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教育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023-05-30 00:48马荣欣
天津教育·上 2023年1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文明生态

马荣欣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对地球资源和环境保护、人类自身生存健康、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则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地理学中所包含的知识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连,在我国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能够有效普及生态文明相关知识,提升生态文明教育和地理教学的效果,培养中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生态文明素养,在青少年群体中形成生态文明氛围,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教育是青少年成长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青少年成长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是学生人格养成的新举措,是社会发展的最新要求。

生态文明教育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理念,体现了更为全面的价值取向和更为深刻的生态伦理观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能够使学生加深对地理课程的理解,树立科学环保意识,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理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意识,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对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与改善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倡导群众保护生态环境、节约生态资源、减少和治理各种污染,有效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五个文明”建设和“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必须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让学生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二、现阶段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

新课改背景下,多种顺应时代潮流、符合社会发展的教育新思路被提出,这些思路如被相关教师合理运用,就能够在现代地理学教学中有效发挥教学主导作用。然而,不少教师在开展初中地理学教学活动时,仍固守老旧教学理念,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

在目前的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方面输出式教学,将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的位置,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学习效率难以提高。

不仅如此,传统教育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教师的教学思维。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死记硬背。诚然,地理学科的部分知识确实需要学生牢记,但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不利于学生地理科学思维的养成,且难以满足新时代学科发展要求,必定要被淘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事倍功半,占用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且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枯燥的背书慢慢消磨,最终可能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个人的独角戏。学生是知识的获取者,只有当教师将学生纳入教学过程时,学生才能更加有效地掌握知识点,从而形成科学思维,将地理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理解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教师只有在授课的过程中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生态文明相关的科学理念。然而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许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进行的互动不足,甚至根本不与学生进行互动。

诸如此类的教师在初中地理学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不胜枚举。转变教学理念、紧跟新时代初中地理学科的新需求,是初中地理学教学活动开展的必备条件,是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理念的前提。

(二)教学方法

除教学理念外,教师在开展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存在着些许问题。

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效率。根据对若干学校的地理课教学活动的研究,部分教师的讲课方式都是单一的、照本宣科式的机械讲授模式,教师负责讲,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课堂氛围压抑。教师虽然将全部知识点都进行了讲解,但却没有留给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的时间,只是将知识点一个接一个地进行宣讲,学生在听到一个新知识点时,还来不及思考吸收,就马上迎来又一个新知识点,对知识的接受效果极难保证。大部分学生面对这样的教学,很难保证整堂课都能集中注意力听讲,普遍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学习感受非常枯燥,既不能对地理知识较好地掌握,更难以形成地理学生态文明观念。

以鲁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内容为例,许多教师在讲解书中“行政区划”部分知识时,只知照本宣科,机械地对我国省级行政区域划分和组成进行宣读。学生在接受这样的知识时,根本来不及消化我国众多省、区、市级行政划分,也没有时间将書本中的文字与地图信息相互联系起来,更无法联系自身生活产生生态文明相关感悟,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和素养。

三、生态文明教育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需体现人地关系的天人合一理念、基于全球化思考的资源有限理念和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意识理念。

作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人类与其他万物一样,都依赖生态系统的稳定才得以生存,如不尊重生态系统运行的内在规律,破坏生态平衡,就会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

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任何单独的地区地理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他区域的环境,有些变化甚至能够给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若因人为因素造成资源枯竭,改变地区地理要素状况,则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因此人类应节约地球资源,维持自然系统的平衡,科学开采、利用资源。

人口意识应从人口质量和人口数量两方面来理解。人口剧增会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造成资源消耗加剧,资源过度开采,同时带来很多社会问题,不仅威胁人类自身生存,更挤占其他物种生产空间,给其带来生存压力。作为人类生态系统的有机整体组成部分,人口、资源、环境三者需要协调发展,才能使人类社会保持相对稳定,使资源利用实现可持续化,同时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为此,人类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有效途径。教师若想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应从国情教育、环保教育、节约教育三方面入手。

(一)国情教育

国情教育不仅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教学的内在要求,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将其视为最基本的职责。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基于课本知识,结合相关国策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将教材中的地理知识和家乡、祖国建立联系,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地理学知识的重要性,建立起生态文明观念。

课堂教学是开展国情教育的最主要途径,教师应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实施国情教育。应基于教材内容,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运用多种思维方式,使“教”与“学”相结合,将国情教育系统地渗透到地理学教学活动中。以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材相关内容为例,该教材的第四章内容分别从中国的国家地理位置、民族人口构成、国内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对我国国情进行了广泛的介绍。教师在进行相关部分的教学活动时,可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利用多元化信息技术,结合图表等直观地进行生动的知识讲解,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我国国情现状,调动学生情感,让学生产生代入感,从而形成生态文明观念。

另外,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应着重介绍教学所在地的地理知识,让学生从本乡本地理知识入手,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学以致用,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形成相关生态文明观念。教师可组织学生对家乡人口、资源、地理环境和经济状况等进行社会调查,在实践中体会乡情和地理知识,将国情知识素养提升到更高层次。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国情图片展览、观看国情新闻及相关纪录片等方法,使学生了解更多国情方面的信息,增强学生自身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改善乡情国情的理念和想法,活跃学生思维,促进交流进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学生国情素养。

可通过开展地理知识和国情知识专题讲座的方式,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扩充,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立体地理解国情和生态文明,明确生态文明素养的重要性,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应向学生阐明人与土地环境的关系,树立学生对环境、资源的正确观念,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各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与人类活动的辩证关系,增强学生生态文明素养。

(二)环保教育

环保教育是初中地理课程教育的又一重点内容。做好初中阶段地理教学中的环保教育,能够在扩充学生地理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环境危机意识,促成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形成,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师应紧密围绕课本内容,在地理教学活动中融入环保思想,渗透环保意识,找准地理课本当中与环保教育相契合的知识点,丰富教学案例,统一环保意识和课本知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升学生环保素养。以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中有如图1所示内容:

图1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部分内容

教材中的相关内容阐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人为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以及政府为改善长江地区生态环境采取的相应措施,教师可就相关内容做详细的展开式教学,向学生说明破坏自然环境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通过积极手段保护自然环境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以此来启发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激起学生的环保热情,从而达到环保教育的目的。

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向学生生动展示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图片、视频、新闻或纪录片等素材,使学生对环保的理解更加深刻具体,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支撑初中地理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

(三)节约教育

中学地理生态文明教育中,还应包含与节约教育有关的相应内容。教师应从教材相关内容出发,結合实际生活经验,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体会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形成节约意识、养成节约习惯,使学生发自内心地重视资源节约,并为此付诸行动。

以鲁编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相关内容为例,第三章第一节阐述了我国自然资源的相关情况,明确了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客观事实。教师可据此展开教学讲解,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身边所接触的资源使用方面的案例,帮助学生建立生活情境,切实感受节约资源的重要意义。

四、结语

生态文明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全新要求,是中学生成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能够使相关教学活动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能让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地理知识学习更加立体化、真实化,使学生将地理知识、生态文明素养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全面打造富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一代青年人才。通过将国情教育、环保教育和节约教育同初中地理教学有机结合,能够使生态文明教育更好地渗透到初中地理教学中,全面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注:本文系淄博市张店区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课题“生态文明教育在初中地理校本课程中的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22GR42)的研究成果。

(宋行军)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文明生态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