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复习的对策

2023-05-30 10:48王学燕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23年1期
关键词:中日战争近代史时期

王学燕

新高考要求同学们拥有更加灵活的思维和头脑,养成主动分析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适应新高考的要求,需要同学们养成较好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打好历史基础,形成较强的历史学习能力。

一、分类、分专题归纳总结知识

在新高考背景下,同学们应当运用多种方法,从学习的主题和内容出发,分类、分专题归纳已经学过的历史知识。例如,将历史知识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又可对上述内容进一步划分,如在中国近代史中又可以按专题来划分: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中国近代文明的进一步深化、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然后,再总结各个专题的具体知识。

以“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这一专题为例,本专题为高考考查的高频考点,同学们需要理解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意义和价值,还要理解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关系。在复习完这一专题的内容之后,同学们可以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知识进行整合。首先,我国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产生于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中国2 000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最基本的格局,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交往和交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文化进步。第一个中央集权國家建立后,文字、货币及度量衡得到统一,这是影响后世的重大事件。然后,同学们还可以深入分析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意义及后世哪些地方还延续着秦朝的制度。借助这种方法开展的复习,有利于高效整合知识。

二、通过拓展延伸扩充视野

在新高考背景下开展复习,同学们不仅要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学习历史,如何能够通过历史表象看到历史深层次的问题。为了能够在新高考背景下不断加强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提高历史水平,同学们可以多借助一些历史事件进行扩展延伸,了解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探寻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

以“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这一内容为例,该内容为我国近代史的内容,是应当重点掌握的内容,中国近代史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该时期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至辛亥革命前(1894—1911年)这段时期,这段时期是中国近代文明的深化时期,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觉醒与探索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主旋律。这段时期发生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如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与义和团运动等。同学们要认识这些历史事件的意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民族危机空前加剧。同学们可以进行拓展复习,进行探究:为什么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水岭?可以从列强侵华特征、社会主要矛盾、经济结构变动、阶级关系变动、向西方学习等方面分析。

三、进行合作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同学们还可以进行合作复习,为了完成共同的复习目标,进行明确分工和互相帮助。进行合作复习,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例如,在复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魏晋至隋唐”这一内容时可以采取合作的形式进行。魏晋至隋唐是指220—907年这段时期。同学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和思想文化方面来总结该时期的阶段特征。最后进行交流总结:如政治方面该时期中央集权制度成熟与强化;经济方面封建经济空前繁荣,经济重心南移;思想文化方面儒学出现危机与转型。

猜你喜欢
中日战争近代史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人教版高中“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思考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品读《中国近代史》背后的“近代史”
专业阅读推动课堂教学:视角 灵感 素材——以《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为例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三)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二)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