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教师素养

2023-05-30 00:48周建华
中国教师 2023年1期
关键词:基本功人才素养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独立成章,对教育、科技、人才作出一体部署,重视程度之高、篇幅之大,在历次党代会报告中尚属首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毋庸置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拔尖创新人才指知识基础厚实,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强,并且能在某个领域持续发现和创造、为国家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基础教育阶段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内涵是,一方面,要提升全体学生的创新素养,为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另一方面,要发现具有拔尖创新人才潜质的学生,并因材施教,进行早期培养,为他们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着眼点是学生,着力点是教师。为做好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工作,教师应着力提升以下几方面的素养。

一、强烈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1]。创新意识是创新人才必备的素养,是创新活动的起点。创新意识主要包含问题意识、变通意识、突破意识、求新意识等。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体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2]42对广大教师而言,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既包括大量未发明的真理(如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早期培养的模式与规律等),又是一块未开化的疆域,为教师成为“创造的教育家”“开辟的教育家”提供了宽广的实践平台。

研究表明,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创新认知、创新情感和创新动机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3]。首先,教师对创新的本质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有一定的认知,拥有对为什么培养创新人才以及如何培养创新人才的认知则更为重要。其次,教师要以强烈的创新情感投入常态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和热情,引发学生对创新的高峰体验,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情感,这是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升的纽带。最后,教师自身要始终保持旺盛的创新动机,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时时、处处、事事上不拘一格,营造创新氛围,设计创新情境,提供创新条件,激发与保持学生的好奇心、挑战性、冒险性及想象力等,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别出心裁、标新立异,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教师的创新意识会深刻地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促进学生的发展至少应包括:自然发展—合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自由发展—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内容、方式、评价、时空等要素的多种选择;自主发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自主性;自觉发展—创设良好的有利于创新的氛围和文化,促进学生发展的文化自觉。

二、深厚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人的发展与完善,强调人的价值和需要,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实践这种价值、需要和意义的素养。人文素养既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和生存质量的关注,也是对他人、社会和人类进步事业的投入与奉献;既是对人类未来命运与追求的思考和探索,也是对个人发展和人类发展的终极关怀。总之,人文素养是一种对人的关注与尊重、对人之为人的思考、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2]42。教师的人文素养主要包括思想品质、道德观念、政治素养、文化素养等。教师提升人文素养的主要路径有:更新教育理念;阅读经典名著,与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对话,对教育实践反思等。

人文素养理应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基本价值追求。审视今天教师的教育实践,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教育的兴盛,教育教学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愈来愈突出,教育常常远离人文精神,远离人性的丰富与完善。“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一个国家一打就垮;然而,没有民族的人文精神,一个国家不打自垮。”人文精神是立德树人的根本、立国强民的根基。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践行人文精神就要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2]42。

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对学生加强人文素养的培育。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是创新人才的“一体两翼”。教师培育学生人文素养不能止步于知识传授,而要发掘知识的符号属性、逻辑属性和价值属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不能止步于书本和课堂教学,而要将现实世界(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当作教科书、社会当作大课堂,帮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接触并了解社会,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体责任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下的复杂问题。

三、过硬的能力素养

教师过硬的能力素养是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关键要素。教师能力素养包括教学能力、研究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合作能力、师生互动能力和家校沟通能力等。

知识是教学的“阿基米德支点”。教师教学要善于从只关注知识本身的解释性的教学变革为以下三个层面的逐步深入: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科知识符号属性的“认知”层面,还要深入逻辑属性的“思维”层面,即知识产生的逻辑过程和逻辑思维,引领学生认识知识从何而来、是如何产生的,从而帮助学生挖掘和领悟知识内在的思维方式,走进学科本质,更要升华到意义属性的“精神”层面,因为任何知识都蕴含对人的思想、情感、价值观乃至整个精神世界启迪的普适性或“假定性的”意义,这使学生通过知识习得建立价值观成为可能。教师教学还要从彼此割裂的“知识点”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科大概念、大思想、大逻辑构建知识结构体系,以真实情境的问题为引领(用以致学),实施大单元主题教学。在知识习得的过程中,认识知识背后的思维与思想、精神与价值,经历“发现”和“创造”新知识的过程,形成“发现”和“创造”的体验,掌握“发现”和“创造”的基本方法,提升“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教师过硬的能力往往体现在对两类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上。一类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通过个案研究,发现学生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继而不断尝试合适的方法,与学生一起锲而不舍、百折不挠,最终克服困难、迎头赶上。这样,会带给学生极大的自信。另一类是“早慧型”学生。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为这些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比如,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考试方式、学习的时间空间等方面,独辟蹊径,给这类学生更多的个性化的选择;同时,以挑战性的任务引领学生,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难题,在获得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个性发展,为其后继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教师过硬的能力素养只有在常态的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形成和提升。其中,“顶天立地”要成为常态—教学理念顶天,教学基本功立地。我经常和教师们算一笔账:一位教师,如果教学基本功每天进步1%,那么一年下来,他的教学基本功是年初的37.8倍;如果每天退步1%,一年下来,则是年初的0.03倍。一位基本功每天进步的教师与一位基本功每天退步的教师,他们基本功的商是1260!滴水穿石,久久为功,方能真正“顶天立地”。教学基本功即为最基本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主要包括哪些方面?一般地,至少包括解题基本功(语文、英语教师写作基本功)、说课基本功、教学设计基本功、板书基本功、论文写作基本功、微课制作基本功、了解学生和研究学生的基本功等。

四、扎实的知识素养

知识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要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既要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又要教会学生自己获得知识。教师知识素养主要包括超常儿童和超常教育专业知识、一般教育学知识、心理学及心理辅导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等。

教师扎实的知识来自终身学习。会学的人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但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好学善学的人。教师是教学生学习的,因此教师自身的终身学习尤为重要。杜威曾言,如果我们用过去的方式教学生过去的知识,就是在扼杀学生的未来。这也说明了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钻研最新的信息技术,熟练运用各種教学手段;要了解科技的前沿发展,善于进行课程开发,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甚至考试方式的多种选择,启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志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

教师扎实的知识还来自教学实践和反思。教师将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形成教学体验和经验,再用理论反思经验,总结提炼其中的教学规律,形成个性化的知识表达,这无疑会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和实践方法论知识,进而促进教学实践创新,促进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五项重大原则。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以及教师素养提升,也必须将此作为科学指导和基本遵循。第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教师素养提升的根本保证。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注重引导学生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师素养提升的方向引领。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追求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人尽其才,分别指向教育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公平,这是教师素养提升的根本立场。第四,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熔铸中外教育精华,坚持综合创新,这是教师素养提升的动力支撑。第五,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任务更加繁重,需要自我革命,在极限边缘奋斗,不断增强与困难作斗争本领,这是教师素养提升的重要法宝。

参考文献

[1] 周春煦,林伟,史誉州.“双创”背景下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路径探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1):23-25.

[2] 周建华. 教育家办学视野下的校长专业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13(6):41-44.

[3] 刘宇.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教师胜任力对接模型构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4(9):71-75.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学校总校常务副校长、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

责任编辑:胡玉敏

猜你喜欢
基本功人才素养
人才云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练好基本功,提升维修能力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