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保健品销售:主播肆意夸大功效

2023-05-30 10:48
读报参考 2023年1期
关键词:直播间保健品主播

主编推荐:

直播购物正成为许多人的主要消费方式。与此同时,直播带货乱象,乃至头部主播直播 “翻车”的情况屡见不鲜,广大消费者希望规范直播带货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本刊特就“直播带货乱象”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也欢迎读者通过来信来电、扫描微信订阅二维码等形式对此发表自己的意见,本刊将择优予以刊登。

根据相关规定,在网络直播营销活动中,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农药、兽药、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事先进行广告发布审查的商品和服务,不适宜以网络直播形式营销。那么,为何保健品在直播间大行其道?肆意夸大产品功效有何违规之处?

夸大普通食品功效

“我们是复合果蔬提取的维生素,是食品级的维生素,没有任何副作用。如果你有爱掉头发、头发易油、手上脚上经常掉皮、睡眠不好等情况,可以直接拍,食用后都能得到改善。”

近日,来自广东省汕头市的欧女士刷直播时看到主播正在卖力推销某品牌“血橙复合B维生素咀嚼片”,直播间滚动的评论也在称赞这款产品的功效。结合自己爱掉头发的情况,欧女士没有犹豫便购买了3瓶。

收货后,她按照说明书开始服用,可每次吃完后不到10分钟就开始胃疼。“一开始,我以为是自己吃错东西了,后来反复确认几次才发现是这款维生素的问题。”欧女士说,她去该品牌店铺查看相关评论,才发现有不少人评论称自己吃了同品牌的“多维牛磺酸素”后呕吐腹痛、全身起红疹,到医院急诊;还有人称,自己服用了该店铺售卖的“血橙复合B维生素咀嚼片”后出现不良反应,如胃疼、喘不上气、过敏等。

记者在直播平台搜索“保健品”,该品牌相关产品便映入眼帘,且有不少直播间的主播都在销售该品牌产品。并且,其产品价格与正规药店销售的具有同类功效的产品相比,要便宜很多。

以该品牌“蓝莓叶黄素酯压片糖果”为例,主播称“用眼过多的都可以使用,每天两片就能补充所需的叶黄素”,4瓶装共144g仅需69元;而记者在线下某药店购买30g一瓶的保健食品叶黄素胶囊就要69元。

记者注意到,除了上述产品外,该品牌在售的其他产品,如多维牛磺酸素、维生素C咀嚼片、烟酰胺咀嚼片等产品都没有“蓝帽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保健食品标志)的标识,产品说明里面也没有注明保健作用等信息。但主播在介绍这些产品时称具有淡化斑点痘印、祛皱、补充胶原蛋白、减少掉发、提高抵抗力等功效。

记者在评论区询问,为什么这些产品功效如此多却没有“蓝帽子”标识?对方回复称,这些产品并不是保健品,只是食品级的维生素,或者说是营养补充剂。该品牌的“蓝莓叶黄素酯压片糖果”仅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经记者查证,这是国家压片糖果的执行标准,超市里卖的普通糖果也同样适用这个标准。

采访中,记者发现,类似这种将普通食品伪装成保健品在直播间进行销售的产品还有不少,如“阿胶燕窝原蛋白压片糖果”“胶原蛋白饮”“益生菌胶囊”“酵素”“黑枸杞原浆”等。主播们常常使用“排毒养颜”“预防斑秃”“调理肠胃”“提高免疫力”“维持健康视力”“缓解皮肤老化”“富含胶原蛋白”“加快代谢”等表述来進行宣传,让消费者误以为这些普通食品具有特色保健功效。

如果主播夸大普通食品的功效,让消费者误以为是保健品而购买是否涉嫌违法?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陈音江直言:“如果主播夸大普通食品功效,让消费者误以为是保健品,这种情况涉嫌虚假宣传、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暗示具备治疗功效

某直播平台上,一主播在销售某中药保健品时宣称:“这款保健品可以补气血,如果有晚上睡不好、来姨妈疼且量少、手脚冰凉、掉发严重等情况的,都可以吃,吃完两个月能得到明显改善。”记者注意到,销售此类保健品的主播在介绍用途时通常会描述具体状况,如出现手脚冰凉、睡觉费劲、头发爱掉、面色苍白、起身迷糊、疲惫无力等症状时可以食用,且明确表示如果出现上述症状,食用此类保健品后能明显改善,以此暗示保健品的治疗功效。然而,在商品详情页面,此类保健品的保健功能仅仅是改善缺铁性贫血。

另一个直播平台上,一主播在销售一款名为“×××黄蒲茯苓胶囊”的保健品。这款保健品不仅有“蓝帽子”标识,还有国食健字批号。“如果有舌苔发黄、肚子胀气、便秘腹泻、胃部疼痛、反酸、恶心、呕吐这些情况的,可以直接拍件6瓶装带回家。”主播在介绍该商品时说道。直播间评论区有不少人留言称,“治疗胃胀气确实有用”“我是轻微的胃黏膜损伤,用了一个周期后感觉特别好”“吃了两瓶感觉比之前好多了”等。

记者在商品详情页面看到,该保健品的功能是辅助保护胃黏膜。而主播却在直播间里介绍说,该保健品可以治疗胃病。正因为如此,一些消费者以为自己购买的是治疗胃病的药品。来自天津市的张先生就是在这个直播间里买了这款产品。起初,他听主播介绍产品功效时,发现很符合自己的症状,又听说可以“治疗”,便入手了6瓶。收到货后,他才发现自己购买的只是保健品,“听主播介绍感觉是胃药,可食用后根本没有治疗作用,还耽误了治疗,被坑惨了”。

记者在商品评论区看到,和张先生有相似经历的人并不少,有人评论称“收到货后发现根本不是药品,是保健品”,还有人说“药品很快收到,是正品,坚持服用,期待能有所改善”。

除了保健品被主播夸大功效外,一些中药粉也被其在直播间里强调治疗功效。某直播间内,一主播正在宣传一款“灵芝孢子粉”,其介绍称:“该款产品是长白山赤灵芝+破壁率98%孢子粉,非常增强免疫力。我感冒吃了这个,第二天就好了,给父母、爷爷奶奶,必囤。现在免疫力产品暴涨。”

对于主播宣传保健品的治疗功效这一现象,江苏省法学会经济法研究学会理事、江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杜乐其认为,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和《广告法》。“食品安全法规定,保健食品广告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且应当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广告法也规定,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且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保健品广告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且应当显著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杜乐其说。

若主播在销售时有夸大普通食品功效或宣称保健品可治疗疾病等不当行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呢?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赵礼杰说,如果主播在销售保健品时存在上述不当行为,主播或主播所在公司作为广告经营者,将面临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没收直播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由有关部门暂停广告发布业务、吊销营业执照。

杜乐其补充说,主播若存在上述不当行为也可能涉及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民事责任风险。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商家如果欺骗、误导消费者,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与直播网络购物合同约定不一致,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则应当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退款、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若主播在直播过程中对产品或服务作出承诺,也应在承诺的范围内与商家一起承担连带责任。

(摘自《法治日报》韩丹东、关楚瑜)

猜你喜欢
直播间保健品主播
保健品知识ABC
“羲和号”开直播间
口耳相传的“保健品”可不敢乱吃
保健品“网上忽悠术”揭秘
我们的直播间
第一次做小主播
小鬼进军直播间
进军营直播间
我是小主播
今年过节你买保健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