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三十而立,步履不停

2023-05-30 09:51
记者观察 2023年1期
关键词:华龙核电机组核电站

从1991年12月被誉为“国之光荣”的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首次并网发电算起,中国核电已经走过30多个年头。从追赶、并行到超越,从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再到项目出海,零起步的中国核电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核电也成为我国的另一张“国家名片”。

起步

20世纪70年代,全球核能开始规模化发展,除美、英、法、苏等国外,不断有新的国家加入核电发展行列,全球建成投运的核电机组达158台,其中132台至今运行。80年代初期,全球核电发展进入“高峰期”。因为综合国力薄弱和计划经济束缚,以及长期受到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在这两次核电发展的大潮中,都没有中国的身影。

彼时,中国核电才刚刚开始起步。1970年年初周恩来总理听取上海市领导汇报由于缺电导致工厂减产的情况时明确指出:“从长远来看,华东地区缺煤少油,要解决华东地区用电问题,需要搞核电。”自此,核电发展提上日程。随后,上海市于2月8日开会启动核电站筹备工作,代号“728”工程。随后,相应的技术和行政(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和上海市核电办公室)机构成立。

1983年年初召开的回龙观会议是核电发展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会议确定了中国核电发展的两个问题,一是核电技术发展的方向,即以“发展压水堆”为主的技术路线;二是核电技术的来源途径,即“引进技术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的发展道路。随着核电发展方向的逐渐明晰,我国拉开了大规模发展核电的序幕。

1984年,我国首座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的泰山核电站开工建设。直到1991年12月15日,秦山核电站成功并网发电,才真正意义上结束了中国无核电的历史,中国核电自此实现“零的突破”。

从1970年开启“728”工程,到1991年泰山核电站成功并网发电,21年间,无数设计者和建造者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使中国成为继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加拿大、瑞典之后世界上第七个能够自行设计、自主建造核电站的国家。

如果说秦山一期核电站是“从无到有”,那么1986年开工建设的秦山二期核电站便是“从小到大”。作为中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自主管理的第一座国产化商用核电站,泰山二期1号机组装机容量为65万千瓦,约为秦山一期的2倍,于2002年成功并网发电。

成长

在刚开始的15年,中国核电谨慎而适度地发展。到2006年开始,中国核电进入了规模化和批量化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06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明确指出“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确立了核电在中国经济与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规划目标为: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同时,考虑核电的后续发展,2020年年末在建核电容量应保持1800万千瓦左右。

自此,我国核电进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根据中国政府网,“十一五”期间,我国先后核准13个核电项目,共34台机组、37.02GW。在建核电机组28台、30.97GW,在建规模占全球的40%以上。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和广东台山率先建设世界上首批三代核电机组。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发生核泄漏事件,成为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的一个大的转折点。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后,国家对所有在运在建核电项目开展全面安全隐患大排查,针对排查出来的潜在隐患研究方案并采取改进措施,建立健全国家核应急综合体系。

同时,工业界对核电安全的标准也有所提高。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在以往技术设计的基础之上,中核集团开发出ACP1000,中广核集团开发出ACPR1000+,均满足所谓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安全标准。2014年12月,ACP1000通过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反应堆通用设计审查。审查持续一年多时间,这是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首次面向国际同行审查。专家认为,ACP1000在设计安全方面是成熟可靠的,满足IAEA关于先进核电技术最新设计安全要求;其在成熟技术和详细的试验验证基础上进行的创新设计是成熟可靠的。

2021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这是近十年来中国官方首提“积极”发展核电,再次为我国核电建设摁下加速键。2021年在全球发电总量中,中国占比30%连续11年居于首位,在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的综合指数达到满分,占世界满分机组的44%,我国核电的安全运行业绩保持了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中国核电进入了安全高效发展的新阶段。

领跑

经过30多年的砥砺奋进,中国核电在设计、制造、施工、安装、调试、运行、维修、后处理、运营管理、核燃料等各个环节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世界核电大舞台的边缘逐步走到了中央。

为了增强国内力量在核电“走出去”过程中的协同性,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自2013年4月开始,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将各自的百万千瓦级技术进行融合,形成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华龙一号”的成熟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满足三代核电技术要求,设计技术、装备制造和运行维护技术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2021年1月30日,全球第一臺“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已完成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投入商业运行,这标志着我国在第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列,成为全球少数自主掌握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之一。

2021年7月13日,中核集团“玲龙一号”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在海南昌江开工,代表了我国继“华龙一号”后的又一自主创新重大成果。12月20日,全球首座四代核电石岛湾高温气冷堆并网发电,此示范工程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3.4%,象征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核电技术的领跑者。

2022年3月25日,“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两台机组年发电能力近200亿度,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约62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32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4亿棵。“华龙一号已出口巴基斯坦,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能够满足当地200万人口的年度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唐传宝说。

积极“走出去”的同时,2022年国内核电发展也迎来了一波“小高峰”。2022年以来,国家对新增核电项目的核准明显加速。9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了两个核电项目:福建漳州二期、广东廉江一期。此前4月20日,国常会核准了浙江三门二期、山东海阳二期和广东陆丰三个项目。到11月份,中国已有5个核电项目、100台核电机组获得核准,为近14年最多。

根据2022年3月份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规划在2025年前,我国核电装机量达到7000万千瓦左右,较“十三五”期间同比增长40%。此外,在全面掌握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同时,我国还将发展先进的技术核能,包括三代核电关键技术优化升级示范应用,模块式小型堆、(超)高温气冷堆、低温供热堆、快堆、熔盐堆、海上浮动式核动力平台等技术攻关及示范应用,为受控核聚变的前期研发提供支持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2022年12月18日,在第九届国际清洁能源论坛大会暨零碳岛论坛上,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庞松涛表示:“核能正在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期。当前,各主要经济体均已明确坚定核能发展战略,在技术研发的道路上笃定前行,中国不但不能缺席,更要力争走在前列。”

猜你喜欢
华龙核电机组核电站
好好去爱
如果离我不远的核电站出现泄漏该怎么办
我国第二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并网发电
华龙引领 国之重器
华龙一号海外首堆成功并网发电
核电站护卫队
核电站的“神经中枢”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穹顶吊装成功
中国力争2030年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建30台核电机组
海上核电站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