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岚松的巴松人生

2023-05-30 07:06林旖
音乐爱好者 2023年3期
关键词:巴松演奏家交响乐团

林旖

李岚松是中国著名的巴松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巴松教授、管弦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爱乐乐团巴松首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大管学会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室内乐学会副会长,CCTV“中国十大管乐演奏家”,北京国际巴松艺术节艺术总监。

他出生在音乐世家,父亲李敏是音乐教育家、手风琴演奏家、沈阳音乐学院教授。李岚松五岁便开始跟随父亲学习手风琴,一学就是六年,但他并不喜欢手风琴。

一天,当父亲又因为学琴而训斥他时,李岚松终于鼓起勇气告诉父亲,自己再也不想拉手风琴了。父亲问他:“不想学手风琴,想学什么?”当时刚刚恢复高考,李岚松家有位邻居在吹巴松备考音乐学院,尽管那时李岚松并不知道巴松是什么,但他坚决地告诉父亲:“我想学哥哥吹的那件乐器。”父亲同意了。李岚松说:“如果当年那个人吹的是唢呐或是什么其他乐器,我想我也会愿意学,只要不学手风琴就行。”巴松在当时是很贵的乐器,父亲为他买了巴松,并带其拜访了沈阳音乐学院的贾英教授,叮嘱李岚松一定要好好学。

吹好巴松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吹奏巴松对演奏者的身体机能要求很高:舌头要灵活,耳朵要好,要有好老师,更要自己用功。李岚松很早就表现出有演奏巴松的天赋,他小小的个头还没有巴松高,演奏起来却十分得心应手。才学了一年多,李岚松就顺利考入了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在父亲的严苛管教下,李岚松几乎不睡懒觉,每天早晨的五点半到七点十五分是“雷打不动”的练琴时间。从开始学习巴松的那一刻起,他便注定此生与巴松为伴。

1986年,李岚松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师从巴松教育家戴云华教授。“大家都叫她‘戴妈妈。”戴云华教授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以及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深深影响了李岚松。1996年,戴云华教授因病去世。李岚松每年五月都会带着学生们去为戴云华教授扫墓,缅怀恩师,并以此教导后辈。

大四时,李岚松进入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实习,参与了乐团多场演出。他与乐团其他成员相处十分融洽,本打算毕业后正式进入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工作,可临近毕业时,中国广播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前身)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反复犹豫后,李岚松最终选择了中国广播交响乐团。他说:“一个在舞台上,一个在乐池里。对学习音乐表演出身的我而言,我还是更喜欢在舞台上。”

1992年,李岚松被调往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当老师。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任教期间,李岚松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当时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校长的陈南岗教授及其丈夫冀瑞凯教授非常器重李岚松,强烈建议他出国学习,增长见闻。2001年,李岚松决定前往德国留学。两年后,李岚松回国,立刻投身到一线教学工作中。到目前为止,李岚松已经培养了上百位学生,他们活跃于中外乐坛,几乎北京所有交响乐团的巴松首席都出自李嵐松门下。李岚松是位颇为严厉的老师,学生们在读书期间都很怕他,但只要毕了业,便会与他成为知心好友。“其实他们也不必怕我,我觉得尊重一点儿就可以了。”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巴松演奏家陈光曦就是李岚松一手培养起来的。李岚松去德国留学时,陈光曦正值青春期,很是叛逆,差点儿就要放弃学巴松了。李岚松一次次从德国打电话给他,劝住了他。在经历了几次拒签波折后,陈光曦到德国和李岚松相聚。师生二人“相依为命”,“当时我还有半年就回国了,我给他做了小半年的饭。”李岚松说。

任教于星海音乐学院的高佳斯也是李岚松早期的学生,当年毕业时她为找工作而犯愁,甚至一蹶不振。在那段时间里,李岚松不断安慰、鼓励她:“只要你业务好、人品好,肯定会有出路的。”最终高佳斯找到了心仪的工作,近几年在教学上也不断取得佳绩。

李岚松读书时,中国的巴松演奏水平与国际水平还是有着很大差距的。第一次听到澳大利亚巴松大师金·沃克(Kim Walker)的演奏时,他惊讶极了。“真的太好听了,我们根本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时光荏苒,如今中国的巴松教学、演奏水准逐年提高。2009年,由中央音乐学院、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首届国际巴松艺术节在北京举办。至今,国际巴松艺术节已成功举办三届,十几年的时间里,国内外众多知名的巴松演奏家来到艺术节演出、教学,为推动、促进我国巴松专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2年4月,李岚松指导的巴松四重奏获得了由国际双簧学会举办的法国斯特拉斯堡国际巴松重奏室内乐比赛第一名。相比起独奏,重奏的难度要大很多。因学生获得大奖,学校奖励了李岚松十万元,李岚松用这十万元给学生们录了一张专辑,作为资料留存下来,为后面的学生树立榜样。现如今,中国许多巴松学子纷纷进入国外主流乐团工作,比如美国底特律交响乐团巴松首席马科、巴尔的摩交响乐团巴松首席谢非等。作为中国人,能在欧美乐团找到自己的位置实属不易。“他们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练琴几乎占据了他们全部的生活。”

李岚松上学时,戴云华教授曾邀请一位在奥地利的乐团担任巴松首席的日本巴松演奏家前来北京来讲学。当时,李岚松演奏了一首乐曲给他听,演奏速度已经达到了他的极限,可那位演奏家却觉得还不够快,李岚松有些不服气,于是那位演奏家拿过李岚松手上巴松当场示范了起来,那惊人的速度令李岚松钦佩不已。几年前,这位演奏家带领一支日本乐团到中央音乐学院访问交流,他与李岚松立刻认出了彼此。离开中国前,那位日本演奏家不禁感慨中国巴松教学和演奏事业发展之快,感叹中国变化之大。

与其他乐器相比,巴松的曲集十分稀缺。为了丰富巴松的中国作品曲库,李岚松与新疆艺术学院巴松教师白新元共同编写了《大管中国作品集》,并于2015年出版。该作品集收录了《瑶家之歌》《西藏民歌》《到敌人后方去》《八月桂花遍地开》《草原小姐妹》《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以及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段《琼花幻想曲》等不少中国作品。其实,李岚松对中国作品的喜爱由来已久,他在音乐会上经常演奏《江河水》。这首曲子十分考验演奏家的水准,越慢越难,对气息、滑音的控制很难达到一致,演奏风格要尽量模仿中国民族乐器管子的味道,尤其要表现出哭腔的艺术效果。“我的老师和其他几位巴松演奏家都曾改编过《江河水》这部作品,我自己也改编过,但我没有落实在谱面上,都在脑子里凭记忆吹的。”面对众多前辈改编的《江河水》版本,李岚松对自己改编的版本怀有谦卑。“也许以后再出版吧,这首曲子永远印在我的脑子里。”

学习巴松的人基本都对莫扎特、韦伯的协奏曲耳熟能详,它们自然也是李岚松的最爱。“维瓦尔第写了三十九首巴松作品,每首都很经典,很多是二十世纪初人们根据他的手稿整理出来的,他对巴松的贡献很大。另外,圣-桑的奏鸣曲也非常值得练习。”

“巴松声音憨厚,比较接近人声,非常适合表达内心情感。”从童年偶然被这件乐器的声音吸引,到今天用心研习了这么多年,李岚松对巴松的喜爱从未改变。“或许是跟巴松这件乐器有关,学习巴松的人大多性格比较好,比较幽默、诙谐。”管乐器中,只有巴松需要动用所有手指来进行演奏,因此巴松的指法在初学时比较难掌握。“巴松个头比较大,小孩子要胖一点儿、高一点儿才能开始学。不过现在乐器的改良发展非常迅速,一些乐器公司已经研发出专门适合孩子演奏的小巴松了。”

2016年,李岚松赴瑞士一个双簧管和巴松的重要国际赛事担任评委。共有三十人入圍,其中就有一位是李岚松的学生,但比赛第一轮就遗憾离场了。“其实中国选手的技能、技巧没有问题,只是与经常参加国际比赛的日韩选手相比欠缺一些临场经验,在台上大多比较紧张,不够镇静、自然,而外国选手则比较沉稳、自信。”未来,李岚松计划在中国举办一项巴松的国际赛事,让中国的孩子们也能有更多得到锻炼和展示才能的机会。

猜你喜欢
巴松演奏家交响乐团
一场极致的“生与死”的体验——评邹翔指挥长沙交响乐团演奏马勒的《第二交响曲“复活”》
演奏家
巴松在交响乐中的作用
交响乐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上海交响乐团举办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经典音乐会
浅谈巴松管演奏的口型技巧与气息运用
笛子演奏家
笛子演奏家
另类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