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雨课堂”教学模式下药物化学思政育人研究与实践

2023-05-30 12:23闫乐玉徐小波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3期
关键词:药物化学雨课堂课程思政

闫乐玉 徐小波

摘  要: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在“SPOC+雨课堂”教学模式下,对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和方法进行探究和实践,并以青霉素为例阐述本课程的设计理念、课堂实施过程以及教学评价方式。实践表明,基于“SPOC+雨课堂”教学模式,药物化学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有效提高课程达成度,并提升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SPOC+雨课堂”教学模式;课程思政;药物化学;育人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9-0071-05

一、研究背景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强调,“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招,课程思政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战场和‘主渠道,必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的育人作用,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协同效应。”[2]为此,各高校大力推进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在课堂的育人主体作用,完成 “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立德树人使命[3]。药物化学是药学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内容涵盖药物化学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合成制备等相关知识,是关于药物的发现、发展和确证,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作用方式的一门学科,是多种化学学科和生命科学学科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有其两面性:既可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为人类健康服务;但若在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管理使用不当,则有可能会危害人类健康[4]。可见,药学人员的素质在确保药品科学、合理地进行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5]。

药物化学本身具有专业性、前沿性以及学科交叉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受限于教学内容,呈现出多而杂,难度大、学时紧等问题[6],高校混合式教学将在线教育以恰当的方式融入传统教育线下课堂,克服了传统教育与在线教育的缺陷,实现了优势互补[7]。混合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实现高质量育人[8];而课程思政中的“思政”亦是应以知识传授为内核、以能力培养为路径实现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价值塑造[9]。由此可见混合教学的功能定位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诉求高度吻合。本研究结合黄淮学院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基于“SPOC+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SPOC+雨课堂”教学模式下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黄淮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和生物工程专业制药方向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在2019年和2020年秋季学期开展,将2017级制药方向的60名学生和2019级制药工程专业的112名学生全部纳入研究。

(二)研究方法与内容

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选用药物化学授课教师作为研究人员,在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设计“SPOC+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实施、验证与改进该模式。

1. 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三个维度设置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围绕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四个关键性因素[10-11],结合药物化学课程内容,明确药物化学各专业知识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以及核心素养实现路径,构建了药物化学课程思政融入体系(表1),为国家培养既具備过硬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又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药学专业人才。课程教学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基于“SPOC+雨课堂”进行线上线下一体化活动设计,通过线上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打破学习的时空界限,使学生“忙起来”;线下课堂利用雨课堂实现课堂翻转,让课堂“活”起来。

2. 课程教学实施

药物化学课程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开设独立SPOC,共设有10章课程资源,包含知识点微视频、融入思政主题的试题库、科学前沿阅读专区、思政案例库等。在微视频录制中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重现药物发现史、药物发展史以及真实的药害事件等,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传授;同时在药物发现及结构改造的科学实验重现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并让学生懂得其中蕴含的批判、探究、创新、合作共赢、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奠定基础。

线上导学阶段,教师通过中国大学慕课和雨课堂双平台推送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前利用线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线下课堂教学阶段,基于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进行多元教学活动设计,适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借助雨课堂平台,以线上签到考勤、课堂随机点名答题、弹幕抢答、红包奖励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线下助学阶段,教师通过中国大学慕课和雨课堂推送药物最新研究进展等教学资源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3. 课程教学评价

传统的终结性考核方式很难反映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变化,也很难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想变化进行分析反馈。本研究基于“SPOC+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学生成绩的评定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过程性评价重点考核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在课堂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包括个人出勤记录、学习记录、课堂答题表现以及课堂测验和单元测验的完成情况等;总结性评价以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重点关注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体系的全面掌握程度。此外,在单元测验、期末考试等多个教学评价环节,系统设计了以知识和能力为载体的多种思政主题题型,进而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4. 教学设计样例

抗生素章节是药物化学的重点章节之一,抗生素是应用非常广泛且抗菌作用非常强的一类药物。下文以最经典的抗生素之一——青霉素来详细展示本课程“SPOC+雨课堂”混合式思政教学的课程流程设计与实施过程。

(1)课前导学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准备:准备青霉素的预习PPT,包括课前思政阅读材料“青霉素的百年传奇人生”以及关于发现青霉素的微视频,并按照学情将学生进行分组,布置分组讨论内容:对青霉素如何进行结构改造可以克服临床应用缺陷?将上述课前材料通过雨课堂推送至班级群。

学生在接收到雨课堂推送的预习提示后,通过预习PPT初步了解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思考并分析思政元素:敏锐的观察力、敢于创新探索、无私奉献的科学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查阅文献完成分组讨论问题并在线提交,同时将自己不会的难点反馈给老师。

(2)课堂实施

在混合式课堂实施阶段,学生首先通过雨课堂平台进行课堂签到,教师完成对学生的出勤考核后,进入授课环节。首先利用雨课堂弹幕抢答功能,复习上一节抗生素抗菌机制以及耐药性机制。紧接着进入导课,通过自己亲身的就医经历,提出自己的四个困惑:为什么要使用青霉素治疗扁桃体炎?为什么还要皮试?为什么青霉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为什么没有现成的青霉素注射液,要现配现用?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开始青霉素结构和理化性质以及临床应用的讲解,运用结构分解的方法,借助Chemdraw动画详细讲解青霉素的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加深学生对青霉素作用机制的记忆。在讲解的过程中利用雨课堂弹幕抢答和随机点名提问功能引导学生思考青霉素的结构决定其怎样的化学性质、作用途径以及临床应用,进而解答导课环节提出的关于青霉素的疑问。

最后,教师总结青霉素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并提出问题:如何进行结构改造来改善青霉素临床应用的缺陷?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组间互评。教师进行总结点评,梳理青霉素结构修饰途径:在青霉素的侧链引入一些吸电子的基团可以得到耐酸可口服的抗生素;在青霉素的侧链引入一些较大体积的取代基团,可以得到耐酶的青霉素;在侧链引入一些亲水性基团能够得到广谱抗生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组内合作、分组讨论和组间互评,在不断深化对专业知识理解的同时,能够切身体会到药物研发的不易,并内化為探索创新、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科学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怀的课程思政要素。

(3)课后提升

课后,教师利用雨课堂推送课后作业、非标考核试题、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最新研究进展等课后学习资源,学生在线完成课后作业、参与非标考核试题讨论。可帮助教师掌握学生专业知识和思政目标达成度,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高阶思维。此外,教师还可通过雨课堂不定时推送课堂问卷,了解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持续改进课堂教学。

三、药物化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药物化学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和实践的目的就是将药物化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以“转基因”方式植入课程专业内容中,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同发展,让药物化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如盐入水”“润物细无声”。为及时全面地对药物化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本研究采用基于CIPP的高校课程思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2],以“过程评价(P)和结果评价(P)”2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和19个观测点对药物化学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

(一)同行专家认可度提高

参照评价指标体系中过程评价一级指标下教学过程与教师表现、学习过程与学生表现两个二级指标和结果评价一级指标下的课程影响二级指标设计听评课专家评分表(见表2)[12],通过学院课程思政公开课以及邀请专家听评课活动收集评分表统计发现、经过两年的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评价得分以及课程思政教学的专家认可度均有所提高。

(二)学生对课程思政改革满意度较高

参照评价指标体系中学习过程与学生表现、教学效果两个二级指标点项下的若干观测点设计学生问卷。在完成一个学期药物化学教学之后,让学生以匿名方式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问卷调查,85%以上的学生表示乐于接受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有关政治、公共道德、文化、职业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拓展性话题,在涉及课程思政相关内容时能保持良好的状态,课堂上能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有关话题的讨论与互动,对教师开展的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满意度比较高、获得感比较好。

(三)课程学业成绩目标达成度提高

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来,通过系统设计基因式根植思政元素,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基因式表达课程思政内容[13],并在教学评价的各个环节设计融入思政主题的多种题型,以期提高课程达成度。统计发现,教改后课程的总体目标达成度(图1)和学生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图2)均大幅度提升。

四、结语

基于“SPOC+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短板,使学生的学习突破了时空限制,能够更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更好落实了思政育人目标。简言之,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实践了教育信息化2.0的号召[14],顺应了互联网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潮流[15],为提升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01).

[2]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J]. 新教育,2020(19):32.

[3] 成桂英,王继平. 教师“课程思政”绩效考核的原则和关注点[J]. 思想理论教育,2019(01):79-83.

[4] 周惠燕,徐蓓华,马英. 在高职高专《药物化学》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J]. 广州化工,2014,42(11):227-228+245.

[5] 张小溪,李坤,徐缓,等. 突出实践能力的药物化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研究[J]. 化学教育,2016,37(02):51-54.

[6] 杨家强. 提高药学生学习药物化学兴趣的探讨[J]. 卫生职业教育,2019,37(06):84-85.

[7] 马红亮,袁莉,白雪梅,等. 基于MOOC的中外合作混合教学实践创新[J]. 开放教育研究,2016,22(05):68-75.

[8] 张男星,孙继红,王春春,等. 我国在线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比较及推进策略[J]. 中国高教研究,2021(01):48-55.

[9] 李蕉,方霁. 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内核、路径与意蕴[J]. 思想教育研究,2021(11):108-113.

[10]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 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11] 张应强,张洋磊. 从科技发展新趋势看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J]. 高等教育研究,2017,38(12):73-80.

[12] 许祥云,王佳佳. 高校课程思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理论框架[J]. 高校教育管理,2022,16(01):47-60.

[13] 周惠燕,计竹娃,李卫宏,等. 高职院校药物化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41(20):70-75.

[14] 祝智庭,魏非. 教育信息化2.0:智能教育启程,智慧教育领航[J]. 电化教育研究,2018,39(09):5-16.

[15] 何平月.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模式发展研究[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20(03):100-101.

(荐稿人:闫凤美,黄淮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药物化学雨课堂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五年制大专药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物化学双语教材编写模式初探
药物化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创新
翻转课堂在大专药学专业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