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社区应急效能 助力基层减灾建设

2023-05-30 23:53逯惠艳
新长征·党建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公共安全预案应急

逯惠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也将“基层基础巩固夯实,基层队伍进一步建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更富成效”列为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之一,指出要精心维护安全稳定,“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推进平安吉林建设,积极防范、妥善應对重大风险”。党的十八大以来,权利与责任、资源与服务的下移、下沉趋势明显,基层社区作为国家治理的主要参与者,在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总体而言,当前社区应急力量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因此应急管理优化重心之一是要积极做好基层社区应急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社区作为应急体系基础单元和管理末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强化政府部署职能与社区动员作用的有效结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近年来,各地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把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探索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安全治理新格局。党的领导是中国应急管理工作的坚实核心,在社区应急管理工作中要做到把应急的集权化特征和优势与社区自治有机结合,就必须强化党组织的核心地位,把党组织的统筹、协调、监督作用融入社区服务各项工作,在突发事件中及时满足社区民众最基本、最突出的共性生活需求,拓宽社区应急管理的制度空间。同时,可通过选拔优秀党员开展自救互救等相关知识培训和服务等模式,以党组织的团结力和凝聚力引领社区民众,形成社区应急的无缝隙网络,将社区打造成多元主体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风险的命运共同体。

政府要承担社区应急的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功能。政府要在适度放权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支持、财政支持、政策支持、专家指导等方式协助社区完善安全治理的自我组织力,清晰地界定社区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责任和权力,以“政府+社区”的双重动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主动性和参与度,综合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市场机制以及社会自助互助等多重手段形成广空间、泛资源的社区公共安全治理流程。

二、科学编制和管理社区应急预案

基层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石和应急行动的主战场,其应急行动是否有序、有效,能够直接影响突发事件应对的整体成效,需要对社区应急预案精细化管理,实现预案程序规范化、内容多元化,用个性化应急预案规范社区应急行动。

以“实践观”为指导编制社区应急预案。社区应急预案的编制要以实用性、可操作性、符合社区实际情况为重点,摒弃形式主义的做法,防止出现体系性重复、机械性照搬,着力提高社区应急预案的个性化、科学化水平。在编制过程中,为保障预案的科学合理,可以通过政策和财政支持,会同相关领域专家在充分了解社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给予指导,形成具有地域性和时效性的预案。

做好基于社区的应急演练工作。随着公共安全工作重心下移,社区在突发事件中面临的负担重、优质应急资源少等问题逐渐显露。很多社区仍然存在应急预案多、演练少的情况,应急演练受到资源、技术、自主性等因素制约。基层社区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的演练和模拟,可以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政府应适当通过专项资金、专项政策等予以支持。

三、强化社区应急资源和人才保障

从管理与服务的便利性角度出发合理设置社区规模。社区的规模要适度,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应符合安全需求,具备在相应等级灾害破坏下维持基础功能的能力。同时,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保障社区在突发公共事件中能够提供物资储备、物流供应、应急交通、信息收集与溯源等方面的优质服务。

强化社区基层应急人才建设。要强化政策上的支持,通过编制倾斜、加强培训等方式鼓励相关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弥补社区应急人才短缺,确保社区公共安全工作全流程、全方位高效应对。同时要加快组建社区安全响应志愿者队伍。一要高度重视社区安全志愿者队伍的常态化、专业化培训,增强志愿者在直面灾害、物理破坏等环境下的行动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二要明确志愿者的相关义务,防止与专业救援队伍在应急协同方面出现问题;三要合理保障社区安全志愿者的权益,在人身安全、劳动形式、参与程序等方面提供规范化的制度保障。

四、营造社区应急文化的良好氛围

伴随着突发事件的多发频发以及复杂程度增加,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拥有敏锐的灾害意识、良好的自救互救能力的群众是有效抗击灾害风险的重要力量,而动员群众力量离不开全社会特别是社区的应急文化建设。

明确社区应急文化建设的主体。社区是应急文化建设的操作者,要严格按照党和政府的要求,做好公共安全的日常工作,通过抓好关键少数、党员干部、骨干群众,逐步扩大宣传范围,开展防灾减灾和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如邀请地震、食品安全、医疗卫生、消防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下沉基层开展自救互救和安全知识的讲座和培训,组织社区居民和相关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等。

丰富应急文化的建设内容。一要注重培养社区干部群众的安全意识,深入了解公共安全治理的重要性和个体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从心理上和思想上认识到新的危机和挑战,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配合社区的公共安全行动;二要树立健康的应急心理,对突发事件既保持足够的重视,又避免陷入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慌,保持社会心理的积极、健康、稳定;三要注重培养公共安全基本知识技能,包括多发灾害事故的应急避险知识、自救互救技能、简单的救援方法等;四要采用灵活的安全文化建设形式,既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同时也要高度重视传统的宣传方式,充分适应下沉需求。

五、提升社区应急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公共安全提供了新的路径,要充分推动数字技术与社区公共安全工作的深度融合。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将居民基本信息、应急物资、人员流动情况等以数据形式加以分析,为实现应急资源分配、分级分类差异化管控等措施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支持。实现应急管理多部门信息的统一采集和数据资源共享,为政府应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保障基层社区安全工作精准有序进行。同时可通过“互联网+社区应急”的模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快智能化、网络化的社区基础设施改造建设,提升基层社区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水平。(作者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雷    博

猜你喜欢
公共安全预案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核电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考虑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在公共安全面前别任性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基于知识图谱的知识推理与公共安全结合的理论研究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