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背后的小城,好吃不输顺德!

2023-05-30 01:38走着瞧旅行
好日子 2023年3期
关键词:烧鹅狂飙恩平

走着瞧旅行

斑驳的骑楼、老旧的厂街、嘈杂的市场,《狂飙》的取景地正是在“中国第一侨乡”的江门。

而最近,凭借着高启强最爱的猪脚面,江门也登上了热搜,大家这才发现,这座小城不止有美景,更有着吃不尽的美食。

这是一座脚踩历史,淌过岁月的文化之城。

江门,保留了深厚的广府文化,曾经400多万的侨胞生活的痕迹清晰可见。江门的“三十三废墟”、“太平路”把老街的“慢”演绎得淋漓尽致。在开平,碉楼古村落里那“1833座碉楼”更是西洋文化与岭南传统的完美相融。而1932年建成的“梅家大院”,也以四面骑楼的独特建筑群成为影视剧取景圣地。

这是一座满街都散落着各种小吃和便宜海货,却不张扬的美食之城。广东最好吃的烧鹅,在江门。

江门的鹅实在是太多了,马岗鹅的鹅肉细腻爽滑,古井烧鹅用的是源于南宋的秘方,五味鹅的余味令人百转千寻,还有专门用荔枝木来烧制的鹅,层层递进的香味更浓。

广东最多元的的家常味,在江门。

江门别称“五邑”,所以源自江门的特色美食,就被称为了“五邑菜”。被蔡澜狂推的黄鳝饭,被列为非遗的濑粉,还有用陈皮作为“菜引”做的陈皮宴,外香里软的上南烧肉,款款经典,道道都难以复制。

广东最悠闲的生活,在江门。

江门的步调很慢,但市井烟火味极浓,是一座超适合逛吃的小城。走进阡陌纵横的巷子,就能找到遍地开花的外海面店、肠粉店和早茶店和卖炉底糍的小摊,嗦粉、饮茶,聊天,时光在这里变得很慢,也变得更美好。

广东性价比最高的海鲜,在江门。

江门曾是巴金先生口中的“小岛天堂”,曾经拥有繁盛的港口贸易,如今也有很多本地人“靠海吃海”,这里的海鲜市场从开市到下午,5块钱的鲍鱼、超大的生蚝,还有新鲜打捞上来的虾和蟹,真的是海鲜控们的福音之地。

一定要找時间来江门逛逛啊,去看百年骑楼和碉楼,去三十三废墟拍复古大片,去喝全国第一家喜茶的限定款,去走街串巷,把遍地的小吃都吃个尽兴。

01

广东最会吃鹅和鸡的城市一日不可缺的美味

如果要跟一个江门人聊鹅,恐怕三天三夜都说不完。这里有太多名震四海的鹅了,以马岗鹅为首,还有百年传承古井烧鹅、香气四溢的五味鹅等,妥妥的广东TOP1。连江门的鸡也征服了一众老饕,鹤山的沙姜焗鸡,还有独有的茶山水浸鸡,吃起来那是既鲜嫩又回味无穷。

/开平马岗鹅/

要论广东烧鹅之首,马岗鹅绝对是当之无愧的“鹅中之王”,而且在江门,还有个“鹅城”,可见鹅的知名度有多高。

这里的鹅,脂肪少、肉质纤细、鹅肉味浓郁,吃起来却丝毫没有腥膻之味。无论是白斩、还是烧鹅、或者煲汤,都能保留鹅肉的纯鲜的本味。

马岗的“狗仔鹅”也很出名,吃起来很香,因为在烹饪的时候,加了南乳等调料,然后用了焖狗肉的方法来烹饪,故而得名。

/古井烧鹅/

古井烧鹅是江门最老资格的一张美食名片,它源自江门新会区,也是粤菜的金字招牌。

据传,江门的烧鹅用的是南宋宫廷秘方制作,选用的也必须是马岗鹅,以皮脆汁美、肉香甘甜、入口香而不腻成为烧鹅里的王炸。除了料汁讲究,整个烧制过程也很复杂,得经过充气、填肚、封腔、烫皮、上糖皮和烤制几道工序,烤的时候,还会加入陈皮等香料。入口后,烧鹅的香就会在舌尖上炸裂开来,回味悠长。

/五味鹅/

出自台山的五味鹅也是江门的经典美味,还入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要过节,五味鹅必然会出现在台山的饭桌上。与古井烧鹅不同,五味鹅选用的是养殖90-100天黑鬃鹅,然后加入生抽、冰糖、米醋、米酒、盐等佐料烹制而成。因为融合了调料中的“五味”,香味更加浓郁,细嫩的肉质,配上流转在唇齿间的浓香,实在让人难以忘却。

/双合沙姜鸡/

江门的鹅占了广东烧鹅的半边天,但这里的鸡,同样拥有很高的地位。

源自江门鹤山的双合沙姜鸡,它是东江盐焗鸡的改良版。制作复杂、入口超绝,香味层层递进,唇齿留香。

先得用沙姜、生盐、味料腌制,然后干蒸10分钟左右。再用麻油、猪油、鸡精、胡椒来调味,入味之后,香气直击味蕾。

/茶山水浸鸡/

江门美食一直都有一种平淡且耀眼的魔力,他们总能将食物的本味保留的同时,用最简单的烹调来锦上添花。

制作的时候只需要两种食材就够了,一是本地的土鸡,二是茶山树仔头(又被称为“五爪金龙”)。出锅时,汤色清澈,鸡肉嫩而不柴,先喝汤再吃肉,鲜美入魂。

/恩平濑粉/

每年中秋节时,恩平人除了吃月饼,还必须嗦一碗濑粉,由此可见,濑粉在恩平的地位。

濑粉选的是高质量的十月米,制作时,要将搓好的粘米粉粉团整齐的放在槽孔之上,然后往下挤压,这样粉条就从槽底“濑”了出来,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濑粉的制作工艺如今已被列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开始,濑粉是恩平人每天的果腹之物,后来汤底和配料都有改良,汤底也是经过几小时熬煮出来的猪骨汤或者马岗鹅汤,像莲藕龙骨濑粉、牛腩濑粉都是经典款,吃的时候再撒上一些葱花,一口下去非常鲜美。

/陈皮宴/

江门的新会区产出的陈皮,味道醇厚香浓,家家户户都会储存不少,一般晒干或低温干燥的橘皮存3年以上的才算是真正的陈皮,产自陈皮村的优质陈皮,通常会卖到上万块。

在做古井烧鹅、陈皮三宝鸡、乳鸽、红豆沙的时候,通常都会加上陈皮来提味。而且本地人拿陈皮作为“菜引”,做出的陈皮菜肴多达100多道,所以就形成了陈皮宴,这也是当地人的“家宴”。

經过不断改良,大厨又精选出18道左右,每道菜的制作手法不一样,但加了陈皮后,都变得更加可口美味。

/上南烧肉/

上南烧肉是江门鹤山的一道传统招牌菜,也是鹤山人的乡愁。

传统的上南烧肉,先得用五香粉、精盐、白糖等佐料腌制猪肉,然后再使用柴炉来“烧猪”。从腌制、火候、炉温,环环相扣,每一步都有严苛的把控,这样做出来的烧肉才香而不腻。

/碟仔排骨/

在江门的礼乐吃早茶的话,你会见到“仅限本地”才有的碟仔排骨。

其特点就是当地人吃排骨都是按碟计算的,而且基本都是十碟十碟,甚至一打的点,当然也可以只点一碟。

现蒸的排骨放在酱油碟大小的碟子里,一个人就能炫好几碟,当然还有猪脷、猪肝、猪粉肠等菜品可选,以前卖一元一碟,现在涨了些,不过好在口味没怎么变。

02走街串巷寻味江门,本地人私藏的江门味道

在江门每天暴走2万步来逛吃都觉得不够,不然张颂文也不会连发30多条微博来一一记录了。早晨起个早去饮早茶、逛人潮涌动的海鲜市场,中午就去吃外海面,下午还有肠粉和“中国华夫饼”可以炫,完全可以满足吃货们“从早吃到晚”的愿景。

/外海面/

外海面也叫“外海竹升面”,最早源于一个叫“外海”的地方,尤其在江海区,遍地都能看到外海面店,走到那,就像进入了一个“以面为王”的江湖。

它的手工制作技艺有着近百年历史,制作时,需要用“竹升”弹压面团以增加面的筋度,使得面条细长如丝,吃起来爽滑弹牙、不粘不坨。

当然,吃外海面的最佳搭配就是皮薄馅厚的云吞,当面条将高汤精华尽数吸收,每一口都能尝尽鲜美。

/恩平布拉肠/

一张粉皮,包罗万物,牛肉、滑蛋、鲜虾全都融合在里面。尤其是恩平布拉肠,皮薄而爽,米浆味特别浓,吃起来还有大米的余味。

而且恩平的肠粉非常讲究一个“滑”字,蒸好之后,绵滑而不腻,不管选什么馅儿,都要在上面撒满花生碎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而且还要记得加酱油,不然肠粉就失去了灵魂。

/早茶/

江门人喜欢饮早茶,不全是为了那“一盅两件”的美食,更是为了一场又一场的相聚。

“纳福苑酒楼”他家的招牌猪杂粥用料超多,粥底也很浓稠,热热的喝下去,整个人都会暖起来。还有经典的八珍炒湿面,加了鱿鱼、猪杂、蔬菜等,香而不腻。

而“外海八景酒家”则是一代江门人最深的记忆,五点多开门后,食客已经络绎不绝的前来。他家的蒸排骨、手造烧麦和粉包鲜得很。

/都斛海鲜街/

让张颂文在拍摄期间去打卡发微博的海鲜街,正是都斛海鲜街了!

这条街已有20多年历史,每天去的人都很多,可以说是江门最火爆的海鲜市场。

它临近新会崖门和珠海斗门,出产的虾和蟹质量高,味道也特别鲜甜,生蚝也是现开的,整体价格很亲民,像5块钱的鲍鱼、10元一份的海草汤,妥妥实现海鲜自由。

除了能买到渔民当日打捞上来的海鲜外,附近还有不少海鲜大排档,逛吃大半天都觉得不够。

/炉底糍/

众所周知,台山是全国著名的华侨之乡,所以这里拥有很多中、西融合的美味,炉底糍就是其中之一。

它有着“中国华夫饼”之称,制作不算复杂,在蜂窝煤炉上,将调好的粉浆加入配料,搅拌均匀,倒入平底锅里,烤到表层金黄、香脆酥软的程度就OK了。

口味可以选择甜口或者咸口,一般是烤好之后加炼乳、白糖,咸蛋黄等。

猜你喜欢
烧鹅狂飙恩平
天琴叮咚
剑气凛冽起狂飙
脆鹅
再论珠江口盆地恩平组时代归属
狂飙突进的青春之歌
恩平民歌在非遗保护视野下进入校园发展的有效发展
羊城烧鹅,有广州的果木香
波士顿狂飙
恩平烧饼:百年历史的新“网红”
深井烧鹅