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家校合作育人路径探究

2023-05-30 12:52仲冉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新时期高校

仲冉

摘 要:家校合作是国家推行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措施,以学生为中心、家庭与学校协调配合,发挥家校合作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促进作用,助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本文明确探究新时期高校家校合作的意义,提出通过发挥高校主导作用、深化家庭关键作用、完善家校沟通机制的方法,落实育人成效,为新时期大学生更好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新时期;家校合作;高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1.042

中华民族已实现全面小康,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我国开启新纪元。然而国内发展与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当代大学生需要切实担负起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新时期,伴随着考研、就业等竞争愈发激烈,这届大学生比往届承受着更不同寻常的心理压力,高校大学生在专业学习、生活环境、社会交往、职业规划等方面正发生巨大改变,每一位大学生的成长道路不尽相同,发展需求也因人而异。新时期面对新挑战,高校家校合作育人成为一项亟须重视的研究课题。

家校合作是指家庭与学校两个重要群体相互配合,共同对学生开展教育活动。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得到家庭方面的积极响应,同时,家庭在教育孩子时获得学校的专业指导,相辅相成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这一理念虽在20多年前就被提出,但社会关注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而在高等教育范畴内社会关注度不高。如何有效发挥高校和家庭合力,更好合作育人,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

1 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国内部分高校已对家校合作进行初步探索。高校利用新生入学时期开展家长座谈会,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举办家长联谊会,开展家长教育讲座、家长就业指导课,开通家长热线,设立校园开放日,邀请家长参观校园,这些实践为高校家校合作的开展做出了有益尝试。但这些探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高校家校合作面临问题复杂多样。

为了解大学生的心理、行为和思想等情况,笔者结合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学校2386名学生进行“学习生活状况及家校合作的建议”调查。结果表明,能适应学习生活状况的占 38.35%,53.79%的表示有困惑但能接受,5.61%的表示疑虑很多,2.25%的表示疑虑干扰到正常学习生活。在家校合作建议方面,59.34%的学生表示有必要开展家校合作,21.68%的表示有时需要,18.98%的表示没有必要。依据以上调查结果并访谈了15名学生处工作人员进行综合分析,发现高校家校合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高校推进力度不大

高校是家校合作的主要组织者,其对家校合作的重视程度、推进力度直接决定家校合作的开展效果。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家校合作的重视仅停留在口头阶段,缺乏专门文件、制度支撑,家校合作零散、缺少计划性,工作推进力度不大。受慣性思维影响,部分高校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不重视家庭作用的发挥,很少主动联系家长,寻求教育合作。部分教师甚至排斥家长参与,低估家长的能力和家庭教育作用。部分高校缺少对教师的家校合作方面的教育培训,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家校间合作处于不平等关系,学校没有对家长进行足够的家校合作意识教育和实践指导,缺少媒介合作专项培训。高校开展家校合作经验、条件不足,缺乏必要物资保障。高校开展活动少、缺乏连续性,家长参与度不高,双方沟通以单向输出为主,缺乏良性互动。

1.2 家庭参与意识不足

长期以来,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就仿佛脱离了家庭“束缚”。对大学生来说,高校生活意味着离开家长约束,可以“放飞自我”。家长也认为,步入大学,就应该培养子女的独立生活意识和能力,可以“放手不管”。这种大学教育现状,导致家长、学校、教师之间相互依赖,结果是学生往往处于“三不管”状态。在绝对“理想”的状态下,高校学生正常按时返校、教室上课、图书馆自习、堂食聚餐、聚会活动、自主进出学校,其学习生活自由徜徉在校园和校外的环境里。但现实情况有所不同,受不可控因素影响,部分学生被要求居家隔离、暂缓返校,身处校内的学生以寝室为单位动态管理,学校推行线上教学,大学生需要更强的适应能力、自控能力。家长各自文化水平不同、思想观念存在差异,很多家长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家校合作中出现缺位。面对社会巨变的无形压力,家长忙于工作疏于关照学生的变化,高校辅导员负责的学生数量众多难以发觉学生内心微妙的转变,学生负面情绪难以得到及时疏导消解。

1.3 家校交流沟通不畅

笔者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存在抵触情绪,认为双方私下联系是在互相“打小报告”。作为学校和家庭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学生的这种消极情绪导致家校之间缺少有效沟通平台,双方交流互动不畅。虽然多数高校均有开讲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但授课教师常常由辅导员兼任,知识专业性较低,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难以保障;同时,家长望子成龙意愿强烈、过度追求成绩分数,高校以就业升学作为衡量育人成效的重要指标,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流于形式、未能深入人心。高校往往面向全国招生,学校和学生家庭物理距离远、很多跨省跨市,难以像中小学一样开展家访等线下交流活动,且高校辅导员负责的学生数量众多、事务应接不暇,“有事联系”成为高校家校联系的常态,家长也默认“学校不联系代表学生在校一切安好”。学校缺乏专业知识教育,且家长的健康引导不足,家校间交流有限,使得高校家校育人门槛高,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效果不佳。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打破了物理隔阂,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人们跨地区交流提供了可能,但目前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家校交流仍然并不顺畅,缺乏互动。

2 开展高校家校合作育人的意义

高校育人面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棘手的新问题,破解这些难题和挑战,亟须重视推进高校家校合作育人。

2.1 开展高校家校合作育人,是面对新挑战的迫切需要

学生进入大学校园,意味着开启新的学习生活方式,将要面临人际交往、恋爱、择业等多方面的困扰,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和家长配合起来,及时进行引导。近年来,公共事件因发生时间迅速、影响范围广、有危及生命安全的潜在可能,成为人们亟须面对的重大挑战,由于公共事件的不确定性,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也产生深刻变化。公共事件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部分大学生无法入校,被迫宅家,或者被迫在宿舍,无法正常参加课堂学习和社交活动,由于公共事件的未知而感到焦虑,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他们无法享受公共事件发生前的正常大学校园生活。由于公共事件的反复长期性,大学生居家学习成为被迫之举,这是学校、家庭和学生不得不适应起来的新情况。居家线上听课这种学习方式,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法、提供优质线上教学课程,家长提供学习设备和创造良好學习环境,同时培养学生正确认知与适应新环境的能力,防止学生产生消极意识与抵触情绪,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家校之间良性互动、合作育人。

2.2 开展高校家校合作育人,是应对升学就业压力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就业难、考研难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然而伴随公共事件对我国经济的短期冲击,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考研也越发“内卷”,2022年考研人数达到457万,比2021年增长20%,并且分数线大幅上涨;企业受国内外大环境影响效益锐减、岗位需求降低,招聘应届生的计划人数也屈指可数,这种情况的出现,给在校大学生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部分大学生感到前途渺茫、看不到希望,选择“躺平”,通宵打游戏逃避现实;部分学生一心向好,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学生自我要求严格,只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优秀的唯一标准,整日精神紧张、患得患失,甚至出现难以入睡现象。给学生指引方向,让学生树立信心、坚定目标,走上一条正确的成长成才道路,是教师、家长的共同责任,也是新时期下高校家校合作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

2.3 开展高校家校合作育人,是守护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实举措

近年来,大学校园危机事件时有发生,使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呵护学生心理健康,是加强高校安全工作、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的首要任务,也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长期以来,家长普遍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重视不够,学校难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家校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导致学生出现负面情绪无处倾诉和宣泄、积压成疾。大学生长期在校,家长无法像中小学时在身边耳提面命,加之忙于工作生计,对子女精力有限进而思想动态掌握不够,子女教育问题完全依赖学校。部分家庭本身不和谐,亲子感情淡薄、关系疏远,也是导致大学生出现抑郁、自闭、厌世等心理健康问题的罪魁祸首。随着高校扩招,一个辅导员需要负责数百名学生,往往精力有限,忽略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导学生避免陷入心理困境,保持乐观积极向上,是高校家校合作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 新时期高校家校合作育人的方法路径

针对高校家校合作育人中各方认知不到位、缺少有效方法和手段、联动机制不畅等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结合现有政策、技术、经验等有利条件,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挥高校主导作用、家庭关键作用,完善沟通机制,形成家校合作育人合力。

3.1 发挥高校主导作用,达成家校合作育人共识

在推进家校合作育人工作中,高校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把这项工作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议事日程,制订工作计划和方案进行整体部署。新时期,高校应积极动员家长参与到大学生的教育中来,和学校达成一致的育人理念和目标。要将立德树人作为家校合作的核心内容,合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要将职业规划作为家校合作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缓解就业心理压力,及时疏导和消解不良情绪。要通过宣传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实现全面健康发展。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充分利用新生开学报到等与家长的见面机会,灵活运用微信、邮件等网络通信方式。在日益普及的互联网教学中,高校和教师不仅要和学生对话,开展授课教育,还要和家长有效沟通,督促家长将学生的学习状态反馈给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形成良性互动。要探索开展专项培训课程,提高家长媒介合作意识和能力。高校应加强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切不可抱有把责任推给家长的思想,切实承担起育人责任,建立家长微信群,主动联系家长,带动家长参与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制订学生心理健康动态管理档案,对贫困生、行为异常学生、学业困难学生等群体做好重点关注,一旦出现心理问题立即进行关爱疏导。高校还应积极寻求教育行政部门、妇联、社会组织等帮助,为开展家校合作育人工作提供必要物资条件支持,可设立家校合作育人工作专项津贴,将这项工作纳入考核体系。

3.2 深化家庭关键作用,切实参与合作育人

家庭融入高等教育便于家长角色的定位与实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实现家庭教育“智囊团”“保障队”“调解员”作用。家庭在一个人发展过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却容易被忽略。实际上,守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家庭尤其要发挥关键作用。要进一步增强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家长全面参与到家校合作中来,更加重视德育作用,理解、认同学校教育理念、育人思路,夯实家校合作基础。新时期家长应与教师保持适时联系,了解掌握子女在校学习生活情况,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及时与教师交流学生居家情况、思想动态。家长应及时回复教师微信信息,对教师保持基本尊重,用实际行动参与到学生教育中来。要为居家学习的子女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做好后勤保障,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要树立科学育人观,引导子女正确看待升学就业难问题,避免提出过高期望增加子女心理负担,密切关注子女思想动态。要善于倾听,平等交流,腾出更多时间陪伴大学生成长。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合力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个家庭背景不一,家长的认识水平和教育理念不一,开展家校合作需要根据不同家庭情况采用不同方式,安排符合实际的教育内容。高校要特别关注经济困难、突发事故以及存在其他特殊情况的家庭,及时准确了解学生家庭生活情况,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及时纠正家长错误育人方式,适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生活帮助和心理辅导。

3.3 完善家校沟通机制,形成家校合作育人合力

家校合作育人的核心在于家庭和学校之间保持有效沟通。这种沟通是建立家庭—学生—学校三方面的紧密联系,要以学生为中心,照顾学生的感受,积极教育引导,消解学生抵触情绪,发挥学生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三方紧密联系、密切沟通。新媒体时代,在线教学得以普遍应用,在线教学具有方便快捷、传播范围广、教学效率高、可重复观看等优势,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方向。要注重常态化开展在线教学,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以便搭建更多促教学提质量的家校服务平台。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沟通,也成为家校之间最重要的沟通方式。家校双方要增强互信,保持顺畅有效沟通,相互理解包容。要理解学校教育的理性特点和家庭教育的感性特点,相互沟通、各取所长,达成一致教育共识。要理解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善于吸纳家长的合理化建议,对不能接纳的,要及时做出解释反馈。家长要理解学校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特殊需求的苦衷,督促自己的孩子适应学校教学节奏。高校可借鉴中小学家校合作方法,组织家委会等,开展家长联谊互动,设立家长热线,组建和维护好家长微信群,与家长保持沟通。灵活采取线上线下手段,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家长心得分享会、团体训练等,提升家长心理健康知识水平。要格外关注重点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可通过“云家访”等手段,掌握学生家庭状况,增进教师和家长的深层了解,密切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把家校联合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列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合力守护学生健康成长。加强管理,学校、家庭共同担负起监督责任,建立健全家校合作长期监督评价机制,确保家校合作长期有效开展。

4 结语

当前,我国高校家校合作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面临高校推进力度不大、家庭参与意识不足、家校交流沟通不畅等多种问题。新时期,学校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需要家庭切实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高校家校合作育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开展高校家校合作育人,是面对新挑战的迫切需要、是应对升学就业压力的必然要求、是守护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实举措,当前困难与机遇并存,要加大推进力度,发挥教师、学生、家长联动作用,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密切家庭关系,切实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梦玉.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27):131132.

[2]熊明瑞,周晨琛,赵嘉路.寻找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表现及高校应对策略[J].高教学刊,2021,(22):69.

[3]汪洁云,张鸿来.现代高校与家庭教育联动育人机制实践与探索[J].教书育人(下旬刊),2021,(11):3637.

[4]朱青.后疫情时代下地方高校在线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21,18(23):156159.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新时期高校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