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意识培育研究

2023-05-30 10:48王蓉蓉
理论观察 2023年1期
关键词:新时代

摘 要:创业者精神是保证新时期青年群体乘风破浪、建功立业的重要精神品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的今天,在新的战略发展时期,青年有了无穷的人生机遇。新时期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是一种多元化的价值取向,需要坚持“四个自信”,以“政府主导、学校教育、社会支持、主体能动”的创新培养机制,激发青年在新时代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新时代;青年创业意识;意识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01 — 0078 — 04

创业者的创业意识是创业者前进的精神源泉。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以及加快向创新型国家转变的步伐,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当代大学生对创业有着较为强烈的欲望,但他们的创业意识却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各种理论上进行兼容和吸收;同时,他们也要经过系统的训练,以此来提升自身的实战经验。对当代大学生创业者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系统化的科学,它贯穿着整个教育的发展。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创业意识是21世纪大学生创业的新要求,也是一项重大任务。

一、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内涵

创业意识是一种对创业者的社会素质的需求,也是创业者在创业意识中的思想和能力的表现,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创业者的方向、力量及广泛的选择和行动能力都受到了限制。当他们的思想被打上了创业者的烙印之后,他们的心中就会有一股强大的力量,那股力量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宝剑,可以战胜任何险阻。高校的创业精神是激发大学生勇于创业的先决条件,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以创业教育为基础,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企业实习基地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培养大学生创业者创新精神;通过举办科技创新、创业讲堂、校园环境建设、课外实训等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即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创业精神。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视角,充分发挥校园生活这一重要阵地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进行系统的研究。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出发,把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实践相结合,形成校园生活的视域,从而拓宽创业教育的覆盖面,提高其实效性。

二、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意识培育的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主课堂、主通道,对高校培养具有良好品德的、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创业人才,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创业取得成效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树立大學生良好的成材意识

在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网络传播速度越来越快,金钱至上、物质享受,占据了一些人的内心。正是因为这样一种带有鲜明的功利动机,导致了部分企业家的理想信念、人生价值观、责任感、诚信观念的淡薄,乃至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的缺失,甚至有些大学生企业家为了牟利,不惜走上违法犯罪之路。因此,在大学生的创业生涯中,一定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方向是否正确,是决定高校学生创业成败的前提。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因此,要正确地把握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的同时,也有助于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他们能够懂得知恩图报,实现爱国、遵纪守法、明德、敢于创新,使之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有用之才。

(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因其空洞的说教、缺乏实践的支撑而饱受诟病。创业者精神是一项以实践为导向的活动,引导青年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寻求新的创业机遇。创业教育是高校学生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他们要从“象牙塔”里走出去,走到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实习基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创业道路,又能增强企业的创业能力和信心。通过创业活动,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参与到国家的经济建设中来,了解历史,感受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树立人生目标、树立理想信念、敢于攀登、勇于献身,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伟大的报国之心。同时,通过实践,高校学生可以得到比课本更多的知识,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他们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三)增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当前,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的重点是课堂教学,其重点在于创业技能与知识储备不能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系统相结合,更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同时,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也是阶段性的,通常只有到了大三、大四以后,才会有专门的就业辅导课。这就造成了对企业家精神的隔离和对其传播的制约,从而使其效果大大降低。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全面的计划,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更不能将其视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权宜之计。把创业精神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大学生的创业精神能够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得到充分体现,能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精神。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育薄弱的原因

(一)应试教育的制约

这种教育方式忽视了社会的选择,忽视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以考试为唯一标准,以考试为终极目标,这对我们学生的创新精神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考试分数是一种考验。现代社会,无论是升学、工作,都与各类考试密不可分,中考、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应有尽有;教师资格证、会计师证等各类资格证已成为许多专业人员进入职场的必备条件。

标准的回答是唯一的评估方式。在一些大学里,许多课程都是按照单一正确的答案来教授的,而学生们更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回答,这就限制了他们的创造力,而统一的答案,也会让他们的创新思维受到限制,被条条框框所束缚。

教师的教学观念是陈旧和呆板的。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一成不变的,只为考试而讲课,没有更多的创新,只讲成绩,而忽视了身为教育者的重要职责。

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从根源入手,从教育中的缺陷入手,使学生不能在一个只为考试而读书的环境中生长,也不能使教师在教学中以考试为目的的教学一直存在下去。学生的创业精神要从小培养,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爱好,挖掘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为自己的爱好而努力。只有如此,才能产生创造性的人才。

(二)评价体系的缺失

除了应试教育之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大学生的工作需求趋向于功利主义,不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因素制约着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

因为统一的评价标准,导致了学校失去了自己的特点,不同的评价系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如果每一所大学都在遵循一条标准,那么,会逐渐失去了自己的鲜明特点。

高校教师在评价中过于重视科研成果,以发论文为主要目的,也是忽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隐性教育。

此外,大多数大学对学生的能力评价,都是以严格的计分方式进行的。这一评价方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这只是一个测试学生对课本的了解,而对他们的个人能力,比如领导力、创意、想象力、动手能力等,并没有表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对创业创新的关注越来越少,其作为大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也越来越少。

在就业环境不容乐观的今天,有些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而想要获得更高的分数。在考试中,存在着一些不正当的行为,比如有的教师徇私舞弊,与同学勾结而谋取利益等。教师从学生身上赚到钱,学生在教师身上拿到高分。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这也是一种很大的弊端。应试教育改革势必然的。

(三)政策扶持的不足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创业扶持政策。然而,目前政府的主要政策依然是以财政援助为主。在其他领域,比如运营、销售税等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尚有不足。

其次,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制度体系。这种扶持优惠政策在整个社会中是间断的。政府的政策重点放在了教育、人事部门、银行、保险公司等,给大学生提供的优惠有待增加。

而且,政策不够开放,意味着享受这个政策的门槛较高。有太多的限制,会导致大学生产生好的创意由于没有达到一定的优惠标准而被迫放弃。

四、在新時代中培育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途径

(一)理想信念化培养创业意识

理想与信仰是人们朝着美好生活的方向迈进的一盏明灯,是一个人在今后的旅途中坚定的支撑和信念。只有建立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才能使我们的脚步更稳,我们的精神也会变得更加强大。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校毕业生是民族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进取,我们的祖国会变得越来越强大。但我们更要清醒地意识到,创业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大学生在创业之路上要树立自信,要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心理准备。因此,创业者必须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大学生创业精神是大学生创业活动的重要内容。对理想信念的教育可以采取生动的方式,例如通过开展主题活动、组织班会、观影等积极的宣传和引导,使理想信念得到落实。还可以邀请优秀的创业者来学校演讲,要培养大学生“创业”的理想信念,培养“成材”意识,抓住机遇,发挥其聪明才智,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二)加快政府、学校与社会教育力量的整合

青年创业者精神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外力输入。青年是社会的一员,只有站在集体中,在外界的帮助与支持下,才能强化和发展创业者精神,从而形成有效的创业实践。政府要进一步深化人才制度建设,为青年创业者提供政策扶持。因此,政府要大力发展创业者精神,拓展创业领域,拓展创业资金的途径,为创业者提供有力的法律和政策支持。社会要积极回应国家的号召,更好地接纳青年创业者,重视和关爱年轻人,从而增强对年轻人的信心。企业应自觉承担培育青年人创业意识的一份责任,而创业者应利用其公共形象进行宣传,积极投身于创业活动之中,企业则为其提供切实的帮助。另外,为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者精神,必须要有学校的培养,要健全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育机制,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将创业意识融入到专业和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将创业意识培养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并根据市场需要和产业发展趋势,坚持“以人为本”的培养思想,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创业辅导,对青年企业家的培养,提出建设性建议;同时,要及时地激发年轻企业家的“火苗”,正确地解决青年创业初期遇到的各种心理与实际问题。

(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时代是思维之母,思维的价值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引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对当今世界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充分肯定了广大人民参加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有利于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形成共识,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健康发展,营造积极、健康、勤劳致富的社会创业氛围。要让后代在这种精神氛围中,主动投入到创业的大潮中去。为此,高校要充分运用新媒介,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普及,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对青少年进行权威的阐读,让他们接受先进思想的熏陶。要充分认识党和人民在艰苦斗争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励我们的后辈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把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先驱精神发扬光大,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推动者和建设者。

(四)艰苦奋斗教育砥砺大学生百折不挠的创业意识

逆商就是人们面对困境时的反应,也就是面对挫折、摆脱困境、超越极限的能力。当今的社会发展迅速,如此高度的现代化,如此激烈的竞争,使人的反应和心理上都难以适应。创业并非纸上谈兵,它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它要求有毅力和胆识,要脚踏实地,下苦功。大学生的艰苦创业精神,其本质在于培养大学生的独立的意识、坚韧的意志、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视艰苦奮斗的精神,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使他们认识到艰苦奋斗的重要意义。日常的教学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兼职锻炼、实习等形式,培养大学生勇于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勇于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学习、工作、生活。

(五)提升创业意识培育全程化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最佳平台和载体。首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增设创业意识教育,并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其次,要将创业教育的内容有机地融入到教学之中,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通过中国大学生创业的典型事例,对大学生创业的意义、方法、素质能力、创业所需要的法律知识进行剖析,在培育大学生艰苦奋斗、诚实守信、奉公守法、直面挫折等品格的同时,渗透创业意识教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一本以中国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著作,并以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典型的经济改革为例,对大学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辩证思考;《形式与政策》旨在使大学生对国内外的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掌握最新的就业政策,把握机遇,开创企业。要强化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通过社会调研、公益活动、企业参观、实习等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社会实践能够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提升人与人的合作、沟通、组织、协调、表达等能力,为大学生以后的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创业意识教育的覆盖面

良好的校园文化和社会舆论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的覆盖面。首先,要加强对创业的宣传,营造良好的创业舆论氛围,强化学生和教师的创业意识,培育学生的创业精神,形成创业为荣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其次,为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强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宣传与服务,将其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并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拓宽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层次,引导大学生创业者树立“以创业为本”的理念,形成对创业者的尊重和爱护的良好环境,从而全面提升其创业能力,从而扩大其创业意识的培养范围。最后,要在高校中进行创业实践,设立创业基金,给予他们物质上的支持,让他们能够真正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五、结论

总而言之,大学生队伍是具有创业精神的人群,重视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在此过程中,有关部门要合理分工、通力协作、建立制度、优化组织结构,建立激励青年大学生成长、支持青年大学生创业的长效机制。

〔参 考 文 献〕

[1]张儒威,郑胜男.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创业意识培育研究[J].河北企业,2019(11):129-130.

[2]李晓丹.五四精神培育新时代青年担当意识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20.

[3]张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域下习近平青年择业观探析[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1):44-48.

[4]黄丹琳,胡雅慧.新时代高校推进青年学生公益创业发展路径探索[J].未来与发展,2019,43(12):92-96.

[5]李贤贤.新时代政府服务青年创业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山东省J市为例[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20.

[6]潘帅,宋彩凤,吐尔汗·阿力太,等.文化自信视阈下兵团红色文化在青年大学生中培育爱国主义精神的路径探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1,31(04):9-12.

〔责任编辑:丁 冬〕

收稿日期:2023 — 01 — 15

基金项目:202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江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0SJA1796);202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高校思政教育融入地方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项目号:2022SJSZ1006。

作者简介:王蓉蓉(1985—),女,江苏淮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