键词:适龄校长农村

尹璇 金宸旭 朱菊玲 赵晓明

“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教书育人。”在荆门市掇刀区李集小学的操场上,经常能看到一位精神矍铄、满头白发的八旬老人。他,就是扎根乡村教育一辈子的王永宏老师。

1951年,时逢新中国成立初期,槐桥村成立槐桥小学,10岁的王永宏是第一批入学的学生。当时的农村人口快速增长,但农村师资力量匮乏,1956年,小学毕业后的王永宏,因写得一手漂亮毛笔字、勤奋踏实而被校长看中留下来,成为一名不拿工资的代课老师。

“农村孩子要想改变命运,必须靠知识。”1959年,王永宏被派到荆门县师范学校进修,他深知机会难得,如饥似渴地学习课本知识、钻研教学方法。一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为槐桥小学一名在编民办教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重回讲台,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陶行知先生的这句名言用毛笔写下来,贴在黑板上,时时勉励自己不忘初心,用所学知识回报学校、回报家乡人民。

每天清晨,看着成群结队的学生背着书包出现在路口,是王永宏生活中的一部分。下雨天,河里水位上涨,他就一趟趟蹚过河去接学生,用脊背搭起一座桥梁。但这些,对于他来说还远远不够,他想让村里所有的适龄孩子都能读上书。

王永宏浑身充满了力量,一个人带几个人的课,他都不觉得累。课余时间,他挨家挨户家访,确保没有一个适龄学生失学。学生陈荣华的家庭特殊,父亲腿有残疾,母亲患精神疾病,因家中困窘曾一度面临辍学,王永宏用工资为他垫付学费。

尽管工资微薄,生活上捉襟见肘,他仍自掏腰包买来学习用品,奖励给家庭困难的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王永宏无怨无悔。

1965年,王永宏从沙洋师范学校进修毕业,正好赶上“全国扫盲”行动,他同其他几位教师组成流动“耕读学校”,在荆门县下面的公社巡回扫盲教学。白天教小学生,晚上教大人,他忙得不可开交。等把这个公社的大人小孩教得差不多,他们又奔赴下一个公社。就这样,“流动学校”坚持了一年,直到把全县公社的文盲都扫除,他才回到槐桥小学。

“当看到一个人,从大字不识,到可以认写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字时,我内心感到无比满足。”正因为他的尽职尽责,党组织在对他进行了一年多的考察之后,同意了他的入党申请。

槐桥小学老校长退休时,极力推荐王永宏接任校长。彼时,几间简陋的校舍已容不下年年增多的学生。不得已,王永宏开始四处筹措资金,带着学校老师用肩挑、用手提、用脚踩,花了半年时间,建起一排土坯房,缓解了教室拥挤的状况。

两年时间,槐桥小学的基础建设已像模像样,教育教学也步入正轨,王永宏又被调到洪桥小学任校长。他咬咬牙,重头开始,白天建校舍、晚上家访,根本顾不上家里相继出生的4个孩子。“那时虽然偶有怨言,但看到他累得皮包骨頭、又黑又瘦,我也只能料理好家事,默默支持他。”王永宏的老伴回忆。

接下来的二十余载,王永宏多次放弃了调往城区的机会,坚持辗转于各个乡村学校。有人问他,后不后悔一辈子待在农村?他说:“有什么后悔的?我的学生那么多,都代替我在看外面的世界呢!”

“一支粉笔,两袖微尘,三尺讲台,四季耕耘。57年党龄,一生无悔”。短短几句话,82岁的王永宏用了整整一生来诠释。

猜你喜欢
适龄校长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红色主题儿童绘本的适龄性研究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全面二孩政策”下我国适龄女性反就业性别歧视制度设计
适龄不结果板栗低产园改造技术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2010—2020年辽宁省小学适龄人口走势探讨
论校长的修养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